㈠ 蘇教版必修四離騷的前三節主要想說明什麼
必修的是《離騷》的前三天,主要是說屈原的奮斗曲蘭的,嗯思想歷程。
㈡ 高一年級語文必修2《離騷》的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和句式結構 急用!!!!!!!
您好,以下內容摘錄於老師的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二、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盪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於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三、古今異義的詞
1.浩盪:怨靈修之浩盪(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於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四、句式結構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後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2)高中語文必修4離騷擴展閱讀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㈢ 必修四離騷告訴我們什麼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回:「離,別也;騷,答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㈣ 高中語文必修四古文離騷
長太息以復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制艱;余雖好修姱以靰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儷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挓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㈤ 高中的語文必背篇目有什麼
高中語文新課標規定的64篇默寫篇目名稱 (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高中部分(14篇古詩文)
1、《荀子•勸學》(節選):
2、《逍遙游》
3、韓愈《師說》
4、杜牧《阿房宮賦》:
5、蘇軾《赤壁賦》:
6、《詩經•衛風•氓》
7、屈原《離騷》(節選):
8、李白《蜀道難》: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11、李商隱《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4、辛棄疾
初中部分(50篇=16篇文言文+34篇古詩詞)
初中部分(16篇文言文)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雜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初中部分(34首古詩詞)
1、關雎(詩經 • 周南)
2、蒹葭(詩經 • 秦風)
3、觀滄海(曹操)
4、飲酒(陶淵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 (王灣)
7、使至塞上(王維)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9、行路難 (李白)
10、望岳(杜甫)
11、春望( 杜甫)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6、觀刈麥(白居易)
1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18、雁門太守行(李賀)
19、赤壁(杜牧)
20、泊秦淮(杜牧)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22、無題(李商隱)
23、相見歡(李煜)
24、漁家傲(范仲淹)
25、浣溪沙(晏殊)
26、登飛來峰(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28、水調歌頭(蘇軾)
29、游山西村(陸游)
30、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31、過零丁洋(文天祥)
3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3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34、己亥雜詩(龔自珍)
㈥ 高一必修四離騷的翻譯加字詞解釋
離騷 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譯: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這也是我心中嚮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盪.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矩背向.違背准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為榜樣.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寧願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聖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真後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並沒有失去方向.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賓士後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著陣陣清香.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肢解我的身體我也不會變心啊,又有誰能改變我的志向?)
㈦ 最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包括古詩詞和文言文)有哪些
我馬上上高二。這是老師發的資料,我給你弄上來。
第一冊
1。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2。採桑子 重陽-----毛澤東
3。錯誤-----鄭愁予
4。荷塘月色(節選)----朱自清
5。周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勸學----荀子
第二冊
1。過秦論---賈誼
2。蘭亭集序---王羲之
3。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4。師說----韓愈
5,。阿房宮賦----杜牧
第三冊
1,衛風。氓---詩經
2,秦風。無衣---詩經
3,此風。靜女----詩經
4,離騷---屈原
5,孔雀東南飛---玉台新詠
6,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7,短歌行---曹操
8,歸園田居---陶淵明
10,長歌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11,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12,琵琶行---白居易
13,山居秋暝---王維
14,登高---杜甫
15,蜀相---杜甫
16,石頭城---劉禹錫
17,錦瑟---李商隱
18,書憤---陸游
19,虞美人--李煜
20,雨霖鈴--柳永
21,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22,鵲橋仙---秦觀
23,聲聲慢---李清照
24,永樂遇。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25,揚州慢---姜0
26,漁翁---柳宗元
27,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元神
28,李憑箜篌引---李賀
29,過華清宮---杜牧
30菩薩蠻---溫庭筠
31浪淘沙---李煜
31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32江城子---蘇軾
33蘇幕遮---周邦彥
34一剪梅---李清照
35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36六國論---蘇洵
37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第四冊
1長亭送別---王實甫
2陳情表---李密
3赤壁賦---蘇軾
4逍遙游---莊子
5滕王閣序---王勃
第五冊
詠柳---賀知章
蜀道難---李白
將進酒---李白
兵車行---杜甫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客至---杜甫
旅夜書懷---杜甫
登岳陽樓---杜甫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第六冊
報任安書---司馬遷
屈原列傳---司馬遷
就選我的唄,我打了很久,3Q
那個第三冊要提前背,太多了,不然上學了要受罪!
㈧ 人教版語文必修四文學常識
1、 中國古代作家及作品
《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故亦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和「頌」三個部分。「風」有十五國風,大都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貴族之作,大都是記述周歷史,歌頌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會樂歌外,其餘多系政治諷喻,作者多屬貴族文人。「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是貴族統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就是直接陳述鋪敘;比,就是譬喻、打比方;興,即托物起興,借用別的事物來引發要歌詠的內容。
《詩經》中「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和它的藝術創作方面的成就,給予後世文學以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詩經》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選入教材的有《亡民》《無衣》《靜女》
《論語》先秦儒家典籍。是一部記錄孔子廣告的語錄體作品,為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集。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的怷是「仁」的學說;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在政治上採取保守主義,主張恢復西周禮樂制度。選入教材的有《季氏將伐顓臾》
《老子》先秦道家典籍。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故又稱《道德經》。此書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文字簡潔,善用譬喻。
老子,生卒年代不詳,李姓,名耳,字伯陽,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絕聖棄智,清靜無為,幻想倒退到「小國寡民」的遠古社會去了。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年(前469),前後贏余了春秋時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此書相傳為春秋時左丘明著。《左傳》亦稱《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孔子《春秋》作傳(解說)的。它與為《春秋》作傳的別兩部著作《公羊傳》、《穀梁傳》及《春秋》本書一起被收入《四庫全書》中的「經」部。中學課本中的《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均出自於《左傳》
《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五百年的史事。關於此書作者,歷來說法不一,至今仍無定論。《左傳》長於記事,《國語》則以記言見勝。如「召公諫厲王弭謗」一節,說理就十分形象,含意也很深刻,選入教材的有《勾踐滅吳》
《墨子》先秦墨家著作。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語錄。此書文字質朴無華,邏輯性強,注重說明理論。
墨子(約前468__約前376),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墨家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並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其觀點有很多是與儒家相對立的。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對。
《孟子》先秦儒家派著作。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一說是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此書文辭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並且長於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齊人有一妻一妾」等,歷來為讀者所傳誦。
孟子(約前372__約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人。受業於子思(孔子之孫)的門人。他極力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論」,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背向,但卻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理論,他過分強調人的主觀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學中形成一個唯心主義的理論體系,對後來的儒家,特別是宋儒有很大影響。中學課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列於安樂》、《庄暴風孟子》均選自《孟子》一書。高中第五冊教材專門作了孟子單元《寡人之於國》
《莊子》先秦道家學派著作,莊子及其門人所著。此書中許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組成,如「鯤鵬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運斤」「東施效顰」等寓言都涵義深刻,膾炙人口。
莊子(約前369__約前286),名周,戰國時期道家代表化合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但他卻抹殺萬事萬物的差別,否認是非、大小、有無、貴賤等等客觀標准。是一種虛無主義和宿命論的觀點。先入的有《秋水》《逍遙游》
《列子》相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此書內容駁雜,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優秀寓言和神話傳說。先入中學課本的有《兩小兒辨日》和《愚公移山》。
屈原(約前340_約前278)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他學識淵博,明於治國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在楚為官時力主對內任用賢人,革新政治,對外聯齊抗秦。受到佞臣排擠、打擊,兩次被流放,但矢志不改初衷。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後自沉汨羅江而死。他在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不同於以四言為主的新詩體_楚辭,開創了我國詩歌主義傳統。屈原的代表作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其中《離騷》是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後來西漢劉向搜集了屈原以及宋玉還有漢代集資屈原辭賦的作家等的作品,編輯成《楚辭》一書,此書是繼《詩經》之後又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文學影響也極其深遠。我國詩歌史上常以「風騷」並稱,「風」即指《詩經》(《詩經》中的「國風」),「騷」則指《楚辭》(《楚辭》中的「離騷」)。先入教材的有《離騷》
《荀子》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作者荀況。文章論題鮮明,說理深透,語言豐富,善用比例,多排偶句,對後世說理文有一定的影響。
荀子(約前313_前238),名況,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時人尊而號為「卿」,漢人避宣帝(名劉詢)諱,稱為「孫卿」。他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在繼承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學說的長處予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提出「人定用天」的思想,倡導「性惡論」,強調學習的重要和教育的作用。中學課本中的《勸學》一文就是節選自《荀子》一書。
《韓非子》先秦法家代表著作。由接班人搜集韓非遺著,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大部分屬於論辯文,重在演繹、歸納、分析、綜合,觀點鮮明,語言犀利,辯駁有力。書中有少寓言故事,如「鄭人買履」、「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買櫝還珠」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為人喜愛、傳誦。
韓非(約前280_前233),戰國末期哲學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罰、重賞、重農、重戰的政策,反對「法先王」和「復古「傾向。中學課本中的《扁鵲見蔡桓公》、《南郭處士》《智子疑鄰》均選自《韓非子》一書。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作。由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寫而成。內容以儒、道家思想為主,兼及墨、法、刑名、陰陽、兵、農各家學說。文章往往以議論發端,然後擺事實,設喻為例證,最後回復到原來的立論。首尾一貫,語言簡煉,富於形象,有較強的說服力。其中「刻舟求劍」、「引嬰投江」、「荊人夜涉」等寓言故事一直流傳到今。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原作者不詳,西漢末年劉向根據一些縱橫家及其門徒的著述,重新加以綜合整理、編輯修訂,定名為《戰國策》,從此相沿流傳。本書內容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互相辯論時所發表的政治見解和提出的斗爭策略,以及他們錯綜復雜的政治活動。文章長於論事,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無論是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寫得活潑恣,有聲有色,也善於刻劃化化合物。書中還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補牢」等成語典故都廣為流傳。中學課本中《唐睢不辱使命》《角史龍說趙太後》、《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均選自《戰國策》。
賈誼(前200_前168)西漢時期傑出的政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