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審題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審題

發布時間:2021-03-16 19:05:27

高中語文作文怎麼審題立意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膠粘劑公司研製成強力萬能膠水,在推向市場之前,別出心裁地將一枚價值可觀的大金幣,用該膠水粘在該公司的大理石柱上,並稱誰能將其取下而不損壞門柱,金幣歸誰。一時間,門前人頭攢動,不少人紛紛一試身手,結果力氣耗盡,金幣卻巋然不動。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各色人等稱贊有加,消息不脛而走。新產品一上市,廠家即獲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產品一上市,之所以「獲得巨大效益」,一是因為該強力萬能膠水粘後能「巋然不動」的有目共睹的過硬質量,二是由於公司採用了非同尋常的營銷宣傳策略,於是,我們便能順理成章地分別得出「事實勝於雄辯」、「酒香還需巧吆喝」的結論。相比之下,後者更富有時代氣息。

四、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五、細節切入法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啟示人們要「善於借鑒」,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方能體現其價值、立於不敗之地的真理。

六、傾向揣摩法

面對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甚至南轅北轍,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事例再豐富、語言再優美,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了。可見,材料作文的觀點提煉,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緊扣材料,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呢?

七、多向發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可以採用多向發散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學謳於秦青,未盡秦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潭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從薛潭角度,我們可抓住他「學謳」、「未盡秦青之技」就「辭歸」,得出「要謙虛」的啟示;也可從他意識到自己遠未學到老師的本事而「謝求反」,總結出「要知錯即改」的道理。從老師秦青的角度,我們可從他面對學生的自以為是,並未發怒,而是「弗止,餞於郊衢」,且「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的不一般的舉動中,受到啟發:「教育要講究方法」。

然而薛潭「終身不敢言歸」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學生真的將老師的本事全部學到家的話,那又何必「終身不敢言歸」呢?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另行拜師,博採眾長。當然,提煉出多個觀點後,應擇優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示例

公交車靠站停穩後,車站上一位婦女為抓緊時間,抱起原先站著等車的小孩上車。車上一青年乘客主動起身讓座。抱小孩婦女謝過對方,放下小孩,笑笑說:「小傢伙剛會走路,還是讓他自己站吧。」此刻,見兩人互相謙讓,無人入座,一旁的時髦少婦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並大聲招呼道:「囡囡,媽媽幫儂搶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現了三個「人物」。無論從讓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為樂」,還是從搶座位的時髦少婦方面提出「要文明禮讓」,似乎均無不可。然而從整個材料的重心、指向來看,應舍棄後兩個次要人物,著眼點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婦女身上,宜立意「盡早讓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異法

此法對組合性材料作文尤為適宜。如果提供的組合性材料內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質的內容,提煉出一個論點;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間內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遠,那麼應摒棄相異的面,尋找交叉、重合的點。

示例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裡。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兩材料,告訴我們的是同一個道理:在急功近利、異常浮躁的當今社會,務必「要有遠見卓識」。

十、互補完善法

示例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孰是孰非?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而各種方法也並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效果則更佳。

Ⅱ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

給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常見的有一篇文章、一條新聞、一個事件、一回種現象、一則寓言答、一幅漫畫,還可以是一首詩、一段歌詞、一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個成語、一個典故等等。 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方法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或讀後感的寫法大致相同,區別在於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內容不同。一事一議的文章開頭要概述事件,讀後感的開頭部分要概述所讀的書或文章的內容,給材料議論文的開頭則要概述題目所給的材料。 這類議論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題目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容簡要敘述,引述時還應注意選擇與下文即將提出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與中心論點無關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論點。這一中心論點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提出的

Ⅲ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審題

有要求么拿些題目來我幫你分析分析

Ⅳ 高二語文論述類作文怎麼審題

審題方法:
1、提煉中心法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2、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3、領會寓意法
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這則寓言分兩個層次:第一層講一隻蝸牛好高騖遠,立志大而不當,結果兩次「宏偉」的計劃都因不切實際而最終流產;第二層講這只蝸牛從此一蹶不振,最終死於草叢之中。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蝸牛悲劇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立志不切實際;二是不肯腳踏實地,不肯從干好平凡小事入手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4、由物及人法
要由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
據《深圳風采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5、由果溯因法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6、明確褒貶法
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7、分析關系法
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系是父與子的關系,其正常關系是骨肉關系、親情關系,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系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寫「自己」的一類作文時,最好能通過一個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變遷,寫出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青春煩惱等,較為深刻;

Ⅳ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探析

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審題,就是分析研究命題的意義要求;立意,就是確立主題思想。審題是立意的前提,
立意是審題的結果,立意好不好,關鍵是審題。審題不清,就會

南轅北轍



一著不慎,
滿盤皆輸

Ⅵ 材料作文如何審題

「材料作文」作為作文考試的一種題型,自恢復高考以來,一直占據重要的地位,除1982年《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1988年《習慣》和1994年《嘗試》是單純的命題作文外,其餘大部分是供材料作文,真可謂經久不衰。材料作文就像一塊試金石,通過它能較准確地測試出金子含量的多寡。這種相對公正的作文題型受到青睞是理所當然的。近幾年來出現的話題作文也是材料作文的一種,只不過是一種開放式的材料作文。總之,材料作文以其靈活的形式,廣闊的取材范圍,豐富的內容和多方面考察讀寫能力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平時訓練和各種考試中。材料作文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審題立意。但在學生的寫作中,審題立意上往往存在偏差,如:有的同學完全脫離材料另起爐灶;有的同學選擇材料不準;有的立意不專一,文章中心不明確等。所以對怎樣審題、立意有必要探討一番。

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之前,首先要分析材料作文的性質和特點,確定材料類型,然後對症下葯,針對不同的材料選擇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材料和幾種不同的審題立意的方法。

一、提煉本質

這種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質性的問題去立意。這種方法適用於平實的敘述性材料。這類材料沒有明顯的是非曲直,所表達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們提煉出一個帶哲理性的觀點。例如有這樣一則作文材料: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學者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科學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時,就要抓住學者話的本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無私友愛品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貪的本質。東西要放整齊:嚴禁的習慣。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錯必改的品質。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我們看出,老學者在幼兒園學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他取得了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所以這一材料的本質問題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以此為論點,深刻,准確。

二、道理升華

這種方法適用於比較含蓄的隱喻型材料,寓言,帶有哲理性的自然現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國寓言《小姑娘與玫瑰園》,2003年的《智子疑鄰》都屬於這一類型,分析這類材料,就要揭示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然後再將這個道理的適用范圍擴大化。

例如《獵戶》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澤而漁,不焚材而獵。」就這一段話聯系現實寫一篇議論文。

有同學就事論事談打獵,有的同學談要保護小動物,要有惻隱之心;有的同學從效益的角度談方法。這些都不得要領。也有的同學談要保護生態平衡,不能把野生動物滅絕,這似乎都扣題了,但恰恰犯了一個錯誤:就事論事,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沒有在理論的指導下去「俯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

不論是打獵,還是捕魚,這幾種做法有著共同的實質: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將來。這就是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可以這樣立意:凡事要有長遠眼光,要留有餘地。再用它去聯系聯系現實生活,我們會自然的想到一些與此相似的事情,如棄學經商等。

漫畫這種形式也常被採用。如1996年的「截錯了」就是如此,漫畫一般用誇張,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現實,多屬於隱寓型的,所以也應該揭示畫面所蘊涵的那個道理,再放之於現實,加以升華,而不能就畫論畫

Ⅶ 高考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技巧

你需要反復咀嚼材料所要表達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表面的東西,一般要聯系社會、人生等一些層次比較高的東西來寫,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一般能扣住主題,而且思想意義會比一般的文章更有看點,閱卷老師也會認為該學生的思想境界非同一般,就不惜賜予高分了。當然,你文章的語言和結構等其他方面也需要十分得體恰當。

Ⅷ 高中作文怎樣審題立意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膠粘劑公司研製成強力萬能膠水,在推向市場之前,別出心裁地將一枚價值可觀的大金幣,用該膠水粘在該公司的大理石柱上,並稱誰能將其取下而不損壞門柱,金幣歸誰。一時間,門前人頭攢動,不少人紛紛一試身手,結果力氣耗盡,金幣卻巋然不動。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各色人等稱贊有加,消息不脛而走。新產品一上市,廠家即獲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產品一上市,之所以「獲得巨大效益」,一是因為該強力萬能膠水粘後能「巋然不動」的有目共睹的過硬質量,二是由於公司採用了非同尋常的營銷宣傳策略,於是,我們便能順理成章地分別得出「事實勝於雄辯」、「酒香還需巧吆喝」的結論。相比之下,後者更富有時代氣息。

四、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五、細節切入法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啟示人們要「善於借鑒」,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方能體現其價值、立於不敗之地的真理。

六、傾向揣摩法

面對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甚至南轅北轍,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事例再豐富、語言再優美,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了。可見,材料作文的觀點提煉,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緊扣材料,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呢?

七、多向發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可以採用多向發散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學謳於秦青,未盡秦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潭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從薛潭角度,我們可抓住他「學謳」、「未盡秦青之技」就「辭歸」,得出「要謙虛」的啟示;也可從他意識到自己遠未學到老師的本事而「謝求反」,總結出「要知錯即改」的道理。從老師秦青的角度,我們可從他面對學生的自以為是,並未發怒,而是「弗止,餞於郊衢」,且「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的不一般的舉動中,受到啟發:「教育要講究方法」。

然而薛潭「終身不敢言歸」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學生真的將老師的本事全部學到家的話,那又何必「終身不敢言歸」呢?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另行拜師,博採眾長。當然,提煉出多個觀點後,應擇優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示例

公交車靠站停穩後,車站上一位婦女為抓緊時間,抱起原先站著等車的小孩上車。車上一青年乘客主動起身讓座。抱小孩婦女謝過對方,放下小孩,笑笑說:「小傢伙剛會走路,還是讓他自己站吧。」此刻,見兩人互相謙讓,無人入座,一旁的時髦少婦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並大聲招呼道:「囡囡,媽媽幫儂搶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現了三個「人物」。無論從讓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為樂」,還是從搶座位的時髦少婦方面提出「要文明禮讓」,似乎均無不可。然而從整個材料的重心、指向來看,應舍棄後兩個次要人物,著眼點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婦女身上,宜立意「盡早讓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異法

此法對組合性材料作文尤為適宜。如果提供的組合性材料內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質的內容,提煉出一個論點;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間內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遠,那麼應摒棄相異的面,尋找交叉、重合的點。

示例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裡。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兩材料,告訴我們的是同一個道理:在急功近利、異常浮躁的當今社會,務必「要有遠見卓識」。

十、互補完善法

示例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孰是孰非?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而各種方法也並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效果則更佳。

Ⅸ 高考語文材料作文怎麼審題

需要反復咀嚼材料所要表達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表面的東西,一般要聯系社會、人生等一些層次比較高的東西來寫,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一般能扣住主題,而且思想意義會比一般的文章更有看點,閱卷老師也會認為該學生的思想境界非同一般,就不惜賜予高分了。當然,你文章的語言和結構等其他方面也需要十分得體恰當。

Ⅹ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訓練如何指導學生審題

一、准確提煉材料中心,並以之為主旨。
二、把握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內的突破口。容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三、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由物及人」,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五、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