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法制教育滲透

高中語文法制教育滲透

發布時間:2021-03-16 20:21:11

⑴ 怎麼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小學階段教育目標來講,小學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法制觀念也越來越強,知法、懂法以及用法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小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開展法制教育的關鍵時期。只有幫助他們樹立法制意識,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同時能夠靈活的運用法律知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小學階段我們應當將法制教育工作當成是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來落實,努力增強小學生的法律素養,讓他們明白知法守法懂法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
另一方面,開展法制教育工作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任何不良習慣的產生基本上都是由長期的經歷而形成的。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語文課程教學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不但要讓他們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還必須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同時利用一些教學手段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為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1]。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對策
(一)藉助實踐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必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夠確保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所以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滲透法制教育,一般我們選擇開展的實踐活動包括下面幾種:第一是組織學生動手製作班級黑板報,在黑板報中設置法律專欄,要求學生們自己去收集和整理與他們實際生活相關的法律常識,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學會這些法律知識,潛移默化的接受法制教育;第二是組織進行演講比賽,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和法律都相關的主題,比如說《誠實和誠信》,從他們身邊的故事講起,讓他們自行收集素材,教育他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也可以選擇《遠離網吧》等主題的演講;第三是學生參與表演,我們結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在語文課堂中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用話劇的形式讓學生表演出來,或者讓學生自己表演生活中所看到的好人好事或者不良現象,讓他們在游戲中收到法制教育。
(二)習作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作文教學的思想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筆者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融合法律案例,將與法律相關的社會問題放到寫作課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僅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還提升了他們的法制觀念。比如說小學三年級的看圖作文,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圖片:小豬讓小狗不要在旅遊景區的文物上亂寫亂畫,這一副寫作素材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愛護公共財產,保護名勝古跡,同時高速他們損壞文物是違法行為。又比如可以選擇日記法,培養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能夠記錄自己真實的心情,能夠將自己的錯誤寫在上面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第三是課堂討論法,在作文課中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觀點或者講一些最近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讓學生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讓他們就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或事發表意見。比如說就假冒偽劣產品闡述自己的觀點等,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對相關法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2]。
(三)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法制教育
對一名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要確保語文課堂教學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我們可以從語文課本之中選擇出一些和法制教育有關的素材,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法制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其實很多課文都是可以滲透法制教育的,這便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教材。比如說筆者在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滲透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法律,讓學生思考,假如武松在現代,他打死老虎的行為還會受到人們歡迎嗎?另外,我們還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一些捕殺野生動物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展開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把法律意識內化為他們主動守法的行為。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同時還可以讓他們了解到相關的法律知識,可謂一箭雙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夠有效的增強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對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要真正意識到小學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和整合法制教育資源,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各種課堂時間活動來融入法制教育,讓法制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綻放!

⑵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法律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幾點嘗試

近年來,面對紛繁復雜的現代信息社會,面對多種不良因素的誘惑,我國未成人犯罪率的不斷上升,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當前課改形勢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進行中學法制教育的一條主要途經,也是實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根據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創新的探索和實踐。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有關的法律知識,對加強他們的法制觀念起到積極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課堂之中
教育者一定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特點,充分挖掘開發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相融統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為實現法制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平台和保障,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教育。例如初中課本中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個最好的示例。課文節選自莎士比亞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場,這是一場完整的法庭審判。選文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原、被告雙方激烈的法庭辯論的全過程,緊張激烈的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讓學生在感受作品懲惡揚善的深刻主題、領略莎翁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的同時,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為行使法制權力的中心、以法律條文為裁決的依據和准繩、以訴訟雙方的法庭申訴和辯論為審判的主體,維護法律的神聖與公正,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打擊剝削、欺詐、陷害等罪惡。總之,這篇閃爍著西方現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輝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方式,在他們的腦海里構建了一個完整、明晰、堅固而嚴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現代文明社會即法制社會的思維雛形。這對於中學生走上社會後法律意識的養成起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除了帶領學生們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題、品味語言之外,還給他們簡單地介紹了西方法制史、經濟法、民法等法律常識,從而把從課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於他們的思維意識的深處。
二、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語文活動之中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是為學生創設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另外,每學期,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演講比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毒品對一個人、對一個家庭甚至是對一個社會的的嚴重危害;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將法制教育滲透到學生閱讀之中
學生讀書閱讀,這個看似是和法制教育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語文教師在講到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的《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分析魯達,魯達是行伍出身的下級卑官,他武藝超群,軍功顯赫,本可以逍遙自在地做他的武官,但他看不慣封建統治階級欺壓人民,他的階級本質決定了他要向黑暗現實挑戰。魯達生活在封建時代,他對橫行鄉里的鄭屠可以「揮拳痛打」。我們是生活在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怎樣看待他的行為?我們是否可以向他學習,以拳頭來解決問題?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志。
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講講不健康書籍給學生造成的巨大危害,並告誡學生要遠離暴力、黃色等不健康書籍。通過講述一些由於看了不健康書籍而走上邪路的反面事例來教育所有的學生切勿接觸這類書籍。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將法制教育滲透到學生習作之中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如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由於它們在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而且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對事件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習作中深化認識,對比自己或周圍人的做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實踐證明,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⑶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材中蘊含的法制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課文《斑羚飛渡》時,除了理解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激發同學們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明白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斑羚飛渡》中,一群斑羚被獵人拿著槍追到了傷心崖,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老斑羚、中年斑羚做出了令人震撼的抉擇。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類的行為,人類扮演了什麼角色?問題一提出,就有學生回答出要保護動物,人類不應獵殺動物。此時,我順著這一回答水到渠成地引入《野生動物保護法》,既解決了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又讓學生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與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人作斗爭,再由課文內容拓展到現實,號召學生做到不吃野生動物,主動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圍的人不吃野生動物,對於經營、捕殺野生動物的不法分子,要向有關部門告發,讓法律來制裁他們。
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使他們成為知榮鄙恥的人。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二單元的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中,引導學生感受黃河文明,體會內心深處的黃河情,但當談到今天的黃河面貌,涉及到污染這個話題時,學生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黃河被污染的圖片、資料,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適時地把《環境保護法》、《水法》、《水資源管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貫穿其中,引導學生去思考,並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對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從而加強了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還可以聯系實際,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沙塵暴肆虐、酸雨等現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理明情,懂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讓「母親河」被嚴重污染的悲劇不再重演,激發學生自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生個體對生活現象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語文習作中,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思考、分析和總結。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熱門話題的思考、討論,會涉及社會風氣、人倫道德、是非善惡的評判,於是,我推薦學生在構思這方面的作文時多關注《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道德與觀察》等欄目,利用媒體資源向學生傳授擬題的技巧,抓住特殊典型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善於用法律的標准來明辨是非,規范自己的行為。例如,在練習七年級(下)第一單元「成長的煩惱」這個話題作文時,不少的學生提到了父母偷看自己日記的事例,對父母侵犯自己隱私權的行為很反感。我在講評作文時,先站在學生的角度表揚了他們善於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推薦他們多去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在學生們正為老師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洋洋得意時,我讓他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解讀第二章第八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第十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當孩子讀到這里,我語重心長地為父母抱起不平來:父母偷看你們的日記固然不妥,但他們也是在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你們進行監護和教育,如果能與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這種煩惱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們用法律的標准來看待雙方的立場,你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這樣的作文訓練和講評,既巧妙地讓學生學習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又教會他們與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行為,在寓情於理中感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愛、父愛的偉大,從而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四、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例如,班級在辦班刊時,班委的同學向全班徵集稿件和圖片,部分同學的稿件和圖片被選中,並被迅速地採用了。第二天,幾個調皮的同學就來找他們討個說法,說他們侵權了,侵犯他們的《著作權》、《肖像權》,於是我把《著作權》、《肖像權》的侵權認定條款(一)形式要件:未經同意;(二)實質要件: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說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我們的班委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涉及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的,不涉及肖像權、著作權的問題,不過出於禮貌、尊重,他們應事先告知你們,取得你們的同意。經過一番耐心地講解,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⑷ 高中政治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學校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在初中時期,由於學生的身體發育還沒有完成,此時的他們相對於成人而言還比較弱小,更需要我們的保護與愛護,也更需要法律的保護。所以在初中時期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法制教育對於他們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豐富日常學習生活、增加社會知識以及拓展社會視野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初中《思想品德》科目就為我們進行相關的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時也提供了很好的途徑。本文筆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經驗以及學習心得入手,談一下我的一些見解,旨在為實現學生法制意識的逐步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法制教育打好基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相當於是給了學生一把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對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思想品德由於科目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興趣相對較低,教學的過程中更是如此:想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教學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法制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自主對於學習有一個傾向性。比如教師就可以根據初中生的特點,用案例的的形式向學生進行講授,例如在教學《一念之差》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列舉一些近些年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過與自己年齡相仿、性格相近的人物事件來讓學生認識到很多時候犯罪就是一念之間,一個沖動就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品德課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法制教育的有效開展打好基礎。
二、充分利用課本知識,為法制教育尋找依據
課本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品德課的一個基本載體。現行的品德課本都有是由知名的專家、學者根據大綱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學理念制定的,可以說是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根據課本知識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將品德課教好。例如在教學《一念之差》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主要內容:誘惑有美好的誘惑和邪惡的誘惑之分;我國法律規定:吸毒違法,販毒有罪;戰勝敵人的前提是要戰勝自己。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本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讓學生能夠根據課本內容了解國家法律、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就在書本之間,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善於聯系實際生活,為法制教育豐富素材
品德知識源於生活,同時對於品德知識的教學、學習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在生活中予以運用,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聯系實際生活,將課本的理論知識具體化,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有要學的知識,同時學習的知識也能夠運用到生活中,進而實現他們對於科目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比如在教學某個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練習自身的實際去進行討論、評價,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應該怎麼辦等等,從生活中的實際場景來實現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教學《一步之遙》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要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小時偷針、長大偷金」,讓學生認識到大錯是由小錯一步步積累而來的,從一定程度上講,小錯與大錯,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如果經常犯小錯,有不良行為,又不及時改正,就極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法制內容的學習,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
四、重視學生學習體驗,為法制教育豐富途徑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以便能夠引導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新課改以來特別重視學生的「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筆者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應該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只有學生對於知識有一個切實的體會,才能夠對於知識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對於知識也會有自己的一些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結構、綜合能力、情感積累都會有一個新的提升。例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們,我們會怎麼處理?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
五、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為法制教育鞏固成果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的學習能夠及時的得以運用,在鞏固學習

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接觸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全面,我們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特點,在課文內容講解、拓展練習、口語交際等方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滲透法制 課堂教學 拓展練習 口語交際 綜合實踐 小學語文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貴州甕安「6.28」事件、貴陽某中學「9.27」案件、貴定某中學「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這些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凸顯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基本法律常識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犯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課程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在滲透法制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關法制知識進行有機、巧妙的滲透,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同時知道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長時間的嘗試中我領悟到了幾點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文課文內容在課堂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利用課文內容直接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小學語文中課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法制教育知識相對比較多,作為語文教師,我結合課文內容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相關語文知識與技能,還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制教育進行巧妙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說明文時我是這樣滲透的:在上到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狀況的幾個數字,並且根據學生對數字分析是巧妙提問:在我們地球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下我們國家採取了什麼相關政策?這時就可以相機向學生滲透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家園,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與大自然的制裁,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語文拓展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拓展練習是教學中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在拓展練習中我安排各種演講、競賽、情景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一些法制教育。比如在教學完《明年的樹》這篇課文後,我安排了一個話劇表演的拓展練習,學生在話劇表演中充分了解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小鳥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僅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涉及到很多社會現象,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對社會了解能夠更加全面。通過有組織的進行口語訓練能夠把社會中許多相關法律法規巧妙滲透到說話訓練中去。
例如:在我教學的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己設計發明一個機器人。學生對機器人好奇心非常大,想像力也非常豐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時我立即利用課件出示了許多真正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多功能機器人,並且引導學生們了解發明創造的相關法制,從中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相關法制教育。
再如:我在六年級的上冊中教學寫建議書的口語交際中時,我們班的龍治林同學提到了對網吧管理的一些建議,這是現在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我在這時靈機一動,順著學生們的討論我列舉了社會上一些為了上網成癮的同學猝死網吧,或者為了上網氣死自己母親的相關實例,引導學生們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滲透,讓學生們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了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文化、藝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社會中收集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例如在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成長的足跡」的閱讀材料2「老師領進門」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收集一年級到六年級中與老師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並且在學生的交流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師的職責,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生心中從小就種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種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

⑹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教案

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是實施這一課題的主要陣地,教師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使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五育並舉是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觀?光靠在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專題場合穿插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學生由於法律知識的缺乏,無意識的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並且呈上升趨勢,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響了法制教育的警鍾,課堂成為實施法制教育的首選。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有關的法律知識,對加強他們的法制觀念起到積極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從詞語教學中讓學生看到「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二、在課文教學中插入「法」
課文教材相當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應該消極迴避這些知識,而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講述課文相關法制知識的重大責任。
在語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送給了「我」的朋友萬芳,以此來表示小夥伴之間的友誼。家長則因為物品的貴重而要求索回,這就形成了一個從道德與倫理角度都不容易講清楚的問題。究竟是顧及孩子們之間有友誼重要,還是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重要?事實上,如果僅僅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講,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孩子與家長雙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誰都沒錯。怎樣才能對此給出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呢?只能從法律的角度尋求答案。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由此可見,課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就送給別人這件事究竟是否正確,首先應該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課文中的「我」在並沒有取得法定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給別人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對課文中提出的「我」究竟應該怎麼辦的問題,正確的回答是首先應該按法律辦。
三、閱讀中引導學生悟「法」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評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志。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學「法」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另外,我還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語文教學,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將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使語文教學既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⑺ 簡述「如何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百度文庫

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學生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環境保護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我是小小執法員》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工藝、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後牆上方,貼上一些標語,創設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摩模擬法庭庭審錄像,再放有關法律知識的小動畫,使學生產生小小執法員公正無私的表,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達到情與畫完美結合。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學生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邊表演邊學習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然後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思品課《維護公共秩序》這一課時,便可以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數學學科統計初步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要有較一個知識面,而學生在書上接觸內容較窄,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方面的信息,如空氣污染情況、噪音情況、青少年犯罪率、貴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製成一張張統計表,使學生既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又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情況」的題型,進行環境保護法的滲透。在教完例題後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長江水越來越混濁、快要變成第二條黃河等,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於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⑻ 怎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 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中語文滲透法制教育教案

http://wenku..com/view/9b1ec51b59eef8c75fbfb380.html 上這個網站

⑽ 語文怎樣滲透法治教育

一、從詞語教學中讓學生看到「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二、在課文教學中插入「法」
課文教材相當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應該消極迴避這些知識,而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講述課文相關法制知識的重大責任。
在語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送給了「我」的朋友萬芳,以此來表示小夥伴之間的友誼。家長則因為物品的貴重而要求索回,這就形成了一個從道德與倫理角度都不容易講清楚的問題。究竟是顧及孩子們之間有友誼重要,還是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重要?事實上,如果僅僅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講,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孩子與家長雙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誰都沒錯。怎樣才能對此給出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呢?只能從法律的角度尋求答案。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由此可見,課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就送給別人這件事究竟是否正確,首先應該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課文中的「我」在並沒有取得法定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給別人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對課文中提出的「我」究竟應該怎麼辦的問題,正確的回答是首先應該按法律辦。
三、閱讀中引導學生悟「法」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評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志。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學「法」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另外,我還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語文教學,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將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使語文教學既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法制教育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