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語文古詩翻譯

六年級語文古詩翻譯

發布時間:2021-01-15 15:14:26

① 語文古詩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你內,集中了容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

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

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

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發愈搔愈短

頭發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② 求小學六年級古詩翻譯

1.鍾子期一抄遇到伯牙,就聽出伯牙的琴中之音,從此,高山流水的佳話就千秋流傳了。
2.可惜鍾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知音了。
3.老朋友離我而去歸於黃土,你我之間一曲高山流水,現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裡清楚了。

③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十首古詩分別是什麼(原文,不用翻譯)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作者: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 石
(清)鄭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④ 語文六年級上冊全解古詩的翻譯

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專無聲地滋潤著萬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⑤ 語文古詩翻譯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聞 雁 韋應物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池鶴
【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賞析】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志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里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轉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於檐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鑒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因為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徵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⑥ 六年級課文:古詩三首的全詩翻譯。

是《觀滄海》、《望岳》和《飲湖上初晴後雨》吧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湧起了水花波浪。(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我覺得十分慶幸,能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1) 泰山是什麼樣的面貌?青翠的峰巒,齊魯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於泰山,南北兩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間層雲升騰令人襟懷激盪,雙目圓睜凝視著入巢的歸鳥。
4.終要登上泰山的巔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嶽之首的泰山啊,怎麼樣?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
2.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3.看峰巒層雲迭起,胸中一陣陣盪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4.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麼渺小。
(3)
1.泰山的面貌怎麼樣?綿延不絕的青色在齊魯也看得見。
2.大自然在這里聚集了英靈之氣,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與晚上。
3.層出不窮的雲霧使人心胸盪漾,我睜大眼睛極力看見想要歸巢的飛鳥。
4.應當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視的話,眾山都會顯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麼樣呢?蒼翠的山巒,在齊魯大地上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麗的景色,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層雲疊起,不禁心胸搖盪,目送歸鳥入巢,眼角幾乎都要睜裂了。
4.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四周的山巒,看起來都會顯得矮小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瀲灧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語文古詩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