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山山水水ppt

六年級山山水水ppt

發布時間:2021-01-15 11:33:49

六年級下冊美術《山水畫小景》教案

(1)立意

立意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立意的高低,決定了繪畫的寓意深度以及藝術魅力。倘若無立意而構圖,必然隨筆填湊,胸無主宰。構圖隨「意」而立,才能產生相適應的構圖來完成作者的繪畫意圖。

(2)取勢

山水畫的構圖,首要是取勢。所謂「勢」是一種形象的動感。古代山水畫論中,早就提到:「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山得勢,雖縈紆高下,氣脈仍是貫串,林木得勢,雖參著相背不同,而各自通暢。水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山坡得勢,雖交錯而不繁亂。何則?以其理然也。」優秀的山水畫作品,總使人感到有氣魄。而有些畫卻使人感覺像園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樣,主要就是沒有畫出大山應有的氣勢。「勢」與透視的處理有關,有些景物,通過透視的處理,就可以表現出它的氣勢來。

(3)賓主關系

一幅畫要有一個主題,要突出它的重點所在。切忌零散支離,平均對待,沒有一個主要支點。畫中的主題便是主,陪襯便是賓。確定賓主,不僅要賓主分明,而且還要互相呼應,不能各自獨立。有賓無主就散亂,有主無賓就單調乏味。只有賓主安排合適,畫面才感到舒服。

(4)虛實、疏密、輕重的處理

就表現對象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樹木是密處,山石是疏處。樹石是實處,雲水是虛處。但有時畫面需要,也有把山石處理為厚重堅實,而樹卻處理得簡淡。在一般情況下,山石、建築物、樹木是重,而雲彩等為輕。但有時在畫面上靜止的東西雖大卻輕,運動的東西雖小卻重,就涉及到輕重均衡的處理問題,中國山水畫對輕重、大小的適當配置,要取得像中國桿式秤有變化的平衡,絕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畫在考慮這些方面時,重要的是虛、實二字。而在虛實處理中,畫面的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處理極為重要,因為它關系畫面的遠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覺。一般應禁忌畫面圖像與四條邊成平行態勢,以及圖像動態間成對角線形。並特別注意禁忌對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虛實處理雷同,要注意變化。所謂「計白當黑」,即是這個道理。如山石本實,可是用雲煙一遮就虛了。又如水是空明虛處,可添上舟楫島嶼、倒影之類的東西就實了。我們所說的虛並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地不畫,不畫之處仍然感覺有畫。往往畫虛的地方用淡墨或乾枯的濃墨,用筆也要簡略一些,寥寥幾筆便要意足。

(5)透視與光暗

山水畫採用散點透視法,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用移動視點的辦法來觀察景物。也就是說把視點逐步向前移,向後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從這座山到那座山,一邊看,一邊畫,面面觀,前顧後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視域的限制,集中在一個畫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謂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觀照方式。這種移動視點的透視就是山水畫的傳統透視一一散點透視。在實際運用時,也不能違背焦點透視的規律,一根線應該是向上的,絕不能向下,近距離的物體應該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話會感覺不舒服。

另外,西畫強調光,其光源也是從單一方向而來,所以是統一的。而山水畫一般不強調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統一,可以從多方面來。大多數山水畫的光照,也採取自上而下,或者偏於上。

(6)三疊兩段與開合

古人提到山水畫時,說畫面可作「三疊兩段」的處理。所謂「三疊」,就是「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所謂「兩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雲在中,分明隔做兩段」。「三疊兩段」是古代山水畫中的一種構圖程式,但它不是必須遵守的法則,所以畫家還是要根據自己對自然景觀的審美體會,靈活運用,不可硬套。

所謂開合,「開」一般是指把景物鋪開。而為了防止景開得亂而散,就要把過散的點聚起來,然後突出主體,使其集中,這就是「合」。實際上開是製造矛盾,合是統一矛盾,小開合包含在大開合之中。矛盾製造得尖銳而又統一得好,畫就越有氣勢,藝術感染力就越強。總之,要在考慮構圖時,取勢避免平,要突出重點;實際處理時,繁簡、輕重、虛實都要注意。用筆則要干濕濃淡互用,起止徐疾並行。

⑵ 想找小學六年級的課文《桂林山水》

你去問問那些小學生有沒有課本啊!借來看看!

⑶ 六年級寫景的文章

寫景為主的記敘文包括描寫大自然的各種景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描寫人類社會環境中的各種設施和物體,如城鎮街道、村莊住宅,學校工廠......景物描寫,就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象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寫好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首先要選好觀察點。觀察點就是描寫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觀察任何景物,都要有個立足點。立足點可以固定,也可以變換。寫時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寫看到的東西。其次,要按一定的的順序寫出。寫景物可以按方位寫,如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前至後,或從後至前;從近而遠,或從遠而近。也可以按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寫,或先寫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寫全景。還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寫,可以依據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後順序來寫,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順序來寫。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重點地寫,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徵,即使同一類景物,盡管具有共同的特徵,但是也各有許多差異。只有對描寫的景物瞭然於胸,才能筆墨傳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點,泛泛地描寫或者堆砌詞藻、過分雕琢,都不能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第四,要充分運用修辭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寫景片斷都是非常具體、形象的。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之一是,許多作家不約而同地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准確、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有助於把景物寫得具體、形象、真實感人。
1、描述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雨雪風霜、春夏秋冬、山川花鳥等。描述自然景物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選「景」與抒情。寫景不能像拍照那樣,鏡頭對准什麼地方,就把那裡,就把那裡的什麼東西都拍攝下來。這就需要選擇。選擇,要抓住特色。
寫繪景為主的記敘文,還應該注意思想感情的表達。一般說,寫景,往往為了借景抒情,或表達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或是贊頌大自然的奇觀......總之,不能這寫景而寫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2)要注意符合客觀事實。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時令相關,又和地域相關。一年四季,一日之內,時間不同,景色就不一樣;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會一樣。即使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有時由於自然現象的互相影響,景物也會發生變化。由此可見,寫景,要符合當時當地的真實情況。有一個小朋友寫了一篇描寫夜景的文章,用上了「月圓如鏡,繁星滿天」這樣的語句。其實,這是不符實際情況的,因為自然現象中,「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寫景不真實,不僅會鬧笑話,還會使人對文章的思想內容產生懷疑。要想把景物寫得真實可信,平時就要留心觀察,以免出現不必要的笑話。
(3)寫好靜態和動態,展開豐富的聯想。自然界的景物有靜有動,在繪景時如能動靜結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強。
2、描述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描寫,就是對人物活動或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和狀態的描寫。它包括的范圍很廣,小至房間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區地區。它涉及的內容很多,可以是室內陳設,住宅內外的裝飾布置,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等等。
記敘社會環境,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最能反映時代或場所特點的東西,用准確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2)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寫。
(3)要作必要的說明和介紹,從而使讀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產生的背景,了解事件的作用。
3、記敘游覽經過。
記敘游覽經過,就是寫游記。游記是把記敘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融為一體的記敘文。
寫好游記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抓住特點,精選材料。涉足名勝古跡,往往步移景換,目不暇接,風光人情,處處誘人。如果寫作時不分主次,不加選擇地逐一羅列,那麼寫出來的文章勢必平平淡淡,如同一本流水帳。所以落筆之前,務必把觀賞來的景物來一番比較和鑒別,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確定需要重點寫的有關景物。一般來說,可以著重記敘那些特色鮮明的景物,寫自己印象特別深刻感受特別強烈的景物,在記敘描述中,要盡力表現出事物的特點來。
(2)要把游蹤寫清楚。游蹤,就是游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游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游覽先後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麼地方,後到了什麼地方。寫清楚游蹤的主要途徑是「移步換景」。
(3)要結合歷史文物或遺跡展開聯想。
4、描述可愛家鄉,可以描述家鄉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土特產品,甚至一草一木。
描述可愛家鄉,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寫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家鄉人人都有。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家鄉「與眾不同」的地方特色呢?這就需要小作者們對家鄉作一番深入細致的考察,並認真思考一下:家鄉的哪些景物是最有代表性的?抓住了家鄉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來寫,就往往能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2)要善於以小風大,抒發真情實感。家鄉的可愛,並不是只有通過寫大事物大場面才能表現的。人們對家鄉的認識,對家鄉的情感往往是從身邊的細小事情開始的

⑷ 作文《家鄉的山山水水》

有人喜愛危峰兀立的華山,有人喜愛千變萬化的黃山,有人喜愛五嶽之首泰山,而我卻喜愛家鄉的山和水。
我的家鄉座落在平和縣小溪鎮,那裡風景如畫,四季如春,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遠望家鄉,有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花溪河。它雖然沒有像灕江那樣靜、清、綠,也沒有黃河那樣氣魄雄偉,但我卻喜愛我家鄉的那一條花溪河。
每當春天來臨時,河岸上一棵棵垂柳彷彿一位位穿著綠衣裳的妙齡少女,在河邊梳妝打扮……此時,我不禁想起三年級學過的一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花溪河的河水清澈見底。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猶如撒了碎金般,顯得格外耀眼,迷人。你看!河面一條條穿梭來往的小船,顯得格外繁忙。一群群鴨,鵝在水面上遊玩,嬉戲打鬧。你瞧!那邊的河面上有一團白雪。噢!不是雪,是一群群神氣的鵝。這時,我不禁吟起:「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啊!這位古代詩人寫的是多麼形象,生動。河裡,一群群小魚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著,彷彿在玩捉迷藏。頑皮的小蝦在水中打群架。泥鰍是位「鑽沙能手」快看,它在水下築成了一道道「萬里長城」……花溪河成了魚蝦的樂園,看到此情此景,我真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每當初夏來臨時,大家便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寫生作畫,捉魚摸蝦。到了盛夏的時候,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天天來到花溪河裡盡情地游泳,痛快地在水面上打水仗……
我不但愛家鄉的水,而且愛家鄉的山。
我家鄉的水雖然美,但是我家鄉的山卻另有一番景象。我家鄉的山雖沒有廬山那樣峻,泰山那樣尊,華山那樣險,可它卻像母親那溫暖的手臂,慈愛地環抱著我的家鄉。
秋天,果樹上掛著一個個青里透黃的蜜柚,又酸又甜的葡萄,金燦燦的柑桔,壓彎了腰的香蕉……令人垂涎三尺,真是一個聚寶盆。
家鄉的山山水水如此多嬌。這樣的山環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山間綠樹紅花,河上竹筏小舟,像是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走在平和山,人在畫中游,置身花溪河,歡樂無止境」啊!
人間仙境哪裡去,請到平和山水來。

⑸ 六年級下冊山水詩大全

《長歌行》來
青青園中葵,朝源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⑹ 小學一至六年級山水詩,田園詩,詠物詩,送別詩

《望廬山瀑布》全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作者:李白 (唐代)

⑺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像圖畫,文章一樣美麗,正所謂「一,一」下面的答案是什麼

「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
是出自清代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全編》。

⑻ 祖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接下來怎麼寫

祖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家鄉的事事人人,一點一滴,無不令人……
根據這樣的開頭的可以寫家鄉的人和事,令人忘懷的景與情,寫滿800字一般沒有問題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山山水水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