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單元復習試卷及答案
六下第二單元測試
班級 姓名 成績
填空題(分)
(1)放大鏡也叫( )鏡,鏡片的特點是中間( )、邊緣( )。
(2)通過觀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其實是( ),蟋蟀的耳朵長在( )的內側,蒼蠅的眼睛是( )眼。
(3)有規則的集合外形的固體物質,我們稱之為( ),他們的排列雖然是規則的,但形狀是( )的。
(4)科學研究發現昆蟲頭上的( )就是它的「鼻子」。
(5)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是由( )組成的。
二、判斷題(16分)
(1)在顯微鏡未發明前,人們只能依靠眼睛觀察。( )
(2)球形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很大的。(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體物體都是晶體。( )
(4)花崗岩中的礦物晶體主要有長石、雲母、石英等。( )
(5)為了便於觀察,製作的植物切片標本要求薄而透明。( )
(6)綠藻能使魚缸里的水發綠。( )
(7)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8)我們喝的桶裝礦泉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裡面沒有微生物。( )
三、選擇題(21分)
(1)(培根 )發明了能提高視力的眼鏡。
A、格羅斯塔斯特? B、牛頓 C、培根
(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跟鏡片的(凸度)有關。
A、 凸度 B、材料 C、面積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能觀察到的范圍就(C、越小)
A、 越大 B、不變 C、越小
(4)一般情況下,下面三種器材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最小的是(放大鏡 )
A、 顯微鏡 B、電子顯微鏡 C、放大鏡
(5)把簡易顯微鏡的製作步驟按照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bdca )
a、將調整好距離的兩個放大鏡固定
b、准備兩個放大鏡
c、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圖像
d、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A、bdca B、bacd C、bcda
(6)下列不屬於晶體的是(玻璃 )
A、食鹽 B、雪花 C、玻璃
(7)下列儀器中,(、顯微鏡)適合觀察細菌。
A、顯微鏡 B、放大鏡 C、望遠鏡
四、排序(14分)
按正確適用顯微鏡的方法,在空括弧中填上序號。
(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
( 4)調節粗准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距離載物台大約2~3厘米。將要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夾住,並使標本恰好在載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3)調節載物台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到一個亮的光圈。
( 5)調節粗准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橋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 1)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光擺在平整的桌面上。
( 6)調整細准焦螺旋,將鏡筒慢慢提升到標本出現的視野里為止。
(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標本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
五、實驗題(19分)
1、在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你是如何讓物體圖象清晰的?
2、畫出你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的細胞圖。
Ⅱ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練習題(答案)50分啊
過期的葯品可以隨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