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課堂如何有效實施導學案教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提倡「我要學」「我會學」的研究性學習模式,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導學案教學為新的教學改革增添了無窮的教學活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呈現出新的生機。那麼,初中語文課堂如何有效實施導學案教學呢?
一、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
我們教者應該清楚「導學」二字的真正含義,所謂「導學」,就是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而不再是傳授者、指揮者、對立者;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消化問題、歸納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所學又使學生學有所用,還可以讓教師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這確實也是進行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的需要。
二、導學案的設計要科學、合理
1.設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導學案教學中,學生手中的學案,在我們的有效教學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學案設計不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導學單只是一文空紙,起不到該起的作用,所以導學單的設計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教學《〈長征〉節選》一文時,因本篇內容的重點及難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電視劇本的特點,所以,教學時我在導學案中設計了「聯系課文及學生看電視劇的生活實際,總結電視劇本的特點,並將杜牧的《清明》一詩,不改變語言,只添加標點,改成電視劇本的形式」。這樣,學練結合,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2.設計要符合學情,注重學習方法
導學案教學中的學案,是學生一節課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但導學單的編寫由主備人和大家討論後形成,人家不同班級,不同學情、不同基礎、不同習慣,所以,當一份導學單在手,我們教者應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聯系自己學生的實際,有所取捨,有所增添,不可千篇一律,拿來就用。再者,導學案教學中應注重一個「導」字,在導學單的設計上,要有梯度,遵隨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的銜接,以及每個知識點如何突破,作為教者應在這個「導」字上下工夫,它才是導學案教學的核心。當然也更應注重一個「學」字,因為語文學習,先具有能力,後擁有知識,所以,一定要注意學法指導,並及時歸納總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導學案的實施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編制使用導學案,依據的是統一標准、統一要求、統一進度、教授統一的內容。教師稍不注意,容易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學生不歡迎,老師自己也會產生厭倦情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同一份導學案,甲教師運用得當,左右逢源,效果顯著,可乙教師運用起來卻別別扭扭,進退維谷,難以奏效。所以,如何在使用導學案的同時提倡個性化的教學,作為我們教者應在實施過程中費心思、花精力,力求形式靈活,方法多樣,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
導學案的實施對新一輪教學改革,確實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促進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讓導學案教學在語文課堂卓有成效地實施。
❷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正確地使用導學案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回的具體措施來完善答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❸ 高中語文名校導學案必修4第52頁18題作文題怎麼寫
245.
論×地的民間小調
246.
論×地的勞動歌
247.
論×地的婦女苦歌
248.
論×地的諷刺歌謠
249.
論×地的情歌
250.
論×地的儀式歌
251.
論×地的兒歌、童謠
252.
論×地的政治諺語
253.
論×地的勞動諺語
254.
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255.
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256.
xx
族遠古神話與民族精神
257.
xx
族神話的超人形象體系
258.
xx
族民間情歌與民族審美意識
259.
xx
族民間傳說的傳奇性
260.
xx
族遠古風習歌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261.
xx
族機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
262.
xx
族動物故事的哲理性
263.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五、
語文教育教學方向
1.
論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與運用
2.
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師素養與課程改革關系的辯證思考
3.
淺談目標教學在小學(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4.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
5.
中學語文美育的途徑與方法淺探
6.
論語文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7.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詞彙的積累
8.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關系淺析
9.
語文課堂語言藝術初探
10.
語文課堂調控藝術初探
11.
論語文學習環境的營造
12.
學校文化資源與語文教育
——以
xx
學校為例
13.
論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4.
語文誦讀教學的藝術
15.
論語文自主學習
16.
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策略
17.
對語文教育中倡導「人文精神」的思考
18.
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初探
19.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
2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1.
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中的語感培養
22.
欠發達地區小學(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以
XX
地區為例
23.
試論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
XX
地區為例
24.
淺談小學語文錯別字教學——以
XX
地區為例
25.
淺析初中(小學)生作文「假話現象」
26.
論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以
XX
地區為例
27.
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以
XXX
為例
28.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的思考
29.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思考
30.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課後練習的思考
31.
中學(小學)語文教學板書設計淺談
32.
中學(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途徑探析
33.
淺議中學(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統一
34.
略論中學(小學)的課外學習指導
35.
多樣文化與語文教育的關系
36.
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心理分析
37.
中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接受心理分析
38.
論古文課教學的趣味性
39.
中學生作文心理特點分析
40.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想像力問題
41.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觀察力問題
42.
語文讀文教學的板書設計藝術初探
4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彙教學)問題——以
xx
學校為例
44.
試論初中語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或者詞彙教學、語法教學、修辭教學)
問題(
提示:
提示:中學語文教學存在重文學輕語言傾向,語言分析往往孤立進行,如
何綜合內容及篇章進行語言分析,分析要領及原則是什麼?試以具體的課文分析為例,
展開具體論述。就某一個方面探討即可)
45.
談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46.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47.
審美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48.
美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49.
當前中學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
50.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矛盾
51.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整合
52.
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改革——以
xx
地區為例
53.
農村教育之現狀及對策——以
xx
學校為例
54.
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關系之研究
55.
語文教育如何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56.
試談中學教材中的長句教學
57.
中學生作文中復句作用情況的調查
58.
語法知識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體會)
六、語言文字方向
1.
淺談漢字與古代農耕文化
2.
漢字字形與詞義的辨析淺探
3.
淺探象形字分析與小學(中學)語文教學
4.
中學語文中的漢字教學
5.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思考——以
XX
地區為例
6.
隱喻在初中詞彙教學中的作用
7.
淺論現代漢語「准語言」及其社會意義
8.
古典文獻簡體轉繁體的注意事項
9.
語文教材、教參文言文注釋評析(商榷)
10.
試論「使動」與「意動」的區別
11.
現代漢語方言詞與普通話關系淺談
12.
試論上古漢語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13.
從《說文》「酉」部字看中國古代的酒文化
14.
從《說文》「女」部字看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
15.
試論「因聲求義」的訓詁方法
16.
「以形索義」之訓詁方法淺談
17.
現代漢語諧音詞與漢文化關系淺談
18.
網路諧音詞研究——以
XX
(詞類,如稱謂詞、名詞等)為例
19.
淺談現代漢語中忌諱語詞
20.
現代漢語詞語的變化與社會生活關系簡析
21.
XX
地區方言詞彙與普通話地主要差異——以
XX
詞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為例
22.
現代漢語外來詞規范化問題淺談
23.
「同義詞」與「同源詞」淺談
24.
論語法知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25.
當代廣告語語言藝術簡析
26.
試論地名的文化內涵——以
xx
地區為例
27.
試論成語的構成
28.
試論成語的意義
29.
試論成語的文化特徵
30.
試論慣用語的構成
31.
試論慣用語的意義
32.
試論慣用語的文化特徵
33.
試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34.
試論歇後語的地方性特徵(以本地歇後語為例)
35.
試論積極諺語的功能
36.
「
把
」
字句的篇章功能
37.
「
被
」
字句的篇章功能
38.
雙賓句的篇章功能
39.
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40.
連動句的篇章功能
41.
兼語句的篇章功能
42.
試論比喻的文化性
43.
文學作品
xx
的語言藝術(例如:文學作品《日出》的語言藝術)
44.
xx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妝品命名研究)
45.
xx
牌號命名研究(例如:店鋪命名研究)
46.
手機簡訊語言研究
47.
流行段子語言研究
48.
xx
地方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
提示
:主要從語音的聲、韻、調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話與普
通話的差異並提出辯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49.
校園新詞語言及文化分析
50.
房地產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1.
化妝品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2.
QQ
名的語言學分析
53.
當代大學生的名字調查
54.
網路流行稱謂語
「
親們
」
(
「
娃
」
)分析
55.
對新出現的後綴的研究(如
「
門
」
「族」)分析
七
、文學理論方向
1.
藝術典型與時代精神關系淺析——以
XX
作品為例
2.
淺談藝術欣賞中的共鳴問題
3.
司空圖審美觀初探
4.
中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5.
外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6.
「意境美」與電影的畫面構成——以
XX
電影為例
7.
淺談金庸武俠小說的敘述技巧及其魅力
8.
當代流行歌曲的文學特質淺析
9.
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育——以
XX
地區為例
10.
面向生活——當前文藝創作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1.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淺析
12.
淺論文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13.
當代中國新詩衰落原因探析
14.
論王國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15.
淺談文學經典在中國當下的處境
16.
後現代語境下的解構與狂歡——周星馳無厘頭電影戲劇性闡釋
17.
論八零後文學創作的意義——以
XX
作家為例
18.
試論當代小說創作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價值——以
XX
作家為例
八、影視文學方向
1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如老舍作品
3
.當下某題材(或某一題材劇)電視劇研究(如:都市情感劇《蝸居》、《我的青春我做
主》等)
4
.對某部電視劇(文化方面、人物形象、敘事話語等)研究
(
如:《蝸居》中海藻人物形象
分析
)
5
.王海鴒電視劇作研究(代表作《新結婚時代》)
6
.清宮歷史題材劇研究(如:穿越劇研究)
7
.中國當下情景喜劇研究(如:《武林外傳》)
8
.從《長征》(《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等)看我國革命歷史體裁電視劇的創作走
向
9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韓國
(
或日本
)
電視劇的民族特色
10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美國電視劇的開放性敘事策略
11
.以某部知名動漫作品為例,分析中國當代動漫作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2
.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下的「紅色經典」改編熱
13
.成龍的功夫喜劇電影新論
14
.論當前電視劇創作的平民敘事
15
.影響研究:中國三十年代電影與好萊塢電影
16
.從文學到電影:張愛玲電影編劇研究
17
.《霸王別姬》視聽語言分析
18
.馮小剛賀歲片的商業化策略探析
19
.簡論葛優的表演風格
20
.影視劇作人物塑造研究
21
.李少紅影視作品的「唯美」色彩
22
.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為例,論述魔幻電影的類型片特徵
23
.宮崎駿動畫研究
24
.當代好萊塢電影剪輯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25
.美國電影體現的美國精神
26
.瓊瑤電視劇研究
27
.當下台灣娛樂節目研究
❹ 如何寫初中語文導學案
如何寫初中語文導學案
語文這是一門主課,往往閱讀才是語文的差別之處
閱讀不好,如何去寫作文,作文套語往往在閱讀中練習出來的
參考書籍:讀者,新讀寫,作文自修
2008學年度回答模式(1)
回答方法(1)
1 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回答時按照文章中心來回答
2 認真審題,每道題都是有關聯的,看文章時,先理解中心,一切都很簡單
3 多角度回答問題,1個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回答,比如 從表面看....(意思),但從側面看出......通過....表達了.....
經典回答模式:(模式記住以下)
1 通過.....表達了.......
2 從.....中,渲染(烘托出....)
3 從表面看......而從中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出,,,,,,,
4 「...」寫出了...「..」寫出了.....(多角度的)
5 我們可以從.......理解了........
角度問題:
思想感情,寫作手法,修辭手法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說明方法,語言特點 .
2008學年度回答模式(2)
閱讀方法(2)
1 讀1遍(粗略讀,看看內容)
2 再讀一遍(細讀,理解中心)
3 可以開始做題,看一題做一題。
4返讀(完成題目,再回味一下,檢查檢查)
手法講解: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❺ 初二下語文 社戲導學案 教案及答案 要全的!!!
主要人物:
我(此為小說內人物,不指魯迅,而文中的「我」亦是本文的線索人物)、雙喜、桂生、阿發、六一公公
主要情節:
我在平橋村的鄉間生活、戲前波折、月夜行船去看戲、船頭看戲、月下歸航偷豆吃5個情節。
關於看社戲的時間--應該是在春末夏初
《社戲》中寫道:「我們魯鎮的習慣,本來是凡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後,抽空去住幾天,這時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親住在外祖母的家裡。」又說,趙庄之所以要演戲,「現在想,那或者是春賽,是社戲了。」課文注釋雲:春賽即「春天舉行的賽會」。據此,一般人認為,看社戲的時間是在春天。其實,這是不確切的。看社戲的時間應該是在初夏。其理由有三:
理由一,
《社戲》中說,我到外祖母家去,是在「掃墓完畢之後」。那麼,浙江紹興一帶的掃墓是在什麼時間呢?據《越諺·風俗部》雲:鄉下墓祭一年間共有三次,一是「拜墳歲、上元之前,兒孫數人,香燭紙錠謁墓」;二是「上墳,即掃墓也,清明前後,大備船筵鼓樂,男女兒孫盡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羅拜,稱謂上墳市」;三是「送寒衣,十月祭墓之名,亦數人而已。」《越諺》的作者范嘯風,別號扁舟子,紹興城附近皇甫庄人。魯迅的外祖父魯晴軒中舉後遷居皇甫庄,租賃的就是范嘯風的房屋。他的話是可信的。另據周作人回憶:「周家墓祭的規矩,拜墳歲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而「清明上墳,規模就要大多了,不但是婦女同去,還因為要舉行三獻禮,有些舊排場。」把以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分析,《社戲》中所說的掃墓,是指清明上墳無疑了。又據顧鐵卿所著《清嘉錄·卷三》雲:所謂清明上墳,並非僅僅指清明節那一天,而是「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那麼,小說中所說的「在掃墓完畢之後」,當然應該是在夏初了。
理由二,
從《社戲》所描寫的自然景物看,也是在初夏。「碧綠的豆麥田地」,「羅漢豆正旺相」,這被稱為「羅漢豆」的蠶豆,在浙東一帶,是越冬植物,清明以後才開始結果,到夏季才能收割。能剝了煮著吃的時候,當然是在初夏了。另外,小說中還寫道,看社戲的那些土財主的家眷們,「多半是專到戲台下來吃糕餅水果和瓜子的」,水果當然也只能到夏季才有。
理由三,
周樹人在《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地方戲》中明確寫道:「本文(指《社戲》──引者注)中說:『當時我並不想到他們為什麼年年要演戲,現在想,那或者是春賽,是社戲了。』這是題目的說明,但實際上這種演戲大抵是在夏天。」 根據以上理由,看社戲的時間應該是在春末夏初,而不是在春天或夏天。
一、整體把握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後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後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而且他很會辦事,回來時船還未進平橋,他就先大聲喊著:「都回來了!」安慰橋上的人們。特別是偷豆後和六一公公的談話。六一公公指責他時,他先大膽承認說:「是的」,表現了他的勇敢純真。又用「我們請客」的正當理由堵住六一公公的嘴,很機智。接著說:「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馬上轉守為攻。最後又下逐客令說:「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四句話顯出了聰明智慧是別的孩子比不了的。 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兒。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以動寫靜,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二、問題研究
1.作者為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者作為客人,「在這里」「得到優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夥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書,而且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 2.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至於他誇「我」「讀過書」「將來一定要中狀元」之類的話,只不過像今日誇某個孩子聰明,將來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一樣。也有觀點認為六一公公雖是個好人,但是有農民的局限。他誇「我」的話,表明他意識深處受封建禮教的影響,這在當時也是難免的。 六一公公是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情的人。 3.為什麼在「我」的感覺里,那夜看到的戲是平生最好的戲,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從全文看,「我」為什麼十分懷念那夜看到的戲和那夜吃到的豆,關鍵不僅在於看戲和吃豆本身,更在於「我」和平橋村的孩子一起參加了看戲和吃豆的全過程,「我」懷念的不僅僅是好戲和好豆,更多的是平橋村那種朴實真摯、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
練習說明
一、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庄,……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三、揣摩下列詞語,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麼說「踴躍」?) 3.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 1.「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語新的含義。 3.「回望」兩字,表現「我」依戀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因為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社戲》分段
第一部分(1-4):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 第二部分(5-23):到趙庄看社戲的全過程 。 第三部分(24-39):偷豆以及六一公公誇獎我。 第四部分(40):我回憶那夜的好戲和羅漢豆。
《社戲》中心思想
《社戲》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 由於本文收錄在《吶喊》當中,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講,批判和揭露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的不滿。
❻ 初中語文導學案如何進行練習環節的展示
1.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導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導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後聯系才能解決等等.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總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2.討論交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英語作文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精講釋疑.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中學英語教案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4.練習鞏固.這是學語文教案格式案導學的最後一個環節.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對不同的學生練習的測重點應有所不同.我認為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就可以更好的發揮我們導學案的作用
❼ 有沒有初二的江西高校出版社金太陽導學案語文的答案急
1.肯定有
2.你們老師那裡就有
3.還是自己做
4.不要走捷徑
5可以下載作業幫軟體協助學習
❽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編寫導學案
提高教來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源,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