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一、合理分組,科學管理
小組的劃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劃分小組並不是看上去的簡單隨意,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小組的劃分上,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即小組之間保持水平相當,這樣在舉行競賽一類的活動時你追我趕,使比賽更加激烈,讓學生共同進步。同時,保證小組成員的百花齊放,無論是成績、興趣還是性格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其次,在小組的管理上,依然放權至學生,由學生選擇出具有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等職位,保證學生人人都有時可干,並且定期輪換職位,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最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引導,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過分干涉,自行把握分寸,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
例如,新學期伊始,我便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每組5人左右,並且實行了積分制:課堂上踴躍發言,為所在小組加分;作業完成不認真或不遵守紀律則扣分,以此類推。因為每個人都是所在小組的成員,所以都想為自己所在的集體增光添彩,即使有的時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也不敢懈怠。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氛圍也十分活躍,都十分努力地為所在集體爭光。
二、培養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活躍思維,勇敢表達。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對於很多問題都沒有標准答案可言,只要學生亮明自己的觀點,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插上聯想與想像的翅膀,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其次,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後,要有條理地表述出來。我們中國人在很多人面前說話的機會並不多,而課堂莫過於最好的舞台。沒有競爭,沒有嘲笑,有的只是一些同齡的少男少女,由衷地傾聽你的見解與想法。起初,學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不妨引導他們從小組內部的發言開始,逐漸訓練,然後再到全班同學面前講話。這樣一來,小組之間齊頭並進,緩解了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局限性。
學會傾聽,換位思考。初中生正處於13歲—16歲的青春期,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活躍,不願傾聽別人的見解。在講授《詠雪》這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分組討論你認為「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兩個比喻句哪個更好一些?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理有據,但漸漸地,我發覺有的小組的氣氛似乎不太正常,兩名同學就這一問題爭執得面紅耳赤。面對這種情況,我引導他們先安靜下來,學會尊重,平心靜氣地傾聽對方的觀點和理由,傾聽完之後,似乎覺得也有幾分道理。藉此機會,我對學生進行了情商教育:你認為的是對的,但他的觀點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你可以不認同他,但你一定要尊重他。這節課後,學生在傾聽同學發言時十分安靜,即便是出現錯誤也等那位同學說完之後再進行糾正。
三、把握合作時間與問題難易
新課程改革標准提出了「以生為本」,即削弱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契合了這一理念,但是在合作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小組合作的時間。即使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但也一定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眾所周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氣氛往往較為熱烈,教師把握不好,極易影響課堂秩序。因此,在課堂的開端、中間還是尾聲部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要因人而異;第二,合作問題難易的把握。布置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問題,一定要是那種大多數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才具有研究和探討的價值。學生們在一起交換意見,集思廣益,往往能夠收獲更多,遠比閉門造車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講授《春》這篇經典課文時,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帶領學生進行逐段賞析,而是以「春花圖」為例進行賞析,再引導學生模仿借鑒教師的賞析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自主地進行賞析,再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共享,也避免了教師「一言堂」情況的出現,逐步培養學生的賞析與分析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依靠的是日積月累,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停留在表面,流於形式,而是要從真正意義上得到貫徹與落實,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不再把學習語文當做是一項任務去完成,在在語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遊!
⑵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⑶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步、合理復分組。制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的基礎,分組要遵循「同組異質」的原則。「同組異質」就是把學習成績、性格特點不相同的學生編一個小組。可以把班內好中差的學生,平均分到各小組中去,做到各組之間能力相當。
第二步,培訓學生,教會方法。
培訓學生的前提是對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要選出小組長、積分記錄員、監督控制員、聯絡匯報員等角色,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事做。
培訓學生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組內所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任務更具體,學習效果也會不同。在我校各班中,小組合作學習成員並無具體分工,效果不明顯。因此,必須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要讓學生明白合作的目的是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明白合作的前提是思考,沒有獨立的思考,合作就失去了價值。
第三步、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要彰顯其實效性,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獎評機制,否則無組織無紀律,無分工無管理,就談不上有效合作。在我校各班中,多數小組合作學習未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運用得當,能夠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組興我榮,組敗我衰」的新格局。
⑷ 如何把握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一)、合理分組,優化組合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著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使他們能最大限度的互補學習、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我們在編組時注意合理搭配,優化組合,使組內優劣互補,組外水平相當。每小組6人。小組內的搭配要兼顧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優劣和興趣愛好的差異,根據成績可以分成優良差三類。並按照成績名次的先後分成1----6學號,1號和2號相對並且坐在小組的中間,3號和4號、5號和6號分別相對,這樣方便對子合作和小組合作。並且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
(二)精編導學案,方便學生合作學習。
平時我們在編寫導學案的時候,抓住語文學科學習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契合點,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設計,將學生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
(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鼓勵積極參與,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要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真正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導應恰到好處地在課堂教學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比如,在文言文教學中,第一步:組內合作學習,我讓學生按:讀准字音→讀通文意→讀出情感步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並提出比賽要求:每個小組隨機選派任何一個組員參加全班的朗讀比賽。學生就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認真有序地進行。往往每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都會不一樣,有的小組採取組內分任務,即每人負責文章的一部分,分別帶領組內成員學習朗讀,有的採取小組長指命某人帶領大家學習,也有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學習,從而很好實現了小組學習的目的。
第二步,組內合作學習翻譯課文並展示。在這個過程里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認真翻譯課文,疏通文意,並商討最佳展示方式,學生在這個過程里按照老師要求認真理解字詞句,合理分派任務,體現出來良好的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融入競爭機制,優化合作學習
有競爭才有提高,針對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競爭機制,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能起到糾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學習更具實效、高效。
比如:前文所說的文言文朗讀比賽就是很好地例子。通過比賽,學生認真傾聽,互指不足,使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更扎實了,學生也特感興趣。還有小組展示後打分評比也極大了促進學生參與的熱情。
(四)、建立靈活評價體制,鼓勵後進生參與合作學習。
在教學實踐里我發現學號靠後的也就是成績不好的同學往往學習的興趣不濃,很多時候會游離於課堂學習之外,學習是優等生的事,展示是優等生的特權,他們更多時候甘於處於觀眾的位置。這樣下來一堂課熱熱鬧鬧的上下來,演員也就是那幾個成績好的同學,從而形成一種虛假的繁榮。為了實現最大面積的合作學習,我採取了按學號給分的方法,即展示同學的學號是多少,那這個小組就可以得多少分,如果多個同學參與展示,那麼這些同學的學號總和就是小組得分。而且學號靠後的同學補充別的小組發言的話會加倍得分。這個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燃起了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而且在小組內他們更關注學號靠後的同學的學習情況,並熱情的幫助他們,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更有效了。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粗淺認識。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性學習,採用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在遇到問題時,通過集體討論,要求每位學生先從自己的思考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見解,這樣可以極大的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思維創造能力。同時,學生學會合作,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夯實了基礎。
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什麼意思
有效的小組合作討論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版段,良好的人際權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是有極大幫助的。小組合作交流有利於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於學生間互幫互學,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要你學」轉為「我想學」,「我會學」,讓小組合作走進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這樣,課堂效益大大提高,師生雙方在課堂上都能體會到一種教學的樂趣與興奮。
⑹ 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教育及社會效果怎麼寫
一個人的成功難免會有失敗作為開端,要想成功就必須經過失敗的考驗才能取得成功!我就是經過多次失敗後才苦盡甘來後終於得到了成功!
記的在10歲的生日上,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開心是開心但問題是我不會騎.爸爸知道後就教我怎麼騎自行車. `
我就把自行車推出去,坐在車上.爸爸在後面抓著車子推著我走.就在我得意洋洋的時候爸爸突然把手放開了.我有點不平衡東倒西歪地從自行車上摔下來.我的膝蓋摔傷了,痛的眼淚直流.我輕輕的小心翼翼摸了一下膝蓋說:「好痛,我不學了.因為摔倒就很痛.」
我抬頭的時候看見一位比我小的小女孩,她跟我一樣也在學騎自行車.不過她摔倒了,還
⑺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57
1、精心組建互動小組。教師應多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小組人員,實現組內成員優勢互補,互相促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應給以學生自己組合小組的權利,以利於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提高他們互動的興趣,此外,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任務,每個小組都要確定討論過程中的協調員、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人等。經過一段時間後,組內成員角色要互換,要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度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教師要對各學習互動小組實行動態管理,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時應及時採取措施,調整和重新調配小組成員。
2、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靈活。學習完一個單元後,可以讓小組成員根據本單元內容自編、自演短劇,或編簡短的對話,讓學生自己分配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還可以把小組交流的內容作為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和詞彙句式知識,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並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後再進行組內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互動時就可以避免盲目從眾或無言以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要注意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向導和促進者,在合作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是學生課堂活動的合作者,應合理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應認真觀察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小組活動,有意識地促進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在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及時多樣地對學生或小組的活動予以認可或獎勵。可以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個人評價與他人、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合理公正的評價是學習互動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因此,教師要有統一的評價標准、明確的規則和操作流程,既要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又要各小組展開友好競爭。教師應對小組成員互動過程和結果適當加於評價激勵,對基礎欠佳者予以激勵的積極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互動中都實現學習目標。
總之,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努力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