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人教版)
只要自己多多復習就一定考的到高分,就像我們老師說的:學習差也要臨時抱一下佛腳,也可以提高10多分。 所以不需要期末考試卷,只要自己加把勁在最後沖刺階段,我想你一定可以考上重點初中!!!918 【加油吧]
一、字詞部分。
1、讀拼音寫字,組成詞語。(5分)
Liao líng xié lián zhuāng
歌聲( )亮 ( )晨 威( ) 低( ) 銀( )素裹
眼花 ( )亂 ( )聽 和( ) ( )系 濃( )淡抹
2、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5分)
顧( )思( ) 迫不( )待 騰雲( )霧 ( )山峻嶺
明( )秋( ) 萬( )俱寂 ( )往知來 ( )人不倦
二、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用橫線標出。
鍥而不舍 挑釁 拎著 提供
悄然無聲 樹冠 夾竹桃 -----蝙蝠
2、按原文填空。(5分)
(1)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他好像有情義。
(2)我幻想他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應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3)盛開著的光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4)夕陽也漸漸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域天的邊緣。
3、積累填空。(12分)
(1)在學校里,老師教育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扎實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的「________ ,_____ 。」
(2)明代著名的詩人於謙曾經寫過一首《石灰吟》表現自己高尚的情操,這首詩中表現詩人高尚情操的詩句是 , 。
(3)、畢業在即,同學們請你在留言本上寫畢業贈言。(6分)
小明平時不珍惜時間,你可以送他「 , 。」這句詩與他共勉。
小江是你視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 , 」這句詩來表達你與他依依惜別的感情。
4、生活模仿秀。(2分)
你能否能依照例句,發揮想像,在下列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不能重復)。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
如果你是 ,就 ;
如果你是 ,就 。
三、課外積累
判斷對錯
1.克宜在去城市的路上救下了一隻蝴蝶,蝴蝶送給他一隻神奇的小鏡子。
2.熊夫人因為拿不定主意依那個孩子的希望來教才好,所以幼稚園關了門。
3.月姑娘要挑選一個最有用的丈夫,最後挑選了電做他的丈夫。
4.寄居在姥爺家裡的阿列克謝,不幸被姥爺毒打了一頓,還生了一場大病。
5.阿列克謝的媽媽又要結婚了,繼父是做買賣的。
連線 、 、 、
可憐身上衣正單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心憂炭賤怨天寒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 蓮花過人頭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忍能對面為盜賊
采蓮南塘秋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二) 《欣賞是一種善良》(16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
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 )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 )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幾經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 )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台灣作家林清玄青年時代做記者時,曾報道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後,情不自禁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無心寫下的這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台灣幾家羊肉爐的大老闆了!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闆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使我想,為什麼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依賴與祝福。
1、在文中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誠實,不欺騙;②信任,不懷疑;③消息;
④書信; ⑤隨便
下列問語中的「信」應選哪個解釋?請把最恰當解釋的序號填入括弧內。(3分)
姑母寫信( ) 信筆塗鴉( ) 找到了自信( )
3、用「 」畫出短文中的過渡句。(2分)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們分別是 、 、 、 。
你最欣賞他們中的哪一位?並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 (5分)
5、這篇短文通過 和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欣賞是 。
在生活中要 。(4分)
四、習作。(40分)
讀了《欣賞是一種善良》,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欣賞是什麼?你被人欣賞過嗎?請圍繞「欣賞」寫一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的記敘文。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左右。
B. 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卷期末答案
1+1=2 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公理法是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
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 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
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
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
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了。相當於2+
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 有了1隻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
物理學與1+1=2的關系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通常它們代表著: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宏偉大廈的
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
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當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國人知道了陳景潤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麼,什麼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
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
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嚴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
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 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 +
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
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從1920年布朗證明"9+9"到1966年陳景潤攻下「1+2」,歷經46年。
自"陳氏定理"誕生至今的30多年裡,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進一步研究,均勞而無功。
布朗篩法的思路是這樣的:即任一偶數(自然數)可以寫為2n,這里n是一個自然數,2n可以表示為n個不同形式的一對自然數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篩去不適合哥德巴赫猜想結論的所有那些自然數對之後(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夠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例如記其中的一對為p1和p2,那麼p1和p2
都是素數,即得n=p1+p2,這樣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證明了。前一部分的敘述是很自然的想法。關鍵就是要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目前世界上誰都未能對這
一部分加以證明。要能證明,這個猜想也就解決了。 1+1=?不就是等於二嗎?是的,的確是這樣。但是這個二卻不可小覬。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裡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換個角度1+1雖然等於二但是卻有許多含義。譬如說1+1=2分解後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後天培養;1=汗水。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個公式。當然要是換個角度,聰明的人就知道凡事無絕對。答案不可能只有1個,含義亦是如此。
1+1從腦筋急轉來說也可以等於一個數字「王」、田、甲。
C. 人教版小學生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
cì hòu líng lì quán tuǐ jīng zhàn
( ) ( ) ( ) ( )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劃√3%
阻撓(náo ráo) 荊條(jīn jīng) 噴香(pēn pèn)
二、積累運用。
1.給「肖」加偏旁,把故事補充完整。
元( )節那天,有個俊( )的女孩翻過陡( )的山嶺,來到城市賣雞蛋。濃烈的節日氣氛讓她把疲勞拋到了九( )雲外,發( )上的汗還沒干,她便吆喝起來。一會兒雞蛋就被( )售一空。女孩高興得吹起了口( ),開始( )遙地往回走。
2.在下面括弧里填上帶有「風」字的詞語,不要重復。
( )化雨 ( )習習 ( )凜冽 ( )送爽
( )怒號 ( )驟雨 ( )勁草 ( )細雨
3.詞語巧搭配:
( )的色彩 震驚( ) 不時地( )
( )的情趣 忍受( ) 小心地( )
( )的眉頭 收斂( ) 不舍地( )
4.求寫句子。
(1)鳥怎麼會是恐龍變的呢?(改為陳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縮句)
(3)「我們不能無謂地死。多活一個,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楊靖宇深情地說。(改為第三人稱轉述句)
(4)濛濛的細雨潤濕了眼前的景物。(改為「把」字句和「被」字句)
5、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一段話。
在今年署假,我有機會加入夏令營活動。夏令營的活動真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有跳舞、唱歌,還有朗誦、寫生、做軍事游戲等……夏令營活動既豐富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開闊了我的眼界。
三、小小美文家。(調動平時積累,完成填空!)(17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___,無日______。(《夾竹桃》)(3分)
2、孔子有關復習的名言有「____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從水那兒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老師在我們心中永遠是天使,永遠是______,是______。福樓拜告誡莫泊桑: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______。劉老師通過放理想的風箏,在學生的心田播下了___、___、___的種子。(3分)
4、本學期,我們學習了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課文,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那些禿頂在楓樹下,微微泛著紅光。遇到楓葉密集,偶爾有些空隙,那邊有人走過時,就會一閃一閃地亮,像沙里的瓷片。」這段描寫出自_____(誰)的小說《______ 》,寫的是_____。(誰)我還知道小說中這些人物:_____、_____、_____。(3分)
四、閱讀感悟。
(一)根據課文內容判斷。
1、「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中「二萬」是個確定的數。( )
2、《回憶爸爸》一文中的「爸爸」指海明威。( )
3、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五瓣兒丁香。( )
4、《唯一的聽眾》一文中的聽眾指的是一位音樂學院的教授。( )
(二)課文理解:
《草原》片斷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③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④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⑤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⑥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 。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亂,請作調整。正確的順序為:( )
(2)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缺漏的詞語。
(3) 「一」有四種解釋:A數詞;B相同;C滿、全;D專一。「高歌一曲」中的「一」應取第 種解釋,「一碧千里」的「一」應取第 種解釋。
(4) 「翠色慾流」描寫了 ,「一碧千里」描寫了
(A綠的顏色;B綠的神態;C綠的范圍;D綠的廣漠),「欲」的意思是 。
(5)用「~~」畫出兩個比喻句。
(三)美文品讀:
誰是最優秀的人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他在風燭殘年之際,想考驗和點化一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於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說 我的蠟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助手連忙答道: 「我們明白,您的光輝思想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氣和信心。你幫我尋找和發掘這樣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尋找,決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溫順地說。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說什麼。
那位忠誠而又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到處尋找。可是,導師蘇格拉底都婉言謝絕了他找來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助手的肩膀,說:「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來的人,怎麼能成為我的傳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優秀的人,舉薦給您。」
蘇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別人世,然而尋找傳承者的事還沒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邊。助手淚流滿面,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說到這里,蘇格拉底就閉上眼睛。停頓許久,他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優秀的人才。關鍵在於能否自己認識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薦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蘇格拉底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深切關注的世界……
1、給第1自然段加上標點。
2、在文中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3、文中畫「」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蘇格拉底為 而失望,而徒弟是為而對不起他自己。
4、蘇格拉底在死前才明說「最優秀的是你自己」,在此之前他對助手有所暗示嗎?請你在文中用「——」畫出。
5、助手說自己「明白」了導師蘇格拉底的意思。你認為他真的明白了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 ____
6、「我的蠟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在這句話中,第1個「蠟」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2個「蠟」是指: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改寫下列句子。
你找來的人,怎麼能成為我的傳承者呢?改成陳述句:
8、助手努力尋找「最優秀」的,結果最優秀的卻就是他自己,由這個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發?寫下來,與同學交流交流。
。
五、習作表達:(30分)
以「我的故鄉」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460字作文!
D. 六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卷
一.基礎知識(58分)
一.計算(38分)
1. 口算下面各題。
3/5×10/9= 1.7+8.03= 4億+6億=
5/6÷30= 125×16= 99×68=
78+32= 100-25= 78.5×0=
2. 計算下面各題。
24×(5/6+3/8+7/12) 5/36÷[(1-5/8)×5/6]
34.54×98.3+34.54×1.7 45÷34-11×1/34
3. 求未知數「X」。
35 X+45 X =120 3/7 :X =6/11
4. 列式計算。
⑴. 一個數的20%加上它自己,和是12/25.這個數是多少?
⑵. 一個圓錐形的鋼錐,底面直徑是 2米 ,高是 5米 ,它的體積是多少?
⑶. 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10分米,高是12分米,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
二.填空題。(10分)
1.7÷8=( ):( )=()/( )=( )%
2.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比例。
3.我們學過的統計圖有( )、( )、( )三種。想從圖上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應畫( )統計圖。
4.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將它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 )立方米。
5.圖上距離是4厘米,實際距離是4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三.判斷題。(10分)
1. 如果a=9b,那麼a和b成正比例。
2. 如果一個圓柱的高和底面周長相等,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3.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
4. 已知 3a =4b,則a:b=3:4。
5. 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體積的3倍。
二.應用部分(42分)
一,下圖是紅星小學六年級50個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統計圖。(12分)
1. 這是什麼統計圖?
2. 這個年級參加三個小組的各有多少人?
3. 根據計算出來的數據製成條形統計圖。
二.應用題。(30分)
1. 學校武術隊進行表演,每行站18人,可站20行。如果每行改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 王師傅用30天加工了600個零件,照這樣的工作效率,一年(365天)加工零件多少個?
3. 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油桶,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 1.5米 。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E. 六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卷語文
一、讀拼音寫字。 biāo féi yòu mò ( ) ( )黑 ( )然 yàng jiàn mán 安然無( ) ( )價 ( )勁 nián xiōng cuǐ càn ( )稠 波濤( )涌 ( ) 二、給下列多音字注音並組詞。 _____( ) _____( ) _____( ) 調 傳 降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還 荷 便 _____( ) _____( ) _____( ) 三、用句子帶點的詞造句。 1.他一邊往前走,一邊裝他的煙袋。 一邊……一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 簡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 不論……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寫作文,不僅要把事實寫清楚,還要練習以事實為根據,展形合理的想像。 不僅……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括弧里填入適當的關聯詞。 1.( )是逆風行駛,( )帆沒有張起來。 2.( )掙的一塊麵包,他( )賤價出賣勞動力,終年培著沉重的貨船,在伏爾加河上來來去去。 3.台灣竹( )長得可愛,( )只有人們難以想像的毅力。 五、把下面排列錯亂的一段話按先後順序整理通順。在括弧里標出序號。 ( )原來一場暴雨,溪水漲了起來,把過溪的石墩淹沒了,兩個小同學急得哭了起來。 ( )暴雨過後,丹丹一蹦一跳地回家去。 ( )丹丹說:「別哭,我送你們過去。」說罷,她把兩個小同學背過了小溪。 ( )忽然,前面傳來了哭聲,丹丹趕快跑過去,只見兩個小同學站在溪邊哭。 ( )丹丹和兩個小同學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往家走去。 六、寫一個勞動場面的片斷,要求用上下列詞語。 摩拳擦掌 精神抖擻 轟轟烈烈 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