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校內公開教研活動的效果——談公開課評課的若干意見
——談公開課評課的若干意見
宜興市悲鴻實驗小學談宜成
評課是教學研究活動的形式之一。它是由教學實踐到科學分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增強業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交流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評課是聽課教師對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師教學藝術、學生學習狀況等方面的全面的理性分析。它對上課教師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性作用,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由此可見,准確評課的意義非同一般。從共同提高業務能力層面上看,評課的價值比上課的價值更大,因為評課既是教者提高業務能力的機會又是聽者提高業務能力的機會。如今,多數學校的公開教研活動的評課大多是不著邊際的幾點優點一處瑕疵,評課與不評課似乎沒有什麼區別。這樣,我們精心准備的公開課、耗時的評課有何意義!本人對學校內公開課的評課活動有幾點建議。
一「備」與「聽」的結合。
「備」與「聽」的結合是指超前備課與聽課相結合。我們都知道評好課就得先聽好課,但是聽者對上課內容一無所知是難以聽好課的!往往許多教師在對課文毫不了解的情況下拿起本子就去聽課,這樣能聽好課嗎?這樣的聽課有看熱鬧之嫌!這樣的聽課必然導致課前無所事事、評課時不著邊際的情況發生。基於這樣的狀況,評課教師就應超前備課,帶著「如果我來上,該怎樣上」的問題去熟悉教材、鑽研問題、把握重難點、思考教法和學法,甚至可以與其他教師共同探討。這樣,聽者聽課是方能做到胸有成竹,比較異同,汲取精華,更便於與教者溝通,為評好課打下基礎。
二「聽」與「聽」的結合。
「聽」與「聽」的結合是聽課與聽說課相結合。上課的模式多種多樣,教法因人而異,教學設計更是錢姿百態。只要能妥善處理好教材,用什麼模式、教法都是可以的,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這樣給准確評課帶來了難度,畢竟不同的設計、教法、模式它們各自的評價存在不同,而且容易產生誤解。比如,教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朗讀教學模式的課,而聽者卻以情景教學模式或目標教學模式去套,那豈不是冤死教者!也許,教者還會認為聽者孤陋寡聞或是對自己別有用心。為除去可避免的曲解,我們可以在評課前聽教者說說他是怎樣安排教學內容與步驟,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以及教者的自我評價。全方位地了解教者的意圖之後,聽者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與構想,教者的課堂教學現狀作出評價。這樣的評價不是更科學合理實事求是?
四、「靜」與「動」的結合。
「靜」是指靜態評價,「動」是指動態評價,評課是應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師的勞動是復雜的腦力勞動。教師勞動成果有間接性、滯後性、綜合性的特點。比如,語文教學中教師會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然而,學生的語感不會即刻就有所提高,這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時就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教師的勞動,給予動態評價。比如,課上,經過教師的示範誦讀,學生把語句讀得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教師把朗讀的技巧教給了學生,學生掌握得很好,效果明顯。這時,我們就要給予教師靜態評價。評課者應有歷史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評者既要明白現在的利弊又應考慮將來的得失;既要看到學生長、短期的發展,又應看到教師長、短期的發展。
三、「整」與「零」的結合。
「整」與「零」的結合就是課堂教學整體與教學局部的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殘缺的藝術,即使是名師,一堂課也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小紕點,難以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然而,我們不能否認最普通的一堂課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我們在評課時,既肯定他人的成功之處,也要點出不足之處。無論是成功還是不足,我們都應先放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分析、評價,然後再抓住優點或缺點深入、透徹地評價。當然,整個教學研究活動的過程我們提倡的氛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活動結束時,中心發言人應有機整合大家的意見,切實歸納出成功經驗與必須注意的地方,給出一個最佳的教學設計,以期提高教者與聽者的業務水平。
㈡ 如何進行公開課的評課
明明白白求個「真」 一評老師是否有學生意識。在一節省級公開課上,我看到這樣一個細節。老師讓學生登台參與活動,學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來,學生嚇得手足無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師的「發落」。老師也呆了,繼而很不耐煩地揮揮手:「下去!下去!」學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許憑一個細節就否定一個老師有失公允,但一個心中裝著學生的老師,必定會呵護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培養、情感體驗、人格養成,這些會通過課堂上的諸多細節展現出來,只要是有心人一定會體會得到。 二評學生權利的兌現。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思考、表達、質疑、提高的權利。學生是否能獨立思考,不在於形式上是動還是靜。學生能否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並受到平等對待,不至於讓課堂成為某幾個學生唱主角的舞台,這是衡量老師學生本位意識的重要一環。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能否有機會表達,老師是否千方百計把學生往惟一的答案上引,老師能否從一些閃現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學靈感,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機智。 三評學生的收獲。一堂成功的課,最終要看學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們不妨嘗試讓學生說說,相信他們的評價更有說服力。 總之,評課應該是過濾網,過濾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鑒的東西。 評課要老腔出新調 「有我」。公開課要有授課教師的教學個性,如果一堂課千人一面,無棱無角,就不是一堂好課。每個教師有自己的個性,不同個性的人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教學風格往往不同。例如,於永正老師的課堂教學寬松、和諧、自然、簡朴,課堂上常常運用「引導—實踐—發現」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領悟,課堂生氣勃勃。專家、名師的課,顯著特點就是個性化,做到不人雲亦雲,不照搬照用。所以,評課不能停留在表層上,要通過評課,導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有我」風格。 「有生」。評價一堂公開課的成敗得失,應主要從學生方面看,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後是否變成了知、懂、會。如果一堂課下來,學生學無所獲,那就是一堂糟糕的課。「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自然就要堅持「以學定教」。教師要尊重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要關心愛護學生,尤其要關心愛護學困生。課堂上的主體,一定是學生;課堂上的主角,也一定是學生。教師只是也只能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同伴、引導者和組織者。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了解學生的共性,還應特別注意了解學生各自的差異性。 「有新」。評課要有切磋教藝、推動教研、推進教改的真誠態度,不敷衍應付。評課既要全面更不失重點,在贊揚其優點指出其缺點的同時,抓住特色、新穎的地方進行點評。許多有經驗的評課人都注意評出特色評出創新。好的教師,好的課一般都有與眾不同的優點、特色。評課時抓住了特色、優點,既可繞開老生常談,還可喚起其他聽課教師對創新課堂的重視,產生學習效仿的慾望。 公開課評價:要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 在新課程改革中,評價一堂公開課要注意與傳統評價方式的區別,要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和方法。筆者認為:公開課評價具體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課堂教學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學生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一言堂向師生間討論、對話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話語,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其二:課堂教學「生成性」如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及作業中,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堂公開課是否是好課的一個重要標尺。 其三: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讓學生易於、樂於接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樂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講解,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 其四:課堂教學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認為,我們不能為了上好公開課,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就只照顧優生、好生,而把一些「後進生」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後進生」情緒,甚至心靈。雖然公開課會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失去的遠比得到的要多得多。因而,我們在上公開課時一定要注意提問及布置任務時面的廣泛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和展示的機會,都有獲得掌聲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如果我們在上公開課時,能夠凸現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學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課就一定不會是一堂「差課」。同樣,我們在評價一堂公開課時,也要站在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學生來評價一堂課。 上傳 李待江
㈢ 對公開課的評課
1、評來課,要突出個性源化 。
2、 評教師的情感運用。
3、 評教師的教學策略。
4、評教師是否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5、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 。
總之,對公開課的評課要突出一個「真」字,更要說一點「感受」。
㈣ 請教各位老師:初中語文文言文復習公開課怎麼上怎樣才能算作一堂好的復習課評課標準是什麼呢謝謝啦
1、主要就是文言知識點的回顧與歸納以及拓展。
2、好的復習課主要評價標準是 教學效果,但如回果是公開課的話還答應注重教學過程,即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所以:
(1)教學環節一定要全,導入、提問、練習、討論,一個也不能少。
(2)知識點一定要足,課內詳解,課外拓展。(注意比例要適中,一般7:3)
(3)出了全面,還要有亮點,即拿出一個知識點講透,給人的印象一定要深刻。
你可以在網上找一個好的合適的教案,備課要認真細致,之前先模擬幾次。課堂內容多准備些,備用,以防下課前冷場。最後一個環節最後安排成學生討論後發言,可控度好。
推薦你個網站:
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評課有何評價技巧
熱心網友
1.教學結構是否清晰
2.教學重點是否突出
3.學生參與是否活躍
4.老師教態是否自如
5.教學任務是否完成
示例:
注重發揮好教師的及時評價作用,通過教師的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強烈的啟迪性、熱切的鼓勵性和精當的指導性。同時又落實好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到為學而教,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己解讀文本,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從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兩位教師都具有扎實的語文教學功底,能很好的駕馭課堂,教態莊重自然負有感染力,師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又精當簡練,有啟發性。能熟練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做到用多媒體而不畏多媒體,演示的能容和時機緊扣住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如講授《蘇州園林》中通過展示實際圖例,使學生對「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有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教學思路設計能緊扣教學實際內容,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結構安排上看,時間分配較合理,密度適中,模塊之間的過渡自然,做到環環相扣。如教師在講完蘇州園林大處注重四個布局後,問學生「完美的圖畫」中「完美」含義是什麼,是否做到「注重四個布局」就完美了?從而很順利地過渡到園林的局部地方如角落、門窗、色彩等方面也做到了完美。
從教學效果來看,兩節課教學效率較高,課堂教學容量較大,學生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討論氣氛亦較熱烈,教師既注重了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又注重了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和培養,如《都市精靈》執教者在和學生探討完課文,學生了解了到人要和自然和睦相處之後,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課後同學們去觀察一下,隨著新區西部開發,我們的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擬幾條保護環境的宣傳標語。整體上感覺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
提出幾點思考,與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討商榷:
1、感覺課堂上教師預設的太多,學生動態生成的太少。學生的思維一直禁錮在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條條框框之中,對於課堂中學生碰撞出來的思維火化,教師沒有及時的把握住,並使之得以充分燃燒。
2、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問題、解讀文本的時間不是太充足。教師有時多次的催促學生,必將影響到學生的思考效果。
3、課堂上熱鬧有餘而寧靜不足。同所有公開課一樣,教師一味的追求課堂的喧鬧,充塞語文課堂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七嘴八舌的討論聲,熱情四射的演講聲,而忽視了學生思考問題時的寧靜的美麗,沉思的美麗。其實學生自主學習時需要一份寧靜,傾聽時需要一份寧靜。我個人以為缺少了傾聽,缺少了沉思的語文課堂不能說是完美的課堂,
4、教師所設計的一些問題雖能緊扣住文本,但是顯得較零散,沒有一個能起著串起全文的好的問題,問題缺乏一定的層次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5、教師賦予一節語文課的教化功能太多,感覺上目前絕大部分語文公開課都有一種非語文的語文課現象。
另外生命在於運動,堅持不下來可以嘗試減肥葯,那麼2011年到底哪種減肥葯效果好,什麼減肥產品好呢?你只需要網路輸入197197減肥網排在第一的網站就是收集了淘寶最好的減肥葯,綠色健康輕松瘦身,被消費者評為是最有效減肥葯排行榜!
㈥ 如何進行公開課評課大討論
事實上,再好的課也會有缺點,基於這樣的認識,對教師的公開課的課堂教學不要求盡善盡美,不要求完美無缺,允許有瑕疵,允許有遺憾,允許有「漏洞」,但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某一個細節的處理,可以是一個環節的設計,可以是某一個方法的嘗試,總之,只要是自己的認真思考和積極努力都行。這樣松開了教師的手腳,極大地調動了教師鑽研探索的積極性,激發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公開課擺脫了形式主義,真正回歸了課堂教學本身。教師對公開課也一改以往的「躲閃」「推讓」,漸漸「鍾情」於公開課了,每每學校開放公開課,廣大教師總積極地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評課者評公開課,我們提出的一個理念是,說清自己真實的感受。
對於評課,我們明確提出,反對「好好先生」,反對不痛不癢的「無病呻吟」,反對不著邊際的「紙上談兵」。在評課時,力求說出自己的一點感受、一點反思、一點認同或者一點求異,同時,提倡評課者和上課者的現場互動。活動的開頭總有一點難,大家「羞」於開口,但隨著少數教師的積極引領,現在評課活動氣氛非常火熱,大家真正做到了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評課成了大家的最愛!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東台市頭灶鎮小學)
觀點2:評課要突出個性化
一、發現授課者的個性特點。
可以說,每位老師在上課時,所採用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比如聽清華附中特級教師韓軍的課,給你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從始至終都能把自己投入到課文之中,還有就是他那充滿個性特點的朗讀。單就這兩點,足以將學生和聽課者引入到一種境界。盡管像韓老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一個教師不一定都能學到,但作為評課者應該善於發現教者的教學風格,並將其展示給其他聽課者,這實在是培養個性化教師的佳徑。
二、展現評課者的個性特長。
筆者認為,評課並不僅僅是評一評授課者的課如何,還有更深層的價值是通過評別人的課,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深度。比如聽崔巒、楊再隋兩位專家的評課,給筆者的感觸是,評課中不僅有授課者的思想,更體現出評課者對教育的獨特感悟,使人豁然開朗,心有所悟。這樣去評一堂課,既使公開課本身的優點得以發揚,又使他人從評課者身上學有所獲。
(作者單位系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
觀點3:評課三個重點:情感運用、教學策略、學會學習
1. 評教師的情感運用。 一名教師是否具有積極的情感與情緒,是決定他能否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關鍵。日本心理學家瀧澤武久指出:「情感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者成為刺激,或者成為障礙。情感的這種兩極性特點決定了它既可以促進人的行為,也可以抑制人的行為。」教師上公開課,他所感受的壓力可以使他呈現出一定的興奮與緊張。而適度的興奮與緊張可以起到增強動機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節公開課的成功與否,教師的情感運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 評教師的教學策略。 要想上好一節公開課,就要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裡,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而教師的教學策略就是點燃這火葯的導火索。
3. 評教師是否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葉聖陶說:「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所以在一節課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應該教學生會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想什麼,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去想,教師不應該把知識像塞東西一樣塞進學生的頭腦中,而應該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學生頭腦中的潛能、才能挖掘開發出來。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的創新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所得。
(作者單位系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十六中學)
觀點4: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倡導大力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今天,大力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研究並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其顯得重要。然而,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被認為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往往成為以教師活動活動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的過程,所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從而把教師活動作為教學評價的重點。而且由於聽課者既不參與課堂教學、也不直接參與教學內容的學習,通常被認為是與課堂教學不發生直接關系的人員。因而在聽課前無充分准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能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有孛於課程改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為此,必須依照現代教學理念,革新聽課、評課。
我們知道,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它有五個要義:
①教學是涉及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過程;
②它是一種學習活動,活動主體是學生,本質上是學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師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
④教師的組織活動有多種手段,包括講解、指導、輔導、演示、評價等;
⑤教學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㈦ 作為一名教師,我心理素質不高,害怕在同事面前發言,比如上公開課,評課。如何提高這方面素質
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你出招:
1、進教室前深呼吸,調整好心跳頻率;
2、盡量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內們身上容,全當後面的人不存在;
3、不要怕教學任務完不成,講到哪兒算哪兒,鈴聲一響,馬上下課;
4、心裡牢記這節課孩子們要在哪裡成長,努力引領,不要害怕出岔子,沒有問題的課實際上是最有問題的課;
5、最關鍵的一條:課堂是你和孩子們的,別人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