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初中語文全部重要課文的作者及中心思想總結
復用其他回答。 我找了很久的,正好我今年也中考,一起用啦。考個好成績。
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人民日報》,《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選自《東北日報》)。作者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新中國的締造者。
2.《蘆花盪》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澱》,之二《蘆花盪》。
5.《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後》《夢谷集》等。
6.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後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7.《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階》選自小說集《台階》。作者李森祥。
9.《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
錢鍾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10《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餘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後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12、《橋之美》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吳冠中,江蘇宜興市人,當代世界畫壇具有極大影響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13、《蘇州園林》選自《網路知識》。作者葉聖陶,原名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後都收在《葉聖陶集》里。
14、《故宮博物院》選自《地理知識》。作者黃傳惕。
15、《說「屏」 》選自《陳從周散文》。作者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說園》等。
16、《大自然的語言》根據《科學大眾》1963年第一期竺可楨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一文改寫。作者竺可楨,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地理學家。
17、《奇妙的克隆》選自《中學科技》。作者談家楨。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濤。
21.《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著名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並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22.《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23《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鬱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後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聖」。
26、《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7、《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
28、《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0、《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參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30、《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30《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現存詩作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
103. 《沁園春•雪》:沁園春,詞牌名。作者:毛澤東(詳見44.)。
104. 《雨說》(自由體新詩):作者:鄭愁予,台灣詩人。成名作《錯誤》。
105. 《星星變奏曲》:作者:江河,原名於友澤,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代表作有:《紀念碑》、《太陽和它的反光》。
106. 《蟈蟈與蛐蛐》(田園詩):作者: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107. 《夜》(田園詩):作者:葉賽寧,俄羅斯詩人。
108. 《敬業與樂業》:選自《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109.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作者:雨果(詳見47.)。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他強調自由和平等。他的代表作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
110. 《傅雷家書兩則》:選自《傅雷家書》。作者: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111. 《致女兒的信》:選自《關於愛的思考》。作者: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代表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112. 《故鄉》:選自《吶喊》。作者:魯迅(詳見15.)。
113. 《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詳見31.)。
114. 《談讀書》:作者: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思想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
115. 《不求甚解》:選自《燕山夜話》。作者: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當代作家、雜文家、歷史學家、著名新聞工作者。
116.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魯迅(詳見15.)。
117.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水滸》,又稱《水滸傳》《忠義水滸傳》,四大名著之一(《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118.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代明初小說家。
119. 《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清代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120. 《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現實主義),又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又字芹圃,號雪芹,清代小說家。
121.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這是一篇傳記。《史記》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魯迅稱贊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122.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國別體歷史著作,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書中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的謀議和辭說。
123.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三國志》共65卷,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作者:陳壽,字承祚,晉朝人,史學家。
124. 《出師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陸游稱贊它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125. 《望江南》:作者: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詩人。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126. 《漁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詳見95.)。
127. 《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東坡樂府箋》。作者:蘇軾(詳見65.)。
128.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字易安,號易安居士。
129.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作者:辛棄疾(詳見11.)。
130. 《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現代詩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31. 《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戴望舒,詩人,代表作有《雨巷》等。
132.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朦朧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船》《饋贈》等。
133. 《祖國》:作者:萊蒙托夫,俄國詩人。
134. 《黑人談河流》:作者:休斯,美國詩人,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被稱為「哈萊姆的桂冠詩人」。
135. 《孔乙己》:選自《吶喊》。作者:魯迅(詳見15.)。
136. 《變色龍》:作者: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
137. 《熱愛生命》:選自《熱愛生命》。作者:傑克•倫敦,美國小說家。
138. 《談生命》:作者:冰心(詳見17.)。
139. 《威尼斯商人》:選自《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詩人,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喜劇天才」。代表作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復仇記》)《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吝嗇鬼:【法】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法】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140. 《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14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人稱「亞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
14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143.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144. 《〈莊子〉故事兩則》:選自《莊子•秋水》。《莊子》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周:戰國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
145.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國一部編年體史書、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
146.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一》。《戰國策》(詳見122.)。
147.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詳見39.)。
148. 《〈詩經〉兩首》:選自《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作者 課文
魯迅 《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雪》《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
安徒生 《皇帝的新裝》《丑小鴨》
冰心 《紙船•寄母親》《觀舞記》《談生命》
蒲松齡【清】(《聊齋志異》) 《山市》《狼》
朱自清 《春》《背影》
張潮【清】(《虞初新志》) 《口技》《核舟記》
陶淵明【東晉】 《桃花源記》《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飲酒》
牛漢 《華南虎》我的第一本書》
茨威格【奧地利】 《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靜夜》《雷電頌》
馮驥才 《珍珠鳥》《俗世奇人》
劉禹錫【唐】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
蘇軾【北宋】 《記承天寺夜遊》《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李白【唐】 《渡荊門送別》《行路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送友人》《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月下獨酌》
杜甫【唐】 《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南逢李龜年》《羌村三首》《登樓》
毛澤東 《新聞兩則》《沁園春•雪》
雨果【法】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莫泊桑【法】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於勒》
范仲淹【北宋】 《岳陽樓記》《漁家傲•秋思》
《戰國策》 《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
《列子》 《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
曹操【東漢末年】 《觀滄海》《龜雖壽》
孟浩然【唐】 《過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常建【唐】 《題破山寺後禪院》
李商隱【唐】 《夜雨寄北》《無題》
杜牧【唐】 《泊秦淮》《赤壁》
晏殊【北宋】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楊萬里【南宋】 《過松園晨炊漆公店》
李清照【宋】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朱熹【南宋】 《觀書有感》
吳均【南朝梁】 《山中雜詩》《與朱元思書》
王維【唐】 《使至塞上》《竹里館》《送元二使安西》
岑參【唐】 《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韋應物【唐】 《滁州西澗》
劉長卿【唐】 《送靈澈上人》
趙師秀【南宋】 《約客》
趙翼【清】 《論詩》
漢樂府 《長歌行》
王績【唐】 《野望》
崔顥【唐】 《黃鶴樓》
梅堯臣【北宋】 《魯山山行》
陸游【南宋】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
劉楨【漢】 《贈從弟》
王勃【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陳子昂【唐】 《登幽州台歌》
韓愈【唐】 《馬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李煜【五代南唐】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王安石【北宋】 《登飛來峰》《傷仲永》
辛棄疾【南宋】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劉方平【唐】 《月夜》
溫庭筠【唐】 《商山早行》《望江南》(梳洗罷)
張養浩【元】 《山坡羊•驪山懷古》《山坡羊•潼關懷古》
王磐【明】 《朝天子•詠喇叭》
楊炯【唐】 《從軍行》
白居易【唐】 《錢塘湖春行》《望月有感》
李賀【唐】 《雁門太守行》
王觀【宋】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夏完淳【明】 《別雲間》
名著導讀
作品 作者 作品簡介
《愛的教育》
(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啟示) 【意】德•亞米契斯 《愛的教育》原名《心》,全書共100篇文章,它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
《繁星》《春水》
(母愛•童真•自然) 冰心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書中大致包括三個方面:(1)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送(2)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3)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古希臘】伊索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動物寓言。它們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特別是動物寓言部分,廣泛採用擬人化手法,表現動物各自的習性,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童年》
(在苦難中長大) 【蘇聯】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繆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魯濱遜漂流記》
(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英】笛福 全書講述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遜,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濱遜被海浪拋到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孤單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昆蟲記》
(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法】法布爾 《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法布爾根據親自觀察來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出來。
《朝花夕拾》
(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魯迅 全書共十篇文章,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比較著名的文章有(不包括課內)《狗•貓•鼠》《二十四孝圖》《五猖會》。
《駱駝祥子》
(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 全書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樣。老舍通過祥子的變化,無情地批判了這個社會。文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寫,又有人物心理刻畫,從不同角度對人物性格和命運展開敘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蘇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全書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全書寫人物以敘事和描寫為主,同時穿插內心獨白、書信和日記、格言警句等。書中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也相當出色,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
《西遊記》
(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 【明】吳承恩 本書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成功之處有三:(1)善於說故事(2)善於塑造人物(3)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大膽奇特的誇張。全書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唐僧和孫悟空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三大部分組成。書中的故事有:大鬧天宮、三大白骨精、大鬧五庄觀、車遲國鬥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等。
《海底兩萬里》
(科學與幻想之旅) 【法】凡爾納 凡爾納被公認為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神秘島》)。全書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
《名人傳》
(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法】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是法國著名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彌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寫作了《名人傳》,敘述【德】貝多芬、【意】米開朗琪羅、【俄】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精神。
《水滸》
(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明】施耐庵 《水滸》生動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是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書中故事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打鬧野豬林》《宋江三打祝家莊》《武松血濺鴛鴦樓》《武松打虎》《林沖風雪山神廟》《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吳用智取生辰綱》等。
《傅雷家書》
(苦心孤詣的教子篇) 傅雷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傅雷從20世紀30年代起,他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並翻譯了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大部分作品。
培根隨筆
(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 【英】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他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學領域內的建樹。他在著述中批判歐洲中古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
《格列佛游記》
(奇異的想像,辛辣的諷刺)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全書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灘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以及馬國等地的經歷。斯威夫特的諷刺包含某些對人性及人類社會的悲觀見解,但是在尖刻與悲觀的態度背後,卻藏著一種苦澀而熱切的憂世情懷。
《簡•愛》
(人生追求二重奏) 【英】夏洛蒂•勃朗特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主人公簡•愛是孤女,成年後到桑菲爾德貴族庄園當家庭教師。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卻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東家羅切斯特的尊敬和愛戀。不料在舉行婚禮時卻橫生枝節,使她不得不面對更多的磨難和考驗。小說情節曲折,氣氛詭異,懸念迭起。
聆聽天籟
(談談泰戈爾) 【印度】泰戈爾 《吉檀迦利》是泰戈爾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形象化手法表現詩人宗教哲學思想的抒情詩集。
《園丁集》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散文集,被譽為「天上的星辰」。
《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格言詩集。
《采果集》是記述詩人追求和探索人生真諦的心路歷程。
『貳』 《背影》應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北外教授給的理由是什麼
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很重視孝道,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其中父親對於我們而言其價值更是影響一生。為了能從小培養青少年孝順父母的思想,課本里也安排了很多關於親情的課文,其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很多人從小就學習過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父親親自給朱自清買橘子的場景更是感動了不少人。然而卻有教授建議將《背影》從初中教材給刪除掉,並且他也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看法與理由。
教授建議教材刪除《背影》
如果說母親是溫暖的日光,那麼父親就是可靠的大山,雖然他有時候不懂得表現自己的愛,但是總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流露出對孩子的關懷。
而丁啟陣認為《背影》是無病呻吟是他沒有站在朱自清的角度上來看。當時父親與朱自清的關系並不好,但是卻對他的關心絲毫沒有減少,所以在朱自清看來自己無論與父親如何他對自己的愛始終沒有衰減。
在父親心中永遠都是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這才是朱自清真正感動的原因,結合這點來看朱自清的《背影》又怎麼是在無病呻吟呢?
因小失大放棄《背影》不可取
教科書是神聖的,上面的知識也都是理性的講究科學的,丁啟陣覺得朱自清父親翻越鐵軌違反交通規則,擱現在是不假,但是他卻沒有結合時代背景去看待這一行為。
朱自清的《背影》寫於1925年,那時候中國一天都沒幾趟火車,而且身處亂世法律都不完善,所以在當時根本沒有禁止翻越鐵軌的規定,朱自清的父親又哪來的違反交通規則呢?
當然丁啟陣最擔心的就是青少年會學習朱自清父親翻越鐵軌的行為,這一點擔心的還是比較有理有據的,只不過在我看來太過多餘。
首先朱自清《背影》主題是父愛,當時朱自清的父親腿腳不靈活上了年紀,又怕孩子等著急這才做出翻鐵軌的行為,所以他的行為合情合理而不是為了貪圖方便。
再說青少年的價值觀除了這篇文章還有父母老師的教導,他們會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哪些行為是對的,而他們的認知也會在社會家庭學校里一步步矯正。
如果為了這一點點可以彌補的負面影響放棄了這篇關於父愛的好文章,豈不是因小失大。所以丁啟陣擔心的這方面事情太過於多餘。
聖人都不能做到無過,更何況一篇文章里又怎麼不會有一點點的瑕疵呢?一篇文章如果能激發學生對於父親的感恩之心,並宣揚的是正能量,那這篇文章就是適合孩子讀的好文章。如果因為單方面的較真與誤讀就隨便否定它的價值豈不是太過荒唐了嗎?
『叄』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一、創設課堂情感氛圍,引導學生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以澎湃的激情創設課堂情感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澎湃的激情創設課堂情感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做學術報告式的講解,缺乏激情的表述,往往使課堂沒有了生氣,學生沒有了激情,這將在無形之中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創造力。而課前一段聲情並茂的導語,課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勢,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個個真情流露的微笑……都會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情感的氛圍,感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時,在導入課題的時候,我滿含深情地講述了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有的同學為之淚下;在導讀的過程中,我注重了有感情的領讀,使整個課堂自始自終都流淌著濃濃的親情。這種氛圍也感動著學生,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課文的主動探索,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了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們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以澎湃的激情營造課堂氛圍,以澎湃的激情叩開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力。
(二)、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課堂情感氛圍。
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創設課堂情感氛圍的另一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藉助多媒體,通過音樂、幻燈片、影視片段,可有效地營造課堂情感氛圍。藤格爾一曲《父親》,可以為閱讀《背影》一文奠定情感基礎,深深打動學生善感的心;一組優美動人的春景圖,可以引發學生對美的嚮往,激發學生對朱自清的《春》的熱情;《渡江戰役》的一個精彩片段,其場面的恢弘與壯闊足以給學生以震撼,為學生閱讀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營造情感的氛圍……結合學習內容,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情感氛圍,可給學生更直觀的感性體驗,給學生以心靈的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立足教材,強化延展,走進生活,尋找感動。
(一)、結合課文內容,加強課外比較閱讀,尋找感動,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積累。
教材中所選文章,誠然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對訓練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思想素養,不無裨益。但教材中的閱讀量對中學生來說還遠遠不夠,教師還應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目,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比較閱讀。如讀了《背影》,可推薦散文《父親的信》、《父親》;讀了《蘆花盪》,可推薦《荷花澱》;讀了《月球上的足跡》,可推薦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這樣,學生在與課文相關的比較閱讀中,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觸動點,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淀。
(二)、走進生活,尋找感動,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令人感動的畫面:一個鼓勵的微笑,一次細心的攙扶,一分一厘真誠的捐助,一頓善意的訓斥……無不包容著無言的愛,無不觸動人的心靈。作為語文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引導學生細心發現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並為之而感動。讓學生在生活的感動中,提升其思想境界;在對感動的記載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三、以感動為契機,開展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愛,培養責任感。
在語文教學中,要凸現「愛」與「責任」的情感教育主題,教師應抓住「感動」這一契機,「感動」是學生學會「愛」,形成責任感的情感基礎,也是學生能真誠地付出「愛」勇敢地承擔責任的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善於從文學作品之中,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之中,去發現真、善、美,去觸動自己的心靈,讓學生學會感動,並抓住「感動」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深刻反思,組織開展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讀了《背影》一文後,在學生為文中深沉真摯的父子情而感動之餘,組織學生開展「父母愛我,我愛父母」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細節中去感受父母之愛,去反思過去自己面對父母之愛的態度,去思考自己如何報,同時要求學生把對父母是回報付諸於實際行動,並記下自己「愛」的行動與感受,然後在同學之間交流活動過程與心得體會。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愛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而且寫出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情實感,感人至深。除結合課文內容開展活動之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的體驗與感悟開展相關的以感動為基礎的實踐活動,如定期開展「我感動,我要說,我要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來自課外書籍或是來自生活的感動與感悟;可開展「他(她)受傷後的報道」、「本校貧困生之現狀」等等語文調查活動,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去發現真、善、美,使自己的心靈感動,使自己懂得愛與責任,從而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情感素養的提升,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主動性,出事學生把語文學習活動轉化成為一種自覺的活動。
引導學生學會感動,是以激情感染學生,是以生活中的真、善、美去觸動學生的的靈魂,幫助學生找到自己與書本、生活的情感契合點,培養學生對生活敏銳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懂得愛,懂得如何去愛,培養學生對家庭、對社會、對生活的責任感,從而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一個真正意義的人,同時,還可以為語文學習獲得情感動力,迅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肆』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情感
一、創設課堂情感氛圍,引導學生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以澎湃的激情創設課堂情感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澎湃的激情創設課堂情感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做學術報告式的講解,缺乏激情的表述,往往使課堂沒有了生氣,學生沒有了激情,這將在無形之中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創造力。而課前一段聲情並茂的導語,課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勢,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個個真情流露的微笑……都會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情感的氛圍,感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時,在導入課題的時候,我滿含深情地講述了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有的同學為之淚下;在導讀的過程中,我注重了有感情的領讀,使整個課堂自始自終都流淌著濃濃的親情。這種氛圍也感動著學生,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課文的主動探索,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了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們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以澎湃的激情營造課堂氛圍,以澎湃的激情叩開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力。
(二)、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課堂情感氛圍。
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創設課堂情感氛圍的另一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藉助多媒體,通過音樂、幻燈片、影視片段,可有效地營造課堂情感氛圍。藤格爾一曲《父親》,可以為閱讀《背影》一文奠定情感基礎,深深打動學生善感的心;一組優美動人的春景圖,可以引發學生對美的嚮往,激發學生對朱自清的《春》的熱情;《渡江戰役》的一個精彩片段,其場面的恢弘與壯闊足以給學生以震撼,為學生閱讀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營造情感的氛圍……結合學習內容,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情感氛圍,可給學生更直觀的感性體驗,給學生以心靈的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立足教材,強化延展,走進生活,尋找感動。
(一)、結合課文內容,加強課外比較閱讀,尋找感動,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積累。
教材中所選文章,誠然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對訓練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思想素養,不無裨益。但教材中的閱讀量對中學生來說還遠遠不夠,教師還應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目,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比較閱讀。如讀了《背影》,可推薦散文《父親的信》、《父親》;讀了《蘆花盪》,可推薦《荷花澱》;讀了《月球上的足跡》,可推薦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這樣,學生在與課文相關的比較閱讀中,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觸動點,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淀。
(二)、走進生活,尋找感動,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令人感動的畫面:一個鼓勵的微笑,一次細心的攙扶,一分一厘真誠的捐助,一頓善意的訓斥……無不包容著無言的愛,無不觸動人的心靈。作為語文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引導學生細心發現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並為之而感動。讓學生在生活的感動中,提升其思想境界;在對感動的記載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三、以感動為契機,開展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愛,培養責任感。
在語文教學中,要凸現「愛」與「責任」的情感教育主題,教師應抓住「感動」這一契機,「感動」是學生學會「愛」,形成責任感的情感基礎,也是學生能真誠地付出「愛」勇敢地承擔責任的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善於從文學作品之中,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之中,去發現真、善、美,去觸動自己的心靈,讓學生學會感動,並抓住「感動」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深刻反思,組織開展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讀了《背影》一文後,在學生為文中深沉真摯的父子情而感動之餘,組織學生開展「父母愛我,我愛父母」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細節中去感受父母之愛,去反思過去自己面對父母之愛的態度,去思考自己如何報,同時要求學生把對父母是回報付諸於實際行動,並記下自己「愛」的行動與感受,然後在同學之間交流活動過程與心得體會。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愛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而且寫出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情實感,感人至深。除結合課文內容開展活動之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的體驗與感悟開展相關的以感動為基礎的實踐活動,如定期開展「我感動,我要說,我要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來自課外書籍或是來自生活的感動與感悟;可開展「他(她)受傷後的報道」、「本校貧困生之現狀」等等語文調查活動,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去發現真、善、美,使自己的心靈感動,使自己懂得愛與責任,從而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情感素養的提升,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主動性,出事學生把語文學習活動轉化成為一種自覺的活動。
引導學生學會感動,是以激情
『伍』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哪些散文
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我的信念》、《春》、《濟南的冬天》、《散步》、《羚羊木雕》、《背影》、《老王》、《信客》、《橋之美》、《地下森林》。
『陸』 為什麼《背影》能連續選入初中語文課本
我的見解是:其一,朱自清老師本人對父愛的深深感悟,以及這篇文章採用平實的內語言卻將父容愛的種種顯露於字里行間,這種寫作手法值得學生們學習;其二,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並且就學生而言,心智還不算成熟,正需要這種積極地東西去指引、影響他,此文雖然只提到了父親,但是這只是一個縮影,是長輩對晚輩的愛的縮影,是很好的一篇文章。
『柒』 朱自清《背影》八年級課本原文
《背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創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親任徐州煙酒公賣局局長的差事也交卸了。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那年作者20歲。
在那特定的場合下,做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幾年之後,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影子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1925年,作者有感於世事,便寫了此文。
寫作特色:
這篇散文寫作上的主要特點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寫的,是父親在特定場合下使作者極為感動的那一個背影。作者寫了當時父親的體態、穿著打扮,更主要地寫了買橘子時穿過鐵路的情形。並不藉助於什麼修飾、陪襯之類,只把當時的情景再現於眼前。
這種白描的文字,讀起來清淡質朴,卻情真昧濃,蘊藏著一段深情。所謂於平淡中見神奇。其次,作品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如寫兒子「看見他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寫父親買桔子回來時,兒子「趕緊去攙他」。這些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更加反襯出父親愛子的動人力量。
詞語注釋:
差(chāi)使:舊時官場中稱臨時委任的職務,後來泛指職務或官職。
奔喪:在外聞親人去世而歸。
狼藉(jí):散亂不整齊的樣子。亦作「狼籍」。
典質:典當,抵押。
光景:境況。
賦閑:沒有職業在家閑居。
勾留:逗留。
茶房:舊時稱在旅館、茶館、輪船、火車、劇場等地方從事供應茶水等雜務工作的人。
妥帖:恰當,十分合適。
躊躇(chóu chú):猶豫。
腳夫:舊稱搬運工人。
馬褂: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
蹣跚(pán 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也作「盤跚」。
背影 (朱自清創作散文)-網路
『捌』 初中語文社版語文背影是幾年級的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61頁。
『玖』 初一的語文朱自清的背影誰能夠在初中的時候讀得懂
我啊!!!!我們老師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