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問下部編版新教材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教材的上課情況
其實沒啥區別,必修文理生都要學,選修就看你是文科還是理科了,二者不一樣。高考也會考,考綱上有要求,老師統一上,學生選不了
『貳』 請問現在2020年全國高中語文教材都是用人教版嗎
現在2020年全國高中語文教材不一定都是用人教版;如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回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答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
人教版教材涵蓋小學到高中的內容,是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教材。
(2)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理解擴展閱讀:
人教版在繼續堅持「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敬業、嚴謹、團結、創新」,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搶占精品化、數字化、國際化三大戰略高地,推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
進一步增強精品意識,堅定不移地走精品化道路。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編校、精心製作出版物,構築精品工程,形成精品積聚優勢,向優質高效型出版企業發展。
緊跟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穩步推進數字出版工作,奠定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路化的發展基礎,開發適應教育和市場需求的多媒體數字產品,探索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實現我社產業升級和戰略轉型。
『叄』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其編寫特點有哪些值得在部編教材中推廣運用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編寫特點有哪些職責?在編教材中推廣應用那當然是還是不錯的,還是比較新穎的,還是適合於現代的年輕人的
『肆』 部編版語文教材總體上有哪些變化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4)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理解擴展閱讀:
教材制度沿革:
這「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教材發展情況,要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教育部制定統編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齊放,語文課剛剛恢復獨立設置。
1985年,在《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指導下,開始改革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成立,改革統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統一要求和審定的前提下實行教材的多樣化。
到了1991年,九年義務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兩套教材誕生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後,廣東、四川、上海、浙江、北師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經過送審,也在各地進入了課堂。1999年,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引入教材的競爭機制,各地又開發了適合本地區發展的鄉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2000年秋季的開學季,新的語文教材出現在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同時正式實施,已經對古詩詞教學做了更高要求,並且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進行過關於魯迅文章的篇目調整,放棄了《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等名篇,選擇了《鑄劍》。另外,還加入過金庸小說的內容。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指導下,教育部再次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了修訂完善,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准(2011版)。
這個於2012年秋季開學執行的語文新課標中,對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誦的篇目。
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識字的部分,「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認的字是300個,但只要求會寫其中的100個,突出了多認少寫。」這一點,符合她對孩子年齡和心理特徵的認知,「6歲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還不是很發達,他們寫字是很麻煩的,認字倒很快。」
在給新生下發課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記得,孩子們比較容易被插圖和大字吸引,便於集中注意力,「插圖改變很大,畫得挺可愛,更符合兒童的特點,畫風上還結合了民國課本的一些內容。」
而其中的古詩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學教材中共有129篇,初中是132篇。教育部教材局回應《中國新聞周刊》稱,這是基於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讓孩子在記憶力最強的時期,多接觸古詩文,多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然後精選古詩文,語文課程標准里推薦的古詩詞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詩詞,又有反映熱愛祖國、積極奮進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們傳承的。」
基於「人文精神」和「語文要素」雙線結合的選文要求,編寫組此次放入了魯迅的《藤野先生》《故鄉》《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顧經典性和時代性。
整體而言,課文數量是有所減少的,但又增加了課外衍生閱讀。比如,小學階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等欄目,初中設置了一定量的自讀課文和名著導讀。
『伍』 什麼是教育部統編教材
教育部統編教材亦稱「通用教材」、「部編教材」,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編輯,通用於全國各地學校的教材。
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5)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理解擴展閱讀
1902年中國政府頒布《京師大學堂編書處章程》,始正式籌劃統一編輯教科書。三十二年學部設編譯圖書局,有部編教材面世。以後數十年間,教材兼采國定製和審定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 80年代初,教育部先後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 7 套中小學各學科的通用教材。1987年 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工作章程》,規定在統一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領導、有計劃地實現教材的多樣化;教材實行審定製。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