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專題講座說課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英語活動帶來的樂趣。
內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學容習新授單詞:sun
3.復習單詞:Hello
二.活動准備:
太陽的圖片,太陽頭飾。
三.活動過程:
1.以「新朋友來做客」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新朋友要來我們做客,我我們一起來請他出來(新朋友新朋友我們大家歡迎你)。
2.「太陽」進入活動室,並向幼兒自我介紹。
3.讓幼兒跟「sun」交朋友,跟「sun」打招呼並握手,師注意幼兒「S」的發音。
(!)提問新朋友的名字叫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用Hello跟「sun」問好
4.與幼兒玩「找太陽」游戲,讓幼兒進一步掌握「sun」的發音。
㈡ 想要一片人教版初中或高中語文課文的教案,任意一篇就可以(教案是教學設計么)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一、【學習目的】
1.通過學習,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的主題思想
2.有感情地吟誦詞。
3.初步了解詞的特點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二、學習內容
1.濟南有一位著名的才女,名叫——李清照,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小紅 我來給大家總括一下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閑適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代著名女詞人(詞國女皇)李清照的一段美好的回憶中。
板書課題:《如夢令》 齊讀。
如夢令是這首詞的——(詞牌名)。詞牌,規定了詞的格式、字數等,也可以是一種曲調。而題目與詞牌不同,它是一首詞的主題。詞牌沒有必要與詞的內容相符合。詞牌相同的詞的(格式)、(停頓)、(字數)、(韻腳)相同--每首詞都有詞牌名,但不一定有題目
俗話說的好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詩詞 講究的就是讀,接下來大家就自由朗讀,之後我會請同學上來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准停頓,讀出詞人的情感韻味。
【活動二:結合插圖,想像詞的畫面美】
孩子們讀得真好聽,讀出了詞的韻律,真了不起!那麼這首詞說的是什麼呢?
我請位同學幫我概述一下,小李,你來試試。
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2)講得不錯,大家都懂了嗎?真懂了嗎?好,老師來考考你們。
3. 興盡
「興」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第四聲,為什麼呀?
「興盡」就是指——興致滿足了。
想想,作者興致未盡之時,她與朋友們會玩些什麼呀?(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一個人會玩什麼?幾個人會玩什麼?)
她們或許會一起觀賞美麗的荷花,一起進行快樂的劃船比賽,一起喝酒作詩……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弄懂了詞的意思。但光理解字面的意思還不夠,要能夠展開想像,讀出詞中美好畫面,那才是不簡單呢!
.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 看看本詩為我們呈現出了那幾幅畫面 我請同學為我們概述一下
小明 你來說說
(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飛鷗鷺……)
【活動三:尋找詞眼,品味詞的意蘊美】
恩 你們說的都很好
的確,詞人的情感都濃縮在一個「醉」字當中,那麼李清照僅僅陶醉在美酒中,陶醉在美景中嗎?
那時候的李清照是一位天真活潑而又靈秀聰慧的爽性的少女,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然健康地成長,寄情於山水,托懷於自然
大家都知道這首詞寫得美,那麼這首詞又有哪些寫作特點呢?
語言簡潔朴實,節奏和諧,意境優美,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3. 最後我們來齊讀全詞
李清照不僅陶醉在美酒中,陶醉在美景中,更是陶醉在少女時期美好的生活中。讓我們再次朗讀這首詞,一起沉醉其中吧!
作業: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幅畫面,描述出來。(咋們下節課進行交流,點評。)
㈢ 如何進行高中語文課的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散文單元教學設計思考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改變教學中機械、呆板、繁瑣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位,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真正成為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尋找久已失去的語文樂趣。
第三冊第三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淚珠與珍珠》。
四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有高妙的藝術性,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值得認真誦讀和鑒賞。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律;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思,構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筆而書。學生在預習時反映對這些課文毫無感覺,現在的學生對小說和詩歌都很麻木,讓他們愛上散文,確是難上加難。
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越美的文章越難上。」對於教材提供的文情並茂的散文佳作,怎麼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這是一個難題,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在這個單元散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
散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激發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本。
1、「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如《故都的秋》的導入: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說,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著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開講:利用課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圖片資料(佛像、壁畫、曲子詞等),告訴學生這只是敦煌文化的滄海一粟,讓他們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個現狀「中國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從外國博物館購買膠卷」,在學生感到詫異時提出「誰之過」,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對這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我們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靜觀」這一環節,讓班德瑞的音樂縈繞始終,營造出悠閑、恬靜的氛圍,教師深情范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在音樂中邊聽邊聯想,邊讀邊品味,無需多講解,學生可以在音樂聲中聯想、想像,化靜為動、虛實結合,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文字的內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相關的事件、歷史背景、時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如《記念劉和珍君》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閱讀讀本中的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記》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讓學生了解「三一八」慘案,了解劉和珍這個人,對於我們解讀《記念劉和珍君》,有很大的幫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介紹郁達夫生平經歷,知人論世,通過對背景的了解,學生感受到郁達夫特別的人生經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對《故都的秋》一文的影響,很容易沉浸到「清、靜、悲涼」的氣氛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
散文本來就是文學語言的範本,課本所選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古羅馬文藝批評家郎吉弩斯說過:「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好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美尤顯必要。
本單元學習課文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誦讀、默讀、抄寫、批註、選詞、填詞、仿句、改句等。
如《記念劉和珍君》可用改寫、比較的方法來揣摩語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為例,可以把這一段的虛詞去掉讓學生朗讀,再讀原文,一對比,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內涵相差甚遠,從而體會到大師語言的精深之處。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圖後,可採用反復品讀批註式――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覺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復誦讀、體會、勾畫、批註,把這些句子、語段標劃下來,作評點,寫感悟,然後全班交流,以賞析的形式深入課文,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升性指導。
如《道士塔》,可以設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單獨成詩的句子,例「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等,反復誦讀。通過尋找散文中的詩句來體會本文語言詩化的特點。
三、鑒賞情感
人們一貫認為,散文是作者個人的自敘傳,也就是說在散文中最能見到作者的本來面目、真實面目。所以鑒賞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內涵、來由和線索,發現作者的獨特的情懷、抱負和氣質。
深入文本,發揮想像,換位思考,是深入體會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
「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怎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唯有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生從一個旁觀的毫不相關的角色引導成與作品之中的人物、內容息息相連的角色,才能深切意會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是你同學和朋友,她去請願被殺害,還要受誣蔑,你內心會有怎樣感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魯迅的悲憤之情。
同樣是《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在教學最後設計這樣一個討論題:請以劉和珍、魯迅和一個現代人的身份來思考請願的意義。學生討論後認為:
劉和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民族沒有自由、獨立的情況下,何談個人的生命價值和自由追求,請願在當時有積極作用,值得。
魯迅:請願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來講是無謂的犧牲,但在當時可以激勵民眾。
現代人:應當改進運動的方式,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討論中,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換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
如《故都的秋》中設計「如果是讓你來寫故都的秋,你會寫些什麼?作者為何不寫故都的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寫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見的景物?」體會郁達夫平民意識,憂郁而優美的情懷,獨特的生活感受、興趣愛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兩個自讀思考、討論題: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誰,是王道士,中國官員,還是洋人?如果你是他們,在當時,你會怎麼做?
2、如果給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時空攔下車隊,敦煌的文物你將讓它走向何方?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不難發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復雜性,不難體會浸透在文中的歷史意識、文化氣息和愛國精神。
如《淚珠與珍珠》教學中可以設計:
1、 這些眼淚分別為什麼而流?
2、 結合你的感受和親身經歷,談談對書中這些眼淚的看法。
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交流彼此心聲,讀懂文中幾種淚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懷鄉之情和深邃的愛心。
以上是我在這個單元教學中一點粗淺嘗試和一些具體的做法。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㈣ 怎麼找到高中語文優質課課件、教案及視頻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件、教案及視頻,你可以直接在網路里邊搜索,或者去「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網路文庫等都可以啊
㈤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析的內容簡介
為了復幫助一線語文教師理解和實施高制中語文新課程,深入研討教學中的問題,分享教學研究成果,福建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開展了全省高中語文教師優秀教學設計的徵集和評選活動。本書收錄了從140篇教學設計中精選出的35篇優秀教學設計。這些優秀教學設計作者大都是高中一線的語文教師。教學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分析、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反思等。這些教學設計對於啟發高中語文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借鑒意義。
本書可供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和教研使用,也可作為高師院校中文系學生了解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