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科學上冊病毒

六年級科學上冊病毒

發布時間:2021-01-07 16:41:32

六年級上冊科學小論文 100字病毒會對植物造成什麼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復材料制,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②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說通俗一點,按照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學的來說.

細菌有細胞結構,病毒無細胞結構,是寄生的.

③ 六年級上冊科學1病毒 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病毒也有有益的一面

病毒是一類非細胞結構的生物體
但是人類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對付細菌感染;利用昆蟲病毒防治害蟲:病毒還可以應用於轉基因技術

④ 小學生六年級科學問題:我們常見的病毒有哪些

原核生物:藍藻,細復菌(帶「桿」「制鏈」「球」等字的菌),放線菌,支原體,衣藻【可用「藍色細線織毛衣」來記】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蘑菇,靈芝等),瘧原蟲,草履蟲等
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體,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

⑤ 我要辦六年級上冊科學書中的《饅頭發霉了》,求手抄報的樣子及內容,或是那幾頁書的內容

元單元單元單元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本單元包括四課,分別是《病毒》、《細菌》、《饅頭發霉了》、《食用菌》。這一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常見的動植物,了解了常見動植物共同特徵的基礎上編寫的。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豐富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生命科學的內容奠定了基礎。在這一單元中課與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前三課,存在這一種並列關系,每課都探究一類生物體。《病毒》一課,著重通過搜集和整理有關病毒的資料認識病毒,了解病毒對人類的影響。《細菌》一課,藉助顯微鏡的觀察認識細菌,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饅頭發霉了》一課,通過對物質發霉條件的探究認識真菌,了解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結合以前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五大類組成,分別是動物、植物、病毒、細菌、真菌。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上,《食用菌》一課,著重是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拓展與應用,幫助學生識別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我們的視野。 課標要求課標要求課標要求課標要求 (一)科學探究 1.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2.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3.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4.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3.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⑥ 求青島版六年級科學書上冊第一課:病毒,和第二課:細菌,這兩課的ppt課件,急需!!

病毒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與病毒有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信息源。
3、能製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教具學具的准備:
抗擊「非典」的場景圖、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談話:1、大家還記得2003年的那場給我們國家帶來災難的非典嗎?你對非典了解多少呢?
2、2009年在全球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你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回答,引入課題。
問題: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
1、關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從你的課前調查中你知道些什麼?如何預防呢?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狀 主要傳播途徑
預防措施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資料,並將大家感興趣的資料挑選出來,以便在全班交流。
(2)教師適當補充,並播放視頻資料。
(3)了解有關病毒性疾病的知識。
① 教師根據學生提到的有關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視頻,如腮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稻矮小病等,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這些基本的外顯症狀和傳播途徑。
② 引導學生概況出預防各種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小組交流、匯報。
總結: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病毒一般通過空氣、飲食、體液或接觸等途徑進行傳播。因此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二:
2、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1)提出問題:結合圖片認識病毒。
(2)學生猜想,並匯報交流。
總結: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其結構非常簡單,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
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3)認識病毒的兩面性
①通過學習,我們知道病毒給人類帶來了一些疾病。
②有益方面:例如我們打的疫苗,有人就是用人工處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還有病毒可以作為特效殺蟲劑等。
(4)病毒種類
引導學生閱讀「資料卡」,並總結是哪三類。
①動物病毒(例: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番茄花葉病毒)
③細菌病毒(例:大腸桿菌噬菌體病毒)
三、拓展活動
1、查閱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製作一份有關病毒的手抄本或剪貼報,宣傳有關病毒的知識。

細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有關細菌資料的搜集,學會整理資料和辯證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描述。
2.學生能主動交流自己的資料和觀點,關心生活中的科學,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
3.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和生活特點;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資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參、細菌的相關視頻
教具學具的准備:
顯微鏡,三種類型的細菌的永久塗片、多媒體課件、醋、細菌圖片、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1、課前讓學生搜集關於細菌的資料。哪位同學給大家描述一下呢?
2、學生交流。細菌是什麼樣子呢?學生進行猜想。
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菌呢?
二、探究體驗 解決問題
活動一:
1、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
(1)下面請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玻片標本。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結果。
(由演示實驗入手,發揮高倍顯微鏡的作用,巡視並注意指導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不熟練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認識顯微鏡:知道各部分的名稱。
(2)材料充分的可讓學生進行觀察,記錄現象。不充分的可讓學生進行觀察圖片,認知細菌的形狀。(有條件的也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細菌。)
(3)學生匯報。
細菌的形狀不一,有圓球狀的,有桿(棒)狀的、螺旋(彎曲)狀的。
它們都是單細胞的生物。
結論:細菌是一類單細胞的生物,個體微小。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細菌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但是,它對我們人類僅僅危害嗎?學生討論。
活動二: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1、通過課前搜集、了解,你從哪個方面給大家匯報一下細菌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2、有害細菌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使人患病,傷口發炎,腸胃炎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的實際生活交流。對有害細菌我們要怎樣做呢?
3、細菌為人類所利用,服務於人類。結合課本插圖和手中的資料進行交流。
食品發酵,我們生活中的味精、醋、酒、酸奶等。
農村中使的沼氣,主要是地里的生產的植物秸桿、人畜糞便經過甲烷菌的分解從而產生了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沼氣能燃燒、取暖,是環保而又無污染的能源。
我們在農業方面,工業等其他方面都有廣泛應用。
4、閱讀資料卡:總結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細菌是結構簡單、身體微小的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的周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們可以利用細菌來生產醬油、味精、酸奶等食品加工;細菌還可用於生物制葯,製造沼氣等燃料。許多植物還利用細菌自己製造養料,如大豆根瘤的固氮作用;人體內也存在著大量的細菌,幫助人體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抗擊有害細菌;細菌還會促使動植物的遺體不斷的腐爛、分解,最終消失掉,對大自然的生態循環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是細菌服務於人類,對人類有利的方面。
細菌也有不利的方面。有些細菌可以使人患病;有些細菌能使食物腐敗變質,誤食後引起食物中毒。
5、討論如果沒有細菌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三、拓展延伸:了解細菌怎樣繁殖的
1、提出問題:在夏天,我們的食物通常容易腐爛、變質。這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討論:夏天,氣溫高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通過學習我知道了細菌繁殖非常快。它們是怎樣繁殖的呢?
細菌的細胞也可以進行細胞分裂,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
2、有條件的可通過多媒體展示細菌的橫向分裂過程,如果環境條件適宜,細菌20多分鍾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這樣的速度來推算,一個細菌一晝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萬億億個細菌,摺合重量達4000噸。
3、也可讓學生進行教材中的細菌繁殖小游戲。學生活動體驗。
4、我們對有害的細菌如何控制它的繁殖速度?
四、課後踐行。
在一個廣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雞或魚的內臟埋入其中,一段時間後觀察現象。思考:這說明了什麼?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科學上冊病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