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上海高中語文課本

上海高中語文課本

發布時間:2021-01-07 11:17:03

㈠ 上海市 高中語文課本目錄、古文篇目、要背誦的篇目和段落。

這是當年覺得語文書太重就沖網上弄得 有錯別字 你最好對一下 可惜沒弄高三下的 沒弄課文里的兩篇現代文(什麼愛的大纛 )要好好學習啊
高一下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③,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④,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⑤,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⑥。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⑦!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⑧?
登快閣 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夢游天姥(mǔ)吟留別 李白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lù)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jī),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jué)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①,萬方多難此登臨②。
錦江春色來天地③,玉壘浮雲變古今④。
北極朝廷終不改⑤,西山寇盜莫相侵⑥。
可憐後主還祠廟⑦,日暮聊為《梁甫吟》⑧。
盧綸 【塞下曲】
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從軍行】 其四
王昌齡·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過華清宮
杜 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高二上
《雨霖鈴》 宋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②,驟雨③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④,留戀處⑤,蘭舟⑥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煙波,暮靄⑨沉沉⑩楚天⑾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⑿!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⒀,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⒁,更與何人說?
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蘇幕遮·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①,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②。
乍暖還寒③時候,最難將息④。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⑤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⑥,如今有誰堪⑦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⑨,怎一個愁字了得⑩!
〔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①
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閑②,兩三航未曾著岸③。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二下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高三上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㈡ 上海高中語文課本目錄及中心思想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1
民 族: 漢族

趙麗宏是青年散文家,民進成員。上海市崇版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權業後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員、教師與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並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後當過《萌芽》雜志編輯,1987年,趙麗宏應聘擔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㈢ 上海高中語文教材高一到高二四冊教材中所有古文的篇目

不知道你們用的是哪個版本的,要是人教版就是我下面的這些
第五單元

17、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18*勾踐滅吳(節選) (<<國語>>)

19.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20*.觸龍說趙太後 (<<戰國策>>)

第六單元

21.子路曾皙冉由公西華侍坐 (<<論語>>)

22.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23*.勸學 (<<荀子>>)

24*.秋水(節選) (<<莊子>>)

第五單元

17.過秦論 (賈誼)

18.鴻門宴 (司馬遷)

19*.蘭亭集序(王羲之)

20*.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第六單元

21、師說 (韓愈)

22、阿房宮賦(杜牧)

23*、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24*、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第三冊(高二上)

第一單元

1.<<詩經>>三首 衛風.氓

秦風.無衣

*邶風.靜女

2.離騷(節選) (屈原)

3.孔雀東南飛(並序)

4.漢魏晉詩三首 *迢迢牽牛星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第二單元

5.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6*.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7.近體詩六首 山居秋暝 (王維)

登高 (杜甫)

*蜀相 (杜甫)

*石頭城 (劉禹錫)

*錦瑟 (李商隱)

*書憤 (陸游)

8.詞七首 *虞美人 (李煜)

雨霖鈴 (柳永)

念奴嬌 (蘇軾)

*鵲橋仙 (秦觀)

*聲聲慢 (李清照)

*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揚州慢 (姜夔)

第五單元

17.六國論(蘇洵)

18.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19*.伶官傳記 (歐陽修)

20*.時鍾山記 (蘇軾)

第六單元

21項脊軒志(歸有光)

22.五人墓碑記(張溥)

23*.登泰山記 (姚鼐)

24*.病梅館記 (龔自珍)

第二單元

5.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

6.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7.*失街亭………………………………羅貫中

8.*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馮夢龍

第四單元

13.竇娥冤…………………………… 關漢卿

14.長亭送別………………………… 王實甫

15.*閨塾………………………………湯顯祖

16.*哀江南……………………………孔尚任

第五單元

17.陳情表……………………………… 李 密

18.*祭十二郎文…………………………韓 愈

19.*愚溪詩序……………………………柳宗元

20.赤壁賦……………………………… 蘇 軾

第六單元

21.逍遙游(節選)…………………《庄 子》

22.滕王閣序……………………………王 勃

23.* 柳毅傳(節選)…………………李朝威

24.*促織……………………………… 蒲松齡

㈣ 上海高中語文新老教材共有篇目

1、吳均《與朱元思書》 (新教材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一課)

2、韓愈《師說》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4、陶淵明《飲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5、蘇詢《六國論》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6、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學期第二十六課)

(2)新教材要求背誦的詩歌與古文篇、段:

1、陸游《訴衷情》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秋瑾《鷓鴣天》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5、王維《漢江臨泛》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7、杜甫《旅夜書懷》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10、《長歌行》(漢樂府)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1、劉楨《贈從弟》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2、祖詠《望薊門》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4、李賀《致酒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5、王令《暑旱苦而熱》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6、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7、張九齡《望月懷遠》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8、李白《把酒問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9、黃庭堅《登快閣》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0、陸游《關山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2、張孝祥《念奴嬌·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3、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4、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5、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6、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7、朱熹《偶題》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8、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9、王維《終南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0、李白《獨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1、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2、左思《詠史》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3、張九齡《感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4、林逋《山園小梅》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5、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6、杜甫《登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7、李商隱《安定城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8、《論語》七則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八課)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0、荀況《勸學》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1、《學記》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42、屈原《國殤》 (高三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3、賈誼《過秦論》最後三段中的關鍵句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44、酈道元《江水·三峽》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5、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學期第三十一課)
46、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高二第二學期第二十七課)

47、蘇軾《石鍾山記》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8、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第一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七課)

49、歐陽修《伶官傳序》最後一段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一課)

50、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1、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2、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八課)

53、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末二段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二課)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八課)

55、龔自珍《病梅館記》第一段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三課)

56、《鄭板橋題畫三則》第二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四課)

57、梁啟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九課)

58、《長亭送別》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學期第四十四課)

(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

1、曹操《觀滄海》

2、陶淵明《飲酒》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淵明《歸園田居》

6、陶淵明《讀<山海經>》

7、吳均《與朱元思書》

8、韓愈《師說》

9、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第四段)

10、蘇洵《六國論》

11、歸有光《項脊軒記》(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㈤ 關於上海高中語文課本

現在上海的課本年年再改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課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別的看了也沒什麼大用處
高一上:
1.沁園春 長沙 2.跨越百年的美麗 3.我很重要 4.笛夢 5.草莓 6.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7. 哦,香雪 8.<激流>總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 10.<悼念一棵楓樹>,<星星變奏曲> 11.寒風吹徹 12.熱愛生命13.聽泉 14.生命的本質 15.愛因斯坦與藝術 16.自然筆記 17.邂逅霍金 18.改變世界的人們 19.<說教>,<科學美質疑辯> 20.公眾的科學觀 21.在馬克思前的講話 22.為了忘卻的紀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來 25.《發現〉,《一句話》26.我有一個夢想 27.鄧稼先 28.論語七則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圍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風 黍離 33.蘇武傳 34.詞三首 35.五人墓碑記 36.諸子說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賦 40.邵公諫厲王弭謗 41.與朱元思書 42.唐宋詩六首 43.愚溪詩序

高一下:
1.社會與人 2.短文兩首 3.隔膜 4.論友誼 5.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熱 7.最後的常春藤葉 8.巴爾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欄桿拍遍 12.回憶魯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羅丹藝術博物館 15.再別康橋 16.想北平 17.廢墟 18.江南的古鎮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嗎? 21.白莽作<孩兒塔>序 22無韻之離騷-太史公筆法小議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國人在魯濱孫身上尋找什麼 26.漢魏六朝詩三首 27.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28.上樞密韓太尉書 29.志未酬 30.唐宋詩四首 31.送東陽馬生序 32.獄中上母書 33.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詩五首 35.後赤壁賦 36.宋詞三首 37.長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莊玩月記

高二上:
1.陳奐生上城 2.老王 3.項鏈 4.我的幾個先生 5.母親這樣的女人 6.國外微型小說 7.詩二首 8.事間最美的墳墓 9.三棵樹 10.世上本無害蟲 11.短文兩篇 12.地球 我的母親 13.遙遠的自然 14.絕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榮的荊棘路 17.兩個世紀之交的聯想 18.書生論劍 19.曹操與楊修 20.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 21.法蘭西投降之真相 22.音樂短章 23.如果優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 24.你為什麼感到快樂 25.中國畫與西洋畫 26.梵谷的向日葵 27.百代法書 28.昆劇的故事 29.勸學 30.師說 31.墨池記 32.學記 33.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4.記舊本韓文後 35.宋詩四首 36.唐詩五首 37.游褒禪山記 38.石鍾山記 39.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遊記 41.宋金詞三首 42.游雁盪記 43.游黃山記

高二下:
1.新詩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澱 4.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籟 7.文學意境的特徵 8.內蒙訪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恆的敵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國散文兩篇 14.微型小說兩篇 15.雜文兩篇 16.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 17.與李賀公飲 18.幼學紀事 19.城隍廟的書市 20.短文兩篇 21.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 22.實踐論 23.<吶喊>自序 24.新詩兩首 25.馬克思在倫敦 26.自述 27.<寬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頗藺相如列傳 30.陳情表 31.諫太宗十思疏 32.訓儉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則 35.自表後主 36.<世說新語>三則 37.詩經二首 38.種樹郭橐駝轉 39.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40.黃英 41.詩四首 42.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43.病梅館記 44.板橋題畫三則

高三上:
1.蝶戀花 答李淑一 2.老人與海 3.牡丹的拒絕 4.我願意是激流 5.雅舍 6.談白菜 7.上海的風格 8.守財奴 9.關漢卿 10.別了,哥哥 11.告別權利的瞬間 12.簡論市儈主義 13.錢與是非 14.錢鍾書伉儷 15.勞動從猿到任的轉變中的作用 16.短文兩篇 17.相信未來 18.<物種起源>導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鏡像 21.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葯>點評 24.夏天裡一個春夢 25.情感的生命 26.說詩眼 27.空間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國殤 30.過秦論 31.伶官傳序 32.六國論 33.秦晉餚之戰 34.荊軻刺秦王 35.肥水之戰 36.群英會蔣干中計 37.登樓賦 38.詩三首 39.阿房宮賦 40項脊軒志 41.滕王閣序 42.黃州快哉亭記 43.詞三首 44.長亭送別

高三下:
1.阿q正傳 2.哈姆萊特 3.鄉場上 4.套中人 5.飢餓藝術家 6.典型 7.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8.人生頌 9.<傅雷家書兩篇 10.生命的物種恩賜 11.永遠的校園 12.節日 13.邊城 14.親情,舊情,友情 15.我們是怎麼過母親節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讀雲南 22.古羅馬的大鬥技場 23.唐詩過後是宋詞 24.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學記 28.歸去來兮辭 29.馬伶傳 30.<人間詞話>七則 31.蘭亭集序 32.山中與裴秀才迪術 33.秋聲賦 34.詞三首 35.竇娥冤 36.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打字很累)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㈥ 上海高中語文課文作者及作品歸納

《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

《獲得教養的途徑》

《白莽作〈孩兒塔〉序》魯迅

寫作特點:1、語言精煉2、抒情濃郁3、整散結合

《無韻之離騷—太史公筆法小議》

主題:揭示「在那貌似平淡的敘事之中,卻蘊藏著極大的感染力」的太史公筆法的藝術價值,以及太史公自稱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修史理想。

寫作特點:「敘」「引」交互,「感」「議」結合的評論手法。

《愛因斯坦與藝術》

主題:探究作為科學家的愛因斯坦與藝術的關系,從而揭示科學與藝術的互補性和統一性,闡述了造就一位獨步天下、雄視古今的科學家需要有廣闊、深邃的文化背景的觀點。

寫作特點:旁徵博引,融敘述議論為一體

《說數》

主題:按照人類認識數的歷史進程形象地說明了數學世界由創立到壯大的過程。

寫作特點:大量的修辭手法、說明方法

《想北平》 老舍

主題:這是一篇懷鄉之作,表達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對北平嫻雅而熱烈的情懷。

寫作特點:語言通俗、純凈而又簡潔、親切

《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

主題:作者回顧了自己與蔡元培先生的幾件往事,用心體悟了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風范(兼容並包、春風化雨),塑造了一個親切、自然而又偉大的教育家的形象。

寫作特點:敘議結合、以小見大

《諸子喻山水》

《論語·子罕》:事情的成敗在於人的作為。

《韓非子·大體》:君王要有宏大的氣魄,寬廣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國強,才能建立功業且德澤後世,才能達到國家大治。

《管子·形勢解》:治國、治學上應有兼容並包的宏大氣度,這樣,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士人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論語·雍也》:智者天性容易親近水,並以水為樂;任者天性自然親近山,並因恬靜自安而得以長壽。

《論語·子罕》:時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難再;勉勵人們珍惜時間,效仿滔滔流水不舍晝夜、不斷前進、不斷進取的精神,努力進德修業。

《孟子·離婁下》:強調務本求實,反對一個人的名譽聲望與實際不相符,要求人們像水一樣,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斷進取,循序漸進,自強不息。

《孟子·盡心上》:為人、治學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治學基礎要扎實,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老子》八:「上善」之人的七種美德:甘於眾人之下,思想清明深邃,待人和善仁慈,言談恪守信用,從政善於治理,辦事發揮特長,行動把握時機。

《老子》六十六:主張「謙下不爭」,包容和善處萬物之下。

《老子》七十八:主張為政「貴柔」

《孫子·虛實篇》:強調用兵「變」的原則,順應敵人的變化而變化,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寫作特點:設喻說理

《秋水》 莊子

主題:大和小是相對的;人的認識受環境制約,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寫作特點:1、形象化的說理 :人物刻畫中說理;景色描寫中寓理;巧用比喻說理2、氣勢充沛:來自於文章本身內容的連貫一致性和內在的邏輯力量;來自於各種語言技巧的運用:如排比、連續反問等。

《前赤壁賦》 蘇軾

主題:文章以「樂—悲—樂」為感情線索,表達作者樂觀曠達的思想和隨遇而安的生活情趣。

寫作特點: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交融。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主題:借游記寫感想、發議論,說明無論是治學還是處事,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而不要淺嘗輒止,人雲亦雲。

寫作特點: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宋詞四首》

《雨霖鈴》:作者仕途失意,心情壓抑,決定離開汴京與伊人惜別的纏綿悱惻、凄婉動人的場面。

《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被貶郴州時在旅店所作,表達了作者流徙偏遠之地後孤獨、苦悶的心情。

《蘇幕遮》:周邦彥初到汴京為學太學時所作,詞人借對家鄉荷花的生動描述寄託思鄉之情。

《聲聲慢》:詞中通過描寫秋天景色的感受,抒發了作者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哀愁。

寫作特點:藉助意象傳情達意

《竇娥冤》 關漢卿 元

主題:竇娥蒙受不白之冤被押赴刑場無辜被害的悲慘遭遇。

寫作特點: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想像

《散曲二首》

《遠浦帆歸》:描摹江南漁村遠離喧囂和嘈雜的、清淡閑遠的江村漁人晚歸的圖景。

寫作特點:善於創設意境,引發讀者想像

《潼關懷古》:以潼關作歷史的見證,揭示封建歷朝統治者因為彼此之間利益爭奪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寫作特點:寫景、懷古、議論,由實到虛,層層深入,結構嚴謹

《長亭送別》

主題:崔鶯鶯及家人送張生赴京應科舉的情景,刻畫了崔難舍難離的痛苦,對愛情的憂慮,表現了崔、張二人的真摯愛情,強化了全劇歌頌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

寫作特點:1、情景交融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3、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

《雨巷》 戴望舒

主題:一般認為是描寫孤獨、憂郁的年輕男子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得不到的苦悶惆悵,具有凄婉和憂郁之美;也有人認為,詩作中的「丁香姑娘」是作者的鏡像,表達了小知識分子青春期的孤獨憂郁、多愁善感和顧影自憐的特質。

寫作特點:運用了象徵手法,用看似淺顯的形象描繪或意象組合含蓄地表達較為復雜的思想感情;富於音樂性是它的另一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章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婉轉悅耳的樂感。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主題:作者描繪荷塘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表達了自己擺脫內心煩躁,獲得暫時安寧的愉悅;表達了於不平靜中尋求片刻寧靜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寫作特點:運用比喻、比擬和通感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景物、巧用疊詞以形成音韻美。

《寬容》

主題:對於新思想、新觀念,應該採取寬容與平和的態度,容許其發展,只有這樣,真理才能順利發展,社會才能進步;不管以何種面目出現的專制主義、愚民政策,勢必遭到人民的唾棄和堅決反對。

寫作特點:採用寓言式形象說理。

《〈激流〉總序》 巴金

主題:生活就是「激流」,只有敢於征服、無所畏懼的人才能在不停歇的探尋和行進中求獲生活的真理。

寫作特點:藉助具體物象表情達意、寄託追求。

《世間最美的墳墓》 茨威格 奧地利

主題:贊頌托爾斯泰樸素中蘊含絢爛、平淡中蘊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寫作特點:四次描寫、著墨不多,層層拓展、步步深入,寓情於景,對比手法。

《老人與海》 海明威 美

主題:贊頌人類身處困境、面對死亡時所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戰勝困難的勇氣和高貴品質。表現了一種可以被消滅,不能被打敗;絕不向厄運屈服的「硬漢」精神。

寫作特點: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未有天才之前》 魯迅

主題:希望天才的培育者——民眾恪盡職守,艱苦卓絕的做好培育愛護天才的工作。

寫作特點:層層深入的反面論證。

《簡筆和繁筆》

主題:在文學創作中,簡筆和繁筆各得其宜,各盡其妙;但還是以提倡簡練為文為要。

寫作特點:大量運用例證法,分析典型論據論證觀點;運用引證法;邏輯嚴密,說理透徹。

《採薇》

主題:描述一位戍邊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感所思,既傳達了戍邊士兵的征戰之苦和思念家鄉的心情,也表現了他為國出征、赴死疆場的愛國主義精神。

寫作特點:使用重章疊句的手法,使抒發的情感在迴旋中有遞進,突出了主題;以景寫情。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晉

主題:這篇述志的作品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鄙視,贊美了農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適的田園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

寫作特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字斟句酌,精心選擇雙聲疊韻詞,使音節鏗鏘、和諧悅耳。

《陳情表》 李密 晉

主題: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欲先盡孝而後盡忠。

寫作特點:邏輯嚴密。進退有據;融情於事,寓理於情;語言精美,形象生動,自然精粹,膾炙人口。

《詩詞三首》

《月夜》

主題:身陷囹圄,望月思家,家園親情。

寫作特點:別具匠心地從想像對方得心情入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

《夜雨寄北》

主題:遠在客地,思念其妻。

寫作特點:打破近體詩「避免字面重復」之忌,作者刻意重復「巴山夜雨」這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秦晉崤之戰》

《鴻門宴》 司馬遷 漢

《蘇武傳》 班固 漢

《伶官傳序》 歐陽修 宋

1、《故都的秋》 郁達夫

2、《晨昏諾日朗》

3、《守財奴》 巴爾扎克

4、關漢卿(節選)

5、《別了,哥哥》

6、《拿來主義》 魯迅

7、《胡同文化》 汪曾祺

8、《南州六月荔枝丹》

9、《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

10、《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11、《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過秦論》 賈誼

13、《師說》 韓愈

14、《石鍾山記》 蘇軾

《項鏈》莫泊桑 法

《回憶魯迅先生》蕭紅

《小溪巴赫》肖復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

《為了忘卻的記念》魯迅

《哦,香雪》鐵凝

《變形記》(節選)卡夫卡 奧地利

《阿房宮賦》杜牧 唐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宋

《項脊軒志》歸有光 明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八聲甘州》柳永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登快閣》黃庭堅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律詩三首

《終南山》王維

《登樓》杜甫

《書憤》陸游

絕句三首

《塞下曲》盧綸

《從軍行》王昌齡

《過華清宮》杜牧

全詩在輕松地氛圍中顯示嚴肅的主題。

㈦ 哪裡可以買到上海高中語文課本

官方教材不好買,給你推薦個地方,去那些培訓機構要吧,我們以前小時候都是找鄰居借,提前學習~

㈧ 上海市地區高中教材是什麼版本的

1、語文是華師大出版社的;

2、數學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

3、英語是新世紀,當然也有用牛津的;

4、化學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物理也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6、其他課程的教材都是人教版。

(8)上海高中語文課本擴展閱讀:

教材稱謂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書意義而言的,是相對於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而言的。

如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可見所謂「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社」,「版」指的是教科書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版本。比如我國中小學教育輔導報刊中,《語文報》、《中學生學習報》、《學苑新報》等均有著不同版本的教輔報紙,諸如人教大綱版、人教新課標版等。

這兩個版本名稱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的報紙,是新課改前後的版本名稱。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前者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者便統一稱為人教版。本套教科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與xx(科目)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由新華書店集團發行。

人教新課標版

人教課標版是2001年後課程改革後的新教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高中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

以高中語文為例:必修系列的課程包括必修1至必修5,選修系列的課程包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先秦諸子選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國民俗文化》等,共計15本。

㈨ 在上海哪裡能買到高中語文課本

http://..com/question/22881441.html
你也可以來去豆瓣二源手區搜一下,會有應屆生留著的書。

㈩ 上海高中語文教材目錄

好不容易找到的

閱讀全文

與上海高中語文課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