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如何推進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研修心得體會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短短的幾句話,卻字字千斤!當語文教學不再僅僅是把佳作名篇詳剖細講,不再僅僅是字句段篇、標點修辭,也不再僅僅是師授生收、記錄考核,對很多語文教師來說,這似乎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帶著初涉課改的新鮮、困惑和惶恐,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本人覺得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應這樣做:
一、確立一些新課改的理論觀念
通過對課改初期工作的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起來:語文課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學觀念。摒棄了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了適應新課標,我們試圖用更新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於是我們運用了大量新穎的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殊不知,在忙於這些形式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在總結了這些經驗教訓之後,我們確立了一些新的觀念:
1、新課標所提倡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法。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中何時讓學生自主、何時讓他們合作、探究,用怎樣的形式來實現,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切不可根據新課標要求機械地選擇教學形式,買櫝還珠。
2、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識水平上與學生劃等號,因為教師還肩負著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語文知識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學生的言論,不給與適當的點撥和拔高,學生是不會進步的。因此,拋開了傳統課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教師應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同時又高於學生,真正起到主導的作用。
3、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並非要我們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生硬地專設相應的學習環節,而是根據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及憑借語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後落實應是學生動起來,動耳、動眼、動口、動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大家都動起來了,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在語文學習中,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一節課或一個活動,氣氛雖不熱鬧,但只要每位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於其中,這就是動;相反,學生疏於思考而忙於熱鬧的形式,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絕不僅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更在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搞好新課程改革所需的條件良好的教學環境
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只要有充足的陽光,適量的水份和合適的土壤,一粒種子就會發芽,就會茁壯成長。一粒種子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同樣,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寬松的、自由的有利於教學者大膽創新的教學環境。這樣的教學環境可分為硬壞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指新課程改革實驗所需的一些設施、設備,它包括錄音機、電腦、投影儀等一系列多媒體之類的設備,也包括語音室、電腦室、學校信息網等設施。然而,這硬環境在廣大農村學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虛設有幾台電腦但又不能上網。一些綜合性的語文活動根本無法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例如探索月球奧秘綜合性活動等,學生無法上網查閱資料。硬環境嚴重製約著農村學校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展,成了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
但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卻是軟環境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俗話說硬體不夠軟體湊。硬環境可在政府、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逐步來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實際硬環境靈活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而新課程改革能不能順利開展,新課程改革能不能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關鍵就在於教學評估評價機制。因為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是新課程改革的指揮棒。不僅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靠教學評估評價機制為導向,而且新課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來驗證。沒有新的靈活開放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很可能只是將傳統教學換了包裝穿著新鞋走老路;沒有新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人們就會用舊的傳統的評估評價機制去衡量、去評價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最終會使新課程改革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可見,教學評估評價機制這軟環境在新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應採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這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的前提。特別是重視學生個性評價導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和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多種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讓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創設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尋求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新課程標准突出了教與學之間學的重要性,突出了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傳統教學是不能體現這些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尋求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構和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本人在上教學課時,就常採用一種問題式教學模式。在上教讀課時,就會採用一種讀讀,議議,讀讀的教學模式;對一些文學作品,就會採用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我就採用了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首先是讀 讀准字音,通讀全文,讀出文意。其次是析,梳理文章,分析文章主題;再就是賞,去品賞優美的語段、優美的語句,如品第二段不必說色香味比桑椹要好得遠。就分析、品賞這段的層意、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用詞的准確生動等。如教學《紫藤蘿瀑布》這課時,我大膽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了學生的問,特別是能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通過課前預習,發現問題,提出 問題,到課堂上分析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學習過程始終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因此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習積極性高,從而使課堂始終呈現出生動、活躍的氣氛,教學效果顯著。
經過幾年初中語文教師的努力,新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當然,我們也知道,新的問題、新的苦難在等待著我們去克服,去戰勝。總之,新課程改革就是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遐想、自主體驗的空間,在這一課改活動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只要我們在認識上盡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中盡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中盡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我們堅信,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定會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貳』 初中語文研修活動中老師可以提出哪些有意義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提問,並不是有意義,而是對學生
的日常學習有影響的問題
作為老師,有哪些是你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困擾的
可以借這個機會提出來,
『叄』 如何在初中階段培養與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的研修目標
如何真正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這一直是許多中學語文教師所迷惑的問題,更是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多次考試之後,總有不盡人意之處。老師們也往往苦不堪言,勞動與所得不成比例,學生也大失所望,怨天載道。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呢? 通過二十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地閱讀,充分調動他們讀的積極性,真正體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對於這個「例子」廣大教師要給學生質疑解難的具體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古人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去領悟問題,達到釋疑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矛盾」之處著手,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可抓住文章開頭「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來分析,提出問題:為什麼既用「似乎」又要運用「確鑿」,從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掌握從課文「矛盾」之處產生疑問,從分析課文,感知課文,回顧課文中釋疑的方法。這樣,圍繞「疑」有的放矢地閱讀就能逐漸達到解難釋疑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指導,閱讀課文時,針對閱讀內容,因勢利導地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因地制宜創設情境,搭橋鋪路,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從而啟發引導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師在講解課文時,結合教材,循循善誘地推薦,介紹一些與課文中內容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作品學生閱讀。例如,我們學習了《背影》,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等,也可組織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如:讀書會、讀書討論,開展書評等,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注意充分運用教材,更新教學觀念,改革陳舊教法,強化閱讀訓練 現行教材現代文文體齊備,範文較多,結構合理,語言准確、生動、鮮明,是我們進行閱讀訓練的極好的材料,關鍵在於改變那種僅著眼於課文內容的死板的教條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作為准則,因文制宜地提出問題,學生思考並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回答問題,有計劃地把一些講授課上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閱讀基本規律的新型課。這樣,至少避免了「碗外討米」,另覓閱讀材料進行訓練的麻煩。省時、省力,既減輕學生理解的負擔,又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三、要注意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提高閱讀能力 學生在做現代文閱讀題時,不必急於解答,首先瀏覽一下所有的問題,帶著問題針對性的閱讀。同時,注意閱讀材料所屬文體的有關知識,並以其引導學生的思維,爭取理解這些題目,全面認識,理解材料,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在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預習、復習、使用工具書的方法等等。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把閱讀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把學課文與學生活、學做人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閱讀和應用實踐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 誠然,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勤於總結,積極探索,不斷進取,定會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徑,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謝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