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

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

發布時間:2021-01-07 02:14:28

1. 古詩三首第一首詩句六年級下冊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第一首是《寒食》

2. 六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第三課《古詩三首》(寒食)的意思

《寒食》的譯文如下。
譯文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版東風吹拂著皇城中權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注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後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古詩三首的譯文

馬詩(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平沙覆蓋著版大漠宛如白雪權茫茫,如彎鉤的月亮高掛在燕然山上。

駿馬何時才能套上鑲金的籠頭,沖鋒陷陣飛馳在那深秋的戰場!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求採納,謝謝。(◦˙▽˙◦)祝你學校進步,學業有成。

4. 六年級下冊古詩三首

本課選編了三首古詩:《長歌行》《七步詩》和《出塞》。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里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幹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流回來呢?青少年時期不努力學習,到老了傷心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七步詩》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全詩的大意是: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後一句話鋒一轉,集中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出塞」,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寫到邊關,明月和邊關已經成了戍邊將士生活中的兩個典型景物。大概守衛邊關的戰士們,白天軍務繁忙沒有時間想家,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孤寂凄清,舉頭望見那千里與共的明月,低下頭不免思念起故鄉的親人來。全詩的大意是:這明月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仰望過的明月,這邊關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守衛的邊關,久別親人,經過長途跋涉,到邊防線上駐守的將士們還沒能回到家鄉。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邊關,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願。

二、學習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默寫《出塞》。

3.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三、教學建議

1.學習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舉行小小賽詩會,背誦一些曾讀過的古詩(包括課內外讀的),或創設一些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教學本課前,可讓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在自讀的基礎上,藉助課文中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並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糾正讀音,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對詩歌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後,再指導邊讀邊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像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後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最後,組織學生背誦、默寫。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可以分幾步進行。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詩歌講了些什麼(即大體理解詩意,不是逐字逐句講析)。比如,「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學生只有知道這句詩講的是「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長出來的,豆秸怎能如此急迫地去煎熬豆子呢」,才能體會到曹植對同根相煎的悲憤感情。其次,要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重點語句。《長歌行》、《七步詩》都是借物抒情的,對物的描寫是為了引出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因此要抓住表達主要意思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些重點詩句,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要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如《出塞》,可引導學生想像,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士,面對一輪明月,可能會想些什麼,從而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第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入情入境地讀。

4.「思考·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默寫《出塞》。三首詩歌的內容、風格不同,朗讀時感情處理也應不同。第一首前兩句可以用欣喜感激的語氣。「衰」是對蕭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最後以嘆惋、勸勉的口吻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二首,由於詩人與其譴責對象的特殊關系,因而讀起來應委婉又深沉,諷刺之中有提醒和規勸的口吻。第三首則讀出悲壯慷慨的氣勢。在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基礎上多讀幾遍,再讓學生練習背誦。默寫時,要注意把字寫正確,還應注意標點符號。

「思考·練習」的第二題,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理解一些關鍵字詞的基礎上,了解詩句的大意。可先讓學生反復讀一讀詩句,聯繫上下文思考加點詞的意思,有的也可查查字典;然後講講對詩句的理解。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求統一的答案。因為事實上,古詩的不少詩句是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的。

本題所列的第一句,「布」,此處可解作「分散到各處」;全句可解作:溫暖的春天把恩惠分給萬物,使萬物都有了光輝,充滿生機。第二句,「然」,指燃燒,「泣」,指哭泣;全句可解作: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第三句,「關」,此處指邊關,「還」,回家。全句可解作: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從遙遠的家鄉來守衛邊關的戰士們還不能回到家鄉。「秦時明月漢時關」實際上暗含著一個意思:自秦漢修築邊關防胡南下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將士被派遣到這里守衛邊疆。

5.要注重課外拓展。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搜集與詩、詩人相關的資料。如,搜集有關《七步詩》的傳說,讀其他邊塞詩詞、勸學詩,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5.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三首分別寫的是哪幾個節日

寒食,指的就是清明
迢迢牽牛星,指的就是七夕
十五夜望月,指的就是中秋。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