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ppt課件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ppt課件

發布時間:2021-01-06 22:02:28

❶ 金沙高一語文必修三 文言文

洛神賦
【漢】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❷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
勸學(制節選)&《荀子》

2.
逍遙游(節選)&莊子

3.
師說&韓愈

4.
阿房宮賦&杜牧

5.
赤壁賦&蘇軾

6.
氓&《詩經》

7.
離騷(節選)&屈原

8.
蜀道難&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錦瑟&李商隱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❸ 高一人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要求背誦的兩篇

《寡人之於國也》文言文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那可真是夠盡心的啦!黃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飢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飢荒,也如此辦。考察鄰國的政治,沒有哪個國家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而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而加多,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讓我用戰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戰鼓,兵器刀鋒相交撞擊,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憑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麼樣呢?」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這也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盡(這句指在農忙季節不應讓人民為公家服役)。密網不下池沼捕魚,魚鱉就會吃不盡(按,古時曾經規定,網眼在四寸[合現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為密網,禁止下池沼內捕魚)。斧子按一定的季節(指在草木凋落的時候,那時生長時節已過)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就使百姓供養老人孩子和為死者辦喪事都沒有什麼遺憾了,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五畝大的宅園(五畝:合現在一畝二分多),在裡面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等家禽、家畜的飼養(豚:小豬。彘:大豬),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畝的耕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數口人的家庭沒有挨餓的情況了。認認真真地辦好學校教育,反覆進行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教育(庠序:學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頭頂著或背負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歲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卻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是不曾有過的事。
富貴人家讓豬狗吃人吃的東西,而不知道加以約束,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知道打開糧倉賑救災民,老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罪過,是年成不好造成的。』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後,卻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不同?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指別的諸侯國的人)就會前來歸順了。」

《勸學》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勸學》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的洪亮,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稟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摘自 網路 參考 高一必修三語文課本人教版】

❹ 人民教育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譯

1)《寡人之於國也》
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飢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的地方,同時把黃河以東地方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的地方。黃河以東的地方遇到飢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節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2)《勸學》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青;冰,是水變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筆直得合於墨線,但把它熏烤彎曲而做成車輪,它的彎曲度就與圓規畫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曬,它也不再伸直了,這是熏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線的彈劃校正才能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才能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不俯視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沒有聽到前代聖明帝王的遺言,就不知道學問的淵博。吳國、越國、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來啼哭的聲音都相同,長大了習俗卻不同,這是教化使他們這樣的啊。《詩》雲:「唉呀你們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著。安心供奉你的職位,愛好正直行為。上帝知道了這些,就會給你大福氣。」精神修養沒有比融化於聖賢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沒有比無災無難更大的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學習片刻之所得;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處所見之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強,但聽見的人覺得很清楚。憑借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走路,卻能到達千里之外;憑借船、槳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但能渡過江河。君子生性並非與人不同,只是善於憑借外物罷了。

❺ 高一語文必修三、必修四所有文言文翻譯

啥版本的

❻ 高中語文必修三有哪些文言文

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共有三篇:
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2、蘇軾的《赤壁賦》
3、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❼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有哪些篇目

1、蜀道難(背誦全文)——李白

2、秋興八首(其一)(背誦全文)——杜甫

3、詠懷古跡(其三)(背誦全文)——杜甫

4、登高(背誦全文)——杜 甫

5、琵琶行(背誦全文)——白居易

6、寡人之於國也(背誦全文)——《孟 子》

7、過秦論(背誦最後三段)—— 賈誼

❽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於國也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②雞豚狗彘之畜(賓語前置,應為「畜雞豚狗彘」)
2.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句)
①移其粟於河內(「於河內」為介賓結構)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③頓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為介賓結構)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於刺人而殺之……」為介賓結構)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為介賓結構)
(三)省略句
可以無飢矣(「以」後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不受飢餓之苦了)
二、《勸學》
(一)判斷句
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 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三、《過秦論》
(一)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表判斷)
2.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表判斷)
3.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餘威震於殊俗
②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
③ 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④ 鋤榎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2.賓語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陳利兵而誰何
(三)被動句
①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②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內立法度(省主語)
② 以(之)為桂林、象郡(省介詞賓語)
③ 聚之(於)咸陽(省介詞)
④ 委命(於)下吏(省介詞)
四、《師說》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三) 倒裝句
1.介賓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不拘於時,學於余(於余學,介賓短語後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❾ 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蜀道難,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琵琶行,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後三段)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ppt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