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本中學過蘇軾的那些作品
高中:《石鍾山記》《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蘭亭集序》
初中:回《記承天寺夜遊》《和子由答澠池懷舊》《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小學:《惠崇春江晚景》《題金山寺》《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
『貳』 高二語文 蘇軾 文常
比喻
陶淵明
『叄』 在語文中學(初中 高中)課本中,一共有哪些蘇軾的作品.急!!!!
杜子美的痴迷愛民曹廬隱句子
『肆』 高一語文必修二,第八~九課翻譯蘭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賦-蘇軾
蘭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這年是癸丑年,晚春三月初,在會稽山陰縣的蘭亭聚會,是為郊遊宴樂事。很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都來了,老少咸集。這兒有崇山峻嶺,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閃光細長的流水環繞在它們的左右,大家引溪水作為漂流酒杯的曲水,列坐在曲水的旁邊。雖然沒有樂隊助興的熱鬧場面,但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也足以痛快地抒發內心的深情。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煦的清風使人精神舒暢,抬頭看看廣大的宇宙,低頭看看自然萬物的豐富,藉此用來縱目觀覽舒暢心胸,完全可以窮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很快樂的事啊。
夫人之間的關系,俯仰一世,有的人襟懷,明白說一家裡;有的人則寄託於,放縱自身,不受拘束。雖然取捨千差萬別,安靜與躁動不一樣,但當他對於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自己暫時得到滿足,因而愉快地自安,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他對聽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也隨著事態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了。以前令人高興的事,一會兒,已經成為舊跡,還不能不因為它引起內心的感觸。況且壽命的長短,全聽從造化的安排,到最後死亡。古人說:「生死也大了。」難道不痛嗎!(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做一次: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的原因,他們的感情像合符契一樣,沒有不在文章中表示嘆惋哀悼,自己從思想上也不能說清楚這是什麼道理。這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不實的,把長壽短命等同起來的看法是妄造無據的。後人看現在的人,也像今天的人看過去的人一樣。悲傷啊!所以逐一記下當時與會的人,記下他們所寫的詩,即使世道變遷,事情不一樣,但用來表達的感情,情趣是一樣的。後來看到的人,也將對這些文章有所感觸。
赤壁賦-蘇軾
前赤壁賦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詠(贊美)明月的詩句和《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浩浩然的樣子,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飄飄然的樣子,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這時候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個會吹洞簫的,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餘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我的容色憂愁凄愴,(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為什麼這樣(悲涼)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我們)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經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如果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應該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於是同伴高興的笑了,清洗杯盞重新斟酒。菜餚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我與同伴)在船里互相枕著墊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後赤壁賦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准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向四周看看,心裡十分快樂;於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麼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象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裡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岩,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虯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的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颳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哀,感到緊張,覺得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裡就在哪裡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隻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象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麼地方。
『伍』 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本中學過蘇軾的那些作品
高中:《石鍾山記》《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蘭亭集序》
初中:《記內承天寺夜遊容》《和子由澠池懷舊》《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小學:《惠崇春江晚景》《題金山寺》《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
『陸』 在上海的語文教材中,從小學到高中,一共有哪些蘇軾的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和《赤壁賦》。另外閱讀有:《賀新郎》
『柒』 上海版語文教材中關於蘇軾的文章是哪篇
高中我記得有一篇是蘇軾的前赤壁賦,還有一首水調歌頭。
附上原文
前赤壁賦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捌』 "走近蘇軾"1000字作文高二語文
碌碌一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在小學五年級時候學習的大師手筆.兒時的我們難於理解詩
的真諦.但是,當我們步入而立之年再讀這首詩,似乎還不大懂.如今才明白這是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解讀,去品味的.真可謂「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呀.之
後的初中時代,蘇東坡的詩文好像淡出了我們的視野,直到師范課堂,我們才從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澎湃聲中又一次聆聽到了大師那響徹天宇的豪邁之聲.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橫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淵博,他的超逸、多情,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筆精神財富和一段段傳奇佳話.
喜
歡東坡,喜歡他的詩文,世間再渺小之物,他都能慷慨成詞,令我輩讀來頗有幾多情懷.當我們面對新月,會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當我們享受春
光,能感受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意境;當我們人生際遇無常,會暗自嘆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當我們能從痛苦中涅槃,也不由
得自我安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喜歡東坡,喜歡他桀驁不羈的性格.無論身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一再遭貶,都能處之坦然,一笑而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何等的樂觀和瀟灑.
喜
歡東坡,喜歡他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永遠保持著年輕的心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傳說宋仁宗景佑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原本鬱郁蔥蔥、
百草豐茂的彭老山,忽然草木凋零,樹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後,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的某一天,荒蕪多年的彭老山又重放光彩,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究竟
為何?據當地人說,宋仁宗景佑三年,蘇東坡誕生,彭老山的鍾靈毓秀全部集中到東坡身上.而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東坡在常州去世,這些鍾靈毓秀又回到了彭老
山上.
傳說終歸傳說,我們倒寧願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是真實的故事.從今天,就讓我們慢慢走近大師,去真實的感受大師.大師身上,也許有我們幾輩子都學不完的.
『玖』 高中語文有一篇課文是蘇東坡寫的叫什麼了
《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