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普通高中教師10到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 史、內地理每周12節,音樂、容美術、體育、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中職學校的有所不同,可參照本標准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學科周課時量標准)。
初中教師12到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生物、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 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小學教師14到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學習是積累的,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從小抓起,知識能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爭取做一個有文化的文明人,為社會做貢獻。
2.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回中學語答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2)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課程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師工作量
3. 浙江省的教材是 人教版的嗎還是什麼
浙江的高中教科書:
必修內容:語文必修五本蘇教版,數學必修五本人教A版,英語必修五本人教版,物理必修2本人教版,化學必修2本蘇教版,生物必修3本浙教版,政治必修4本人教版,歷史必修3本人民版,地理必修3本湘教版。
理科:物理選修3-1,3-2,3-4,3-5 人教版;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化學 蘇教版;生物選修: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數學:選修2-1,2-2,2-3 人教A版
文科:政治:政治選修3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 人教版;歷史:歷史選修3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人教版;地理:地理選修4城鄉規劃,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湘教版;數學:選修1-1,1-2 人教A版
(3)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浙江屬於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18〕15號)的要求,將於2019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統籌考慮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和高考綜合改革等多維改革推進的復雜性,為保障普通高中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按照實事求是、積極穩妥、分步實施、自主申請的原則,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可以於2019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可以於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可以於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可以於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普通高中三科教材是「一綱多本」。高中語文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滬教版、魯教版、粵教版等多個版本,歷史教材有人教版、人民版、嶽麓版等,而思想品德教材有人教版、滬教版等。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明確了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通知,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的相關委員會,也意味著三科教材「一綱多本」時代的結束。當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統編工作。
4. 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一樣嗎
不一樣。
目前復,全國使用制的小學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拓展資料
1、教科書,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又稱課本、教材。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廣義,凡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全是教育;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政體)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我國在2001年之前使用統編教科書,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編寫,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使用。2001年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課程標准》發布,教科書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審定通過使用。
3、切記:教科書作為教育重要工具,經過嚴格審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體是富有科學性的,雖然其不如科學刊物一樣嚴謹,或可出現便於師生或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簡化說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則將會誤人子弟。
5. 教育部規定國際高中必須上語文嗎
國際學校成績演算法不同於公立學校,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至關重要,如果老內師給學生在網上講的內容容學生不能理解,吸收不充分,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完成的作業偏離主題等其他問題。低質量的作業會嚴重影響他們的GPA,導致他們可能無法在將來申請到好的大學。這樣一來,線上教學其實在家長和學生眼中並不能被認可。
但是由於一些即將出國的孩子,他們在畢業之前必須修完剩下的必修課。如果不能完成高中課程,或者延遲完成課程,他們將無法被大學錄取或者簽證下不來。這對很多國際學校來說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保證孩子在不網上教學的情況下完成剩下的課程,這需要學校投入更多的精力思考。
6. 按教育部規定高中語文周課時應多少節
為10—13課時復。
以海南省為例,小學普通專制任教師周授課時數為14—18課時,初中普通專任教師周授課時數為12—15課時,高中普通專任教師周授課時數為10—13課時。
各學校要結合教師所承擔的備課、批改作業、指導教學活動和學校分配的其他工作具體確定周授課時數,但不得少於最低周授課時數。
(6)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工作量課時要求規定:
1、兼承擔學校年級組、教研組、團隊日常訓練、網路管理等其他管理工作或跨學科、跨年級教學的專任教師,其周授課時數最低不少於8節。
2、上述各學科周授課時數以標准班額為准確定。對於非標准班額教學班和村小、教學點、寄宿制學校等任課教師的標准工作量,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可進行適當調整。
3、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標准,指導和督促各學校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各學校要結合學段、學科和班級學生數等實際安排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並在全校公示無異議後組織實施。
7.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7)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8. 教育部新課標要求小學,初中閱讀量各是多少字
小學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初中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
初中要回求隨文學習基本的答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8)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
3、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9. 教育部高中學哪些課程
文化課:語文、數學、外語、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物理、生物。
素質教育課:體育、美術、音樂、技術。
高中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接受初中合格畢業生,一般學制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我國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後高中階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中級技工學校等,屬於高中教育的范疇。
我國的高中教育為非義務教育,學生就讀須交納必要學費與其它費用。自2009年開始國家已經針對部分貧困地區進行高中免學費政策。
(9)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
1、江蘇省2008年高考開始採用「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模式,與其他省份相比較為復雜。其中的「3」指語文、數學、外語統考科目(語文、數學每科160分,外語120分,總分440分。包括語文、數學各設附加題40分),「學業水平測試」科目包括選修測試科目兩科與必修測試科目5科。
2、浙江省2009年高考則實行在全科會考基礎上的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綜合評價、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選拔模式。第一層次招生院校、專業為全國重點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統考科目在「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的基礎上,加試自選模塊;
第二層次為普通本科院校、專業,統考科目維持了傳統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第三層次為高職高專院校,統考科目只測試「語文+數學+外語+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考生自主選擇報名和參加考試的相應類別,分批填報志願,分批錄取。
3、山東省自2007年高考開始,增加了一項基本能力測試,內容涉及高中課程的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等,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卷分必做和選做兩部分,必做題考查必修內容,選做題考查選修內容。2014年,山東省高考取消基本能力測試,回歸各省普遍採用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模式。但因為2014年及以後入學的山東高中學生將不分文理,山東省的高考模式即將再次更新。
10.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回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答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10)最新的教育部審定高中語文教材篇目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