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年級下冊牛津版科學練習7.4
7.4的答案:
鼻腔 氣管 肺部 細胞 擴散 膈肌 胸腔 低於 光合 呼吸
A B C D B
第七題(a)書上有自己找吧!版
(b)膈 肺泡 肋骨權
(c)A部位的作用是呼氣是借著膈和肋骨間的肌肉互相配合而進行的。
C部位的作用是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會隨著血液運送到肺泡,在呼出去。
第八題不會
9.(a)A鍾罩的小老鼠能活,B鍾罩的小老鼠不能活。
(b)因為A鍾罩里有一盆草,所以小老鼠可以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循環而繼續生活,而B鍾罩里的小老鼠卻會因為氧氣被切斷而死。
10.(a)(1)氧氣(2)動物
(b)如果沒有光合作用,那麼大氣中的氧氣根本不夠動物人類所呼吸,而且這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保持平衡,然而這點對於自然界中的生物非常重要。
② 六年級科學
.像食鹽、白糖、高錳酸鉀等物質,溶解於水中之後,再通過蒸發去掉水分,使其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變化,叫( 物理變化 )。
10.水泥和水攪拌在一起,凝固以後,水泥再也不能恢復原來狀態。水泥的這種變化叫做( 化學變化 )。
13.若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物體是( 運動 )的;若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不改變,則稱物體是(靜止 )的。
14.當沒有外力作用時,運動著的物體有保持原來( 運動 )狀態的性質。物體具有保持它( 原來運動 )狀態的屬性,這種屬性稱為( 慣性 )。
17.蝸牛的運動方式是( 爬行 ),它的運動器官是( 腹 )。兔子的運動方式是( 跳躍 )。
18.所有的物體都具有( 質量 )。
21、晝夜的變化是有( )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動植物因此出現了( )的變化.
22、18世紀植物科學家( )對植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現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 ),他還發現同類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時間開花,編制了一個( )。
23、受天氣影響,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可能會發生( ).
26、月球總在不停地圍繞(地球 )公轉,公轉的方向是( ),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月 ).
9、日食發生時,太陽被遮住的部分總是從( 右 )開始,向( 左 )邊移動,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 )運動的.
27、月食發生時總是月亮的( )先虧,這說明月亮的運動方向是( ).
31、地球的公轉形成了( 四季 )自轉形成了( 晝夜 ).
32、日食、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太陽、地球、月亮處在同一直線上。
35、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對 )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 背 )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轉就會形成了
37、各種動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 )里,動物的生活環境包括( )等.
40、 人們把動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 食物鏈 ).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了(生物鏈 )。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構成了( )。
③ 六年級下冊科學課本
這是你們在小學學習《科學》的最後一學期了。在前7個學期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學習深度將進一步拓展,探究領域將更加擴大……
在「我們長大了」中,你們會更加了解自己成長的特點,學會善待生命;在「遺傳與變異」中,更有著不可思議的生命現象等著你們去發現;追尋著「進化」的腳步,你可以去探尋恐龍滅絕的秘密和化石帶給我們的種種神奇。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因為它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然而,生物之間有什麼聯系:怎樣才能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我們人靠什麼運動,小鳥靠什麼飛翔,植物靠什麼生長,汽車靠什麼賓士……「神奇的能量」神奇在哪裡?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學會思考,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再見了,同學們,願你們能帶著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探究的嚮往,繼續攀登科學的高峰。
http://xxkx.fhe.cn/Html/11/Menu/10/Article/152/
④ 六年級科學人類大體骨骼
人體共有206塊骨骼,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個大部分。其中,版有顱骨29塊、軀干骨權51塊、四肢骨126塊。
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撓」和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⑤ 六年級科學大全答案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期終測試卷班級: 姓名: 基礎知識一、填空題1、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 、 。2、提高材料的彎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還可以改變材料的 。3、建築物的框架結構最基本的形狀是四邊形和 。4、杠杠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利用杠杠工作時,在杠杠上用力的點叫用力點,承受重物的點叫 ,起支撐作用的點叫 。5、 __在各個方向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6、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 ,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 。7、菌類不能進行 來製造養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 來生存。8、我們可以用 、 等方法來增強物體抵抗彎曲的能力。二、選擇題9、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 )。A、機械能 B、化學能 C、生物能10、只改變電磁鐵線圈的纏繞方向,這時電磁鐵( )。A、南北極改變 B、南北極不變 C、磁力強弱發生變化11、下列哪個框架不易變形( )。 A、 B、 C、 D、 12、梁的橫截面一般是( )的。 A、平放 B、立放13、下列哪種情況最省力 ( )。 A、 B、 C、 14、用力點離支點近,阻力點離支點遠的杠桿是( )。A、省力杠桿 B、費力杠桿 C、既不省力也不費力15、對於同一物種來說,生活在越熱的環境中,它的個體就( )。A、越大 B、越小 C、不變16、提起相同質量的重物,下面中滑輪最省力的是( )。 A B C17、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擰起來就越( )。 A、費力 B、省力 C、既不費力也不省力18、下列哪種情況能平衡( )。A 、 B、 C 、 三、判斷題19、蕨類植物屬於綠色不開花植物。 ( )20、改變材料的形狀不可以增大它的抗彎曲能力。 ( )21、框架鐵塔結構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風阻小等特點。 ( )22、拱形與其他形狀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23、輪軸的輪越大,軸越小,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能越省力。 ( )24、圓頂形的龜殼,主要是讓烏龜更加漂亮。 ( )25、煤、石油、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最終都來自太陽。 ( )26、電磁鐵沒有南北極。 ( )27、狗尾草、鳳仙花都屬於草本植物。 ( )28、電磁現象是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最先發現的。 ( )四、連線題29-30電池 太陽能 31-32汽車方向盤 斜面核電站 化學能 螺絲釘 省力杠桿風力發電機 原子能 羊角錘 費力杠桿光電池 機械能 鑷 子 輪軸科學探究一、圖形題1、(1-3)畫出下面工具的力點、重點、支點,並填空。A、 B、 C、 上圖中省力的杠桿有( ),不省力的杠桿有( )。2、(4-6)把下面的滑輪用線連起來,並寫出它們的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3、(7)給你2個鉤碼,怎樣使下面得杠桿尺達到平衡呢?請在下圖中畫出來。 二、簡答題 1、(8)請你根據家鄉的實際情況,寫出幾條保護家鄉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至少2條) 2、(9)增強電磁鐵磁力的方法有哪些? 三、實驗題1、(10)在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中電流強度的關系時,小明通過改變線圈中電流強度這一因素,而使鐵芯的上線圈的圈數等因素不發生改變,得到下面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改變因素 測試結果
第一次 用一節新的干電池 1次吸住7枚大頭針
第二次 用二節新的干電池串聯起來 1次吸住17枚大頭針
第三次 用三節新的干電池串聯起來 1次吸住26枚大頭針
實驗中改變的因素是: 。不改變的因素是:纏繞在鐵芯上線圈的 。分析實驗中記錄在表格中的數據,歸納出實驗的結論是: 。2、(11)下圖是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 有關的對比實驗。該實驗證明: 。 3、(12)有表面光滑的4塊木板,他們的長度分別是20CM、40CM、60CM、80CM,小紅用它們搭在一個高位10厘米的木塊上,形成A、B、C、D四個坡度,再用測力計沿著斜面將250克的物體拉上去,得到如下數據:斜面的狀況 A B C D
使用力的大小(N) 1.7 1.35 1.25 1.15
請分析小紅研究得到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⑥ 六年級第二學期科學練習冊7.1和7.2答案,答者重賞!!!
選擇。1c 2d 3d 4d 5a
填充。復1太陽制,水藻,小魚,鯊魚
2太陽,草,奶牛,乳酪,鼠,貓
3 太陽,樹,煤,發電廠,電視機
問題。1環保,不會污染環境。
2受地區影響
3電能
4環保,不會產生廢氣.
5化學能
6古代的動物殘骸埋在地下經過許多年形成了石油.
7循環使用 不浪費電 提高熱效率
8利用太陽能 循環系統
9開窗通風
10熱能轉化為電能
11熱能
12是
13 依次為90年325年和170年 石油
14小.因為能源消耗是逐漸增加的.
15對對錯錯 對對錯對 錯錯錯對 錯錯對對
這是13——27頁的一部分
⑦ 六年級下冊科學練習冊7..5和第七章的答案,很急啊~~~~~
我是六年級的,剛好有空,但只有第7章的。不對別怪我
1、a)氧氣 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1 供動植物呼吸 治金工業
b)氧氣 點燃的木條 澄清石灰水
c)呼吸 光合
2、光 化學 化學 化學
3、B 4、D 5、B 6、D 7、D 8、A 9、A 10、A
11、氧氣 有助於...
二氧化碳 過量會...
稀有氣體 灌注...
壓縮的空氣 填充...
水汽 保持...
12、a)A:口腔 B:氣管 C:支氣管 D:肺
b)氧氣交換二氧化碳,肺內CO2減少,O2增多
c)呼吸肌,膈(不確定)
13、a) B
b) 減少蒸騰作用
c) 為了不讓鍾罩內有二氧化碳,不讓植物接觸CO2
d) A、B葉子會有澱粉,但A葉子被黑紙包裹處沒有澱粉。因為C葉子媚有接觸CO2而植物產生澱粉需要CO2,而鍾罩內沒有CO2。葉子A的被黑紙包裹處沒澱粉是因為沒陽光。
e) 自己畫
f)做控制變數實驗的對照物
g) 合理
14、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葉綠素細胞 所有細胞
陽光 都ok
放出 吸收
吸收 放出
光能—化學能 化學能—化學能
我勸你還是自己做吧,自己做比較好啊。
我打字也打得很累啊,各位頂頂啊
麻煩下層的不要復制粘貼,我很辛苦的。
⑧ 小學科學六年級判斷題
1.√
2.√
3.×
4.×
5.√
6.√
7.×
⑨ 六年級科學畢業復習資料
三上: 1、植物的葉由(葉片)、(葉柄)構成。 2、蝸牛靠(腹足)爬行前進,爬行的痕跡會留下( 黏液)。 3、(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4、我們身體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幾個部分。 5、在所有的感覺器官中,(眼睛)從周圍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6、液體的多少通常用(量杯)來測量;液體的多少用(毫升)來表示。 7、澱粉加碘酒會變成(藍黑色) 三下: 1、你認識的身邊的混合物有:(土壤)、(鹽水)、( 黑墨水)等。 2、鳳仙花的身體有6部分,它們是( 根 )、(莖)、(葉)、(花)、(果實)、(種子)。 3、被壓縮空氣有(彈性),空氣流動起來就形成(風) 。 4、溫度計是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零下5攝氏度可以寫成(-5℃) 。 5、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讓潛水艇上浮的辦法是(將水壓出水艙),讓潛水艇下沉的辦法是(將水吸入水艙),這是因為大小一樣時,物體(重量減輕)就上浮,物體(重量增加)就下沉。 6、我們天天都生活在空氣的海洋里,新鮮的空氣具有無色透明、(無味)、(無固定形狀)、(會流動)等特點。 7、像石頭、水、空氣這樣的物體,我們分別稱它們為固體、(液體)和(氣體)。 8、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9、在醋里加入小蘇打,會產生很多的(小泡泡),用點燃的火柴靠近,火柴會熄滅。(說明醋和小蘇打混合後,產生了不支持燃燒的氣體) 四上: 1、我知道與貓相似的小動物有:(兔)、(狗 )、(老鼠);跟金魚相似的小動物有:(鯽魚)、(鯧魚)、(鯉魚);跟鴿子相似的小動物有:(麻雀)、(雞)、(鸚鵡);跟甲魚相似的小動物有:(海龜)、(鱉)、(蛇);跟蜻蜓相似的小動物有:(蝴蝶)、(蝗蟲)、(蟬);跟青蛙相似的小動物有:(蟾蜍)、(蠑螈)、(大鯢)。 2、我知道動物有(會運動)、(會繁殖)、(要排泄)、(需食物)、(需呼吸)、(會生長)等共同特點。我還知道植物有(會生長)、(需養料)、(會繁殖)、(需陽光)、(需空氣)、(需水分)等共同特點。 3、300多年前,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做了實驗,查明植物從土壤中到底吸收了多少物質。現在我們知道了,多數的植物的葉能依靠陽光中的(能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製造自己養料。在製造養料的過程中,綠葉能產生(氧氣),所以,綠色植物能夠(凈化環境)。 4、每片綠色葉子的背面有一些(氣孔),是植物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 5、人類是生物,有與其他生物相類似的(特點)和(需要)。人類是由(哺乳類動物)進化來的,是唯一有(語言)、(能思考)的生物。 5、(食鹽)、(高錳酸鉀 )、(白糖)等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沙子 )、( 麵粉)、(食用油)等物質在水中不會溶解。 6、我們可以用(攪拌)、(切碎 )、( 加熱)等方法讓肥皂塊在水中的溶解得更快。 7、把海水引進鹽田,利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最後析出(鹽的結晶)。 8、(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器,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風向通常採用(8)個方位來記錄。(雨量器)是測量雨量的儀器。 9、我們所說的天氣狀況包括:(溫度)、(雲)、(雨)、(風)等。 10、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能利用磁性石頭做成能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司南)。磁性最強的地方叫做(磁極);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極,用(N)表示。 11、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12、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當物體快速振動時,我們聽到的聲音就(高 );當物體慢速運動時,聲音就(低)。 四下: 1、發電廠發出的、通過電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一節干電池的電壓是(1.5)V;(36)V以下的電是安全的。 2、電路就是由(電源)、(用電器)、電線組成的環路。 3、可以通過電流的物質稱作(導體),如:(鐵)、(銅)、(鋁)等;不能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為(絕緣體),如:(塑料)、(橡膠)、(干木條)等。 4、大多數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組成;這四部分完全具備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其中以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油菜花有4個花瓣,跟它結構相似的花屬於十字花科。 5、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6、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7、植物種子有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空氣),有適當的(溫度),種子就開始萌發了。 8、蠶豆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根、(子葉)。胚芽發育後變成(莖 )和(葉);胚根發育生長後變成(根)。 9、雌性動物產的(卵),必須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使(卵)受精,才能發育成一代新的生命。 10、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我知道(大豆)、(肉類)、(雞蛋)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玉米)、(馬鈴薯)、(米飯)等食物含有糖;(花生)、(食用油)、(牛奶)是含有脂肪的食物;(胡蘿卜)、(香蕉)、(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11、微生物會引起食物的(腐敗變質),如:麵包發霉的(黴菌)。微生物生長與繁殖和動植物一樣,也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分)、(溫度)。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同時排出(廢物)。 12、地球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13、石英、(長石)、(雲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14、岩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風化。 15、鉛筆是用(石墨)做成的;製造鍾表和計算機都要用到(石英);花崗岩是雕塑大好材料;鐵是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岩石和礦物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五上: 1.動物的生活環境叫做動物的(棲息地),包括它生活區域內的各種(生物)和(非生物)。 2.太陽是一種(自然光源),它在發光的同時也產生(熱)。 3.魚的鰓蓋張嘴時(閉合),閉嘴時(張開),它是在呼吸。 4.當陽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會被物體(吸收)和(反射)。 5.地球上的能量絕大部分來源於(太陽)。 6.陽光穿過透明的三棱鏡時,被分解為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 7.十八世紀初,科學家(牛頓)曾經做過「光的混合」的實驗研究。 8.物體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與物體的(吸熱能力)和(反光能力)等有關。 9、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是陽光、(空氣)、(水分)和(溫度)等。 10、動物生存需要的條件是陽光、(食物)、(空氣)、(一定的環境)等。 11、深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強)、吸收熱的能力(弱);淺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弱)、吸收熱的能力(強)。 12、水棱鏡是用(水)和(玻璃鏡)來分解陽光的。 13、太陽是一顆熾熱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溫度大約為 6000 ℃。 14、太陽的光線以每秒約 300000 千米的速度傳播,並在同一種物質中是 沿著 直線 傳播的。 15、向陽處的溫度比背陰處的溫度要 高 。 16、把一枚鐵釘分別種在乾燥與濕潤的兩個花盆裡,埋得同樣深,兩周後挖 出來,濕潤 花盆裡的鐵釘生銹得厲害。 17、人體裡面大約含水佔70%-80%。 五下: 1、(同種材料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體積體積體積))))相同,((((重重重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重量重量重量))))相同,((((體體體體積小積小積小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2、((((上浮物體上浮物體上浮物體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浮力浮力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測測測力計力計力計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3、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重量)、(體積)和((((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4、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5、一般來說,金屬的傳熱能力強於非金屬,通過金屬和非金屬物質的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熱量的傳遞。銅鋁鋼傳熱性能比較:銅>鋁>鋼6(日晷)就是利用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使地面上物體的影子(長度)和(方向)的變化而計時的。 7、擺鍾的擺一分鍾(擺動60次),每分鍾擺動的次數(相同)。一條細繩,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小重物,就組成一個簡易的擺。擺在擺的過程中(方向不變)、(速度不變),(幅度越來越小)。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錘的重量)、(擺動的幅度)無關。 8、日心說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地球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逆時針正好是太陽運動方向相反相反相反相反。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是(1年)。 六上: 1、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 。
⑩ 小學六年級科學人教版人與動物的關系
人與動物的關系
生物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世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百花吐艷,萬木爭榮。這是什麼紐帶把千差萬別的生物連結在一起的?又是什麼力量使千奇百怪的生物關系密切的?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既密切又斗爭的。說它們密切,是因為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空間鏈」把植物與動物連結在一起,加上水、土壤、溫度、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構成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生物圈就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以及和它發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環境的總稱。在生物圈裡,生物與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從而建立了動態平衡關系,這就是生態系統。說它們斗爭,這是因為任何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有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貯藏能量的有機物,滿足人和動物對有機物和能量的生活需求。所以說,綠色植物是自養生物,人和動物都是異養生物。因此,整個生物界,只有綠色植物才是有機物和能量的生產者,人和動物都是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斗爭,在生物之間便形成了另一條紐帶—— 「食物鏈」。
自然界存在著數不清的「食物鏈」,它們由各式各樣的環節構成,一切生物的關系,都建立在「食物鏈」的基礎之上。虎吃鹿,鹿吃草;貓頭鷹吃田鼠,田鼠吃稻穀;蜘蛛吃褐稻虱,褐稻虱吃水稻,等等。這些生物環節,都離不開綠色植物,這是直接關系。還有的以動物為食,如青蛙吃昆蟲,蛇吞食青蛙,這是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但也間接以植物為食,在自然界,這種直接和間接關系,常常使「食物鏈」交錯聯接,構成了食物鏈網,使生物之間的相互營養關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了。
找到了生物的紐帶——「食物鏈」,人類就可以利用它,使生物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麻雀不僅吃稻穀,而且也吃害蟲,如果沒有麻雀去消滅害蟲,可能害蟲損毀的莊稼會比麻雀吃掉的要多得多。這就是「食物鏈」的復雜性。人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成分,既能利用「食物鏈」,也受到「食物鏈」的制約。排入自然界的污染物質,有的直接使人致病,更多的則是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可見,「食物鏈」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而且也與人類有密切關系。
從動物進化史看,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是最高級的靈長類動物,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人有發達的大腦,有意識,能思考問題,製造工具進行勞動,特別能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文化和科學技術交流。所以,在生物圈內,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是任何動物不能做到的,當然,人的這種特殊才能,是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形成的,是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提高的。當人類處在原始社會,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時,對自然界的影響程度並不大。自從發明了火和工具以後,就給大自然以顯著的影響,尤其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才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從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自然資源。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由於人類認識的限制和人為的因素影響,又不斷地改變著自然界的「食物鏈」,甚至破壞了生態平衡,也就是破壞了人類自己生存的環境,使人類遭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因此,既然人類知道自然界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就要保護自然,掌握自然規律,使自然不受損害,使人類與自然統一起來。
答必,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