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上冊預習

六年級上冊預習

發布時間:2021-01-05 15:51:45

六年級上冊第9課預習作業、

解釋詞語:洶涌澎湃:水猛烈向上涌或向前翻滾,波浪互相撞擊。心驚肉跳:內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容怕不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後果。魁梧黧黑:身體強壯高大,臉色黑。主要內容:本文通過窮苦的桑娜和漁夫主動收養了已故鄰居的兩個孩子,表現了主人公的善良(和勤勞)。問題:1、第二自然段哪兩句話能表現主人公是窮人?答:桑娜沉思~菜只有魚(注意「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和「只有」魚)。2、第九自然段運用什麼描寫方法?答:心理描寫。關鍵句:第一自然段中「地掃的乾乾凈凈~閃閃發亮」一句體現主人公桑娜勤勞。第八自然段和二十四自然段體現了主人公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心靈,表明是自願收養孩子,盡管生活貧苦勉強度日依舊說「總能熬過去的」。文章第一句表明主人公是窮人。緊扣主題。作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後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文學史上成績卓著的藝術大師,全集達93卷之多,三部里程碑式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注意文中人物對話(12到19自然段),環境(1,7自然段)心理描寫還有兩次沉默(20和23自然段)

Ⅱ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6課的預習

課文名稱是什麼?
追問:月光曲
追答:
追答:請採納哦
追問:有問有答
追問:有問有答
追答:
追問:默讀課文第九自然段,說一說聽著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麼,再談談讀後的體會和感受

Ⅲ 人民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五課預習怎麼預習

句子解釋①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窗外滿山的楊柳濃密蔥郁,在風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猶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著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②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面臨享福與吃苦的抉擇,老農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吃苦,選擇了開辟山溝、改造山林的艱苦之路,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事沒有完成,這條山溝還需要他,需要他不斷地種樹綠化,因此他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

③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黃土和綠樹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黃土提供了綠樹成長所需的養料,而綠樹的根則扎緊、牽絆著黃土,使之不至於流失。這正如老農與青山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這片青山養育了老農,而老農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創造了這片綠色的奇跡,作為對青山的回報。其實人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

④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另一種東西」,表面上指的是老農創造的這片綠洲,事實上還包含著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詞語理解
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

盤踞:非法佔據。文中指經常受到乾旱、霜凍、沙塵暴的迫害。

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的著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終結地。

勁挺:堅強有力地挺立著。文中指在山窪、山腰裡的楊樹、柳樹挺立著,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庫、池塘中沉積的泥沙。文中指樹下堆積的泥土。

盪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動。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處充滿著綠色,到處被植被所圍繞。

治理:管理,處理、整修。

領悟:領會的意思。

風雨同舟: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山川共存:與山川融為一體。

日月同輝:日月的光芒交相輝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數很多,次數頻繁。

不緊不慢: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閱讀感悟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文章層表現方式,將山溝里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老人名叫代喜增,是一位勞動模範,直隸寶坻(今屬天津)人。他出生在1899年,至今已有113歲了。1937年進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1948年冬季,一人完成六個人的伐木量。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鐵力林業局依吉密林場主任、鐵力林業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分段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 描寫了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景觀和一幅喜人畫卷。

第二段2-5自然段: 寫老人改造山林及綠化山溝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所取得成績。

第三段6-7自然段: 寫「我」的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點出文章中心意旨。

作者簡介
當代作家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章回體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取出》《把欄桿拍遍》《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今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有關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Ⅳ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預習資料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全文總起,點出索溪峪的特點:「野」版。第二部分(第權2-5自然段),從山、水、野獸和遊人四個方面分寫索溪峪的「野」。第三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作者的感受. 課文主要講了張家界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人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之情 . 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Ⅳ 小學六年級上冊第2課的預習資料

詞義你自己查,我告訴你本文記敘了明朝末年名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情懷和名族節氣。

課後第4題:最後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總結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鄭成功的資料: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漢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於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明紹宗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當時台灣因為處於熱帶再加上衛生條件比較差,鄭成功到了台灣沒多久就染上了疫病,並於1662年6月23日(農歷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樓主,資料就給你寫這么多,還要在網路查鄭成功。http://ke..com/view/15271.htm

Ⅵ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第一課<一夜的工作>預習資料

作者介紹: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萬縣人(今屬重慶萬州區),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歲發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參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1947年曾兩次被派往重慶,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從事文化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何其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同時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寫有少量詩作。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緻,色彩絢麗,清新柔婉。參加革命後詩歌創作變得平易朴實,樂觀豪放。

周恩來介紹:原籍浙江紹興,
1898年生於江蘇淮安,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字翔宇,曾用名伍豪
等,周恩來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忠實兒子和優秀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傑出領袖和中國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總理。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來同志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
各族人民心中。

主要內容:課文敘述了作者陪同周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表現了周總理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和簡朴
的生活態度。

課文層次
第一段: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總理工作的緣由。
(第1自然段)
第二段:敘述了陪同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
(第2—5自然段)
第三段:抒發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第6—7自然段)

Ⅶ 六年級語文上冊<<山雨>>的預習

●重點生字
浴:yù
洗身,洗澡:沐浴。浴室。浴場。浴缸。浴巾。浴血版(全身浸於血中,權形容戰斗激烈)。
筆畫數:10;部首:氵
韻:yùn
漢語字音中的母音或母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韻母」。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韻文(有韻律節奏的文學體裁,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包括詩、詞、歌、賦等。區別於「散文」)。押韻。韻腹(韻母中主要母音)。韻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韻律(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則)。和諧而有節奏的:韻白。琴韻悠揚。風度,風致,情趣,意味:風韻。氣韻。韻味。
筆畫數:13;部首:音
造句:他已經完全掌握了音韻知識。

●重點詞語
啼囀:形容鳥兒的叫聲。
幽靜:幽雅寂靜。

●學習目標
1

Ⅷ 人教版的第14課 六年級上冊 的預習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鍾有1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此句作者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寫出了大瀑布「雄偉壯觀」的美。「每秒鍾有1萬立方米的水」,運用數字形象地說明瀑布流量巨大、速度極快;「飛流直下」寫出了大瀑布咆哮而下的宏偉氣勢。作者花較多的筆墨描寫大瀑布,意在引起讀者的注意,起到與下文對比的作用。

②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把逐漸枯竭的瀑布比喻成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老人,觸動讀者的心弦,激起讀者的悲傷之情。這樣作比,形象地寫出了瀑布的現狀,引起人們的警覺,並與前面的壯觀之美形成對比,讓人感傷、悲懷、震醒,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瀑布無限眷戀的感情。

③菲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給巴西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的驕傲與歡樂,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維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大家看,讓人悲痛惋惜。把大瀑布的逐漸枯竭、即將消失稱之為「悲劇」甚是恰當。正因為大瀑布再無往昔雄姿,已是日暮殘年,所以人們自發地匯集於瀑布腳下,菲格雷特總統也正是採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意欲埋葬人們的愚昧及破壞生態平衡的落後觀念、行為,喚醒人們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生存家園的責任心。句末感嘆號增強了表達效果。這句話也點明了主題。

(2)對詞語的理解。

紛至沓來:紛紛到來。

枯槁:①(草木)乾枯;②(面容)憔悴。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課文中指瀑布即將要完全消失。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一息,一口氣。

酋長:部落的首領。

水簾:指瀑布從天而降就像水做的簾子。

課文採用倒敘的手法,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為大瀑布主持葬禮;接著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為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先寫結果,後寫起因與經過。這樣從一開始就把讀者的心緊緊地抓住,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此外,本課還採用對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偉壯觀與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對比,把昔日遊客流連忘返的熱鬧場面跟如今乘興而來、失望而去的痛心結局對比,強烈地反映出葬禮的「特殊」與必要,震撼著每一個讀者的心。

Ⅸ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三課預習

作者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
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課文首先介紹了作者在一片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展開了奇異的游歷。然後具體地描寫了這場經歷:草莖變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
。在
里,「我」看到了
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後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作者以

、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像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
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
,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具體如下:

(1)豐富的想像。作者看到一隻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像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像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豐富的想像,賦予
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隻只美麗的
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中,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裡,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裡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
,還會創造生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二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一個「又」和一個「躺」字,點出作者與田野不尋常的關系,正是有了這種與田野的特殊情感,才會如此關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靜謐」不僅是環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寧靜,在這樣的環境與心境中,作者才與大自然相融為一。作者擺脫了塵世的紛擾和喧囂所帶來的心靈重負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於大自然之中,這樣才有了他對草蟲村落的這一次奇異的游歷。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在作者的想像中通過放大構築而成的。這時,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綿的草叢變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隻小蟲,就像一位游俠,穿行在這森林中間。於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隨,也才有對草蟲村落的游歷。

③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黑甲蟲村民,
地往來。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二個空間,也是本文的主體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也就是草叢邊上的一些小土堆,這是最適合草蟲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處,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許多
往來的那些黑甲蟲村民。作者想像之豐富,感受之獨特,於此


④甲蟲音樂家們
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草蟲的村落》

「靈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靈性。這些甲蟲竟然還是音樂愛好者,它們振動翅膀發出聲音的時候,便有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出來。作者贊美這些音樂演奏者,不僅深深地被它們所吸引,而且覺得它們的音樂勝過人間的一切音樂,覺得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從這段話及末尾的感嘆號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贊美之情。

⑤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蟲「村民們」的勞動圖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體卻能推動「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還「行色匆匆地趕著路」。看著它們勞動的場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小甲蟲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種家庭的責任感,使它奔忙著;可能是小甲蟲
實現的快樂感,激發它前進著……一個問句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促使讀者不斷地聯想開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遊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

這一句以「夕陽親吻著西山」和紅鳩鳥歸巢的鳴叫聲點明時已傍晚。作者對草蟲村落的奇異游歷竟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那是一種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對奇異游歷的痴迷;「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更點明了心靈沉浸在奇異游歷中的歡快和得意。

(2)對詞語的理解。

靜謐:安寧而平靜。

熙熙攘攘:形容
,非常熱鬧。文中指的是黑甲蟲來來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斕:色彩艷麗,燦爛奪目。

駐足痴望:指停下腳步痴痴地看著。

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暄:溫暖的意思。

野灌叢:野生的灌木叢。灌木:一種比較矮小、叢生的木本植物。

行色匆匆:匆忙趕路的神態。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沖右撞、
、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

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獨特的感受。

三、教學建議

1.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在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把握。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層(第1自然段)是總起,交待了這次奇異游歷的特殊氛圍和心情。第二層(第2~9自然段)敘寫了奇異游歷的全過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對游歷的概述,「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點出了行文的線索,「奇異」則概括了這個草蟲世界的特徵。第3自然段寫游歷的第一場景:小甲蟲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寫了第二場景:也就是作為課文主體的「草蟲的村落」。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歸來的黑甲蟲,有熙熙攘攘往來的黑甲蟲村民,有好像南國少女的小圓蟲,有龐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為音樂演奏者的黑甲蟲,還有負責氣象觀測的、忙於建築設計的各種分工不同的蟲子……第三層是末尾兩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對草蟲村落的依戀。作者正是在這種嚴謹的結構中,
地按照游歷過程,對草蟲的村落和草蟲的生活作了細致的觀察和奇妙的想像,並融入了自己熱愛自然、關愛生靈的獨特情懷。因此,初讀課文時幫助學生梳理層次,分清兩個場景和活躍在兩個場景中的多種角色的不同表現。這樣,方能在整體上把握好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時,可以圍繞「作者想像豐富、感受獨特,說一說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體悟課文,思考揣摩。可引導學生先注意作者觀察到的小蟲的活動及環境,然後思考作者是怎麼想像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展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

3.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黑甲蟲看著「龐然大物」為什麼會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些什麼?還有,課文第9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麼?也許是市場里,甲蟲們做買賣;公園里,大甲蟲在教小甲蟲尋找食物……

4.課文充滿了作者奇異的想像和獨特的感受,讀後會讓每一個人深受感動。因此導讀本文的一個重點,應是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更要在品讀課文思情並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和那種嚮往大自然的童趣。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展開想像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冊預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