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高中語文學過的所有現代詩的名字…!!!
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致橡樹》《雨巷》《贊美》《斷章》目前就只記這么多了。《再別康橋》
⑵ 高中語文課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
1、《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劉和珍君》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收錄在《華蓋集續編》的散文。原文於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贊頌,既有戰斗性也有抒情性。
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2、《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3、《淚珠與珍珠》
《淚珠與珍珠》是現當代中國台灣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曠達的生活情致,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摯細膩,文筆清秀柔婉。
4、《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
這篇文章,一是針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遺產的投降主義,二是針對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兩種錯誤傾向,即割斷歷史,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
作品思想深刻,見解獨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讓人不能不對魯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語言藝術嘆為觀止。
這篇文章被選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四》等課本中。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⑶ 致橡樹人教版的課前提示和課後練習
人教版高一隻有舒婷的《雙桅船》,沒有《致橡樹》的...
⑷ 高一語文三維設計 致橡樹中的致是什麼含義
表示尊敬,送給、贈送的意思;
如《致朋友的一封信》中,致就是送給的意思。
⑸ 高中語文《致橡樹》教案
《致像樹》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 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3、 掌握《致像樹》的象徵手法
二、 教學重點
1、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 掌握《致像樹》的象徵手法
三、 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在前面幾節課里,我們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優秀的詩篇,領略到了偉人的萬丈豪情和徐志摩傷感的悠悠別情,今天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另外一種人生最美麗的感情——愛情。今天呢,我們請到了一位嘉賓與我們共同討論這種神秘感情,她就是中國非常優秀的女詩人——舒婷,看看今天我們會從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口裡聽到什麼樣的愛情宣言呢?
二、作者介紹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出生,福建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發表詩歌。現在為中國作協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桅船》詩集(中國作協第一屆1979—1982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她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她是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
三、引出朦朧詩介紹:
朦朧詩產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內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藉助象徵、比喻等手法,創造一種朦朧的藝術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致橡樹》,是舒婷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可以說是朦朧詩的代表之作。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四、詩歌欣賞
1、 在學習詩歌之前,請同學們先討論一下「愛情是什麼?」
前人的愛情語錄:
前蘇聯·伊薩可夫斯基:愛情——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
前蘇聯·尤·留里科夫:愛情不僅能給人帶來光明,而且也帶來黑暗,不僅使人們感到振奮,也使人們感到壓抑;
英國·莎士比亞: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永遠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亞:偉大的愛情能使最平庸的人變得敏銳、勇於獻身、充滿信心;
法·莫里哀:愛情是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
前蘇聯·留里科夫:幸福的愛情能使一天等於一年,而使一年等於長生不老。愛情能使人變成神,使人長生不老。
那麼,愛情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聽聽舒婷是怎麼說的。
2、 全班朗讀全文,初步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愛情觀。
同學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師生共同明確:
否定了一方攀附、單方痴戀、一味奉獻三種世俗的愛情觀。三個字「絕不學」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態度。指出愛情必須是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關系。
3、 縱觀全詩,可發現舒婷的這首《致像樹》分為上下兩節,請同學們劃分出上下兩層。
明確:一層: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
二層:「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結尾
劃分原因:一層:是詩人宣告一篇戰斗書,宣告自己不願成為男性附庸。
從感情上看,一層是升調。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彷彿吐盡千年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掙脫,是戰斗,詩人以一個勇敢的鬥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激奮,向上的。
二層:詩人對自己的愛情觀確立,這一層是詩人感情抒發平緩的,詩人以女性溫情,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了自己內心夢想,象小溪流水,如一木棉在清風中搖曳。
4、請男生朗讀詩歌第一層,要求其他同學在聽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在詩歌的第一層中,所要否定的愛情觀。
歸納明確:作者否定了三種傳統的愛情觀: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於不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的愛情。
其次,痴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痴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願飛出橡樹的庇護,不願飛向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的愛情。
第三,泉源、險峰、日光和春雨。
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贊美的對象,詩人在這里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認同。因為它們為了橡樹的蓬勃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結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的愛情。
小結:以上三種都是傳統的「世俗的愛情」,都是以犧牲一方為前提的。傳統的愛情觀顯示愛的雙方的結合,並不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往往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結合的雙方也往往是主導和從屬、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失去了愛的本質。作者是持否定、批駁的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痴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
那麼,作者嚮往的愛情觀是什麼樣的呢?
5、請女生朗讀詩歌第二層,要求其他同學在聽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在詩歌的第二層中,所嚮往和提倡的愛情觀。
師生就「愛的雙方應保持怎樣的關系,具有怎樣的形象和內涵」 共同討論,尋求並達成共識: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雙方必須平等獨立;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雙方必須相互默契,心有靈犀,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為知己。
雙方的形象和內涵: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象徵男性——偉岸挺拔,剛強不屈,鋒芒銳利,具有陽剛氣概;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徵女性——健康活潑,美麗動人,深沉博大,堅韌不屈,具有柔韌氣質。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雙方必須禍福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雙方在獨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榮辱與共。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不僅愛你偉岸挺拔的身軀,愛你的容貌、氣質、才華成就;更愛你今生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
這就是作者嚮往的愛情觀,這就是偉大的愛情,這就是堅貞的愛情。
小結:
舒婷的《致橡樹》不像常見的愛情詩那樣直抒胸臆,用火熱的詩句表達對愛的焦灼和渴望,或對意中人的熱烈追求與贊美,或抒發失意的愛情帶給自己的悲苦與煎熬。它跳出一般愛情的窠臼,擺脫情網中人的意亂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照愛情,對愛情的本質進行了一番理性的考問與判斷。詩中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是互愛著的,女性熱烈的愛應該得到男性積極的響應;它即不該是女性的一廂情願,如鳥兒之對橡樹;也不該是女性對男性單向、忘我的愛的奉獻,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無動於衷地享有,如山泉、險峰、日光、春雨之對橡樹。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以此共同強健愛的紐帶,使雙方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終身相依,共度人生,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愛情才是鮮活、圓滿的,這種本真的愛情,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嚮往和追求。
第二課時
導語: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舒婷的《致橡樹》,在將這首詩分為兩節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今天我們將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來理解這首詩。
(續上一課時)
6、由我們剛才對詩歌的討論可以看出詩人的這種愛情觀具有極強的現代人文性,這些觀點在我們現在看來可能一點都不新鮮,但是我們聯系一下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就會發現其實並不這么簡單,詩人是發國人之未發,寫國人之未寫。
這首詩寫於1977年3月27日,發表於1979年《詩刊》第4期。20多年前的中國,十年浩劫剛剛結束,人們思想上的樊籬還沒有徹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視,人的尊嚴遭到肆無忌憚的踐踏。愛情,這一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現象,在十年動亂中更是遭到貶低甚至扼殺。當時不少詩文中所描寫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沒有其它的「慾望」,「愛情」這一「資產階級的感情」更是與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詩人也毫不畏懼地把她的觸角伸向人性的各個領域,對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細致的觀察和體驗。在打破了思維上的清規戒律之後,詩人勇敢地表現了對血肉豐滿、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詩中大膽地描寫了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愛情生活中的各種體驗和情狀。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作者理想中純潔熱烈而以高尚的愛情。這是作者的愛情宣言,這是一個經歷了血與火洗禮的中國當代女性對愛情的不懈追求。這首詩抒寫的不是個人狹小感情圈子的纏綿悱惻和朝花夕月,它的新穎獨特,為新時期詩歌中的愛情描寫吹進了一股清風。
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也試圖反抗,改變這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慘的結局告終。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不僅喪失了做個「人」的權利,只能像一種依附品從屬於男性社會,而且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加濃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沉重的嘆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應該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
同時本詩還可以理解為女性的獨立宣言;如果將詩中的「愛」由男女之愛推而廣之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本詩還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應該是單獨的個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獨立的,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相互依存,應該建立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詩人在詩中呼籲了女性的自我完善,使人們認識到了幾千年來男尊女卑思想意識的危害性,從而弘揚了一種民主的意識。
7、學習本詩的特點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詩歌之所以採用整體象徵,也由於詩人的構思意圖不一定把作品題旨局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1)象徵手法和比喻的修辭方法。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同時在詩中,詩人還設立了一系列的象徵意象來表達她的愛情觀,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這些都象徵了世俗的愛情觀。
縱觀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主要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另外還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那麼運用象徵和比喻能起到什麼作用?
象徵是通過某一具體事物(即象徵物)來表現與之有某種聯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徵義),從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
運用象徵和比喻能使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含蓄雋永(板書),意味生長。這些象徵物和喻體在詩歌中又稱為意象。所謂「意象」即「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象」是指客觀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詩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觸發,「象」是「意」的載體,二者水乳交融,互為依託。
本文運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說本文的意象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疊加式的。(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銅枝鐵干,刀劍戟,紅碩的花朵,沉重的嘆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風雷、霹靂,霧靄、流嵐、虹霓)
問題一:象徵女性陰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絲,蒲葦,水,比方有一首歌里這樣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從傳統意象來看,好像水更能表現出女人的陰柔之美,作者為什麼單單用木棉來象徵女性?
同學們討論後歸納明確:水雖然能表現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繞山走,給人的感覺總有點依賴之感,缺乏獨立性;而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橡樹站在一起,平等獨立,又不失女性的溫柔之美。
問題二:理解詩中「土地」的意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請同學們討論,「土地」在這里代表了什麼?
歸納明確:「土地」是偉大的愛情的真正堅貞之處。詩人用「土地」來寄寓自己的情感,這里我們可以對土地有無限豐富的想像理解。它是不定的意象,絕不僅僅只是祖國和事業,當把它與外在身軀相比,我們可見到土地是內在的品質是「根」是心靈靈魂能夠相握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才是偉大的愛情,愛你,不僅愛你偉岸挺拔的身軀,愛你的容貌、氣質、才華成就;更愛你今生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你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可見,「土地」可以理解為一切內在精神領域的東西,可以有對祖國、故鄉、母親、事業的愛,更有對其人生追求的愛。由此,我們就理解了詩人所追求的理想的愛情觀,在這些意象特徵美的解讀中,我們也完整地解讀了這首詩歌的情感內涵及主題。
(2)語言特點
對偶:詩歌語言形式的核心。
本詩繼承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大量運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對應形式,1—3,4—6,7,8,9,10有嚴謹,有寬泛。
《致橡樹》的語言生動形象,蘊涵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詩節句式由長變短,語氣由平緩變得急促,詩人的情感體驗越來越強烈。女詩人對幾千年來男女不平等現象冷靜思考,希望在愛情上能夠獨立、平等,這種情感被壓抑了幾千年,現在似火山爆發,噴薄而出,其情感激昂澎湃,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似錢塘之潮,一浪高過一浪,推向高潮,這是發自內心的宣告,也是反思後的吶喊,所以詩人最後喊出:不,這些都還不夠!
8、初步認識朦朧詩
舒婷作為「朦朧詩」派的主將之一,她的詩風細膩而沉靜,哀婉而堅強。現在我們再來欣賞幾首朦朧詩,體會其特點。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欽贊。作者用意象、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頑強求索的精神。
「小巷
小巷/又彎又長
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徵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我」拿著鑰匙在尋找自己的房間,也即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彎又長」的,「牆」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我」是堅定的,「我」在頑強地敲著,過走過敲。而「我」又並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是都在終生尋找嗎!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投影片)
同學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這是一種錯覺。詩人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人與自然(雲象徵自然)是和諧的,人與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五、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舒婷的《致橡樹》,理解了她的愛情觀,並且也明白了,愛,並不是狹隘的愛對方偉岸的身軀,容貌和才華,還要愛他的理想,他的追求,愛生活,愛祖國,這才是真正的愛情。同時我們也初步了解了以舒婷為代表的朦朧詩的一些特點,有助於以後同學們對詩歌的閱讀欣賞。
六、 布置作業
1、 背誦全詩。
2、 完成一篇讀後感《讀〈致橡樹〉》,字數不限。
\
⑹ 舒婷的《致橡樹》適合中學生朗誦么
舒婷的《致橡樹》就朗誦來說,字數比較合適。但由於中學生的人生閱歷比較淺,不能很專好地體會其屬中的感情,《致橡樹》表達了女性的一種愛情觀——不依附於伴侶,而是要自立自強,獨自撐起一片天地,與伴侶站在同一高度,共同守護愛情,面對磨難。而且這種愛情題材的詩歌不知對於中學生會不會有些敏感,如果是在大的比賽中,並不推薦;如果在班級范圍內,而朗誦者有一定的功底,能夠較好的表達出詩歌的情感,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假如我們在太陽中升起》也不錯:假如我們在太陽中升起
與往事一同漫步
假如我們在愛情的水夢里搖盪
在繁星滿天的秋夜趕路
假如我們獨請你一人
殘留在千日紅最後的遺香
假如你揮響山野的風鈴
阻止過一九九零年落山的太陽
就請船隻,完好的把槳帶回岸上
就請時間,為第一片夜色抹上黃金
假如錯過日初,就准時守在日落
假如窮盡所愛,仍不過一吻
無數蒼白的季節隨風飄盡
雨雪打空的雙眼,映入春色之心
⑺ 高一語文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 毛澤東詞二首 沁園春 長沙
採桑子
2 中國現代詩三首 再別康橋
死水
贊美
3 * 中國當代詩三首 錯誤 致橡樹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國詩三首 致大海
籬笆那邊
我願意是急流
其他詩歌讀背篇章 雨巷
預言
窗
孤獨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動物園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第二單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
7 我與地壇(節選)
8 花未眠
散文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0 我有一個夢想
11 *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2 * 我的呼籲
第四單元
13 《吶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寬容》序言
16 *《名人傳》序
綜合性學習 民居文化
第五單元
17 燭之武退秦師
18 * 勾踐滅吳(節選)
19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 * 觸龍說趙太後
第六單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2 寡人之於國也
23 * 勸學
24 * 秋水(節選)
文言實詞的特點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感受與思考
大膽開口——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單元 想像與聯想
文明得體——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單元 再現與表現
第四單元 個性與創新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簡化字總表
我也要升高一老,,我弄到書老,我也襄樊的,,你要不相信就算了
⑻ 舒婷的《致橡樹》誰知道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賞析: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 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復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⑼ 高中語文課有哪些課文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一冊
第一單元
1 毛澤東詞二首 沁園春 長沙
採桑子
2 中國現代詩三首 再別康橋
死水
贊美
3 * 中國當代詩三首 錯誤 致橡樹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國詩三首 致大海
籬笆那邊
我願意是急流
其他詩歌讀背篇章 雨巷
預言
窗
孤獨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動物園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第二單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
7 我與地壇(節選)
8 花未眠
散文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0 我有一個夢想
11 *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2 * 我的呼籲
第四單元
13 《吶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寬容》序言
16 *《名人傳》序
綜合性學習 民居文化
第五單元
17 燭之武退秦師
18 * 勾踐滅吳(節選)
19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 * 觸龍說趙太後
第六單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2 寡人之於國也
23 * 勸學
24 * 秋水(節選)
文言實詞的特點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感受與思考
大膽開口——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單元 想像與聯想
文明得體——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單元 再現與表現
第四單元 個性與創新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簡化字總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二冊
第一單元
1 祝福
2 邊城(節選)
3 荷花澱
4 裝在套子里的人
現當代小說鑒賞
綜合性學習:「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樣理解
第二單元
5 拿來主義
6 我若為王
7 莊周買水
8 剃光頭發微
第三單元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10 《物種起源》導言
11 神奇的極光
12 這個世界的音樂
第四單元
13 咬文嚼字
14 讀《伊索寓言》
15 說「木葉」
16 米洛斯的維納斯
第五單元
17 過秦論
18 鴻門宴
19 蘭亭集序
20 歸去來兮辭
綜合性學習:《蘭亭序》與書法文化
第六單元
21 師說
22 阿房宮賦
23 諫太宗十思疏
24 種樹郭橐駝傳
怎樣學習文言虛詞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寫出人物的個性
傾聽
第二單元 寫出事件的波瀾
應答
第三單元 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
第四單元 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關於《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通知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標點符號用法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冊 第一單元
1 《詩經》三首
2 離騷(節選)
3 孔雀東南飛(並序)
4 漢魏晉詩三首
其他古詩讀背篇章
第二單元
5 夢游天姥吟留別
6 琵琶行(並序)
7 近體詩六首
8 詞七首
綜合性學習 解意象,品詩歌
其他古詩詞讀背篇章
第三單元
9 記念劉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2 淚珠和珍珠
中國現當代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
13 燈下漫筆(節選)
14 漫話清高
15 巴爾扎克葬詞
16 短文兩篇
第五單元
17 六國論
18 游褒禪山記
19 伶官傳序
20 石鍾山記
詞類活用
第六單元
21 項脊軒志
22 五人墓碑記
23 登泰山記
24 病梅館記
綜合性學習 山水與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議論要有理有據
勸說
第二單元 議論要有條有理
討論
第三單元 詩歌
第四單元 散文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中國文學鑒賞
20世紀中國文學概述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四冊
第一單元
1 葯
2 項鏈
3 陳奐生上城
4 守財奴
第二單元
5 林黛玉進府
6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7 失街亭
8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古代小說鑒賞
綜合性學習 感受小說的魅力
第三單元
9 雷雨(節選)
10 茶館(節選)
11 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
12 三塊錢國幣
現當代戲劇鑒賞
第四單元
13 竇娥冤
14 長亭送別
15 閨塾
16 哀江南
古代戲曲鑒賞
綜合性學習 編劇與演劇
第五單元
17 陳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詩序
20 赤壁賦
第六單元
21 逍遙游
22 滕王閣序
23 柳毅傳(節選)
24 促織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作點辯證分析
辯論
第二單元 杞記·隨筆
演講
第三單元 小小說
第四單元 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中國古代文學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五冊 第一單元
1 人生的境界
2 人是什麼
3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4 孔孟
第二單元
5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
6 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7 談中國詩①
8 重新創造藝術天地
第三單元
9 阿Q正傳
魯迅的生平和創作
第四單元
10 變形記
11 牆上的斑點
12 等待戈多(節選)
13 百年孤獨(節選)
西方現代主義小說、戲劇簡介
第五單元
14 蜀道難
15 將進酒
16 兵車行
17 杜甫詩五首
唐詩簡介
第六單元
18 齊桓晉文之事
19 庄暴見孟子
20 孟子見梁囊王
21 短文兩篇
《孟子》簡介
寫作.第一單元綜述
寫作.第二單元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
寫作.第三單元自然科學小論文
社會生活評論
自由寫作實踐
外國文學簡介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六冊
第一單元
1 數學與文化
2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節選)
3 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4 宇宙的未來
第二單元
5 語言與文學
6 語言的演變
7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8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第三單元
9 訴肺腑
10 寶玉挨打
11 香菱學詩
12 抄檢大觀園
紅樓夢導讀
第四單元
13 報任安書(節選)
14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15 屈原列傳(節選)
16 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
司馬遷與《史記》
寫作
第一單元 立意與選材
第二單元 思路與結構
第三單元 文體與文風
第四單元 本色與文采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