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把《楊修之死》列入中學語文課,目的何在叫大家學會閉嘴還是有其他深意
楊修之死
楊修之死 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作者: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
原文: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
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
,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敦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
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准備歸程。有人報知
夏侯敦。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
,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
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夏侯藹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藹寨內軍士,各准
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藹問其故。藹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
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
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
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
,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
,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
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
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
喜笑,而心惡之。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
,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
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
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
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
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
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
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
譖害曹丕,愈惡之。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
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於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
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
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
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
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
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三十四歲。後人有詩曰:「聰明楊德祖,世
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綉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
關欲退兵。」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藹,亦欲斬之。眾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藹,下令來
日進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操招魏延歸降
,延大罵。操令龐德出戰。二將正斗間,曹寨內火起。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操
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操方麾軍回戰馬
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
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里閃出
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士調治。
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屍收回厚葬,就令班師;卻教龐德斷後。操卧於氈車之中,
左右虎賁軍護衛而行。忽報斜谷山上兩邊火起,伏兵趕來。曹兵人人驚恐。正是:
依稀昔日潼關厄,彷彿當年赤壁危。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注釋:
庖(pao)官:廚師
主簿:文書之類的官
號令:處刑後示眾
恃才放曠:儀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訖:完畢
麓:竹器
譖:誣陷,中傷
麾:指揮
綽:抓取
敦:dūn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困於斜谷界口,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正碰上廚師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敦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准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悖。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道:「公何收拾行裝?」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敦說:「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曹操得知此情後,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說:「你怎敢造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相傳東漢末年,楊彪的兒子楊修,是個文學家,才思敏捷,靈巧機智,後來成為「一代奸雄」東漢相國曹操的謀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領文書,辦理事務。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後花園。落成時,操去觀看,在園中轉了一圈,臨走時什麼話也沒有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了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你們把園門造得太寬大了。工匠們恍然大悟,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驗收。操大喜,問道:「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虧楊主簿賜教!」曹操雖表面上稱好,而心底卻很忌諱。
有一天,塞北有人給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乳酪),想巴結他。曹操嘗了一口,突然靈機一動,想考考周圍文臣武將的才智,就在酥盒上豎寫了「一合酥」3個字,讓使臣送給文武大臣。大臣們面對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楊修求教。楊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給大家分吃了。大家問他:「我們怎麼敢吃魏王的東西?」楊修說:「是魏王讓我們一人一口酥嘛!」在場的文臣武將都為楊修的聰敏而拍案叫絕。而後,操問其故,修從容回答說:「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雖然喜笑,而心頭卻很妒嫉楊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故意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被為他覆蓋。曹操即刻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復上床睡。睡了半天起來的時候,假裝作夢,佯驚問:「何人殺我近侍?」大家都以實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夢中殺人,惟有楊修又識破了他的意圖,臨葬時指著近侍屍體而嘆惜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到後更加厭惡楊修。
㈡ 初中語文觀滄海賞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是這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於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於地質變動,沉於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盪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象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象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鍾嶸《詩品》)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譯文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參考資料: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9083_1.html
㈢ 中國歷史有哪些姓曹的名人
曹參,字敬伯,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名將大臣。漢朝建立後,他被封為內平陽侯,曾任容齊國相國九年。曹操 魏武帝(155-220)時年66歲(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字孟德、三國時魏國的真正創業者,一代梟雄,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後經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職不斷提升,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曹操頒布「屯田令」,大力發展生產,為以後的魏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任人唯賢,不斷壯大勢力,先後滅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
㈣ 初一語文練闖考
一、基礎知識
(一)聽寫兼解詞
示例:絕處逢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又有了生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5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無誤的一項為
A、 靜謐(mì) 輕盈(yíng) 狩獵(sòu) 喑啞(yīn)
B、 低劣(lüè) 骸骨(hái) 嶙峋(lín) 喧囂(xiāo)
C、 蹂躪(lìn) 霎時(shà) 月暈(yùn) 炫耀(xuàn)
D、 蔥蘢(lǒng) 氣氛(fēn) 寒顫(chàn) 厄運(è)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為了四化建設,必須加強與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B.這樣就達到了避免產生阻力的作用。
C.新年聯歡會上,雜技表演是一個比較公認的精彩節目。
D.遼闊的海面上停泊著幾十艘滿載著貨物的巨輪。
二、古詩文積累
7古人善於以海抒懷,在你學過的古詩中,選3首含有「海」字進行默寫。要求:必須寫出標題、作者和相關詩句。(9分)
示例:
標題:《短歌行》 作者:曹操 相關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標題:《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關句:_________________
標題:《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關句:_________________
標題:《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關句:_________________
8請全詩默寫《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或者《泊秦淮》。(3分)
三、文言文閱讀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解釋劃線的詞語:
(1) 期日中: (2) 相委而去: (3) 車引之:
(4) 入門不顧: (5) 去後乃至: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填空。
__同__
11《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二)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12請翻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現代文閱讀
(一) 對下面文段劃線句子進行批註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方飛來旋去,騷擾著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時,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動雙翅,極力掙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這樣一隻小小的飛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動了,可是那雙翅膀在我手中掙扎,那種生之慾望令我震驚,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它僅僅活了幾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許多年前,有一次,我借來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廢,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間,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
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1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蜀道上有個大名鼎鼎、令人聞之生畏的七盤關,此地是自古陝西寧強入川的必經咽喉要道。古詩有雲「上有千仞岩,勢欲壓人頂。下有萬丈溪,清欲攝人影。樓空石蹬懸,延緣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視難引領。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進。惟第七盤雄,曲折赴危嶺。」縱是未親臨其境者,讀之也不難想見它的險勢異常!
此詩作者為清嘉慶年間潘時惠,距今已一百八十餘年。人間至少過去六七代人,但對大自然來說僅是打了一個呵欠。而今我來這七盤嶺上的七盤關,仍是仰頭彷彿處處巨石就要下跌,卻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無聲。
正如登泰山十八盤,一般遊人恐怕絕少細數究竟是十八盤,還是十七盤抑或是十九盤一樣。我攀蜀道七盤嶺也沒有記准到底是不是轉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盤關絕險處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個大字,提醒你千萬玩忽不得!一抬頭,那頗有幾分猙獰的危岩怪厲地對著我,像在驚問:這里是只有飛鳥可渡的狹路,你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膽闖此禁地?
我只暗笑,沒有作答。
其實還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來,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誰能不從這七盤嶺「盤」過?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時的千萬征夫要「盤」,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時抬他的轎夫要「盤」,那采葯吹樵的草民也要「盤」。
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但歷史很多時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態勢。就眼前的七盤關來說,人們從秦「盤」到漢,從唐宋「盤」到明清,總是在不斷地周旋、周旋……自古以來,得意者「盤」,落難者「盤」,身負重物者也「盤」。如今火車也「盤」,一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摺扇,後幾節車廂中的旅人探首車窗,看這把巨大的摺扇煞是壯觀!汽車也要「盤」,從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顆顆飛彈,隨後又隱而不見,讓人驚心動魄!
七盤關最險,七盤關也最忙。它從來沒有對准誰發請柬,人們卻都來找它;它沒有主動麻煩誰,人們來了卻又抱怨攀它太麻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盤關再高再險,也只是我們必經路上的一個里程標而已。
15「自古以來,得意者『盤』,落難者『盤』,身負重物者也『盤』。」這句話與上文如何呼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6「如今火車也『盤』,一出隧道,便擬打出一把摺扇。」從修辭的角度看,這是__________。試具體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7依據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劃______處補充上與前文意相關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來到這七盤關的感受是圍繞哪一個詞展開的?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語文綜合活動:
19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用語。仿照示例,改寫下列兩句話,不同場合體現文明用語,使對方容易接受。(4分)
示例:(醫院)醫生:「沒什麼,死不了!」
改寫為(醫生):「請放心,您的病沒什麼大礙,休息幾天就好了!」
(1)(商店)售貨員:「賣出的商品我沒法給你退現金!」
改寫為(售貨員):
(2)(辦公室接聽電話)工作人員:「他不在!」
改寫為(工作人員):
六、寫作:
20閱讀下在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當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淘天罪行逐漸被揭露時,是「王選們」(王選:侵華日軍細菌戰訴訟案中國原告代表)追求真理的百折不鐃讓人感動。當「九八」洪水奔流而至時,是抗洪將士的奮不顧身讓人感動,當「非典災難不幸降臨時,是白衣天使的無私無畏讓人感動……感動是成功時師長的一聲提醒,感動是失意是老磉的幾句安慰,感動是善待老人、呵護幼小、拯救危難、見義勇為,感動是一個微笑、一句善言、一件寒衣……生活中,我們實在有太多的感動!面對感動,你一定會有深切的體驗和深刻的認識。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
1、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字數不少於600字。
2、選取你感受最深的材料寫作,不要抄襲他人的文章。
㈤ 九年級名著閱讀有哪些
《水滸傳》《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遜漂流記》《專格列佛游記》《朝花屬夕拾》冒險科幻:《魯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海底兩萬里》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神秘島》;
自傳體類:《簡•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童年》 《湯姆•索亞歷險記》 《朝花夕拾》;
古典名著:《水滸傳》 《三國演義》 《紅樓夢》 《東周列國志》(春秋戰國歷史故事);
現代小說:《城南舊事》 《駱駝祥子》 《巴黎聖母院》 《基督山伯爵》 《茶花女》;
寓言神話:《伊索寓言》 古希臘神話 聖經故事;
其他:科學小說《昆蟲記》 名人傳記《名人傳》 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初一的有:《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童年》《海底兩萬里》初二的有:《駱駝祥子》《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