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言文中命守文董其役的董是什麼意思
這里比較難翻譯的是董字,
董:1. 監督管理:~統。~督。~正(督察糾正)專。~理。~事(某些企業、學校屬的資產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其成。
2. 正:「余將~道而不豫兮」。
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所以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命令守文監督管理他們服役
B. 關於董和的文言文翻譯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董和字稱幼宰,是南郡枝江人)其先本巴郡江州人。(他的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漢末,(漢朝末年)和率宗族西遷,
(董和帶著整個家族向西遷徙)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益州刺史劉璋任命他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蜀地富裕豐實)時俗奢移,(當地世俗講究奢侈)貨殖之家,(商賈人家)侯服玉食,(穿著華麗吃食考究)婚姻葬送,(紅白喜事)傾家竭產。(竭盡全部家產)和躬率以儉,(董和親自作表率講求節儉)惡衣蔬食,(穿粗布衣吃簡單飯食)防遏逾僭,(防止阻遏浪費)為之軌制,(因此而訂立制度)所在皆移風變善,(他到過的地方都移風易俗變好了)畏而不犯。(民眾敬畏不再違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然而縣境內豪紳大戶忌憚董和的嚴格法制)說璋轉和為巴東屬國都尉。(游說劉璋將董和調往巴東屬國任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幾千名官吏百姓老弱者相互攙扶請求挽留董和)璋聽留二年,(劉璋聽從留任了董和兩年)還遷益州太守,(後來升遷為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他和以前一樣清廉簡約)與蠻夷從事,(在和蠻夷共事相處中)務推誠心,(務求誠心誠意)南土愛而信之。(南方一帶愛戴並且信服他)先主定蜀,(先主平定蜀地時)征和為掌軍中郎將,(任命董和擔任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和軍師將軍諸葛亮一道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中的事項)獻可替否,(決定事情能否辦理)共為歡交。(相互同心成了好朋友)自和居官食祿,(自從董和做官食用俸祿)外牧殊域,
(在外掌握異地大權)內干機衡,(在內決定萬機)二十餘年,(二十多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到死的那天家裡沒有一點多餘之財)
C. 文言文《察盜》翻譯
翻譯如下:
唐代懷州河內縣有個董行成,善於偵察盜賊。有一個人從河內陽縣長店偷來一條驢和一容個 袋子,天剛透亮就到了懷州。董行成在集市上見到後,大聲喝道:「盜賊站住!」那個偷驢人下來認罪。
一會兒,驢主跟蹤趕來。有人問董行成是怎麼知道的?他說:「這條驢跑得很急,出了一身汗,說明偷驢的人不是常趕驢出門走路的;見到人時就趕驢躲得遠遠的,說明他膽怯心虛。根據這些,就知道他是盜賊。」
D. 求文言文翻譯 董用和在京師時。其寓舍與於侍郎謙相對。用和生子,
董用和在京師抄時。其寓舍與於侍郎謙相對。用和生子,親友致賀禮,定日會客,先已發書。至日,宰牲陳設已畢,忽聞於公喪母,舉哀於家。用和曰:「於公有喪,而吾家燕客,非人情也。」遂輟飲具,令人遍告諸客,請易他日。人甚異焉。用和一日與同官葉某退朝,並轡徐行。暑日方中,用和行愈緩,葉不能堪,曰:「君何不策馬?」用和曰:「子以熱乎?」葉曰:「然。」用和曰:「我與子熱,馬獨不熱耶?」終不加鞭。其性度如此。
(簡譯)
董使用和在京師時。他的住所與侍郎於謙相對。用和家生孩子,親戚朋友送賀禮,定好日子會見客人,先已發的書信。到了這一天,宰牲擺酒陳設完畢,忽然聽到於侍郎母親去世,哀悼在家。用和說:「在你家有喪,而我們家宴客,不是人情道理的事情啊。於是停止擺宴,撤掉餐具,使人遍告各客,請換一天。人很驚異。 用和有一天和同官葉某某退朝,並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徐行。酷暑天方中,用和行進越緩慢,葉不能忍受,說:「你為什麼不騎馬?他用和說:「你熱嗎?「葉說:「然也。他對用和說:「我與你熱,馬卻不熱嗎??結果還是不騎馬堅持步行。其性度如此。
E. 文言文 董行成 的意思
「董行成」是人名來,你是問《董行自成》這文章的具體意思嗎?
【原文】
懷州河內縣董行成能策賊。有一人從河陽長店,盜行人驢一頭並皮袋。天欲曉,至懷州。行成至街中,見之,叱日:「個賊住,即下驢來!」遂承伏。人問何以之。行成日:「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則引韁遠過,怯也。以此只之。」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譯文】
懷州河內縣的董行成能測出誰是小偷。有一個人從河陽長店偷了行人的一頭帶皮袋的驢。天剛剛亮,到了懷州。董行成到了街上,看見了,喝斥道:「站住小偷!馬上從驢上下來!」於是抓住了小偷。人們問他是怎麼知道的,董行成說:「這頭驢走的很急,人也大汗淋漓,不是走遠路的。看見人就牽住韁繩繞過,是害怕的表現,由此便可知道。」於是啄著小偷送到縣衙,有丟失驢的主人在找驢,果然如他所言。
F. 二十四史文言文初中水平能讀董嗎
能讀懂。初中應該會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了。自己確實把握不準的還可以請教師長。
G. 文言文董紹顏閱讀答案
題目呢,起碼給個題目啊,問題都不知道怎麼答啊。
簡單的翻譯下原文希望專對你有幫助.
董紹顏,屬有識人之能。他曾經拜見鄂州節度使李簡,李簡讓兒子們出來招待董紹顏。當時有個小侍從何敬洙侍奉在李簡旁邊,董紹顏說:「您的各位公子也都有貴氣,但卻比不上這個小子。」後來何敬洙歷經升造,最終被授為節度使鎮守一方,成為當時的名將。義祖鎮守潤州時,董紹顏也在,常看著官衙中眾將軍校官品評比較。其中有個藍彥思,對董紹顏說:「您多說些,也許就有說中的啦。」董紹顏說:「您不要多說,您不是有善終的人。」藍彥思答:「我是軍中校官,死在鋒刃之下,正是做我當做的事,哪值得一說啊!」董紹顏說:「你哪能死在銳鋒利刃之下啊?」後來郡城中時有火災,衙門里也為作預備,打造了很多木桶用來存水,一些軍人趁這機會拿了桶刀(應是做木桶的工具刀斧類)發動叛亂,藍彥思就死於這次兵難。
H.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
董行成是唐朝年間的懷州人氏.他非官非吏,卻將維護地方治安,破案
捉賊視為己任.所以獲得了百姓的信任,大家送了他一個雅號叫"捉賊神".
一天清晨,他去茶館喝茶,台上的說書先生正在演唱他捉賊的故事.茶
客們見了董行成,都以敬羨的目光注視著他,一時引起了騷動.弄得他很不
好意思,便退出茶館,想等茶館安定之後再進去喝茶.
正在這時,自遠而近,傳來"得得得"的驢步聲.不一會,一個老頭趕
著驢子向茶館走來,此人本想進去喝茶,見到機警的董行成站立門口,便改
變主意,鞭打驢子繼續前行.
那驢子此刻已疲憊不堪,腳步踉蹌,再也不肯舉步,那小老頭一手高舉
鞭子狠狠抽打,一手緊緊護住腰際的皮包,催著趕路.
董行成看到這個情景,急步上前,瞪著眼睛大聲地喝道:"大膽偷驢賊,
還不把偷來的皮包留下!"
小老頭聽到喝聲,支支吾吾辯白道:"皮包……是我在路上撿的."
董行成繼續詰問:"大路朝天,行人萬千,為何別人不曾撿得皮包,而
你能夠撿得
"
小老頭頓時語無倫次了:"我運氣好,不,是他辦事疏忽.不,是我—
—"
董行成繼續喝道:"還不從實招來!"
小老頭並不認識董行成,但見此人料事如神,氣勢逼人,只得招供事實:
原來,他於昨晚在一家旅館內竊得同房間的一個商人的皮包,接著又偷了他
的驢子連夜逃跑了.
這時在茶館喝茶的人們都聞訊走出門來,其中也有縣衙的差役,不由驚
奇地問董行成:"董大官人如何得知這個人是盜賊
"
"察顏觀色是探案的重要手段."董行成解釋說,"我看那人無情鞭打
驢子,就知道那驢子不是他自己的,哪有主人不愛護自己的牲口
再有,他
神色慌張,緊緊護住腰際皮包,說明那皮包也是偷來之物,再把這兩者加以
聯系,我便認定此人必是盜賊無疑."
差役正在將信將疑時,有個商人汗流浹背,神情緊張地追趕過來,尋找
他被竊的驢子和皮包.
I. 董字在文言文中有幾個的解釋和例子
董dǒng
動詞義:
1、形聲字。從艸重聲。①本義:草名,即鼎蕫。②督察。回
2、監督;督察。
董之用威。——答《書·大禹謨》。傳:「董,督也。」
董逋逃。——《左傳·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師。——《左傳·昭公十年》
出則監察而董是非。——《後漢書·陳忠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3、統率。如:董一(統一主持;一統);董率(董帥。統率;領導);董督(統率)等。
4、主持;主管。如:董成(主持和談)。
5、正;守正。
董,正也。——《爾雅·釋詁》
隨人使少師董成。——《左傳·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擇之。——《左傳·昭公三年》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楚辭·屈原·涉江》
名詞義:
1、古地名。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
J. 董行成這篇文言文說明了什麼道理
說明善於觀察推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