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2008高中語文必修3

2008高中語文必修3

發布時間:2021-01-04 05:19:15

⑴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
勸學(制節選)&《荀子》

2.
逍遙游(節選)&莊子

3.
師說&韓愈

4.
阿房宮賦&杜牧

5.
赤壁賦&蘇軾

6.
氓&《詩經》

7.
離騷(節選)&屈原

8.
蜀道難&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錦瑟&李商隱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⑵ 高中語文必修3全部翻譯

第八課參考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飢荒,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飢荒也是這樣做。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鼓,兩軍開始交戰,戰敗的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麼樣呢?」

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數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飢餓了。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不同?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
第九課參考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幹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我曾經整日思索,卻不如學習片刻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高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隻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土成山,風雨就從那裡興起;水流匯成深淵,蛟龍就在那裡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只大夾,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緣故。

第十課參考譯文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並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斗。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並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佔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合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部隊結成聯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丟失一支箭那樣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了。這樣一來,縱約解散了,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秦有富餘的力量利用對方弱點來制服他們,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屍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麼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他大大地發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業,揮舞著長鞭來駕馭全中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最尊貴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種種刑具來迫害全國人民,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官吏處理。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高大的城牆,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據守華山以為帝都東城,以黃河作為帝都的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牆,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銅牆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平常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都帶著糧食,影子似的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可以斷言,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不弱小(無力抵抗),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卒子的(作戰能力)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於)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麼呢?假使拿山東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淵之別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區之地,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後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用崤山、函谷關作為宮牆;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攻守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啊。

⑶ 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詩詞

《琵琶行》,《蜀道難》,《登高》,《秋興八首》,《詠懷古跡》,《馬嵬》,《錦瑟》,《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還有《過秦論》.

⑷ 求助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高清電子課本

這個不太可能,小學的教科書都不太全。麻煩你告訴我是高幾的教科書,上冊還是下冊,什麼版本的(例如:小學的語文S版 人教版)第幾單元?我會幫你搞 你分也太少了吧!!

⑸ 高中語文必修三的課文

林黛玉進賈府 (曹雪芹)
2祝福 (魯迅)
3*老人與海 (海明威)
第二單元

4蜀道難 (李白)
5杜甫詩三首 (杜甫)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登高 (杜甫)
6琵琶行 並序 (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李商隱)
錦瑟 (李商隱)
馬嵬(其二) (李商隱)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9勸學 (《荀子》)
10*過秦論 (賈誼)
11*師說 (韓愈)
第四單元

12動物游戲之迷 (周立明)
13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加來道雄)
表達交流

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善待生命學習論證
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討論
梳理探究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名著導讀

紅樓夢 (曹雪芹)
高老頭 (巴爾扎克)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3相關知識積累
帶*是略讀課文

⑹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必背古詩文

人教版么

蜀道難

作者: 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琵琶行》(不背序)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蝦蟆(há má)陵]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李商隱詩兩首雖然沒讓背,但是出題會考啊,悲劇= =|||所以還是背吧,在說真的很有名)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寡人之於國也 (我們老師要求全篇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1)。河內凶(2),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3)。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4)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6)。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7)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8)。」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9)。」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10)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1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12)」

勸學(節選全背)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過秦論(背以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倆詞比較曖昧= =到底背不背,我們老師說不用背來著,但是考過……咳咳,背背重要的吧
什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chén)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xiè)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好像就這些了

但其實李清照的倆詞多有名,誰知道他考不考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好辛苦啊,LZ給點分唄

⑺ 高中語文必修三目錄

第一專題:祖國土
⊙江山多嬌
祖國山川頌
長江三峽
肖邦故園
⊙頌歌的變內奏
發現
北方
祖國呵,我親愛容的祖國
祖國土
第二專題:號角,為你長鳴
⊙殉道者之歌
離騷(節選)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啊,船長,我的船長喲!
⊙烈士的抉擇
《指南錄》後序
五人墓碑記
⊙底層的光芒
品質
老王
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
⊙審視傳統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認識和溝通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
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
⊙拿來與接納
拿來主義
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
第四專題:尋覓文言津梁
⊙因聲求氣
燭之武退秦師
諫太宗十思疏
⊙仔細理會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鴻門宴
⊙融會貫通
秋水(節選)
非攻(節選)

⑻ 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一)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專》
*5、《琵琶行》(並屬序)6、《寡人之於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閱讀全文

與2008高中語文必修3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