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記敘類小作文
在家裡我一直備受寵愛,父母什麼都得依著自己。一次去小姨家作客版,我看上小姨家的悠悠球,權非嚷著要拿走,而那是我表弟的最愛,表弟當然不願意我拿走,於是我哭鬧,撒潑,弄得小姨和父母都很尷尬。
回到家後母親嚴肅的對我說:「在家裡我們可以慣著你,但不能輕易搶別人的東西,如果是你最愛的籃球被別人拿了,你會高興嗎?」
母親的話讓我慚愧,從那之後,我懂得了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懂得體諒他人。
⑵ 初中語文 記敘文(小說)閱讀方法
記敘文閱讀考點及簡析作答技巧
最近幾年記敘文考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概括的形式命題: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感。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記敘的詳略:考試中,常以這樣的形式考查:「什麼內容為何要詳寫或略寫?」,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人物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中心人物關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麼中心或更好的表現什麼中心人物,所以詳寫。」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起 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突處強調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為線(考查的較多),以時空轉移為線。(這類題時常以填寫題目出現)
6:記敘文人物形象刻畫多樣性:概括描寫和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
一般是以這樣的題型出現:怎樣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刻畫的具體方法?並用例句進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樣的?(比如:「————」句就是通過什麼描寫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7:記敘文里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以自然環境描寫考查的多)
自然環境的作用: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幾種考查的都較多)比如:劃線句運用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的什麼心理(表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渲染了什麼氣氛?為下文做了怎樣的鋪墊?)
8:記敘文語言評析:可以從語言本身的風格來評;可以從修辭格來評(這個方面考查的比較多:時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樣的修辭?其作用是怎樣?
這類題型是:某句話中加點詞語為何使用好?答題有三步:第一,這個詞表示什麼?是表示範圍?是限制?或是估計等等;第二,聯系本句內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點詞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如果這個詞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為運用了什麼修辭?首先回答運用了什麼修辭,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擬人必須要回答「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內容?)
9:文段的作用:開頭段的作用通常是總領下文或是點題;文中段時常是過渡段;文末段是總結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以上各點只是考點中的大部分,記敘文的題型設置比較多而靈活,但是掌握答題技巧也很重要。)
說明文閱讀考點及淺析作答技巧
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文體,是中考語文試題重要考試內容,常見的考試內容如下:
(1): 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或者說明的事理及原因;
(2): 說明順序的考查;
(3):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4): 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語言特點;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5): 各種表達方式的辨析及在文中的作用;
(6):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或段落;
(7): 說明文寫法的分析;
(8): 說明文語段的作用;
(9): 說明文結構的分析;
(10): 聯系實踐談感受;
列出以下考查內容和答題技巧:
1、 說明文的分類: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的說明文。
2、 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3、 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類: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對什麼內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4、 說明的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作比較:把什麼和什麼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將什麼比作什麼,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潔、更直觀。
作引用:引用事例、數據(作用同上) 引用名言、格言、諺語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如果引用說明在文章的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5、 說明文的語言評析:
對整篇文章語言的評析,一般從兩個角度:首先是准確,其次是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6、 分析說明文中字詞(時常是對句中加點字、詞進行分析):有三種考查方式:其一是加點字有何作用?其二是能否替換一個詞語;其三是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規律或是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達。
7、 說明文寫法分析:
結合說明方法談: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說明了什麼內容,使說明怎麼樣?
結合修辭手法談:這是一篇生動的說明文,大量了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什麼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答題的規范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什麼什麼,如舉出例子,就是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8:說明語段的作用:
結構、內容作用:或引出下文,或承上起下,或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候在文章的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9:文章的結構主要有: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
議論文閱讀考點和解題思路、技巧
(一) 議論文閱讀考點
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容側重於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題型由主觀題佔主導地位,也開始嘗試開放性試題,並有擴大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語文教育改革的進程。
閱讀議論文,首先要有議論文的概念,即了解議淪文的有關知識,把握其文體特徵。假如做議論文的閱讀題,答出「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一類的說明方法來,就不夠規范。那麼,有關議論文有哪些知識點呢?
一、議論文的概念:又稱淪說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思維評事論理的文章體裁。
二、議論文的分類:廣義的議論文,一般可分為政治論文和學術論文。通常所說的議論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論文。從論證方式來看,議論文又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三、議論文的特點:內容具有理論性,結構具有邏輯性,語言具有概括性。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不難。分論點是用采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四種: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⑦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證明論點。
(二) 議論文解題思路和技巧
做議論文的閱讀題,一、找准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
除了以上分析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來找淪點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內容,有助於找出論點。2.分析論據有助於找到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3。分析題目有助於找到論點。注意區別: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題。
二、分析論據:1.分清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2.找出此論據是用來證明什麼觀點的。
三、明確論證方法:辨別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中的哪些方法。其中,舉例論證比較好辨別。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六、閱讀議論文,同樣涉及到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此類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從整體上把握。答題要在通讀了全文之後再動手,有時甚至需要讀兩遍,才能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答題才會准確。
⑶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哪位老師對你的影響最深刻
寫作思路:可以用一件事情以及兩件事情來進行老師給自己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和影響,將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可以運用舉例子或者說明的手法來進行闡述等等。
正文: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哺育了一顆又一顆的幼苗,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人才。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我們健康成長。在這么多老師中,對我影響最深的卻是她—與大隊部成員一起奮斗的大隊輔導員,林X梅老師。
林老師個子不高,卻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她有一頭烏黑亮麗的卷發,全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所以當我第一次見到林老師的時候,就認為她是一個有親和力的老師。
在一次活動中,我製作視頻的才能被林老師所發現,在一番溝通後,我被吸納為大隊傳媒部的志願者,林老師給我布置了第一個任務:製作2016年奧運會的視頻錦集,並在電視台播放。
那時是六升七的暑假,在製作視頻時,不知製作了多少遍,其實那時的我對製作視頻不是特別在行,為了交給老師一份滿意的答卷,暑假中我自己購買了教材開始自學,林老師也誇我製作的很好。那時家裡沒有單反相機,林老師還特意向學校申請,幫我借了一台單反相機,才會有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我深刻地記得林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工作是自己爭取來的,而不是老師和同學分配、安排的。」在大隊部三年的工作中確實如此。三年裡,我在林老師的幫助下,自己探索,學習了多功能廳的導播設備,也得到了很多獎項。
七年級時我曾在開創社團的問題上猶豫再三:到底開不開?不會浪費我的時間?我帶著我的問題去向林老師請教,林老師非常支持我,並告訴我這種經歷非常難得,是鍛煉自己的好機會,好方法。忽然,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句話:「工作是自己爭取來的!」我果斷選擇了前者:「開,我要把我所會的知識都傳授給其他同學們!」
在三年的經歷中,林老師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使我獲得了校內老師及同學們的認可,甚至有六年級的同學把我當成了傳媒部的部長。
九年級離開大隊部後,見到林老師,一抹微笑,一聲問好,這是對林老師的感謝與尊重,林老師,謝謝您三年來對我的教導和巨大的影響!
⑷ 初中語文自元結《石溪記》和柳宗元《小石潭記》各寫出水怎樣的特點
石溪記: 描寫了溪水的湍急。作者寫水,不寫其涓涓細流,卻突出水波沖擊岩石的迂迴激盪,使溪水富有動勢。 作者從正面寫溪、寫水,又通過寫石、寫樹竹從側面烘托溪水。這一層重在描寫。
小石潭記: 描寫了潭水的清澈.
運用對比」和「烘托」的手法:
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分別從游魚、 陽光、影子等角度去點染,整段文字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卻又無處不在寫水.)
好處:動靜結合 以游魚側面烘托出潭水的清和靜
⑸ 初中語文現代記敘文散文小說的各類型題的答題技巧,
段落作用從結構內容來答;答題目的好處含義加內容在加作用的答,也就是要版先改概括文章,寫下主旨,權在分析作用。然後是語言類的題,有修辭寫修辭,有描寫也要寫上,都會給分,然後再套用格式,如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的什麼,寫出了什麼情感。然後學會分析文學體裁,重點句一般在開頭與結尾,注意一下!
沒說到的題型可以再問,能多答就多答,多了不扣分,少了扣,而且多了說不定就萌到了。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