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斷句題六年級

斷句題六年級

發布時間:2021-01-03 19:57:06

Ⅰ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文言文兩則怎麼斷句

這兩篇文言文在教材上都已經經過斷句了。古代的原文沒有標點符號,全篇文章連成一體,需要用標點符號斷句。

Ⅱ 書戴嵩畫牛課文停頓劃分

北宋·蘇軾《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白話釋義: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鬥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於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並經常隨身攜帶。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嗎?

牛在互相爭斗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互相爭斗,錯了。」杜處士笑了笑,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奴僕,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這個道理是不變的。

(2)斷句題六年級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此文作於熙寧元年(1068年),其時蘇軾因父喪歸蜀。 一說此文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元祐年間蘇軾在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所作。

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寫杜處士愛好書畫,尤為珍惜戴嵩所作《鬥牛圖》一軸;然後在此鋪墊基礎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鬥牛畫的情景;最後以古語結束全篇,暗譏當政者不尊重現實而胡亂變法改制的錯誤行為。

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語言流暢明快,頗為生動,闡明了繪畫要講求形似,寓含著藝術源於生活的深刻道理。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見這軸畫牛的名畫,不假思索,順口發問:「此畫鬥牛耶?」通過發問指出此畫是「鬥牛圖」。由於牧童熟悉牛的習性,了解「鬥牛」時牛尾所在的位置,於是接著說:「牛斗,力在角,尾搐之兩股間。」而畫中的「鬥牛」則不然,與「鬥牛」的常態不合,違背生活現實。

Ⅲ 六年級人教版 25、26,斷句、詮釋強調斷句,准確一點!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比喻正當壯年。

Ⅳ 六年級上25課怎麼斷句

Ⅳ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伯牙絕弦》的語氣停頓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閱讀全文

與斷句題六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