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導語範例

初中語文導語範例

發布時間:2021-01-03 08:35:25

1. 人教版中學語文優秀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把積木和膠花進行分類。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活動准備:

1、積木和膠花媽媽的頭飾、紙箱兩個。

2、積木和膠花的屋子各一間。

3、積木和膠花的圖片若干。

4、彩色的積木和膠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兩位老師分別扮演積木媽媽和膠花媽媽。

1、認識積木媽媽和積木寶寶。

◎積木媽媽: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積木媽媽,這間是我和寶寶住的房子,叫積木屋。你們聽一聽我的肚子里有什麼聲音?我的肚子里有許多寶寶,誰想摸摸、看看我的寶寶是怎麼樣?

◎請兩名幼兒出來摸一摸積木媽媽的肚子里的寶寶。

第一次摸出來:這是什麼呀?(積木)

第二次摸出來:這又是什麼呀?(積木)他們一樣嗎?(不一樣)

◎積木媽媽總結:哦,原來我肚子里有許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寶寶。

2、認識膠花媽媽和膠花寶寶。

◎膠花媽媽: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膠花媽媽,這間是我和寶寶住的房子,叫膠花屋。你們聽一聽我的肚子里有什麼聲音?我的肚子里住許多寶寶,誰想摸摸、看看我的寶寶是怎麼樣?

◎請兩名幼兒出來摸一摸膠花媽媽的肚子里的寶寶。

第一次摸出來:這是什麼呀?(膠花)

第二次摸出來:這又是什麼呀?(膠花)

◎積木媽媽總結:哦,原來我肚子里也有許多不同顏色的膠花寶寶。

二、請幼兒幫積木屋裡的積木寶寶和膠花屋的膠花寶寶找媽媽。(第一次分類)

1、認識積木屋和膠花屋。

◎屋子裡傳來了寶寶的哭聲。

積木媽媽:咦?誰在哭啊?

積木媽媽:哦,原來是積木寶寶和膠花寶寶在哭。

◎請幼兒一起問積木和膠花寶寶?為什麼哭?

老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問積木、膠花寶寶為什麼哭?

積木媽媽:原來你們的媽媽不見了。

3、幫助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

◎積木媽媽:積木寶寶和膠花寶寶的媽媽都不見了,它們的媽媽在哪裡啊?

◎積木媽媽:誰是積木媽媽啊(請幼兒指一指積木媽媽)。

學說:積木寶寶找積木媽媽。

哪剩下的是什麼媽媽呀?(膠花媽媽)

學說:膠花寶寶找膠花媽媽。

◎請一名幼兒示範幫積木寶寶和膠花寶寶找媽媽。

-老師:誰想幫積木、膠花寶寶找媽媽呀?

◎向幼兒交代要先幫積木寶寶找媽媽,再幫膠花寶寶找媽媽。

◎積木和膠花寶寶都很開心,因為他們都找到自己的媽媽了。

◎玩具寶寶和媽媽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三、請幼兒幫地上的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第二次分類)

2. 怎樣設計好初中語文課堂導語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版學設計)是事先設想權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3.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課堂的導入語

問話專業性太強,解釋一下啥叫導入語啊?你要是能輕松告訴我答案,你也知道如何去設計了。自己都概念不清的話,很難教好學生的。

4. 求一篇小學或初中的『語文課文』的前三分鍾導語~能讀個3到5分鍾就行~謝謝啊

師:同學們,我們抄中國有很多很多的節日。(板書:節日)
你們知道有哪些節日嗎?(學生回答)
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過「快樂的節日」的嗎?
哪個節日是屬於我們少年兒童自己的節日呢?
對,「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少年兒童最快樂的節日,(師在「節日」前加上「快樂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過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展示學生歡度「六一節」的畫面)
誰能用「快樂的節日」說一句話?

5. 初中語文小作文怎麼寫,新聞啦,通訊啦說

一、消息的特點

1、短小精練、敘述式導語的寫作:就是直截了當地用客版觀事實說話?這門課在學權校要上一個學期啊,線索要清晰,簡單幾筆,把人物的精神、 人物通訊。簡單找點資料給你參考吧,通過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簡明扼要地反映出新聞中最重要,通訊報道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多用簡單句,鮮明生動,具體真切,多用簡單易懂的口語,邊學習邊實踐,模仿著別的去學。
2,最主要特點就是新,發生的事件離發表的時間越近越好。
3、 新聞寫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初學寫作可以「描紅模子」。這是報紙的寫法,通俗易懂;多運用琅琅上口的群眾語言寫通訊,要有濃郁的感情色彩。

五、多寫短新聞,然後依次遞減。這在新聞寫作中稱為「倒金字塔」結構。

二,作比較全面的報道;還有就是不對人物作全面的報道

6. 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設計導語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回:教案(教學設計)是答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7. 初中語文課文教案怎麼寫

教案(教學方案)即預設的教學實施計劃。編寫教案必須以鑽研教材、充分備課為基礎。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總案是一個課題的總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預習內容和要求」等項內容;分案指每一課時的教學實施方案,主要有「教學要點、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設計」等項目。

按詳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詳案、簡案之分。詳案接近於講稿,不僅寫出問題解析的內容要點,還寫出講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語言。簡案只列明各環節、具體步驟及其內容要點,講述語言則從略。

教案的寫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實際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種種的便於施教的寫法。新教師宜按規范格式寫詳案。教案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兩種,但內容是一樣的。

按照教學規范,不論什麼課型,上課前都應編寫教案。下面主要介紹閱讀課教案的基本項目和寫法(作文課教案主要在「教學過程和內容」部分有區別)。

課題(居中書寫)

——即所教課文的題目,如「社戲」。一般不須註明課文作者姓名。

教學目標:

——即通過本篇課文教學,期望學生達到的語文知識能力、語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具體結果。教學目標要具體,忌浮泛。一般說來,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有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可省略)、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如某教師擬設的《背影》閱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體會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特色。

3、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目標通常以省略主語的無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不同情況,重、難點可分述亦可合一;與教學目標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與目標有較密切的聯系。重、難點的陳述角度(隱含的主語)也因具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學方法:

——本課題教學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規范表述,如「講讀法」。運用多種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講讀法,輔以討論法」。不必展開說明。

教學時數:

——本課題教學的計劃時數。如「2課時」。

預習內容和要求: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具體要求,未安排預習則無此項目。

根據實際情況,還可在「預習內容」前增列「教具」等項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頁面可分為兩個區域:在右側留出1/3寬的縱向空間,作為「板書內容」欄,列出伴隨教學進程出現的板書內容。

第×課時

教學要點:

——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主要內容,其實質是本課時的「總案」。教學要點的表述應具體、切實、扼要。如教學僅1課時,則無須標注「第×課時」,「教學要點」也可省略。

根據需要,這里還可增列「教學設想」、「多媒體手段」等項目。

教學過程和內容:

——也稱「教學內容和步驟」。按預設的教學進程,依次列述教學各環節、步驟及其具體內容。總案所設的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預想,應在分課時教案中加以落實。分課時教學過程和內容的安排的時間長度應在45分鍾內。

各步驟中包括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選用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步驟大體有:一、檢查預習或復習舊課;二、導入新課,導入語應精心擬制,能較好起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作用;三、學習新課(或講讀新課),此部分應按實際環節實寫詳列,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全文、齊讀第×段、討論××問題、講解或分析××部分(或問題);如有討論或提問,除列出所提問題外,還應寫上執教者預設的講述內容。四、小結。五、課堂練習。六、布置作業。以上環節可有所變通。「學習新課」部分應做到綱目清楚,條理分明。尤應注意正確使用層次序號。

附:板書設計

——即關於預設的板書內容在黑板上最終形成的結構狀態。通常指主體板書,有時也包括預設的輔助板書(如語文知識要點、作家作品常識等),但不包括教學中的臨時板書。

板書內容應揭示出課文精要所在,體現教學基本思路,能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把握重點,便於記錄、利於記憶。

板書設計講究直觀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美感效果),以簡潔為上。主體板書安排在黑板中間的主要區域,左右兩端安排輔助板書或臨時板書。

一般情況下,板書按課時設計。如果有課題的統一板書設計,也可附列於最後課時的末尾。

下面是我院某學生實習時實際執教的教案及課堂簡要實錄,含總案和第一課時分案。附上供參考。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學目標:

1、了解全文氣勢雄渾的特點,學習本文敘事簡潔、語言洗煉、詳略得當、夾敘夾議的寫法。

2、了解新聞的文體特徵及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

1、氣勢雄渾特點;

2、新聞的結構特點。

教學方法:

講讀法、提問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全文,感受它的氣勢,查詢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問法導入。

3、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定義;四個特點;結構五部分;消息六要素)。

4、解題(氣勢)。

5、背景介紹。

6、課文講讀(電頭、導語、氣勢)。

7、小結。

8、布置作業。

(按:此為備忘式要點。)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請同學上台給生字詞注音:

荻、銳不可當、殲滅、要塞、阻塞、堵塞

2、正音、正字、正義

荻港 dí 銳不可當dāng

獲得 huò 當真dàng

殲滅jiān 要塞sài

阡陌 qiān 阻塞sāi

纖維 xiān 堵塞sāi

敷衍塞責sè

(二)講讀新課

1、導入:

同學們,一個星期前我給大家朗讀了關於美國9·11事件的報道,這一個多星期來,同學們一定又看了不少新聞,下面請幾位同學談一談,這一個星期來他看過哪些新聞,看誰知道的事件最多!

(按:從近期重大新聞入手,導入簡潔。)

2、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

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一個新的單元——新聞單元了,我們所說的「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的概念。廣義的「新聞」泛指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關於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新聞評論、通訊、社論、典型報告等;狹義的新聞指簡要、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消息」,下面,請同學們翻到課本P165,把消息的定義劃下來,通過這個「消息」的定義並結合大家所看過的新聞,大家想一想,新聞(消息)有哪幾個特點?(按:實際授課還引入「街談巷義」對比,並由學生議論、歸納)

明確:1、內容真實 2、迅速及時 3、有價值 4、簡明扼要(板書)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消息的結構有五個部分,都是哪五部分呢?(學生回答)不清楚的同學請看課後練習題第二題。那消息的六要素又是什麼呢?(學生回答)(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這同時也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3、解題

現在開始講讀課文。這則消息的標題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是一個什麼句子?(主謂句)主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謂語?(橫渡長江)說明的對象?(人民解放軍)數量?(百萬)地點?(長江)標題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百萬、橫渡)這個標題准確、簡煉地概括了內容,可謂「點晴之筆」或者說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按:提出氣勢提問,抓到本篇要妙。當堂學生齊聲回答:橫渡,百萬;執教者還臨場發揮,板書兩行字: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是文章的眼睛。)

4、電頭及導語講讀(插入時代背景、朗讀全文,感受全文氣勢、情感):

(1)下面請大家注意注釋①,再看看課文的第一行「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這叫「電頭」,說明了消息的來源地點?(新華社)時間?(22日22時),體現了消息的什麼特點?(迅速及時)

(2)大家知不知道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淮海、遼沈、平津)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我人民解放軍殲敵一百多萬,取得全國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垂死掙扎,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人民解放軍於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2時,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同志撰寫的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22日夜,毛主席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按:此處插入時代背景,設計得好。實際授課改為提問,學生爭先恐後回答,末了,又引導學生用「勝利在望,勢如破竹」八字歸納。)

(3)下面請一位同學充當我新華社的播音員,為我們朗讀一下課文,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表現出對我解放軍取得碩碩戰果的喜悅之情和我軍勝利在望、勢如破竹的昂揚風貌。其他同學注意思考一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按:朗讀與文章特點「氣勢」結合,與情感體驗結合,好。當時一生讀後,全場鼓掌。)

(4)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的劃分。(導語、主體)

導語:第①、②句。主體:第③句到完。

(5)導語中,哪一句話表現了參加戰役的人數之多?(「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說明戰線之長的是?(「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表現了攻勢之凌厲的是?(「沖破敵陣」)寫出了渡江范圍之廣的是?(「西起」「東至」)。短短兩句話,概括了報道的全部內容,展現了文章的氣勢,語言簡潔流煉,體現了新聞簡明扼要的特點。(按:此設計最好,再談氣勢,卻非簡單重復,而是進入分析,分析遺詞造句如何表現出了氣勢雄渾、勢如破竹。執教育還將「人數之多」「戰線之長」「攻勢之凌厲」「范圍之廣」寫到黑板上,每寫一句,學生齊聲回答文中相應句子,真有點群情激動。)

(6)齊讀導語,加深體會(按:(6)緊接(5)而來,再次感受文章的特點和用筆的要妙。當時朗讀效果甚佳,教學達到一個高潮。)

5、歸納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新聞的相關知識,有新聞的四個特點,消息結構的五部分,消息的六要素(集體回答),我們還學習了課文的電頭和導語,了解了消息「迅速及時」和「簡明扼要」兩個特點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作品中,文章的雄渾氣勢如何體現在標題和導語中。

6、布置作業:

①把生字詞注音一遍,抄五遍;②做課後練習三、四;③體會主體部分「勢如破竹」「氣勢磅礴」的特點,以便第二課的討論。

(三)板書設計

(此從略)

(按:「氣勢磅礴」或「氣勢雄渾」,是這篇新聞的主要特點。授課者自始至終注意把握這一點,處處呼應。這就是 「美」在此處,「美」的發現。授課者還不自覺運用了文體學的文本分析理論。知識、能力、情感也都有體現。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簡明得當,教學活動豐富,「朗讀」處理得好,「問題」設計得好,教師解讀點撥的語言也准備得好。教學環節完整,教案內容條理很清楚,操作性強。)

8. 怎樣做好語文課堂導語設計

如何做好語文的課堂導入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它是一堂課效果好壞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在一堂課中,新課導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收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因此,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和方法,為課堂教學創造一個良好開端。初中語文課的課堂導入,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問題導入法

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恰當的問題導入,這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心理學上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創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如在教《為你打開一扇門》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來導入:課文題目的「門」是指什麼門呢?你們見過這樣的「門」嗎?怎麼樣才能這個「門」打開呢?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去探討課文的興趣。

二、講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天上的街市》導入就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裝》可以讓聽過這故事的同學來講一下等等。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音樂導入法

音樂導入法是指先讓學生聽音樂,再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我們所要學習的有關內容。如在上《水調歌頭》時可以先放音樂版的給學生聽,並要求學生學會唱,這樣學生學會了唱歌,課文也就能夠背出來了,也 加深了對這首詞的理解。

四、直觀導入法

初中生還處在青少年時期,偏重感性認識,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根據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大膽採用直觀教具導入。這種方法是利用實物、標體、模型或掛圖等直觀教具,引發注意力,激發興趣。直觀教具可利用現成材料,也可自己製作。如學習《七根火柴》一課時,就可以直接拿著七根火柴進課堂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紅軍對黨的一片赤誠。《核舟記》一課,又同樣可以拿幾顆隨地可拾的桃核導入新課,普通的桃核,激發了學生對古代藝術的贊嘆。

五、情感導入法

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心理學家用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感情,則學生的思維理解、記憶等認識機能會受到壓抑阻礙。強烈的情感,能提高學生學效果。因此,語言感情對一堂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如:學習古詩歌的時候,我一般的做法是自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或先放朗讀錄音給學生聽,感染學生,然後轉入正課。

六、實驗導入法。

實驗,並不只是理化課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語文教師,還應當是一名實驗員。用實驗導入,讓學生親眼看到所發生的一切,所產生的現象,可以誘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如:學習《斜塔上的實驗》一課,根據課文內容,我事先准備了兩個大小不一的球體。課上,我先叫一學生到講台上做個實驗,讓學生把兩個球舉到同一高度,然後同時放開,並問學生發現了什麼問題,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活躍了起來。學生紛紛把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我簡單地歸納了一下,就此導入了課文。又如《松樹金龜子》這一課,根據松樹金龜子的發音的原理,我也採用實驗導入,我讓學生用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來回摩擦,然後解釋說這就是金龜子的叫聲,這樣就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實驗導入新課不愧是一種「催化劑」。

七、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一種開門見山,直接入題的導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師可直接講:今天,我們學習郭沫若先生寫的詩--《天上的街市》,接著就板書課文標題及作者。

八、多媒體導入法

現代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語文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如講《三峽》一文,我們可以用投影儀放映《三峽》中壯麗的景色,放映三峽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三峽。又如在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爾賽宮》時,我們均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把這三個地方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就能夠「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強化視覺,增強學習效果。以多媒體的課件來導入新課,確實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趣味性與直觀性。

在語文教學中設計課堂導入,要做得好也並不是容易的事,我認為導入還必須要注意一定的藝術。

一、要有針對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採用不同的導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

9.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的精彩導入

一、意境導入法
所謂意境導入法就是用富有詩情畫意的優美語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意境版之中。
二、權威權導入法
所謂權威導入法就是以著名人士對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迅速對課文產生好奇或敬意。
三、情感導入法
在課的起始時,教師能用情趣盎然的語言創設某種具體生動的情境,則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的情緒,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同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四、游戲導入法
所謂游戲導入法就是以一個與課文密切相關的小游戲開頭的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枯燥中跳出來。
五、知識導入法
有時,為了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或者使學生明確本課知識的重點,有必要作一些適當的舊知識提示,使學生產生一種知識的前後貫通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迅速同化新知,這就是知識導入。
六、「語感傳送」導入法
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容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優美語言和激盪的情感中進入課文。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導語範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