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作業本初中語文七下答案

作業本初中語文七下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03 08:23:05

❶ 語文作業本(人教版)和語文新課程新同步(浙江人民出版社) 七年級(初一)下冊 答案

誰給你打啊
自己慢慢做吧
不過我有已給很好的辦法
你問老師拿去

❷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七年級下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跪求

語文七年級下冊作業本答案(含課外閱讀)

唐卓哥解救祖國花朵而製作

對不起,我只打了單元及其他少數:

第三單元

11鄧稼先

1.泣 鮮 愧 裹 瘁 而2.(1)D(2)C3.。,。,??——。4.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5.(1)婦孺皆知(2)不能。因為「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了鄧稼先創造了「真正的奇跡」。6.說明了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鄧稼先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民族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7.提示:抓住兩個人物的性格和為人的不同來分析。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鄧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的人」。 8、可以表現鄧稼先嚴守國家機密的品質 9、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獻身科研事業、無私奉獻、生活儉朴、嚴守機密 10、示例:鄧稼先身先士卒,冒著受核輻射的生命危險,尋找失事的核彈頭並手捧核彈頭走出危險區 11、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激勵岳飛掃除韃虜。「岳母刺字」與鄧稼先的事跡有異曲同工之處,均可看出他們的愛國精神 12、提示:學會享受過程就能獲得快樂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鍥 瀝 衙 凝 窺 暇2.(1)鑽之彌堅 鑽得越鍥而不舍(2)廢寢忘食3.示例: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多行不義必自斃等。4.參加遊行;起草傳單;大會演說。5.(1)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麼或告白自己幹了什麼。6.不好。加點的詞語抓住外貌特徵進行描寫,形象生動地突出了聞一多大義凜然的氣概,表達了對聞一多的頌揚與景仰之情。7.含義: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作用:總結全文。8.冰心老人病魔纏身卻依然關心老年病人的病況9.冰心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留給我們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愛心。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10.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最後自然地成為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11. 示例:我打算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加油拼搏,為將來打下基礎,要穩扎穩打得努力!12.提示:「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總理,「甘願作一枚螺絲釘」的雷鋒,乃至時刻都呵護著我們成長的父母、親人、朋友、老師等等。

13音樂巨人貝多芬

1. 磐 躇 檻 捏 晰 荷2.惹 章 堪 默 翼翼 徒3.愁苦
蓬勃 深邃 逼視4.比作密不通風的磐石和不見天日的囚室。生動形象地表明了耳聾帶給貝多芬的極大不幸。5.(1)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使他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後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凈和安寧,就心靈的純凈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2)羅曼·羅蘭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畫了一位與貝多芬經歷相似的文學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6.觀眾看到貝多芬指揮不正常而表現出驚訝。7.提示:可以表現對貝多芬遭遇不幸的震驚和痛惜,可以表現對貝多芬音樂生命的熱愛和崇敬等。8.登臨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牆) 回眸郁孤台。 9.歷史的霉點:既指敵寇入侵留下的斑駁傷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恥辱印記。10.(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棄疾力主抗金,卻只能空懷報國志,唏噓、長嘆;古城牆甘願御敵,同樣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2)因為更多人記住了辛棄疾,記住了這首詩,記住了郁孤台,並且融入了心中,他們的腳踩歷史足跡,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當倍感欣慰,所以郁孤台笑了12.示例:作為一個音樂家,你耳聾了,這是最大的不幸,但是面對不幸,你勇敢地與命運做斗爭,用整個生命和熱情從事音樂創作,挫折讓你更加堅強。生活中總有許多不如意,甚至會遭遇不幸,我們也要像你一樣樂觀、堅強,勇往直前。

14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示例:祖籍 狼藉 滑稽 嗜好 魅力 槐樹 戲謔 虐待2.(1)博學多識(2)一拍即合(3)義憤填膺(4)尋歡作樂(5)忘乎所以3.莫泊桑法短篇小說巨匠項鏈羊脂球4.示例:(甲文)烏木色的濃密卷發從頭上一直披到肩上。(乙文)在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5.頭、發、鬍子、眼睛、目光。6.A7.(甲文人物)活潑,思維敏捷,善於表達;(乙文人物)聰慧、堅毅、尖銳。8.采訪了一位著名女演員、某電視台主持人和季羨林老人9.具體含義是主持人的話語中總引來文章中的語句以及富有文化底蘊的詩句作為談話的內容。10.衣著樸素,十分淳樸
平易近人11.太陽:默默無聞,十分淳樸,謙虛的人 霓虹燈:高貴、自認為很厲害,自傲的人12.示例:(1)福樓拜打開門,一看是莫泊桑,一下子就把他抱住了:「啊,莫泊桑!真沒想到是你呀!」然後,福樓拜拉著莫泊桑向裡屋跑去,邊跑邊喊著:「大家快看呀,我們的莫泊桑來了!」剛剛爬完六層樓還氣喘吁吁的莫泊桑,就被福樓拜拉著做了一次小跑練習。對幾位大作家的熱情,莫泊桑十分高興,就像個小弟弟似的跟在福樓拜的身後,並被福樓拜摁在了一把椅子上。(2)莫泊桑被福樓拜牽著,嘴裡還在不住地叫著「老師」。都德回過頭來對大家說:「想不到福樓拜竟有這么優秀的弟子,你看他濃眉大眼,氣質非凡,像不像當年的我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3)屠格涅夫仰坐在沙發上,用一種十分輕柔的聲調慢慢地講著:「莫泊桑,好久不見了,你還記得以前我們在你家談論文學史方面的事情嗎?最近又有什麼新作品了?可不可以讓我們一飽眼福呀?」莫泊桑有些不

好意思起來:「這些日子我確實很忙,我今天來正是想讓大家對我新寫的這部小說提提意見,還希望您多多指教!」屠格涅夫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容。(4)左拉歪坐在沙發上,壓著一條腿,用手抓著自己的腳踝。莫泊桑走到他的跟前:「最近過得好嗎?」「好,謝謝!」說完左拉又恢復了剛才的動作,觀察著每一個人。

15孫權勸學

1.(1)qīng(2)shè(3)shú(4)suì2.(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造句:他學問很少,像是吳下阿蒙(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眼。刮:擦,摩。相待:相看待。造句:他本來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卻很有學問,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3.示例:(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2)行萬里路,讀萬卷書。(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4宋 司馬光 編年 資治通鑒 戰國 五代5.(1)告訴(2)當道,當權(3)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4)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6.(1)A(2)D(3)B(4)C 7.(1)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託。(2)大哥(指魯肅)為何認清事物這么晚啊!8.善於聽取別人建議,會讀書,有進取心。9.更換 被10.技術已經交完了,是你使用出錯了11.告誡人們做任何事要專心,不能患得患失,否則做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12.羅貫中 元末明初示例:諸葛亮擺空城計諸葛亮草船借箭劉備三顧茅廬

單元復習

1.衰 慕 愧 兀 兀 躇 赫 鮮 既2.D 3.(1)馬上相逢無紙筆(2)示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要留清白在人間4.示例:作者 吳承恩作品《西遊記)人物孫悟空與人物相關應的故事(寫出一個)示例:《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選其一即可)
5.指麻煩事。6.他還是那麼安靜,那麼懇切,那麼熱心,那麼慈祥。7.示例:「不管窗外天空多麼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個房間就馬上亮起來,他的眼光彷彿會看透你的心靈,你在他面前想撒謊也不可能。」通過人物描寫表現「先生」敏銳的眼力和洞察力。8.略 9.(1)過失(2)答應(3)勸說(4)通「囑」,囑托10.(1)代廚下兒(2)代「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這件事(3)代甘寧11.呂蒙大怒,擂起戰鼓,調動軍隊,打算上船攻打甘寧。12.呂蒙性格: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如在甘寧背信棄義的情況下,呂蒙能聽從母親的意見,以國事為重,不因私怒而攻殺甘寧。13.略

第四單元

16社戲

1.示例:蓬勃 雨篷 蘆蒿 船篙 攛掇 躥升 點綴 拾掇2.(1)彌漫消散(2)翻來覆去地說(3)在潮頭搏浪嬉戲3.(1)然而 即使 而(2)輕松 舒展(3)點 磕 退4)漂渺 罩4.「竟」字說明了六一公公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他只求別人的點滴理解和肯定,便由衷地感激不盡。5.示例:他用「是的」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乾脆果斷,表現孩子的誠實;用「請客」作擋箭牌,使六一公公無話可說;「你把我的蝦嚇跑了」轉換話題,從而表現了雙喜的聰明與機靈。6.在問偷豆一事中,從六一公公的語言里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責怪孩子們偷豆,只是心疼被踏壞的莊稼;當「我」說豆「很好」吃時,他「竟非常感激起來」,表現了六一公公這位農民淳樸、憨厚、善良的性格特點。7.突出那夜經歷的難忘,「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朴實、善良的性格,表達了「我」對鄉間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8從她的唱腔,從她表情中,從她的優美的動作體現了她的才華。9.指觀眾內心的共鳴。掌聲是外在的,而內心的共鳴是心靈的震撼,是內在的。迴音淹沒掌聲,表明觀眾對梅蘭芳藝術的贊賞完全出自內心,發自心底 10.形象生動的描繪出了觀眾十分的熱情,從而顯現出了藝術家的表演十分精彩。11.寫出了藝術家的精彩的表演,觀眾已經壓制不住內心的情緒了,觀眾和藝術家融成一片了。12.示例:休,人靠在樹旁,表示休息。塵,小土為灰塵。男,在田裡花力氣(勞動)的是男人。

17安塞腰鼓

1.晦 冗 羈 亢 戛 恬 驟 濺2.示例:紅彤彤 黃澄澄 綠油油 白茫茫 黑乎乎 藍盈盈3.(1)響聲碰撞在山崖上。(2)形體成了思緒!4.有力、疾速、大起大落。5.不能。「你」將黃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強烈地抒發感情,充分表達了作者對黃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戀。6.用江南襯托黃土高原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7.不能。因為原句贊嘆的語氣強烈,有盡情贊美之意,而改後的句子只是一般地說好,表達效果遠比不上原句好。8.第二段通過美麗動人的小野花,廢棄的稻桿,剛剛抽穗的水稻,天空和魚塘這些景象寫出田野之美。這些景象反映出作者對田野美景的喜愛,對故鄉土地的濃郁的摯愛和眷戀9. 擬人,更形象生動的描寫景色,增加文章的生動性感染力,吸引讀者閱讀10.作者從家鄉的土地聯想到:土地孕育了我的祖先,我的祖先通過辛勤勞動在這塊土地上奉獻著生命的意義。11. 安塞腰鼓所表現的激越、磅礴,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豪放淳樸的特色,進而體現的是民俗文化。本文所描寫的是故鄉,細微的、清晰的聲音更能體會出作者對故鄉的感情,另外,景色用細微的、清晰的更適合。12.示例:江南越劇,輕柔、動人的舞姿,婉轉、悠揚的唱腔,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浪漫。

18竹影

1.幽 愜 爍 耍 縷 瓣 撇 疏2.慢慢 拯救 晃動/搖撼 信任 了解/體諒 姿勢3.D 4.「我」和小夥伴用木炭描竹影。5.(1)指華明(2)指弟弟(3)指爸爸6.「閃爍」生動地描寫出月亮被搖動的「竹影」「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的動感。7.表現了孩子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寫出了小孩子好玩好動的天性。⒏同時兼備真和美。⒐圖畫既要像又要美,照相只有像。10.原不過要借圖畫來訓練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確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後拿這真和美來應用在人的物質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來;應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豐富起來。⒒不同意。因為下棋和音樂、繪畫、書法一樣,都能陶冶人的情趣。(能自圓其說即可。)12.示例:(1)北國的雪追著凜風來了,破空來到人間。起初輕柔、瑣碎、星星點點,落到樹上靜默,積累成朵,漂到湖中消逝,引來靜水千波,聚到手中便頑皮地打著滾。雪漸漸大了,恍惚間已是萬樹梨花,一團團、一簇簇的,閃著銀光。(2)沉沉的夜色、茫茫的晨霧中,總能看到你們——清潔工忙碌的身影。你們的面容是那麼秀氣,你們的背影是那麼高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們是那麼勤勞,你們用自己汗水滋潤了地球母親的皮膚。

19觀舞記

1.B 2.(1)變幻多姿(2)本色當行3.示例:惆悵 絲綢 稠密 殉職 絢麗 詢問4.表情、動作。5.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6.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舞姿的優美。7.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卡拉瑪姐妹也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不會這樣美妙動人。8.略9.因為唯有雙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10.阿炳創造了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音樂,而楊蔭瀏將音樂錄下來,使它流芳百世。11.因為阿炳對生命和自然十分熱愛,也聽到了涌動的泉水裡有一點淡淡的哀傷。12.示例:看了黃豆豆的《豐收》,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純手打,望採納。。

❸ 誰知道「芝麻開花」《語文作業本》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的30課的答案

.綴 窘 苫 弛 眈眈
2.(1)只(2)舊、原來(3)脅迫、攻擊(4)往旁邊看
3.(1)聊齋版志異 清 蒲松齡(權2)在聊齋志異中記敘奇異的故事(聊齋,作者的書房名;志異,記敘奇異的故事)
4.(1)離開(2)像狗一樣(3)突然(4)打洞
5.C
6.(1)企圖打洞鑽過去來攻擊屠夫的身後。(2)狼也算狡猾了,但一會兒兩只狼都送命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7.對惡人不能抱任何幻想,而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只要合理即可)
8.D
9.(1)虎 驢(2)驢
10.老虎於是很高興,心裡算盤著說:「驢的技能只不過這樣罷了。」
11.黔驢技窮。現在一般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了。
12.提示:注意人稱變換及細節描寫。

❹ 語文作業本七年級下第30課《狼》答案

1、綴窘苫弛眈來2、通『只』,只有;舊源,原來;攻擊;往旁邊看3、(1)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2)在聊齋這個書房裡記述奇異的故事4、離開 像狗一樣 突然 打洞 5、C 6 、狼打算在麥草堆中打洞,從背後攻擊屠戶 。狼也狡猾,但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7、對像狼一樣狡猾兇殘的壞人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D)9.在括弧中補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虎)(驢)(虎)10.翻譯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老虎於是很高興,心裡盤算著說:「驢的技能只不過這樣罷了」。11.黔驢技窮。 現在一般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了。

❺ 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答案第一課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撒秕啄罩2.人跡罕至人聲鼎沸3.不必說她名人輩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不必說她物產豐富,有享譽世界的西湖龍井、紹興黃酒、金華火腿等;單是她那優美的自然風光,江南水鄉的秀美神韻,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嚮往。4.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5.不能。「伏」、「竄」比「停」和「飛」更形象生動。「伏」字生動地寫出了黃蜂肥胖的可愛形象;「竄」字不僅生動地寫出了叫天子的輕捷機靈,也寫出了兒童的羨慕之情。6.示例:蝴蝶在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這里表演空中雜技。7.對百草園各種景物和活動的喜愛、懷念之情,並以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喜愛對比襯托對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生活的不滿。(言之有理即可)8.表現出「我」對櫻桃樹的溺愛。為下文「我」護住櫻桃樹和樹最後的酷似做鋪墊。 9.「我」: 哈哈,太好了。我保護了櫻桃樹使它免受災難,現在它長得多好啊。媽媽當初怎麼那麼傻去鞭打它呢? 媽媽: 哎,這孩子怎麼就不明白未經抽打的樹結不出好果子來呢?也罷,就犧牲棵樹讓他明白這個道理吧! 10.母親告訴「我」要學會取捨。貪心最終會導致我們不堪重負、兩手空空,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一樣只能枯死。適當的舍棄,其實讓我們獲得更加豐厚的給予和回報! 11..「抽打心中的櫻桃花」形象生動地寓意了人們要懂得捨去,要及時祛除心裡過多的慾望與貪念。這個題目別具一格,意味深長,讓讀者深思,留下深刻印象。 12.示例:(1)魯迅(1881—1936),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墳》等。(2)示例:《狂人日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3)示例:閏土:舊社會深受肉體與精神雙重摺磨的典型農民形象。

望採納!標准答案!

❻ 啟東中學作業本江蘇版七年級語文下答案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11.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13.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5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6.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卻下水精簾,
玲瓏望秋月.
(李白:〈玉階怨〉)
18.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念奴嬌大江東去>)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20.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21.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23.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風飄荷葉

月亮,多麼美麗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們無不愛月、賞月、詠月。中國詩歌史上究竟有多少詠月詩作,如同「明月幾時有」一般令人難以作答。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便是自古詠月詩人多,詠月詩更多。「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詩經·齊風·雞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見《詩經·陳風·月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詠月詩句。

從詠月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別名、代稱。最常見的有——月子:「月子纖纖雲里見,吳江不盡莫湖來」(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別家六見月牙新,萬里風霜老病身」(金·張澄:《和林秋日感懷寄張丈御史》) ;月魄:「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唐·高適:《塞下曲》);月輪:「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唐·王昌齡:《春宮怨》);月桂:「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南朝·陳·張正見:《薄帷鑒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應在吾家紫石屏」(宋·歐陽修:《中秋不見月問客》),等等。

詠月詩,大都著意描繪月亮的形狀。在詩人們的筆下,新月是彎彎的,其形如玉鉤:「玉鉤斜傍畫檐生,雲匣初開一寸明」(唐·趙嘏:《新月》),「夜來江上如鉤月,時有驚魚擲浪聲」(唐·崔道融:《秋霽》);其狀如彎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樣像女子的眉毛:「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唐·戴叔倫:《蘭溪棹歌》)。而滿月則是圓圓的,李白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盤」、「瑤台鏡」狀寫月圓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潔;蘇軾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中秋月》),也是用玉盤比喻月亮,描繪頗為形象具體。

月亮皎潔明亮,這在詠月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雜詩》),著一 「素」字,直寫月之皎潔明亮。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白石灘》),「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李白的詩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夢游天姥吟留別》),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月夜與客飲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潔明亮。詠月詩中也有不少是藉助於比喻、映襯手法描繪月之皎潔明亮的。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納涼》),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李益的「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聞笛》),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潔。趙嘏的「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樓感懷》),這是以清澈的江水與皎潔的月光相互映襯,突出月明。北朝詩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舟中望月》),這是以雪的潔白、沙的反光映襯月光的皎潔明亮。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蕎麥花白如雪來襯托月光的皎潔明亮,別有一番韻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詩人們的筆下,不同季節的月則分別與不同的物象連在一起。春月,往往與梨花等物象、與青春的氣息連在一起:「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唐·無名氏:《雜詩》);「日暮歸來春困重,鞦韆閑在月明中」(元·貢性之:《暮春》)。夏月,常常與荷花等物象、與納涼相聯系:「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宋·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四首》之一);「綠槐陰轉小欄干,八尺龍須玉簟寒。自把紅窗開一扇,放他明月枕邊看」(清·納蘭性德:《四時無題詩》)。秋月,每每與露、霜等物象共處:「白雲映水搖空城,?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洞怪櫚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唐·溫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總是與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襯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籬」(宋·趙葵:《雪夜》);「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靜寂之夜,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李白的絕句《靜夜思》便是遊子月夜思鄉的名篇之一。詩的前兩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寫月光潔白如霜;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詩人望月思鄉,於平談處見深情。杜甫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故鄉與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另一首《月夜》詩: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全詩以月為主線,處處從對面著墨,描繪出了一幅妻子兒女月下思親圖,從而,將詩人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此詩堪稱望月懷遠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月在中天,遍地灑滿清輝,於是,詩人們生發出奇想,托明月將自己的思親之情捎給遠方的愛人或友人:「春風難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有首《絕句》:「美人攬明月,盈手以瑤華。欲贈離居者,徘徊秋漢斜。」此詩寫美人用手攬起月光想贈給客居異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贈送,為此,她徘徊不定,想像更是奇特大膽,與唐代詩人李冶的詩句「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明月夜留別》)有異曲同工之妙。

月夜,詩人們遙望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並以此為題吟詩遣興。嫦娥,也作姮娥、恆娥,系神話故事中後羿之妻。後羿從西王母處取得不死之葯,嫦娥偷吃後奔上月宮。在眾多吟詠嫦娥的詩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詩寫嫦娥獨處月宮,孤寂凄涼,長夜不寐,她應悔恨當初不該偷吃不死之葯奔月。古今學者大都認為此詩有寓意,至於有何寓意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思人,或以為是悼亡,或以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筆者以為,對此詩有何寓意,解詩者大可不必像科學家那般論證坐實,還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不是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寫嫦娥悔恨的還有李商隱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應斷腸」(《月夕》),宋代詩人晏殊的「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邊貢的《嫦娥》也寫得很出色: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
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此詩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系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這一中心,欲露還藏.似淡實美。

月出月落,月圓月缺,這一自然景象的奧秘何在?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廢寢忘食地探索之,試圖找到科學的答案,詩人們則藉助於豐富的想像詠之問之。李白的《把酒問月》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題下有詩人自註:「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可見,此詩系詩人應老友賈淳之請所作。全詩緊扣一個「月」字,突出「把酒問月」的主旨,共有四問:明月幾時有?月,夜晚由於東海,白日隱入雲間,又是怎樣歸落東海的呢?月中白兔為何年復一年地搗葯不止?寂寞孤獨的嫦娥與誰為鄰?但詩中皆問而不答。一是無法作答——前兩問尚屬未解之謎;二是無須作答——後兩問涉及神話故事,讀者完全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去自尋答案。最後,詩人由問月而慨嘆月的永恆與人生的短暫,從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此詩對後世的影響頗大,宋代大詩人蘇軾《水調歌頭》一詞的發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詩的開頭兩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詠月詩也美;月亮是永恆的,詩人詠月也是永恆的。

tenten6666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ichinlan3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gch0099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QTAOXUE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我國古代吟詠月亮的詩句可謂舉不勝舉:

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在兒童眼裡十五的月亮就象一個又大又圓的白盤子,形象鮮明.

詩人通過月亮的圓與缺表達出人間的聚與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王齊愈的<人妒月圓頻,頻圓月妒人>則以新奇的擬人手法表達出渴望團圓的心情.

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使人融入那種朦朧纏綿的相約之愛中.

著名的山水詩人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出秋季雨後樹林中那種空明澄澈的意境.

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大視角地展示了宇宙空間的博大,星星落了,天地更加廣闊,月光一層層的向前涌動,就象那洶涌澎湃的大江.

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依然是那個月亮,可時光卻一去不復返了.

讀米蒂的<鉤月掛,綺霞收,蒲南人泛舟;娟娟何處,燭明眸,相望獨倚樓>使人感到凄迷和惆悵.

所以,我還是更加喜歡蘇東坡的<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

詠月詩句
白兔:「此時瞻白兔,真欲數秋毫。」(杜甫)
玉兔:「上人分明見,玉兔潭底沒。」(賈島)
金兔:「朱弦初罷彈,金兔正奇絕。」(盧仝)
蟾兔:「三五月正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
兔魄:「慈烏夜夜向人啼,幾度紗窗兔魄低。」(范槨)
兔輪:「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元稹)
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賈島)
蟾宮:「鮫寶影寒珠有淚,蟾宮風散桂飄香。」(李俊民)
清蟾:「已饒瑞英明朝滿,先借清蟾一夜圓。」(范成大)
明蟾:「永夜涼風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劉基)
玉蟾:「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李白)
半蟾:「西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李白)
桂月:「桂月危懸,風泉虛韻。」(庾信)
桂宮:「白兔如嫌冷宮,走入杏花壇下井。」(高啟)
桂輪:「桂輪秋半出東方,巢鵲驚飛夜未央。」(方千)
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王維)
月桂:「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樓。」(張正見)
月魄:「日輪庄霜戈,月魄懸雕弓。」(高適)

月輪:「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
寶鏡:「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李朴)
金鏡:「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王沂孫)
玉鏡:「冰含玉鏡考寒在,粉傅仙閣月色多。」(鄭谷)
水鏡:「柔只雪凝,圓是水鏡。」(謝庄)
冰鏡:「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孫平仲)
飛鏡:「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辛棄疾)
玉盤:「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
玉環:「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環。」(白居易)
玉輪:「玉輪涵地開,劍匣連星起。」(駱賓王)
玉鉤:「娥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窗。」(鮑照)
玉羊:「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劉孝綽)
玉弓:「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
玉鑒:「仰頭看月見新鴻,形影霜飛玉鑒中。」(梅堯臣)
冰鑒:「絳河冰鑒朗,黃道玉輪巍。」(元稹)
冰輪:「昨夜忽已過,冰輪始覺虧。」(朱慶余)
素娥:「素娥脈脈翻愁寂,付於風鈴語夜長。」(范成大)
銀鉤:「一曲銀鉤曉,寶簾掛秋冷。」(王沂孫)
瓊鉤:「瓊鉤半上,若木全低。」(庾信)
碧華:「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李賀)
圓景:「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似繁。」(曹植)

❼ 求義務教材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現在發算嗎

❽ 我要七年級下語文作業本(浙教版)所有答案,最好是外帶題目的,寫了

沒分啊

❾ 金牌作業本初中七年級語文的參考答案

這個要自己做吧

❿ 浙教版初中七年級下學期語文作業本24和單元練習答案

積累運用:

1. 暇 霾 及 寐

2.(1).犧牲轟動國家。
(2).老老少少感到驕傲。
(3).我們哀悼公民。

3.花朵的美麗是大自然給予的。
是大自然給予花朵的美麗的。

閱讀理解:

(一)

4.戰栗、悲哀、陰霾、籠罩

5.崇高的獻身精神和不祈求回報的社會責任感。

6.你們:七位宇航員的親人。 人們:七位宇航員。 我們: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美國人。

7. ①.一個世紀前,開發美國西部的人們,常常面臨著惡劣的條件,甚至倒下。
②.現在,七位宇航員為探索宇宙而獻身。
③.今後,我們仍將為走上外星球而忍受磨難,不斷前進。

(二)

8.危難中的人們依然遵守秩序,一如既往地關愛弱者,正是這種習慣,使受災人數降至最少。

9.具有自覺的公民意識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0.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對他人的真誠的愛。

11.不矛盾。「珍視生命」是珍視所有人的生命,正是出於這種觀念,所以他們寧可用自己個體的生命,去換取整個群體的生命的存在。

體驗探究:

12.邱少雲,為了戰斗的勝利,他在火中紋絲不動,堅持著,任憑自己犧牲在烈火中,他,以舍己為人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悠揚的贊頌之歌,他,是真正的英雄。

閱讀全文

與作業本初中語文七下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