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端午節嘉興的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贊同9| 評論
②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千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作文《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③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又是一年端午時
就如新年辭舊歲一般,新一年端午節的到來總會很自然的替代已成過往的端午記憶。每一年的端午節看起來都一樣,節前包粽子,節日的當天看龍舟賽,吃上幾口熱粽子,再多不過是出門走走,四處看看,再無其他。
今年的端午節前三天,我來到了奶奶家。這里的家家全無我想像中的清閑,他們似乎已經忙開了。我的奶奶一大早便去了集市上買來了青色的粽葉,買齊了包粽子要用的材料。
奶奶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擺放在家的門前。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著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麼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干罷了!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身處去家中,正想著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著。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慾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著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④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小談端午 端午,會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賽龍舟,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吃咸鴨蛋。包粽子……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除春節外最喜歡的節日。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趕,爭取當第一個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長長的、寬寬的粽葉,用兩手握住,往裡一拐,做成漏斗狀,放入糯米……我就無比興奮。 端午這天,無疑是最興奮的日子。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編好的蛋袋,掛在脖子上,拾一顆淡綠色的咸鴨蛋,空著肚子,在河邊和夥伴們搶個好位置,等待龍舟…… 我們的興趣自然不在龍舟上,來是為了隨手摘朵薔薇,將一片片花瓣拋入水中…… 沒過多久,肚子便餓了,掏出還存留著一絲溫氣的咸鴨蛋,剝開蛋殼,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用牙齒一點一點地啃——一半是因為捨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為太咸了。咽下咸鹹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閃閃的蛋黃了。用舌尖一點一點地舔著,享受著小小的金黃色的快樂與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呷著一盅上等好酒似的。 咸鴨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小學生作文《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粽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裡漾開…… 賽龍舟、吃咸鴨蛋、包粽子……這些傳統節日里,包含著小小的幸福……粽子很美味,可吃得太多……嗝端午節後,媽媽從奶奶家、外婆家提了許許多多粽子。果然不出所料,端午節後一天,就來了一個可怕的粽子宴,吃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開飯嘍!今天吃粽子!老媽在房外大叫,再不來粽子都涼了!我聽見了,立馬放下手中的筆,沖向飯桌,不由得嚇我一跳:桌子一個碩大無比的盤子里到處是墨綠色的粽子。彷彿在向我示威,你吃得下嗎?你吃得下嗎?看似好看的粽子成了張牙舞爪的綠色魔鬼。我看了看自己的小肚皮,又看了看桌上的粽子,打了一個寒顫。亮亮,來吃個糖粽。老媽溫柔無比的把一個糖衣炮彈——紅棗粽子扔來,我咬下一口——太甜了!我連忙甩開。老媽看出我不愛吃,又扔來一個更加肥碩的臘肉粽。我咬了一口,內包的臘肉鬆開兩半,呼之欲出。沒有臘肉的咸、硬,有的是取而代之的香和嫩。嗯~不錯。我三下五除二的處決了一個,原來粽子也這么好吃呀,眼裡的魔鬼成了翩翩起舞的綠衣天使,媽,再剝一個。好的。媽媽見我愛吃,別提有多開心了,她的粽子剛從粽葉子上掉下來,我的嘴巴就接上去。滿屋只剩下了我吃粽子的聲音。老媽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因為我以前不愛吃粽子。我稀里糊塗地吃著,老媽稀里糊塗地剝著,直到碗里的粽子全部殉職。亮亮,夠了嗎?老媽試探性地問道。還。。。。。。嗝!有嗎?我摸了摸肚皮,問道。有!老媽變戲法似的變出來一大串。天啊!。。。。。。恐怖的綠色風暴完了,我走路都踉踉蹌蹌的,連背背佳都扣不上了。哎,粽子很美昧,可吃多了。。。。。。嗝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⑤ 端午節賽龍中的作文六年級下冊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端午節。||| 據說,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被害投河後,百姓馬上相救,可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劃著船在河裡找屈原。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河裡。紀念屈原的這些活動,就變成了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准備吃粽子了。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 吃完粽子,媽媽還會給我掛上香囊,香囊里有許多中葯,聞起來清香撲鼻,可是,蚊子卻很怕這種味道,掛了香囊之後,蚊子就不會咬我了。香囊的用處可真好啊!||| 端午節我們還要吃五黃:咸鴨蛋、黃鱔、黃酒、黃瓜和黃魚。據說,吃了五黃就會平安如意。|||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數賽龍舟了。我雖然只在電視上看過賽龍舟,但是,那熱鬧的場面已經牢牢地吸引我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賽龍舟,為我增加端午節的知識。||| 端午節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麼熱鬧,但是,端午節有很多民俗,讓我能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喜歡端午節!|||
⑥ 六年級下冊端午節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9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⑦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學校按規定放了三天假,我們可以好好的玩一玩了!
過端午節,我們這里最普遍的風俗就是每家每戶都要吃粽子。這不,星期三的晚上,我和媽媽就開始包粽子。我們包的是糯米粽子,另外還加上了紅棗、葡萄乾等材料。
我們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先把竹葉捲成圓錐形;第二步往裡面放入適當的米,然後,放上幾個棗;第三步再把竹葉包起來;第四步用線把粽子纏繞起來。粽子就做好了。
第二天早上,一大盤香噴噴的粽子出鍋嘍!
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邊吃邊說:「我要把這些粽子全部幹掉!
」吃完粽子,爸爸又帶我和媽媽去濱州游中海公園。到了那裡,藍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雲,小草也好像在說:「歡迎你們的到來!
」這里可真是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我太喜歡這個地方了!
我們先玩的是開船游戲,而且爸爸、媽媽把舵手的任務交給了我,我覺得掌握方向太難了,小船也總是搖搖晃晃的,有好幾次我險些掉下水去呢!
不過我們都穿了救生衣,我說:「如果我真的掉進水中,漂浮在水面上,會不會有鯊魚一口把我吞下去的?」媽媽笑著說:「就算是吃,它也不會一口吃掉,也得三口兩口的。」爸爸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天色已經不早,我們交了船,戀戀不舍的離開了中海公園。
這個端午我過得好開心啊!
⑧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要端午節的急急急!!!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麼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後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⑨ 六年級下冊《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題材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
端午節源於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前幾天,爺爺就開始包粽子了。他准備了新鮮的粽葉,一大盆調好醬油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爺爺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著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我聞了直流口水,爺爺見了,馬上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遞給我,說:「好吃狗,吃吧。」我馬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還不忘評價:「真香啊!」
我們這里不舉行賽龍舟,但我看見過賽龍舟,真是精彩啊。賽龍舟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向前射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