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心得
淺議如何進行初中作文分層教學作文在初中語文中考試卷中佔有「半壁江山「,可謂是作文寫得好,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寫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學作文的模仿寫作基礎上上,雖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朦朧的寫作意識,但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要想讓學生盡快擺脫小學時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寫作模式,從而真正會寫作文,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淺見:首先,對學生進行歸類,並根據學生現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處類別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分類的依據多種多樣,根據學生興趣的有無可以分為有興趣的和沒興趣的,有興趣的還可以分出興趣較高的和興趣較低的;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寬窄可以分為知識面寬廣型、知識面狹窄型;根據學生的書寫的水平可以分為美觀、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據學生對於作文題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為透徹型和膚淺型;根據學生對於文章的結構的把握上可分為寫作結構完整型、結構不完整型;根據作文內容的充實程度可以分為內容充實型和內容空洞型等等。對學生分出類別以後,一定要與學生溝通,既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處類別的培養目標,又要打消學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學生」「老師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顧慮。我對於我班學生在開學時就採取在不做任何輔助講解的情況,布置一篇作文,根據學生的最真實作文水平進行分類。然後以此進行作文指導。當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類也不是越多越好,分類的標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針對性;既不可為了達成分類這種形式而進行分類,走形式;也不要讓分類的標准過於模糊,將不同問題類型的學生放在一類,降低教學的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第一篇作文,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准確定位,確定類別,並根據學生在以後的表現適時做出調整。其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指導,重在提出改進意見,定期進行檢測並及時反饋。在確定好學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後,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比如對於知識面比較狹窄的同學就要鼓勵他多讀文章多積累;對於書寫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字,爭取潦草的寫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寫到工整,工整的寫到美觀;對於文題理解不透徹的學生可以多出一些題目,讓他研讀,訓練理解,培養能力;對於結構寫不完整的可以讓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應的文章,以增強對於文章的整體概念;對於文章內容空洞的同學自然要建議他首先是多積累素材,其次是要善於運用手中的素材。例如關於作文的細部處理上,我的教學心得是文字與情感上的「簡單——復雜」的辯證處理上,細節描寫是要把「簡單的語言復雜化」,就是在細節上詳細描寫,不惜筆墨;情感上的處理應做到「把復雜的情感簡單化」,即是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情感表示出來,盡量使用短句,情感表達要清晰、語句要簡短。在進行了指導並提出改進意見後就要結合學生的後續習作情況進行具體講評,根據學生每一次作文的情況製作一個記錄薄,將學生每次的進步和存在情況進行記錄並結合學生的作文及時給與反饋,爭取做到擯棄缺點,固化優點。還可以結合期中期末的考試對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階段性檢測,並根據檢測的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講評時要注意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切忌挖苦諷刺。再次,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適時調整學生的類別,讓學生始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生作文水平的進步也是不斷表現出來的。當學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階段的培養目標不再適合原有類別的培養目標時,就需要對學生及時進行調整培養類別,使學生自始至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努力目標。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評價可以藉助於大型階段性考試的檢測結果,如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考試對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檢測可能更科學、更合理、更准確。也可以根據每周的作文情況進行總結判斷,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整。但是最好不要頻繁的調動,以免適得其反。
⑵ 初中語文寫作公開教研課《怎樣描寫景物》教案反思評課記錄
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課,覺得她們都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學。
語文課版程標准明確指出:「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規定:「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課標》還指出:要充分發揮師生在雙方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⑶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錄如何立意
那麼,我們該如何立意呢?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一下立意的方法:
①以小見大:
所謂的以小見大,就是通過小事,反映出重大的社會問題和時代面貌。也就是說,用一個小的立意,扣住一個大的主題。
由於孩子們受年齡和活動范圍的限制,親身經歷或親眼看到的重大事件是很有限的,生活圈子裡都是些尋常小事。我們的文章要反映時代面貌,反映大的主題,必須學會小中見大這種立意方法。
如:第十一屆全國中小學生「春蕾杯」作文大賽中,高年級組的一個作文題目《變化》,有不少學生著眼點很大,寫國家的變化、寫城市的變化、寫農村的變化……立意過大,不好掌控,容易說空話、大話,而有的同學立意就很小,只寫《爸爸眼鏡的變化》、《鉛筆盒的變化》、《兒時游戲的變化》等,小中見大,把祖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寫出來了。再如:作文題目《媽媽》,這個題目非常大,我們寫什麼呢?媽媽愛我?媽媽很偉大?顯然難以把握,這時我們就需要以小見大,可以寫媽媽的一個特點,比如《熱心腸的媽媽》、《嘮叨的媽媽》等等,從一個角度來展現媽媽的特點。
②反向立意
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反向立意就是向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構思,另闢蹊徑。形象地說,就是唱反調。
舉個例子,比如說到霧霾,大家都會說霧霾的壞處,霧霾對我們的傷害,這屬於正常的思維,而反向立意則會立意為霧霾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因為霧霾的存在,讓我們意識到了環境污染的嚴重,讓我們正視環保,積極努力的去做事改善環境,這種思考方式就是反向立意。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大家都寫近朱者赤,而我卻覺得近朱者未必赤,這種立意的方式非常新穎,容易打動閱卷老師,但反向立意尤其要注意立意的健康,不能胡亂立意。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說說立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立意要健康:
所謂健康就是保證文章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正確,要體現一定的思想意義,能給讀者以鼓舞和啟迪。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寫一個想像類的文章,有的孩子會寫,我希望擁有超能力,在地震中救出所有受傷的人,這就是積極向上的立意,但如果寫成我擁有超能力,把超市裡的好吃的都運到我家,不用學習考試就能得100分,老師要敢批評我我就把她們都變成石頭。這種就是不健康的立意。
立意健康,需要一定的駕馭能力。這種駕馭能力往往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比如,某同學寫《成長的煩惱》,文章大量筆墨都是列舉成長中的課業負擔重,心理壓力大等煩惱。結尾筆鋒一轉:沒有汗水哪來收獲,沒有煩惱哪來喜悅?學問是苦根上結出的甜果,讓我們樂於吃苦,樂於承擔煩惱,因為煩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就這樣,一篇立意健康的文章就誕生了。
②立意要深刻:
所謂深刻,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象看到真相,由問題揭示原因、洞察內涵。這樣一來,看問題就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深入。
具體地說,我們寫文章不能只是回答「是什麼」、「有什麼」這一類的問題,而要進一步涉及「為什麼」、「怎麼辦」一類較深入的問題。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文章在立意上就深刻了。如《我學會了》,可能有的同學只想到學會了具體的事情,如「學會了做家務」、「學會了騎自行車」等,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寫「學會了原諒別人」、「學會了關心」,這樣的立意既深刻又有新意。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也決定了孩子作文的思想高度,是我們在動筆之前最先要把握好的。
⑷ 初中語文作文課怎麼上
你好,這個問題我特抄別喜歡襲回答.
我教語文已經30多年了,感觸很深,上好作文課的前提是學生接受你的言論和見解,當然其他的課也需要這一點.
你要有這個魅力之後,不愁你教不好,學生喜歡你是最根本的,那樣的話,你就不需要來問這個問題了,只需要隨便在地攤上找本參考書,參照著寫個教案,上課的時候背著手,侃侃而談,學生的作文寫得保證你滿意.
其次,你必須要告訴學生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好寫,什麼不好寫.反動的不能寫,不是身邊的不好寫.這兩點要說明白.
最後,永遠不要否定他們自己創作的任何一個字,你多鼓勵多肯定才能換來好作文.
還有就是要隨時提醒同學們隨時尋找素材,特別是酸酸的那種,看上去幼稚的那種.
⑸ 初中語文老師怎麼上好作文課
如果你說的只是「上課」的話,事情並不難,課前制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回,備課要詳細一些,注答意方法達成目標的有效性,不僅要備教學內容,也要「備學生」,「備學生」主要是指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並要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執行時要不折不扣,但需要你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個人認為「作文」難,不是難在「上課」,而是難在學生「真的」會「作文」:)
⑹ 如何上好初中語文作文課
上好作文來課的前提是學生接受你源的言論和見解,當然其他的課也需要這一點.
你要有這個魅力之後,不愁你教不好,學生喜歡你是最根本的,那樣的話,你就不需要來問這個問題了,只需要隨便在地攤上找本參考書,參照著寫個教案,上課的時候背著手,侃侃而談,學生的作文寫得保證你滿意.
其次,你必須要告訴學生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好寫,什麼不好寫.反動的不能寫,不是身邊的不好寫.這兩點要說明白.
最後,永遠不要否定他們自己創作的任何一個字,你多鼓勵多肯定才能換來好作文.
還有就是要隨時提醒同學們隨時尋找素材,特別是酸酸的那種,看上去幼稚的那種.
⑺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課堂如何復習
一、使學生樹立寫作思考的意識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重視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使學生寫作時思路更流暢,語言表達更清晰,作文層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維混亂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思考,寫作時信手拈來,完全為了應付。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明朗,表達更清晰。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課堂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不能著急去催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寫、如何寫好作文,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並在這個基礎上將作文升華。當然,教師也可以將作文訓練安排到課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時間內思考並完成作文,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思考習慣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提醒學生注意時間,不能讓學生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培養學生寫作提前思考的習慣,就像做數學算數題時先打草稿,這樣的思考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作文質量,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二、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蘇教版新教材更加重視寫作,在語文測試中作文分數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大。但在初中作文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學生作文素材缺乏,文章平淡無奇的現象。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摘抄美句的習慣,讓學生准備一個美句摘抄本,把平時在課本上或者在課外書刊上看到的美句摘抄到本子上,可以是詩句,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優秀作文里的句子等等,積累得多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會將其引用到作文中,使作文表達更加簡潔凝練,富有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冰心詩四首》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美句進行摘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仔細選編的,學生摘抄這樣的句子既可以熟悉課本,也可以借鑒這些句子中的寫作手法,並活用到寫作中去。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日記不一定要長篇大論,無可挑剔,但一定要是身邊真實發生過的,蘊含學生豐富情感的。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日記本就成了一個豐富多彩且貼近生活的素材庫,這些素材都是學生自己經歷過、蘊含學生真實情感的,這樣的素材不用刻意去記,學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作文中去,提升作文水平。三、利用朗讀輔助作文教學科學證明,大聲朗讀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的方式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對教材課文或者優秀作文進行大聲朗讀。大部分中學是設有早讀和晚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兩個時間點進行課文朗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普通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流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編選出來的,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的,朗讀這樣的課文,可以使學生提高對課文的記憶,對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進行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初中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別是古詩,如《次北固山下》《赤壁》《過故人庄》《秋詞》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在上課之前進行范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進行范讀,朗讀應該輕快活潑,聲音悠揚,將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通過示範,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同樣,對優秀作文進行朗讀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鑒的部分進行記憶,並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朗讀可以使學生加強記憶,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讀帶動學生記憶,可以將這些好的句子刻在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⑻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語文作文課
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數都認為作文寫完後,批改好就沒有事了,專往往會忽略了評講屬 的過程,其實,作文的評講和作前的指導一樣重要。指導的過程是對學生寫作的一個引導,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養學生良好動機的心理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 維品質的過程,是發展學生內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那麼,如何上好一節作文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