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修辭手法運用

初中語文修辭手法運用

發布時間:2021-01-02 11:05:06

1. 初中語文的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寫作方法都有哪些

小學輔導小學作文有哪些描寫方法?小學作文是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檢測,一個學生只有將語文知識學好了,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認為或者是景物運用某種手法寫出來,那麼小學輔導作文常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綜合能力)

1.詳細描寫:使用了很多生動的、貼上的比喻,漂亮的文字,豐富多彩的顏色和厚厚的塗抹.2.白色描述:用簡單的單詞,掌握事物的人物或圖像的特徵,並在幾個筆畫中勾畫出人物或事物.3.靜態描述:平面、靜態描述人物或場景.4.動態描述:寫靜態,或用擬人的方式描述事物.以上就是今天帶來的小學輔導作文描寫的方法,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借鑒和幫助的價值.

2.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春課文中的修辭手法有哪幾種寫上句子。加修辭手法。

有擬人、反復、排比、比喻。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反復、擬人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擬人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4、」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擬人

5、」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排比、比喻

(2)初中語文修辭手法運用擴展閱讀

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6]。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3. 初中語文常見修辭手法及其應用有哪些

修辭手法共有78種,初中只要求掌握9種:比喻,擬人,借代,對偶,誇張,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4. 初中語文各類修辭手法的作用描寫的作用

表現手法:比興寄託(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襯托,烘托,比擬,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借物喻人,反語
修辭手法:對偶,頂針,比喻,擬人,

5. 初中語文的修辭手法及作用是什麼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特點: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3)補充:借喻與借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
不同點:a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
b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系;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誇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b、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8.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6. 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1.比喻:用在記敘、闡明、形貌中,能使事物生動、抽象、詳細,給人以光顯的印象;化有形為無形,使籠統的事物更抽象詳細, 使深奧的原理變得粗淺易懂。
如:誠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叢中她最美,美得無瑕,美得高尚。送人一枝玫瑰,給人間一縷馨香。誠信,維系人間溫情的紐帶,有了你,人們不再感觸冬日的酷寒,有了你,人們時辰感觸春天的暖和。誠信,人類肉體的創造者,有了你,人間少一些鉤心斗角,少一些人情冷暖。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黑色的大黨羽。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發生光顯的印象,發生激烈的情感,惹起共鳴。 如:騰踴時,容貌像是高興;打旋時,容貌像是眩暈;傾斜時,容貌像是害怕…((張比方《信心——看帆板扮演》)
老人們真幽默,吃著西瓜與炎天辭別,說是「啃秋」。人們終於迎來了新秋,迎來了這楚楚感人的新娘子。秋山,變得豐腴起來了;秋水,變得溫順起來;金風抽豐,變得涼快起來了;秋雲,變得淡遠起來。
3.借代:能起到突出抽象,使之詳細、生動的結果。
如:你們是初升的太陽,盼望寄予在你們身上。反動加迷信將使你們為虎傅翼,把老一代反動家和迷信家撲滅的火把接下去,後來居上而勝於藍。」
4.誇大:可以惹起豐厚的想像,更好地突失事物的特性,惹起讀者的激烈共鳴。 如:青絲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5.對偶:方式上音節劃一勻稱、節拍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會合,歸納綜合力強。
如: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反句式組成排比,添加語拋,起誇大作用,激烈表達作者的頭腦情感。談論文每每添加語勢,起到了誇大論證觀念的作用。可加強言語的氣魄。用來說理,可把原理論述得更緊密、更透徹;用來抒懷,可把情感抒發得極盡描摹。 如:人生旅途中有幾多攜手相伴的冤家,幾多次披肝瀝膽,幾多次禮尚往來,又有幾多優美暖和的回想
漫漫長路,總有旦夕相處的親人,幾多叮囑,幾多庇護,幾多孝心,幾多無私。
7.設問:方式為自問自答。作用是:惹起讀者興味,惹起讀者考慮。在構造上還起到引出下文、承先啟後、使層次明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掃尾或開頭處,除惹起考慮外,另有承先啟後的過渡作用;用在談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化,頭緒明晰。 如:事物的准確答案只要一個嗎?
8.反問:以否認的方式表現一定,目標是增強語氣,起誇大作用
1、第一人稱敘事法
2、第三人稱敘事法
3、倒敘法
4、倒敘法
5、插敘法
6、補敘法
7、分敘法
8、詳敘法
9、略敘法
10、間接抒懷法
11、直接抒懷法
12、先敘後議法
13、先議後敘法
14、夾敘夾議法
15、以物為線索
16、以人為線索
17、以頭腦變革為線索
18、以中央事情為線索等方法.

7. 初中語文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比喻、擬人、對偶、誇張、排比、反問、象徵(這些是主要滴說)回

··答·······························································(*^__^*) 嘻嘻……

8. 語文中的全部修辭手法及作用

初中生一共要掌握8種修辭手法以及它的作用,在初一和初二階段,修辭手法考題主要以仿寫句子為主。步入初三階段,修辭手法考試題型就會出現在閱讀理解當中。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問題題型:請結合全文內容,賞析下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 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4.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5.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7.設問:形式為自問自答。作用是: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
8.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對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修辭手法及其作用題型,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昂立新課程致力於滬上培優10餘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路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

9. 初中語文修辭手法及作用

一、初中必學的八種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反復、對偶(8個)

二、表達效果

(1) 比喻

含義:利用不同事物之間某些相似之處,借一種事物來說明另外一種事物。(本體、喻體要分清)

作用:1.生動形象,凸顯特徵,給人以鮮明的形象;

2.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

3.激發讀者的想像,引起讀者共鳴。

答題模式: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的特點(情景),抒發(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擬人

含義:把物當作人來寫,給事物賦予人的動作或情感。

作用:1. 將事物人格化,描寫形象具體,賦予某物人才有的動作或情感;

2.表意豐富,表達生動形象且富有趣味。

答題模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擬人化,賦予他人才有的動作或情感,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特點(情景),抒發了……的情感。

(3)排比

含義: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1.句式整齊,富有美感;

2.增強氣勢,說服力強,

3.便於抒情,感染力強。

答題模式: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有力的寫出了…….的特點,加強文章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強烈的……感情.

(4)誇張

含義:故意言過其實,誇大其辭,對人或對事進行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一般體現在數字或動作等詞語上。

作用:1.烘托氣氛,加強渲染,給人啟示;

2.引起聯想的效果,更好的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答題模式: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的特點,表達了……的情感,引發想像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修辭手法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