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二作文
1.老師不在的時候
早上,王老師對我們說要去開一個短會,一會就回來,同學們表面上很平靜,心中卻暗暗自喜。王老師出門不到十五秒,探子便貓一樣的走到門前,伸頭一看,只見王老師已不見,便打了個手勢,班裡立刻鬧開了。同學們下位的下位,打牌的打牌,說話的說話,個個都比在家還輕松,快樂無比。可好景不長,大約七八分鍾後,突然響起了敲門聲,只聽第一排的同學大喊:「王老師回來了!!」全班在不到三秒鍾的時間內立刻安靜下來,接著,一個人去開門,可門外的卻是一個找錯了班的家長,大家差點笑出聲來。
為了不被王老師發現,一幫探子出動了,分別安排在三、四、五層。班裡再一次鬧了起來。可能是應為有探子出動吧,這回大家更瘋狂了。女生們有些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有些沒事找事自言自語,還有些具然開起了KFC。男生們也不甘示弱,打牌、看漫畫、吃東西的一大堆。女生笑、男生鬧,班裡一片混亂。
又過了十多分鍾,只見一幫探子跑了回來,邊跑邊喊:「王老師來了!!!」班裡在一陣混亂和一連串「王老師來了!」之中開始漸漸平靜,下位的竄回了自己的位置,打牌的抓起牌就跑,看漫畫的「」的一聲把書撂進了課桌里。十二秒五九,班裡已鴉雀無聲。這時,胡逸飛唱起了《同一首歌》,接著,由一人獨唱立刻變成了六十六人大合唱:「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又過了將近一分鍾,王老師走了進來,看見大家正在唱歌,高興地笑了。
唉,老師不在的時候呀!
2.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那是一個星期三,下午第二節課,老師要去開會,就布置了一點作業給同學們寫,還囑咐大家要安靜地在教室里寫作業,寫完作業就自習功課。大家異口同聲地應到:「好!」
老師走出教室去開會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在認真地寫作業。突然,,不知誰嚷了一聲:「老師不在,自由自在!」霎時,教室里像油鍋一樣炸開來了。幾個調皮搗蛋鬼拿起直尺擺陣廝殺,嘴裡還不住地喊:「殺啊,殺啊,幹掉他們!」小帆同學更是站在桌子上高呼:「好,打得好!」小棉則趴在桌子上,睡起了大覺,那呼嚕聲可真是「震九霄」啊!小芳聽同桌講了個笑話,笑得前俯後仰,不小心撞到了小涵。小涵不由分說,上去就是一巴掌。小芳的臉頓時「晴轉暴雨」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小濤喜歡搞惡作劇,他悄悄地走出教室,然後從廁所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小帆從窗戶紙上看見一個身影,以為老師來了,大聲喊道:「老師來了啦!」只見大家七手八腳地回到座位上,教室里又變得安靜起來了。門推開了。「呀,我還以為是老師呢,嚇我一跳,原來是小濤!」「嘿,小帆,下次消息報准點!」……油鍋又炸開了。
身為班長的我,看到此情此景,不禁火上心頭,憤怒不已:「靜下來!」同學們被我這一嚷聲嚇得魂不守舍,紛紛呆在那裡,半天才醒悟過來,又鬧開了:「班長,你想嚇死人啊!」「對啊,班長,你會把我們嚇出心臟病來的啊!」對於這些言語,我不予理會,並採用記名的方式來管好紀律。可對我這一套,個別調皮搗蛋鬼竟不予理會,依然隨心所欲。對於他們,我實在是無可奈何。教室依然像市場一樣熱鬧非凡。我也只好回座位去寫作業了。
這時,窗戶上又出現了一個身影。這一次,大家還以為是小濤的惡作劇,依然不予理會。門推開了,這一次進來的是老師。同學們一個個都驚呆了,接著又低著頭,挨了老師的一頓狠批……
唉,老師不在的時候……
還有一些零散的:
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丁零——」,早讀課的鈴聲響起來了,但老師卻遲遲沒來上課。作為值日班長的我,焦急地朝老師來的方向望著。
忽然,走廊上傳來「咯咯咯」 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是一聲響亮的「報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語文老師的鄰居張清同學。只見她臉漲得通紅,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糟了,語文老師她——病了 ——不能來上課了。」我聽了,心裡像亂麻似的。這可怎麼辦呢?同學們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班裡「沸騰」 了。
我的大腦飛快地運轉著:「現在老師不在,該怎麼辦才好?今天我是值日班長,應該管好班級。現在……對,就這樣!」 於是,我清清嗓子,快步走上講台,大聲說,「現在請同學們安靜!」 大家立刻停止了講話,全班 55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我。我像小老師一樣站在講台上指揮著大家。「小芬,你來領讀!」「第幾課?」「17課。」 於是,同學們便大聲地開始了早讀,頓時,教室里書聲朗朗。
雖然班上暫時安定下來了,但我仍然萬分焦急。因為早讀課後,就是早操課了,沒有老師帶隊,我怕同學們會亂。時間馬上要到了,我急得直跺腳。老師怎麼還不來呀!鈴聲響了,我只好硬著頭皮對大家說:「同學們,今天老師沒來,早操課由我帶隊,希望大家有秩序地上好這堂課。」「是!」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盡管如此,我仍放心不下,生怕出什麼亂子。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同學們遵守紀律,隊伍整齊,動作一致,比老師在時還要好呢!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當我把隊伍帶回教室時,發現老師已經在等我們了。老師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這節能力課非同一般,這是本學期最後一節能力課。剛一開始講課,五班的蒲老師就急匆匆地走來,叫辛老師開會。 辛老師笑眯眯地說:「我開個小會,一會兒就回來,你們要安靜!」老師剛一邁出班門,班裡就有人在那嘰里呱啦、嘰里呱啦地說話,聲音輕輕的,好像是做了什麼見不了人的事,在跟同夥商量。有幾人看見辛老師走遠了,便大聲說話,那字就像沒關上的水龍頭一個勁地從我們的嘴裡往外冒,像是小魚吐泡泡,一個接一個那樣連貫。這時,就連最文靜的語文課代表也開了自己的「水龍頭」。抬頭望去,幾乎每人都在鼓動自己的嘴巴,沒有停下來。班長倒挺守規矩,捧著書,埋頭看,不出聲,好像要鑽進去似的。我們班吵得凶的自然是任嘉浩和陳秋實,簡直就是鬼哭狼嚎,驚天動地,好像把自己的聲音擴大了幾個分貝似的。瞧,郭旻萱也要演場戲了,她輕輕地眯上眼睛,雙手伸直,「叭」地一下子抓住我的鉛筆盒,摸來摸去,問:「這是個啥東東呀?」原來,她要裝盲童,她一會拉我領子,一會拍拍錢沛竹的胳膊,弄得我們上跳下躥,抱著鉛筆盒和能力本「逃之夭夭」。這時,「探子兵」大叫一聲,「注意,老師在後門窗盯著呢!」我們一看,可不是嗎?老師瞪著炯炯有神得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們。我們幾乎是一下子全體坐好,時不時還瞟一下老師。老師大步走入班,說:「這次能力課就要寫『老師不在時』。」我們撲哧一下子笑了,笑得那樣開心,那樣甜蜜!
啊!我從這節課中懂 了太多太多……要自覺遵守紀律,才是惹人愛的好孩子呀!不能當人一面,背人一面,要當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呀!
當老師不在時
當老師在教室里的時候,教室里安安靜靜的,有裝模作樣寫作業的,有裝模作樣看書的,可是老師邁出教室的時候,我就在心中默念五個數:5.4.3.2.1果然他們原型畢露,教室里又像炸開了鍋似的,響起了熟悉的『『叫喊加廢話'』的奏鳴曲,但教室裡面也有少部分安靜的同學,第一部分是望風的人,也就是把頭伸出門外或窗外,偵察老師的行蹤,他們的動作酷似一個個間諜,特務,好像天天想在我們班上演「諜中諜」,當老師走過來時他們會先大喊一聲老師來啦,然後很狼狽地跑回座位,還有三四個人是很自覺的,老師在不在都是一個樣的,相比起來那些戴著面具生活在老師的面前就算是連平時講話的聲音也需要包裝一下,憋出普通話,裝出很柔弱的聲音,這樣子下去就會變成一個十足的兩面派,這樣的做作實在是太假了,讓人都覺得惡心,我們一定要做到老師在和老師不在一樣。
伴隨著一段輕快的音樂,下午第三節課開始了。
可是,我們全班同學等了好久,老師還是遲遲未到。有些同學已經承不住氣了,開始講話、打鬧了。
這時,班長走上講台讓我們做家作。我們紛紛拿出家作,認真的做了起來。突然,坐在我旁邊的孫欽濤離開了座位,走到幾只凈水桶那邊,然後把其中一隻有水的桶抱了起來,在教室里轉起了圈,像耍猴一般,弄得全班同學哭笑不得。
這時,余天翼也走了上去,一腳站在了桶上,做了一個「金雞獨立」的姿勢。然後又跳了下來,一屁股坐在了桶上,雙手一合,開始「練功」了。孫欽濤也停了下來,和余天翼一起表演——余天翼「練功」,孫欽濤「護法」。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坐在最後的三個鐵哥們——顧新煜、陶孝敬、戎新玉也不甘示弱,他們三人竟然玩起了「斗尺」。只見顧新煜一個「飛龍在天」,陶孝敬的尺子就被彈「飛」了。終於,只剩下戎新玉和顧新煜「決戰」了。他們大戰了好幾個回合,也分不出勝負。眼看戎新玉的的尺子被逼到角落,突然,戎新玉使出他的必殺計「殺手鐧」,顧新煜的尺子也被彈「飛」了。戎新玉終於「打敗」了顧新煜和陶孝敬,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節課,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因為老師不在……
前幾分鍾還安靜的教室,現在就像一個蜜蜂窩一樣開始翁翁地有聲音。
有的同學埋頭苦幹,做作業剎時起勁(包括抄作業),有的同學就像機關槍一樣,一張嘴就是關不住; 有的同學不知道能否控制自己,跑來跑去,真是猴子屁股——坐不住。 有的同學津津有味地看書(教科書,小人書,漫書……);
當老師不在時,做作業的,講話的,追跑的,看書的……應有盡有,然而,我們應該做到老師在不在,一個樣;班主任或其他老師管理,一個樣;讓老師放心地走,高興地回。
你可別以為我們會乘機大鬧天宮,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們可認真著呢!一大早,同學們就來到教室,老遠就能聽見我們琅琅的讀書聲。原先那幾個「調皮鬼」,都被組長、班長、課代表管得乖乖的,一點兒也沒有想搗鬼的跡象。在班幹部的領讀下,我們讀課文的勁頭可高了,大家臉上帶著燦爛的微笑,讀得那麼投入,那麼激情滿懷。老師,您一定想不到吧!我們班的「調皮鬼」勤勞多了,他們把黑板擦得烏黑發亮,把講台收拾得乾乾凈凈,一定會受到老師的表揚。
老師,您不在的時候,組長們個個認真地對待作業檢查和批改,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有時甚至忘做數學中午作業。大家把事情做得順順當當的。
老師,您不在的時候,同學們的微笑無處不在,但這微笑中似乎又包含著點什麼。哦,那是同學們的期盼,希望您能快點回到我們的身邊,傾聽您聲情並茂的講課。
這時,老師腳步聲傳到了我們耳朵里。剛才腦的同學連滾帶爬地回了座位。我們也嚇壞了,拿起語文書趕緊裝模作樣。
⑵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習作二的作文求一篇
今天,庄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對爸爸或者媽媽說一聲「我愛你」。
那天下午下著暴風雨。放學了,因為我沒帶雨傘,媽媽卧病在家,不可能來接我,我只好在學校門口避雨,等雨小一點再回家。可等了十多分鍾,雨不僅沒小反而越來越大了。正當我准備回家時,突然看見了一個人向我走來。漸漸人影離我越來越近,啊!那不是媽媽嗎?只見媽媽來到我身旁,撫摸著我的頭「月月,沒事吧,有沒有凍著?」淚水濕潤是·了我的眼眶,媽媽生病了還冒著風雨替我送傘,自己的病毫不關心卻對我噓寒問暖,我一下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媽媽,
! !
想到以前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終於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對媽媽說「我愛你!」
「呤——」門鈴響了,一定是媽媽回來了,何不乘機會說呢。於是我趕忙去給媽媽開門。媽媽見到我
的說:「月月,你回來啦!作業做好了嗎?」
我說:「恩,寫好了。」
「那我去做飯了。」媽媽高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媽媽,我有事對你說。」我見媽媽要走了急忙說。
「那你說呀。」
「哦,媽媽,我…我…
,我…那個…那個,我今天想吃牛肉。」我
了半天,卻從嘴裡擠出幾句答非所想的話。
「想吃就說嘛,干什麼吞吞吐吐的,那我去做了哦。」
我急忙跑回房間,「啪」的一聲關上房門。責怪自己:哎,為什麼總是說不出口呢?不就是說「我愛你」嗎?我怎麼感覺這么難呢?不行,再不說就沒機會了。我趕忙從門縫往外看,媽媽正在炒菜,就在這時說吧。我像賊似的溜到媽媽面前,媽媽見我過來了就問「什麼事啊?」我低著頭紅著臉說「媽媽,我…我愛你。」媽媽摸摸我的額頭說「你沒事吧?是不是發燒了?」「沒有,媽媽,我愛你,是真心的。」我鼓起勇氣又說了一遍,只感覺心臟「
」地跳,好像都快跳出胸口了。只見媽媽先是一楞,幸福的表情立刻溢上臉龐,媽媽緊緊地抱住我,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女兒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真的太高興了!」
吃晚飯時,媽媽總是不停地夾菜給我吃,飯吃到一半,媽媽突然問我「你怎麼想起來說這個?」我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哦,原來是這樣。」顯然,媽媽有一點失望。我連忙說:「媽媽,別這樣嘛,子女愛父母是
的,對父母表達愛也是
的,就算老師沒有布置這項作業,我想這句話我也會說的。」「真的?」「嗯」媽媽又一次
。
晚上,媽媽翻來覆去,激動的難以入睡。
⑶ 六年級上學期習作2作文【蘇教版】
母親,多麼像我們成長的寧靜港灣。母愛是純潔的,是偉大的,是只知道給予不求回報的。
今天,邵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對爸爸或者媽媽說一聲「我愛你」。
回到家,寫完作業後。我就一直在房間里沉思: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呢?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那是在2006年12月3日的那一天的夜裡,我躺在病床上,心情百感交集。一想到明天就要動手術了,心裡就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裡既緊張又害怕。這時,母親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輕輕地走到我床前,撫摸著我的頭,笑著安慰我說:「思思別太緊張、害怕了,現在醫學技術發達,做這樣一個手術肯定沒問題的,放鬆心情,好好睡吧。明天手術時睡一覺就過去了,你不用害怕的。」我看見媽媽臉上雖然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可仍然掩蓋不住這些日子悉心照顧我而極度疲勞的身體和擔心我的眼神。於是,我不想讓母親再擔心了,就趕緊調節下心情,把緊張和害怕都拋到腦後去,慢慢的進入了夢鄉。第二天一早,太陽剛爬上天空,我就醒了。無意中,我的眼神觸碰到了從房門里進來的母親的眼神,我看見母親眼眶是黑的。我立刻知道了母親昨天晚上整整一夜都沒睡覺,整整陪了我一夜。看到她眼睛又有點紅,我又知道了母親昨天肯定因擔心我而哭了很久,而她今天早上又沒休息,還那麼早就出去給我買早餐。想到這兒,我感激的熱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想到以前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終於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對母親說「我愛你!」
「呤——」門鈴響了,一定是母親回來了,何不乘機會說呢。於是我趕忙去給母親開門。母親見到我笑嘻嘻的說:思思,你回來啦!作業做好了嗎?」
我說:「恩,寫好了。」
那我去做飯了。」母親高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媽媽,我有事對你說。」我見母親要走了急忙說。
「那你說呀。」
「哦,媽媽,我…我…我想對你說,我…那個…那個,我今天想吃牛肉。」我支支吾吾了半天,卻從嘴裡擠出幾句答非所想的話。
「想吃就說嘛,干什麼吞吞吐吐的,那我去做了哦。」
我急忙跑回房間,「啪」的一聲關上房門。責怪自己:哎,為什麼總是說不出口呢?不就是對媽媽說「我愛你」嗎?我怎麼感覺這么難呢?不行,再不說就沒機會了。我趕忙從門縫往外看,媽媽正在炒菜,就在這時說吧。我像賊似的溜到媽媽面前,媽媽見我過來了就問「什麼事啊?」我低著頭紅著臉說「媽媽,我…我愛你。」媽媽摸摸我的額頭說「你沒事吧?是不是發燒了?」「沒有,媽媽,我愛你,是真心的。」我鼓起勇氣又說了一遍,只感覺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好像都快跳出胸口了。只見媽媽先是一楞,隨後,臉龐上立刻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媽媽緊緊地抱住我,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女兒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真的太高興了!」
吃晚飯時,媽媽總是不停地夾菜給我吃,飯吃到一半,媽媽突然問我「你怎麼想起來說這個?」我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哦,原來是這樣。」顯然,媽媽有點失望。我連忙說:「媽媽,別這樣嘛,子女愛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對父母表達愛也是天經地義的,就算老師沒有布置這項作業,我想這句話我也會說的。」「真的?」「嗯」媽媽又一次抱緊我。
晚上,媽媽翻來覆去,激動的難以入睡,而我卻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⑷ 6年級下冊習作2作文
寫自已的心理話
⑸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習作二作文600字「穿越」作文紙
「這是那裡,我怎麼從來沒有來過這地方。」我自言自語的說道。突然,一個人讓我從沉思中蘇醒過來,「那個貪官真是的,竟然總是幫著有錢人,不幫窮人,這下我們窮人可要受苦了。」聽到這句話,我由此想到這是古代,我有不禁的大吃一驚,我竟然來到古代,心裡有高興的想到:這也好,這樣豐富的對歷史知識更了解啦。這樣同學就不會笑話我是一個對歷史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了。
突然,一輛馬車從我身邊飛快的馳過,颳起一陣大塵灰,弄得我連續咳了好幾下。我又望著馬車的背影,好像去坐坐馬車,看看感覺是怎樣。是刺激,還是無聊呢?於是我就從口袋裡打出幾十元來,做到一個馬車前面,對馬車夫說:「請你用你的馬車帶我走走好嗎?多少錢我都願意?。」那位馬車夫見我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笨小孩就趁機大殺價:「五銅錢吧!」我又想:五銅錢應該是五元錢吧!於是我就拿五元錢?那位馬車夫,就上了車。可是上車不久馬車夫就對我大聲罵到:「這是什麼?我從來沒見過這東西,你這小孩竟然拿一張紙?我,你當我是小孩啊!你快滾下車!」我疑惑的說:「這是錢啊!」馬車夫聽到這句話,就得我在戲弄他就不由自主的生氣起來:「這根本就不是錢,這擺明是一張紙,你這混蛋,竟然敢騙老子」馬車夫又繼續說道:「大家來看看,這小孩竟然說這是錢,這根本就是一張紙,他年紀小小就開始騙人了」於是大家就來看熱鬧了,所有人都跟馬車夫一樣說我給的是一張紙。我就好像犯了罪的罪犯一樣在一旁鴉雀無聲,不敢之聲。
突然,一位人做出來幫我擺脫了嫌疑:「 他是我的孩子。」「哦!原來是李大人的孩子,那就算了。那為什麼,你的孩子要拿一張紙來當銅錢呢?」群眾和氣的說。我聽完這句話就搶著回答:「我現在正在發明一種新的人民幣,它叫做紙鈔。」我以現代語慌張地說道。李大人也符合道:「我的兒子他是很有想像力,他覺得銅錢做人民幣太浪費資源了,所以就造啦紙鈔。這紙鈔應該使用樹木做成的。」「哦!」群眾答道。這樣我才當庭釋放出來。
我配合李大人說的那句話,只好和李大人一起走了。路上我問李大人說:「為什麼那些人那麼恭敬您呢?」「哦!那是有特殊原因的,因為這人誠實,又樂於助人,所以大家才這么信任我,覺得我的孩子也應該誠實的》」「哦,原來是這樣啊!」
⑹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二例文,有沒有啊 [語文 作文]
不知道你要哪個民族的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是很有興味的。 所謂春節,是指中國陰歷正月初一。它預示著新的開始,天地萬物復甦,春天降臨,一年的農事也將著手進行。所以,向來為中國人所重視。後來,公歷推行,國家以公歷的一月一日為
「元旦」,陰歷的「年喜」,只好在名義上退而求其次,改稱「春節」。然而,對春節的慶祝,絲...
廣州民俗節日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
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
當地特色: 茶館
「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布城鄉各個角落。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
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
節日
成都燈會正月十五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居住
西雙版納的傣族,大多在平壩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為「干欄式」建築竹樓。個人成分族稱居住的樓房為「很」。 傣族對當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為考究。一般都是根據當地的自然風光、環境特點以及
歷史傳說來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相傳,那是...
服飾
傣族的傳統服務,男子一般穿無領大襟、對襟小衫,袖窄,下身著長褲,用白布或蘭布包頭。婦女上裝穿淺色緊身緊袖短衫,下裝穿花筒裙。逢年過節或遇喜慶日子,傣族婦女都要綢緞、尼龍、燈蕊絨精製有衣裙,盛裝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時,均喜歡帶上一把小花傘。 傣族婦女很講究發飾。大多挽長發於頭頂,也有的束發垂於腦...
飲食
西雙版納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為主食。副食大多愛吃酸味和水產。傣族還喜歡飲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愛的飲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釀制。 傣族還是喜歡吃竹筒板。竹筒飯的做
法是:用一節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裝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陸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凈泡水後,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尋找終身伴侶,完全是自由戀愛。變戀愛的方式既多而又獨特。如小卜冒(小夥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丟包等戀愛方式,充滿著詩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當月明風清的夜晚,緬桂花發出幽香。這時,「等
待群蜂繞花枝」的戀愛活動就開始了。正錄青春妙齡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後,帶著自己的小紡車,坐在竹樓陽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結婚有了孩子以後,就從家庭里分出來,另蓋房子居住。夫妻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經濟是獨立的,雙方都有自己的財產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對方約束。家庭開支共同協商,子女長大
以後也有自己的獨立經濟,如飼養養豬、雞、種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歸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溫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無姓,一個人一生中有好幾個名字。小孩時有乳名,男童進佛寺當和尚有僧名,還俗後取還俗名,結婚以後有了孩子雙稱「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區分男女性別,男性以「岩」字當頭,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當頭,「玉罕」。 乳名有以下幾種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順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個兒...
基諾族的婚禮
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居住在景洪縣的基諾山(又稱為攸樂山),約有1萬多人,基諾族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諾語系漢藏語藏緬族的一種語言,和彝語支相接近。由於沒有文字,基諾族的文學全是口頭文學,大體可以歸為
神話傳說、故事、詩歌三大類。 基諾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著群婚制和對偶婚的殘余。基諾族婚前的社交活動...
喪葬
傣族的喪葬有三種: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貴族領主死後地火葬;靠瀾滄江一帶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後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風俗,人死後,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親在或子女用溫水洗屍,然後穿上新衣服
。洗臉時,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與活人區別。穿上衣服以後再用白布裹屍,並停放於...
宗教信仰
西雙版納的傣放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後來隨著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據考察,原始宗教雖然被佛教逐漸取代,但原始宗教的傳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據考察,原始宗教雖然被佛教逐漸取代,但原始宗教的
痕跡不定期很突出,並與佛教摻雜在一起。以解說有到解放安裝期的一段時間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
基諾族的喪葬習俗
基諾人實行獨木棺土葬,不留墳冢。死者生前的生產、生活用品,作為殉葬品,過去,富者還要埋入一銅羅鍋銀子。 寨子里人一死,鄉親們會幫忙放倒一棵大樹,取其中一段,把中間挖空,將屍體殮進,挖地區1米深,把棺木
放進墓穴,安埋妥當,在墓表搭蓋小草房,或小竹房,內置竹桌,家屬一日供奉米飯3次,連續1至3年。還有守...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壩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一.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綉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 「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喂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里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里,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里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游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谷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
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葯」,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斗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里,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屆時,披上節日盛裝的「花場」,燈籠高懸,彩旗飛舞。花桿矗立。身穿對襟短衣,頭纏青色長布,腰來大市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吹著蘆笙、吹吶,敲著銅鼓,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雲集會場。蘆笙舞貫穿花會始末,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爬桿比賽最引人矚目。舞獅、武藝競賽、鬥牛、賽馬活動,各地不盡相同或兼而有之。蘆笙舞給人一種輕松活潑之感,衣著鮮艷的姑娘和著小夥子蘆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幾個男子一字排開,邊吹邊舞,姑娘們圍繞蘆笙隊,轉圈而跳;有的是小夥子吹笙在前,姑娘聯臂縱舞於後,或全場數百人隨樂齊舞,歌舞昇平,令人心曠神情。舞獅活動別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桿頂端懸掛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兩瓶美酒,舞獅畢,比賽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剝皮的松樹製成,又高又滑又細,要想取勝是很困難的,人們常常採用人梯的辦法摘取勝利品。爬花桿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邊吹笙,邊繞桿旋轉起舞。一個鷂於翻身上桿,頭朝下,雙腿交叉緊緊絞住桿子倒掛,吹奏蘆笙,一個鯉魚打挺,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吹著蘆笙下滑,距地面數尺時,一個筋斗翻下,輕盈自如,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博得全場喝采。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饒有風趣,比賽搓麻繩、穿針引線的質量、速度。
勤勞、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花山會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機會,鍾情的姑娘會被小夥子撐開的花傘攏去,互相依偎著,傾訴衷腸。花山會到處洋溢著節目的氣氛,充滿著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
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干貴州關嶺一帶。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在農歷三十晚上,家人團聚,不許外人打攪。他們用半掩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來人不許入內。初一清晨繼續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惡。人們用兩手做欄牛、攔羊狀,嘴裡說:「趕牛,趕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飯。初二開始身著盛裝的苗家人走鄉串戶,互相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對來賓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著節日的歡樂。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踩花山」、「並牛」等活動。
晾橋節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鄉寨頭的傳統節日,也叫「二月二」。相傳寨頭人原住在也霧山,因寨頭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也要跟著搬,但石屏河水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寨里的構羅(長老)們商議一下,決定架橋把龍接來,因龍象徵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這座橋就修了十二個橋墩。橋修好了起名為「接龍橋」,橋是農歷二月初二造的,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這一天寨頭苗家十二房各抬一頭豬,在橋上宰殺。
龍船節
龍船節,有的地方又稱「龍舟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屆時,清水江畔,彩旗飄舞,人如海,歌如潮,幾十隻裝飾一新的青、紅、黃龍舟一字排開,泊在爭相競發的起跑線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旌旗迎風「嘩嘩」作響。每條船上三四十名運動健兒,上著對襟短衣,腰系綉花帶,下穿陰丹士林布褲,頭戴精巧的斗笠,個個精神抖擻,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師和標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吶喊,指揮龍舟行進在寬闊的江面上,龍船似離弦飛箭,兩岸的歡呼聲,喝彩聲響徹天空。競賽結束,男女青年隨蘆笙、吹吶、竹笛、芒筒、月琴、木葉等樂曲聲翩翩起舞。跑馬、鬥牛、踩鼓和「遊方」活動相伴舉行,增加了節日濃郁的氣氛。節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滿載雞鴨、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裡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裡捉魚,准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裡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
爬山節
苗族的爬山節亦稱「爬坡節」,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歷的三月下旬里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日),即農歷三月十九日這天舉行。屆時居住在黔東南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爐山上,他們在山上對歌斗雀,歌山人海,熱鬧非凡。青年男女邊唱歌邊沿著曲曲彎彎的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一路春風一路歌,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灑滿山坡,最先到達山頂的被譽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們的青睞。
相傳香爐山爬山節是紀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補和玉帝小女兒阿別的。玉帝的小女兒阿別嚮往人間的自由生活,順著山頂飛下來,與聰明能幹、忠厚善良的阿補結為夫妻並生有三個女兒。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興之際忽然雞叫頭遍。玉帝規定每天雞叫三遍時為朝拜時,阿別若不能及時趕到,必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火的阿別在山頂向天空飛奔時一腳將香爐山頂登垮了六層。香爐山沒了山頂,阿別再無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沒有山頂不能享受人間香火,便罰阿補變為香爐,供燒香之用。為了紀念阿別和阿補的忠貞愛情,苗家人便在阿補變香爐這天過一年一度的爬山節。
殺魚節
居住在貴州省貴定一帶的苗族人民每年農歷三月初九都要過殺魚節。這天,人民起早來到河邊,叉起河裡的鮮魚,在河邊煮著吃,邊吃邊唱山歌,吹蘆堅,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挑蔥會節
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會。傳說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兒阿達惹愛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諾。土官氣得要死,說:「鳳凰鳥哪能與釘釘雀共窩?」岩諾的老人也勸岩諾:「金銀花與地巴菜同不了一個心。」阿達惹被鎖在吊腳樓里,不能出去。岩諾每天黃昏趕牛回家,從夯沙跑到老鼻子寨來看心愛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達惹用歌聲唱道:「翠鳥關在竹籠籠里,掛牽山上花蓬蓬哩。鳥盼花,花盼鳥,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這天,上山挑葫蔥,求山神保佑。岩諾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樹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葉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發春雨哩,纏上村兒再莫離哩。」清明這天,兩人各自早出家門,正好走在葫蔥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倆忠貞相愛感動了葫蔥仙姑,促成了他們美好姻緣。因此,每年的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男青年拿著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對歌擇偶。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蔥會」。
祭鼓節
這是苗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傳說,人類的媽媽「妹榜妹留」是從楓樹的樹心裡生出來的,他們死後還要回到楓樹里去,人死後靈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樹心裡,木鼓就是象徵祖宗安息的地方。後來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襲到現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韁略」為單位舉行的,一個「韁」是一個始祖傳下來的有血緣關系的親族,他們共同敬奉一個認為祖宗的靈魂住在裡面的木鼓。祭鼓節那天,每家准備一頭水粘牛,也可以幾家准備一頭,或買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幾百頭牛一起角斗,場面是很壯觀的,然後再宰殺敬供。按習慣,不論是來慶賀的親友,還來看鬥牛的客人、過路的商販,一律留下,不準走,人越多,主人臉上越光彩。
跳花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這是關嶺地區苗族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多年不生育的夫婦們舉行的娛樂盛會。現在遠超出這個范圍。節目多在正月舉行,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蘆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對歌,談情說愛,老人圍在篝火旁飲酒暢談。參加者有時上萬人,男女老幼競相赴會。
二.瑤族
1. 瑤族歌舞
盤王節,又稱跳盤王,相傳瑤族祖先盤王的生日就是在農歷十月十六日,每年到這個時候,恰巧也是秋天收獲的時節,為紀念祖先和歡慶豐收,瑤家便於這天會聚一堂,舉行「耍歌堂」活動。節日的前一天,寨中就開始殺豬宰牛,備好雞鴨魚肉,磨豆腐,做糍粑,將釀米酒拿來招待四方來客。
盤王節場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稱為「歌堂坪」,非常寬敞。慶典當天,從上午開始,瑤族男女老少身著傳統盛裝走出山寨,他們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隊伍,匯集到南崗瑤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開始了。而外來的遊客也駕車前來觀看,山谷中熱鬧異常。
瑤族的耍歌堂進行游神、過九州、祭法真等儀式,同時還敲鑼打鼓、唱山歌、跳長鼓舞、放銃土炮,跳得百里瑤山震動起來。瑤胞們生活於大山之中,土地比別處更為貧瘠,他們的生活環境可謂艱辛,但他們也同樣張揚自己的快樂,從艱難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歡欣和鼓舞。
與眾多民俗節慶一樣,耍歌堂還是瑤族青年男女開始交往的機會。當青年男女開始對歌時,氣氛就更加熱烈了。在瑤家,男孩子叫阿貴,女孩子叫莎腰妹,對歌的時候也是他們相互表達情意的機會。
歌唱過,舞跳了,熱情的瑤家妹子將邀請外人、來賓一起共舞,到這個時候,來賓們也毫不羞澀,自在地與瑤家人一起舞動起來。
2.瑤族飲食
以玉米、大米、紅薯為主,芋、粟、麥為輔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蘿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還按季節採摘竹筍、蘑菇、木耳、香菌等作為菜食。瑤族喜歡自製豆腐,特別是湖南瑤族自製的"豆腐圓",鮮嫩可口,是節日必備佳餚。瑤族製作臘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腌制的"鳥酢",是一種著名的風味小吃。糍粑亦是瑤族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節日必備食品。瑤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飲酒用碗不用杯,特別是節日喜慶,終日痛飲。打油茶是瑤族一種飲食風俗。每天清早起來,燒開水後,架上茶鍋,放入一小撮茶葉加油鹽小炒,待茶葉香味撲鼻,沖上開水煮滾,即製成噴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⑺ 六年級上冊習作2作文
今天,庄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對爸爸或者媽媽說一聲「我愛你」。
回到家,寫完作業後。我就一直在房間里沉思: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呢?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那天下午下著暴風雨。放學了,因為我沒帶雨傘,媽媽卧病在家,不可能來接我,我只好在學校門口避雨,等雨小一點再回家。可等了十多分鍾,雨不僅沒小反而越來越大了。正當我准備回家時,突然看見了一個人向我走來。漸漸人影離我越來越近,啊!那不是媽媽嗎?只見媽媽來到我身旁,撫摸著我的頭「月月,沒事吧,有沒有凍著?」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眶,媽媽生病了還冒著風雨替我送傘,自己的病毫不關心卻對我噓寒問暖,我一下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媽媽,我的好媽媽!
想到以前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終於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對媽媽說「我愛你!」
「呤——」門鈴響了,一定是媽媽回來了,何不乘機會說呢。於是我趕忙去給媽媽開門。媽媽見到我笑嘻嘻的說:「月月,你回來啦!作業做好了嗎?」
我說:「恩,寫好了。」
「那我去做飯了。」媽媽高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媽媽,我有事對你說。」我見媽媽要走了急忙說。
「那你說呀。」
「哦,媽媽,我…我…我想對你說,我…那個…那個,我今天想吃牛肉。」我支支吾吾了半天,卻從嘴裡擠出幾句答非所想的話。
「想吃就說嘛,干什麼吞吞吐吐的,那我去做了哦。」
我急忙跑回房間,「啪」的一聲關上房門。責怪自己:哎,為什麼總是說不出口呢?不就是說「我愛你」嗎?我怎麼感覺這么難呢?不行,再不說就沒機會了。我趕忙從門縫往外看,媽媽正在炒菜,就在這時說吧。我像賊似的溜到媽媽面前,媽媽見我過來了就問「什麼事啊?」我低著頭紅著臉說「媽媽,我…我愛你。」媽媽摸摸我的額頭說「你沒事吧?是不是發燒了?」「沒有,媽媽,我愛你,是真心的。」我鼓起勇氣又說了一遍,只感覺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好像都快跳出胸口了。只見媽媽先是一楞,幸福的表情立刻溢上臉龐,媽媽緊緊地抱住我,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女兒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真的太高興了!」
吃晚飯時,媽媽總是不停地夾菜給我吃,飯吃到一半,媽媽突然問我「你怎麼想起來說這個?」我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哦,原來是這樣。」顯然,媽媽有一點失望。我連忙說:「媽媽,別這樣嘛,子女愛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對父母表達愛也是天經地義的,就算老師沒有布置這項作業,我想這句話我也會說的。」「真的?」「嗯」媽媽又一次抱緊我。
晚上,媽媽翻來覆去,激動的難以入睡,而我卻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⑻ 6六年級習作2的作文要450字的
……」每當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心中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母愛是多麼偉大啊! 還記得8歲那年,有一次放學,我站在學校門口,耐心的等著媽媽來接我。突然,響了幾陣雷聲。接著,大雨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的下了下來。我趕緊和幾個同學躲進了電話亭里。 眼看著同學們陸續的被家長接走了,可是媽媽還沒來。我忍受著刺骨的寒冷,心裡想:媽媽啊媽媽,你怎麼還不來接我啊! 突然,雨中出現了一個匆忙的身影,是媽媽。媽媽看到了我,連忙把傘往我這邊靠,說:「女兒,對不起,媽媽有事來遲了。冷不冷啊?」說完,媽媽把自己的大衣脫了下來,裹在我的身上。我看見了,對媽媽說:「媽媽,你不冷嗎?」媽媽笑了笑,說:「沒事,媽媽不冷。」 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總是把傘往我這邊靠,生怕我被雨水淋濕了。我看了看媽媽,發現她的頭發都濕了。頓時,我的眼睛濕潤了,分不清那是雨水還是淚水…… 回到了家,我是沒事,可媽媽卻生病了。我撲到媽媽的懷里,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媽媽笑了,說:「媽媽也愛你!」 巴金爺爺說過,世間再沒有一件能夠比母親的愛更深的東西。一點都不錯,是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對母親說聲:「媽媽,您幸苦了,我愛您!」 感恩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一直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高爾基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母親給的,我們的出生之日,便是母親受難之時。在我看來,母親是兒女在遭受困難和壓力時,那片安靜平和的天空;母親是兒女在悲傷難過時,那個溫暖的避風港。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伴著一聲明亮的啼哭,我們來到了這美麗的世界上。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長大。 這個母親節,我和好朋友一起去菜博會玩,突然發現有帶字的手鏈,猛然間想起明天是母親節,便選了幾個字「媽,你辛苦了。
⑼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2的作文
《粉復筆》 粉筆,一種普普制通通的教學工具。
它貌不驚人,苗條的身材,潔白的身子,有時再配上五顏六色的衣裳,就顯得格外的美麗。
粉筆雖然很普通,但作用可不小。它可以描繪出許多栩栩如生的圖畫,也可以寫出蒼勁有力的字,老師們還可以用它來給學生們講課,讓同學更進一步領會其中的含義,掌握所學內容。
粉筆也十分偉大,它有著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每當我們用它在黑板上寫字時,它的身體就在不知不覺中變短變小。當我們完成黑板上的書寫內容時,粉筆的身體也已消失,變成粉末。留下的卻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回憶!我知道,我們再寫字過程中,粉筆曾在黑板上經歷無數次摩擦,可它很頑強,不怕苦,不怕痛,更沒掉過一滴淚水。它這樣無私奉獻,卻沒有想要索取的,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
教師不也具有這種可貴精神嗎?教師,也同樣是一種普通的職業。可是,在我眼裡,她卻有著十分崇高的品質,她慷慨地給予,用自己的心血將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培養成了國家棟梁之才。老師,我感謝您,感謝您讓我離成才越來越近。老師,您的諄諄教誨,將使我們為祖國的建設干番大事業!
我愛你粉筆,更愛具有粉筆精神的教師
⑽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2作文
這天,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和媽媽說我愛你。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著回去後怎麼和媽媽說那三個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我家門口,可我一個好辦法也沒想到,便臨時決定大膽的和媽媽說。我緩慢的走進屋裡,望著正在忙碌著的媽媽,不知怎麼了一下子勇氣全沒了,我不敢看媽媽的眼睛,生怕媽媽看出什麼來便跑進了我的屋裡。來到屋裡後,我不斷的鼓勵自己,可幾次來到媽媽的面前都說不出口。時間猶如飛劍一般快,吃飯的時間到了,我慢吞吞的來到飯桌前埋頭吃了起來,媽媽好想看出了什麼問我:「妮兒,你怎麼了,自打放學後我就看你神神秘秘的?」我一聽急了,趕忙說:「沒事,沒事。」說完我心想:哎,好險,差點給暴露了。媽媽聽了我的回答後臉上打滿了問號,又問到:「真的沒什麼事情?」我回道:「真的沒什麼事,你就別亂猜了,吃飯,吃飯吧!」說完,我忙低下頭往嘴裡塞起了飯來,媽媽見此情景更是疑惑了,又追問了起來,說:「不對,你肯定有什麼事情瞞著我,說實話,到底什麼事?」我見媽媽一副不追問到事實誓不罷休的樣子,我無可奈何了只能說出事實了,我正視著媽媽的眼睛地說:「媽媽我愛你。」媽媽聽了說:「哎呀,你今天怎麼了?說這么酸的話?」可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感動得熱淚盈眶,一把就把我抱進懷里,我感動的也哭了。 最後我送給媽媽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媽媽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