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科學下冊人教版

六年級科學下冊人教版

發布時間:2021-01-01 02:21:05

㈠ 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目錄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版的生命世界權(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是這個嗎
更清楚的可以看http://www.doc88.com/p-337431986036.html

㈡ 人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這是一座未來的住宅仔細觀察一下它在哪些方面有效的利用

42546618885512554

㈢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書幾個單元的內容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台)(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

㈣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畢業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 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獲得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走進微小世界,去發現生命世界更多的奧秘。放大鏡的特點是(中間厚,邊緣薄,中間越凸,放大倍數越大)。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蠅的(復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的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許多岩石都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花崗岩里含有(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蘭)出生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了細胞。(使用顯微鏡的方法稍微記一下)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的位置記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的一些作用記一下。 第二單元 我們生活在物質構成的世界裡,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變化。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米飯、澱粉遇到碘酒,顏色發生了變化,這藍色的物質是一種不同於米飯和澱粉的新物質。小蘇打的特點:全白,顆粒狀。白醋的特點:透明的,液體,氣味酸酸的。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現象:會冒一整瓶的白色氣泡。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確定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氣)的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里觀察到的現象是:浸入溶液的鐵釘外麵包附著一層黑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非發生了化學變化。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鐵生銹的速度與水空氣的多少有關,防止鐵生銹的方法(隔絕水、空氣)。1.塗油、油漆、電鍍。2.放在乾燥處。3.製成合金。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化學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於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給全球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三單元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1967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月球是這樣運動的(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環形山)。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後遺留下來的痕跡。日食的形成:(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天空中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稱為(星座)。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不同。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顆亮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它們分別屬於(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 第四單元 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修築房屋和種植莊稼)。(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焚燒有許多優點,例如(佔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焚燒的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僅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積上的土壤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我們可以用(沉澱、過濾)等方法把污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發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 一般在括弧內的都是重點,還有些試卷上的沒打上去,書上的重點也就這些了。希望,幫到你。

㈤ 哪裡可以買到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練習冊

去肥鄉的新華書店。一般新華書店都會備有這些教育階段的輔導教材。

㈥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教學要求有哪些

1、 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 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觀察核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㈦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書下冊電子書

在網頁來上方一源條很長的方框里輸入:
http://www.tom61.com/xiaoxuedianzikeben/sujiaobandianzikeben/2011-01-15/2721.html

㈧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第二課巧妙的結構建築物結構分類

巧妙的結構,建築物結構分類
一、拱形結構 。實例:趙州橋。
二、球形版結構。實例:美國佛權羅里達的安普卡特中心。
三、圓屋頂結構。實例:泰姬·馬哈爾陵。
四、柱型結構。實例:英吉利海峽地下隧道。
五角結構。實例:金字塔。
六、框架結構。實例:埃菲爾鐵塔。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科學下冊人教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