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1-01 02:17:49

A.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畢業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 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獲得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走進微小世界,去發現生命世界更多的奧秘。放大鏡的特點是(中間厚,邊緣薄,中間越凸,放大倍數越大)。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蠅的(復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的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許多岩石都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花崗岩里含有(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蘭)出生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了細胞。(使用顯微鏡的方法稍微記一下)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的位置記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的一些作用記一下。 第二單元 我們生活在物質構成的世界裡,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變化。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米飯、澱粉遇到碘酒,顏色發生了變化,這藍色的物質是一種不同於米飯和澱粉的新物質。小蘇打的特點:全白,顆粒狀。白醋的特點:透明的,液體,氣味酸酸的。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現象:會冒一整瓶的白色氣泡。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確定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氣)的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里觀察到的現象是:浸入溶液的鐵釘外麵包附著一層黑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非發生了化學變化。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鐵生銹的速度與水空氣的多少有關,防止鐵生銹的方法(隔絕水、空氣)。1.塗油、油漆、電鍍。2.放在乾燥處。3.製成合金。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化學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於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給全球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三單元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1967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月球是這樣運動的(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環形山)。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後遺留下來的痕跡。日食的形成:(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天空中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稱為(星座)。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不同。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顆亮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它們分別屬於(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 第四單元 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修築房屋和種植莊稼)。(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焚燒有許多優點,例如(佔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焚燒的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僅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積上的土壤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我們可以用(沉澱、過濾)等方法把污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發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 一般在括弧內的都是重點,還有些試卷上的沒打上去,書上的重點也就這些了。希望,幫到你。

B. 請高手幫忙整理一下科學六年級下冊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 我們長大了
1.會測量自己身高和體重並記錄。
2.從學校衛生室拿來健康卡片,繪制自己從入學到現在身高、體重曲線圖。
3.引導學生通過從曲線圖上得到的信息,發現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長狀況和在同齡學生中所處的水平。
4.九-十歲(或十-十一歲)這一年間長得特別快,這是你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標志。除了這段時間,人還有一個生長高峰期,就是從出生到一歲這一年間。
5.青春期是我們兒童向成年人過度的時期。女孩大約從十歲開始,將陸續進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形態、心理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了解)。P5青春期身體發育表(了解)。
7.P6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些變化。
8.人的一生要經過胎兒期、嬰兒期、學齡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謎中,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幼年、壯年、老年三個階段。
10.根據父母的身高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P8公式,根據現在的身高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根據自己的腳長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統計全班同學的身高,並繪製成統計圖。
12.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怎麼做?
(1)注意個人衛生。(2)講究營養,並注意包含衛生。(3)注意學習姿勢與用眼衛生。(4)加強體育鍛煉。
(5)不迷戀電腦。(6)科學用腦。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1.子女與父母之間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著相似的特徵,這種特徵稱為遺傳。
2.子代與你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徵,這種特徵稱為變異,變異普遍存在。
3.變異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遺傳物質發生改為而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的變異;另一種是在不同環境下產生的變異,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
4.P20孟德爾和後續者的研究與發現。P21袁隆平爺爺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如X射線照射種子。
第三單元 進化
1.第一塊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被發生的,恐龍是一種爬行動物。
2.實驗①:觀察恐龍模型,知道不同種恐龍所對應的名稱。
3.我們可以通過恐龍的化石了解恐龍,除了恐龍化石,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層岩石中保存的幾百萬年前生物的殘骸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等。
5.實驗②:製作印記化石模型。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書,那麼化石就是書頁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讀懂這些文字並不那麼容易。
7.科學家發現:(1)許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種類在地球上已經不存在了。
(2)現在的一些生物與遠古的生物相比,變化不大。
(3)不同地層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實他們是一種生物,只是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4)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而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的地層中才出現。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體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對於生物進化的原因,科學家們做出了種種解釋,這些解釋有的被證明是正確的,有的被證明是錯誤。
9.達爾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
10.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存的各種生物擁有的共同的祖先。
1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而不適應者被淘汰,這種規律叫做自然選擇。
12.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的發展著,進化著。
第四單元 共同的家園
1. 一種生物願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聲場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2. 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分為:相互合作、敵對關系。
3. 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領:A因為其獨特的外形既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又能很好地儲存水分。這樣的外形特徵是再長期適應沙漠華寧的過程中形成的。B駱駝的駝峰中儲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帶可以為它提供水。C再陽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猶豫斑馬身上的黑白顏色吸收和反射線的強弱不同,能破壞和散發身形的輪廓。從草地里望去,很難與周圍的環境區分開來,從而給敵人造成錯覺,保護其免受更多的攻擊。
4. 生物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的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根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畫食物鏈。
5.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
6.地球上有一類生物專門「吃」動植物殘骸或廢棄的食物,同時還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它們有一個榮譽稱號——大自然的清潔工,科學家稱它們為分解者。食物鏈上除了分解者以外,還有兩類生物,即自己製造食物生產者和以其他生物為食的消費者。
7.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他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就存在著很多條食物鏈。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食物網。
8.根據所提供的圖,畫出圖上生物間的食物鏈。
9.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境叫做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做生存平衡。
10.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第五單元 神奇的能量
1. 能夠使物體工作或者運動的本領叫做能量。雖然你看不見它,卻能感覺到它。任何東西只要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或發聲的現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實驗③:製作火箭及其發射器。
3.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它們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儲存和應用。在生活中,各種能量的作用有,P54。
4.如果沒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將停止。
5.能量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6.實驗④:點燃火柴和花生米,說說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7.實驗⑤:探究飛旋扣的秘密,說說其中能量轉換的過程。
8.家中和工家業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還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它們被稱為可再生性能源。
9.實驗⑥:製作小水輪。
10.節約能量的舉措:(1)利用自然能源。(2)開發新能源。
第六單元 拓展與應用
1.實驗⑦:讓瓶子吹泡泡。
2.懂得科學知識是一種本領,能把學到的科學原理應用到物品的製作上是更大的本領。不但能夠提高我們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實現我們的夢想。
3.歷史上一些把科學原理應用到製作上的例子:張衡、瓦特、法拉第。
4.實驗⑧:製作以空氣為動力的玩具小車。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部分實驗整理
實驗①:觀察恐龍模型,知道不同種恐龍所對應的名稱。(櫃20)
實驗②:製作印記化石模型。(自備材料)
實驗③:製作火箭及其發射器。(材料袋三)
實驗④:點燃火柴和花生米,說說能量是如何轉換的。(自備材料)
實驗⑤:探究飛旋扣的秘密,說說其中能量轉換的過程。(材料袋四)
實驗⑥:製作小水輪。(材料袋五)
實驗⑦:讓瓶子吹泡泡。(自備材料)
實驗⑧:製作以空氣為動力的玩具小車。(材料袋六)

C.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筆記重點【有答案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動作來傳遞信息,用後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數是雄兔,這是它向雌兔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國的珍奇動物。
4、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5、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6、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7、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8、為什麼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9、為什麼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10、為什麼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11、為什麼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12、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13、為什麼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裡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14、為什麼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駝鳥生活在非洲,由於長期居於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15、為什麼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人們在製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後把它封口。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裡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為什麼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後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7、為什麼蜥蜴的尾巴斷落後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基於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8、為什麼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於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9、為什麼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隻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20、為什麼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很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很癢了!
21、為什麼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22、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23、海馬是由爸爸的肚裡出世?
幾乎所有動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馬卻是與眾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來的。於雄性海馬的肚上有一個像袋鼠「育兒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馬會把卵子排到雄海馬的孵卵囊中。此後,雄性海馬就擔起孕育的責任,經過約三個星期,小海馬便由爸爸的體內彈出來。
24、為什麼樹葉會變顏色?
樹葉變色的原因與其蘊含的化學物質—葉綠素有關。當秋天來臨時,白天的時間比夏天較短,而氣溫更亦較低,樹葉因此停止製造葉綠素,剩餘的養分輸送到樹乾和樹根中儲存。樹葉中缺少了綠色的葉綠素,與此同時,其它化學色素因而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多看到黃和褐等顏色的樹葉。
25、為什麼有落葉?
秋天來臨的是時候,樹葉上蒸發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樹根吸水卻比夏天少了。為了減少樹木的水分流失,莖部的細胞開始形成一個分離層,待養分完全離開樹葉後,分離層會令樹葉和樹干隔離,樹葉從而掉下來。
26、為什麼鯨魚會噴水?
鯨魚是哺乳類動物的一種,可是它的鼻子沒有鼻殼,鼻孔長在頭頂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過儲存很多空氣,不用經常到水面換氣。但當它往水面換氣時,它便會用鼻呼吸,而呼吸時連帶海水噴出體外所發出的巨聲浪便是由壓力所造成的。
27、銀河系有多大?
許許多多的恆心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銀河系像一隻大鐵餅,寬約8萬光年,中心厚約1.2萬光年,恆星的總數在1000顆以上。
28、為什麼白天看不見星星?
因為白天部分陽光被大氣中的氣體和塵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陽輻射的光線非常強烈,使我們看不出星星來了。
29、太陽系有那些天體?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陽系裡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編號的小行星有2958顆。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藍天有多高?
「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層包圍著地球的空氣,根據空氣密度的不同分為5層,總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絕大部分空氣都集中在從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大氣層有多厚,藍天就應該有多高。
31、打雷是怎麼回事?
答:這是陰電和陽電碰到一起發生的自然現象。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帶陽電,有的帶陰電,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放電,發出很亮很亮的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很快受熱,膨脹,並且發出很大的聲音,這就是雷聲。
32、飛機為什麼能飛上天?
答:飛機有兩個機翼,像小鳥的翅膀一樣,它還有推進器。機翼能產生升力,把飛機托起在空中;推進器能產生能力,把飛機推向前進。因此,飛機就能像鳥兒一樣飛上天了。
33、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鍾,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34、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3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36、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37、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38、螳螂被稱為「捕蟲神刀手」。
39、在非洲的烏干達,有一種老鼠能吃貓。這種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層硬殼,長得非常堅硬。這種老鼠能散發出一陣陣濃烈的臭味,貓聞到後就渾身癱軟、發抖,動彈不得。這時,老鼠就跳過去,用銳利的牙齒咬斷貓的喉管,把血吸盡,然後再把貓拖到隱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文鳥,當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類就會叼來五顏六色的花瓣、綠葉撒在同伴的屍體上,為其「花葬」,且一隻只低垂腦袋,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為什麼是紅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於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睛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那裡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色彩。
42、為什麼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兩個相同的玻璃瓶,一個空著,一個灌滿了水,同時從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個瓶子容易破?一般說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當瓶子灌滿水後,瓶子里的水還有另外一個作用,能減少瓶子的形變,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於形變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對瓶子產生一個壓力,瓶子從外向里形變,終於破裂。瓶子裝滿水,由於水是不可壓縮的,從而減少了形變,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裝滿水,再擰緊瓶蓋,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食品腐敗變質的情況。食品腐敗變質的過程,是食品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變化過程,其程度因食品種類、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及環境條件的不同而異。通常脂肪的變質主要是因為酸敗,為食品誘變性污染的一種。微生物所產生的酶、紫外線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進一步分解生成過氧化物和氧化物,隨之產生具有特殊刺激氣味的酮和醛等酸敗產物,即所謂哈喇味。食用因滯銷而存放過久的已產生哈喇味的食品,會導致中毒,臨床表現以胃腸病狀為主,有的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腹脹、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44、笑能使人健康,這是因為笑能使人肺部擴張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環:加速促進內分泌活動,快樂的情緒提高了食慾是消化液增多。
45、楓樹葉子變紅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葉綠素由於天變冷不斷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46、科學家在海豚的啟迪下,製造了水聲探測器材——回聲探測儀。
47、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科學家們給每個他們研究過而又沒有記載過的生物都取一個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稱為雙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學家林奈首創。定名所依據的標本稱為模式標本,其中指定一個為正模,其餘為副模。
48、維生素C有還原性,不能與海鮮類食物一起吃。
49、新傢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濃氨水來吸收甲醛。
50、香腸、腌肉、鹹菜中含有亞硝酸鈉,在人體中一定條件下生成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我這是有趣的科學實驗小知識,你看看。
、小木炭跳舞

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我有一個實驗,既簡單有神奇。
實驗材料如下:
1.白糖,400克。
2.新毛筆一支。
3.紙杯,兩個(一個裝糖水,另一個裝清水)。
4.白紙,2~3張。
5.打火機一個.
實驗步驟如下:
1.調制一杯濃糖水,一定要濃,糖不夠再加。
2.拿一張白紙平鋪在桌子上,用毛筆蘸糖水在白紙上寫字或者畫畫。
3.等白糖水干後,拿打火機稍微的烘烤一下。剛寫上去的字或者畫的畫就會顯現出來.
實驗完成.

D.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重點

沒啊,全都是重點,因為都不知道什麼題目,所以說什麼知識都是重點

E. 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所有要掌握的知識點

能及能的形式,能的轉化,能的轉移,能源,水與生命,水的凈化,水的循環,保護水資源,空氣的組成,氧氣與燃燒,生物體如何獲取能量,動植物與大氣間的交換,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F. 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所有知識點

【科學】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
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著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文化只有進程,沒有核心,是虛無的精神謊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兩塊。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2里的非絕對對立性。
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17、科學的文明實體。
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質。
一個人懂得了文化進程,就走進了產生智慧、文明、科學的發源地。人類在文化進程中,通過自由的激情,在真理之前不可能達到完整性,因為包含了錯誤行為的那一部分,任何人從未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每一個人都有權讓自己變得愚蠢,有權犯錯,尋找自我,確證自我的存在。人是一個神秘的怪物,每時每刻都在矛盾的對立中期待著什麼,一旦有了機會,便信口開河地胡說,想創造獨有的理論,看似有著健全的理智,其實攙進了主觀無知的鬧劇成分,異想天開,任意發揮,荒謬之極,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理、文化、文明、科學、哲學,只是想證明自己,卻忽略了正在表現的正是一個低級文化的殘缺過程。

閱讀全文

與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