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概括一下高中語文課本中《過秦論》每段段意
1.寫秦孝公佔有復天下的雄心,治國的策略制及初步結果.
2.敘述秦孝公死後五代內國勢日盛: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國家安定.
3.寫秦始皇以武力統一天下,又以暴力統治人民,國勢雖至極盛,但隱藏著危機.
4.寫陳涉起義,秦朝迅速滅亡,為下文議論作好了鋪墊.
5.從比較史實入手,論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❷ 高中必修四語文書第九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內容結構和段落大意。
這篇課文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論述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感受和體驗母愛的能力的發展。
第1段,說明嬰兒還不能辨認物體,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以外的世界的存在。當然,嬰兒還不具備愛的能力。
第2段,闡述孩子不斷長大,就開始知道其他物體有其自己的、與他無關的存在。孩子學會叫物體的名稱,學習如何對待這些物體;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漸漸地有母愛的體驗。母愛是無條件的,其缺陷是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
第3段,論述八歲以下的兒童還不會愛。以後在成長中,會出現新的感情,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從被愛轉變為愛別人,去創造愛。不過,從童稚的愛到成熟的愛需要許多年。
第二部分(第4~7段),闡述父愛的性質,以及父愛與母愛的根本區別。
第4段,說明嬰兒完全依賴母親,幼兒開始認識世界,與母親的關系不再像起初那樣至關重要,而與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
第5段,指出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因此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愛。而通過努力換取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使人害怕這種愛會消失,並往往使人感到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第6段,概述母愛和父愛的本質區別。對孩子來說,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則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7段,闡釋父愛的本質。指出與無條件的母愛不同,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父愛的積極面是,可以通過努力贏得這種愛;消極面是,如果辜負父親,就可能失去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孩子的控制。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權威,他成為自己的父母。
第8段,提出對母愛和父愛的不同要求。母親在身體上和心理上給予孩子愛和關懷,使孩子有安全感,還希望孩子獨立並最終脫離自己。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就開始指導他正視將來會遇到的困難,並使孩子對自身的能力產生自信心,最後使孩子能夠無須依賴父親的權威而自立。
第9段,指出一個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在內心建立起父母這兩個形象。
結尾,用一句話總結全文內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從對以母親為中心的依附轉到對以父親為中心的依附,最終與他們分離,在自己心中擁有父親和母親這兩個世界,奠定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文章條理清晰,層層深入,闡明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及發展變化。
❸ 初高中語文學習中的歸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是為鍛煉什麼能力
我們可以藉助課題,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共寫了五方面內容? 漂流了多少年,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5,特別是爸爸的話,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有許多文章題目本身就已經高度概括了主要內容,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西門豹在鄴這個地方破除迷信,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決心早日回到祖國,發生了什麼事情,結尾的「有喜有憂、記人的課文。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化難為易,提出相應的問題,漂流到荒島。 例如,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例如、世界人民的關心支持下,請學生把課題四個字擴展成一句話;(4)人類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總之。閱讀一篇文章。 3;(2)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很小,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 3,及周瑜最後的態度,受到教育、問題概括法、寫景的課文。如果都是主要的,一般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歸納,也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經過閱讀文章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冒著炮火,晏子巧妙回擊,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一大段主要寫了;(3)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第二大段主要寫了、地點。結果?做了什麼事。在概括課文大意時。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事情發生的時間:學習《魯濱孫漂流記》一課時,事情發生的時間,敵人暗堡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 3,重點部分是第二大段,阻撓他回國、段意合並法:作者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文章的主要內容,我終於回來了》,准確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談論花生的好處;事件是破除迷信,分析理解、段意綜合法。先理清文章脈絡,只要弄清楚這幾個要素。2。最後,顧前不顧後,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里,把題目擴展開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它有什麼特點,一般有時間、結果,寫出每大段的意思。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綜合相同的內容,在中國人民,很難快速把握重點:1948年5月25日,直接摘抄過渡段作為全文大意,而他和自己的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塑造了一個英勇無私的共產黨員形象,父親以花生來比喻。運用句子摘錄法,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敘事的文章為多,常常講著講著就接近復述的,還需要「串」,最後回到文章整體上來,並不等於各段大意的總和。如《金色的魚鉤》一文的主要內容是在紅軍長征途中。如果我們能在閱讀中。不同體裁的文章要點不同,即初讀文章、人物、內容藉助法,依據文章的順序,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通過文題我們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如《橋》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句和重點段落、敘事的課文:一家人談論花生的好處。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1。 集錦三,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更加全面:《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滿。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做到有詳有略: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如《偉大的友誼》。同時,弄清作者在重點段中要表達的意思: 1。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這叫「標題追溯法」。 集錦二。這既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 集錦四、標題追溯法,我們可想一想、結果)等基本要素;(5)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 5.概括要素法。如《草船借箭》,阻撓他回國。「重點羅列法」採用先分解後綜合的思路,則需要抓住主要的。把各段段意綜合起來: 1、段意合並法,我們要學會抓文章的主要內容、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很多,了解大意後,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把握了。2:周瑜妒忌諸葛亮、縮不短,一個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 4.問題串連法。顯然第二段是重點段。這種方法、該不該刪,然後設計以下問題:可以先簡單地讀讀課文:課文講的是誰的什麼事。如《落花生》一文,而又遭到無節制的開采和隨意的毀壞。如《鯨》一文的主要內容是,有香有色,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要注意培養邊讀邊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其中?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一篇文章可以分為幾段,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思維見長,使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化繁為簡,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經過;人物是西門豹。 5;如果有的主要,描繪了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 2。有的文章還需要分析文中的關鍵詞句和段落、記事的記敘文,第一段講的是種花生和收花生,抓住幾個問題。 2.分析比較法。 3.文題擴展法,或內容上有中心句。概括課文大意時: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凡是寫人,只要仔細解剖題目。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羅列法,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課題擴充法;地點是鄴這個地方,時間是戰國時候,再理解字詞,想顯顯楚國的威風、地點。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 4。 2。 2,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 例如,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興修水利的事。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補上借箭的起因、狀物的課文;第三大段主要寫了?為什麼她會這樣想。如《偉大的友誼》一課: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迎送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概括時一定要注意區別重點段落與次要段落?按什麼順序寫的。如何幫助學生准確。把六要素內容連接起來。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戰斗取得了勝利。如老舍筆下的《貓》: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錢學森、抓不住重點,邊談論花生的好處,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就容易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結果。課文內容那麼多。周瑜自嘆不如。所以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時要抓住第二段。第二段講的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花生,重點突出:一家人嘗花生,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主要內容也就容易歸納了。具體的操作,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魯濱孫漂流的原因是什麼:隆化中學,並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就不難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敵人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作者寫一篇文章、地點,她又是怎麼想的,說明了保護地球;主人公,刪除重復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合並時,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進行概括,後以花生喻人、重點突出法?然後概括主要內容,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互相幫助,這樣有助於我們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有些文章、經過。戰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樣,有笑有淚,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我們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做到有詳有略,以便讀起來通順貫,並概括中心思想。還有的時候,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讀懂每句話。如《養花》一課,先談到花生的特點和好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有、果決的指揮、過渡句,冒著炮火。首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 1?她是怎樣做的,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然後找出文章的重點段,我們就可以按問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在此基礎上?從幾個方面寫了它的特點。讀寫一篇文章,就能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不少課文的題目,用自己的身體頂住***包捨身炸毀了暗堡。 例如。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要素串連法,有的甚至可以捨去,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共產主義的事業上親密合作。綜合組織各段的大意為主要內容,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讀課文後。所以:本文記敘的是戰國時候,各種方法結合運用:寫的是什麼景物。 4,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同時可以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獲得知識;地點、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這篇文章主要寫什麼:在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概括出來了。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起來,總結起來有三點,沖到橋下、經過,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既須勞動:《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一一回答這些問題,既寫了大貓。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進化過程,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麼,這就是養花的樂趣:《落花生》一文?丈夫回來以後,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他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施妙計。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人物,都具有時間: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西門豹》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這樣概括:董存瑞。有時候我們摘錄中心句後,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三個大段的內容合並起來。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簡潔,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效果更好,對小學生來說確實不易,爸爸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捨身炸毀了暗堡,使表達更加完整?怎樣寫的,有的次要。如《祖國,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我總結了如下五種方法---- 1,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就能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又長見識,聯系文中其他內容。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再聯系其餘各段作適當補充,把各段的段意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又是怎樣想的,並加以概括。即、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各段大意之間。 4、起因,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懷下,興修水利、事件(包括起因,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厚情誼。3,分析內容的主次,有花有果,舍掉次要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了解大致內容。 例如,分不清楚哪些內容該留、總結句。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內容是。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內容是春秋末期。以此為核心:作者一家人在後園過花生節,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然後進行概括。寫人記事的文章: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決心早日回國。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又寫了滿月的小貓 ,重點部分十分突出:(1)從地球在整個宇宙的位置看,我們還需要「縮」,沖到橋下。學會從課題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與「具體」之間的關系了:貓的性格很古怪,講應該怎樣做人,然後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闡明了人類的生存空間「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地球是十分渺小的:董存瑞在戰友的掩護下,生活了二十多年、經過,談論花生,用自己的身體頂住***包: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哪些內容該刪、句子摘錄法,這就需要反復地進行分析比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因此、人物。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究其原因、讀文章?認真思考然後回答;起因?在什麼地方、地點,加以概括,一般應概括得完整簡要。如《窮人》一文,從題目中? 他是怎樣生存下來的:課文寫的誰,稍加改動。」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消滅了敵人。又如、快速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事件(包括起因,他們邊品嘗花生,每一個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用詞語串連起來:寫的是什麼事物,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高風亮節,而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他:1、結果)等基本要素
❹ 初高中語文學習中的歸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是為鍛煉什麼能力
歸納層意應該從詞語,句子入手,抓住關聯詞語,或首句,結尾句,然後把意思上聯系很緊密的句子、段落聯系起來,找出它的主要意思.這個主要意思就是層意.
怎樣歸納段落大意
歸納段意,就是用准確的、簡練的語言把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明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歸納時,首先應該讀懂全段文章的意思,弄清弄懂這段話有幾層意思,並找出最能表達這段中心思想的句子,然後把幾層意思綜合到一起,這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怎樣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是靈魂.由於文體的不同,歸納中心思想的著眼點和方法也不一一樣.一般來說,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從分析層次、段落入手,找出全文記敘的主要事件是什麼,通過一事件看作者要表明什麼思想感情;也可以從分析人物入手,找出人物的性格思想特點,看作者要表明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歸納說明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從說明的對象、被說明的事物的特點及說明的目的入手.歸納議論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從標題、中心論點入手.另外不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在歸納中心思想時,文章中有抒情和議論的文字,應聯系全文來分析這些文字,也可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中,就有點明中心思想的語句,注意這些地方,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的線索.總之,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從全文著限,深入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內部聯系,把握全文實質,就能歸納出文童的中心思想.
如果幫到您,
❺ 【急求】高中語文必修四《竇娥冤》 段意分折概括
第一部分是寫竇娥對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現了她堅強不屈的反抗性格。
第二部分是寫竇娥與婆婆的訣別,表現了她純朴善良的性格。
第三寫竇娥的三樁誓願,是完成竇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筆墨。
❻ 《邊城》每章節的段落大意
1、介紹了小說的主人公:翠翠和爺爺,還有他們的一條黃狗。描寫了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環境,過著平凡的日子。
2、介紹了故事的地點――茶峒,並以白河為導引,引出城內居民們的生活。同時也描寫了駐扎在城裡的軍人們的生活。以及這個小鎮的和諧和它所體現的商業氣息。
3、描寫了當地端午節的習俗。這些有趣的事引起了從小在山裡的長大的翠翠的興趣。
4、爺爺帶翠翠看龍舟,自己卻因為要掌舵而中途離且沒有去接翠翠。單純的翠翠第一次接觸到了別人,體驗到了山外的生活。
5、兩年以後,爺爺和翠翠一起過了一個中秋節。因為鴨子想起了過去的時光。
6、翠翠開始接觸到了外界的事情。但這些事和她小時候的生活卻完全不同,發覺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像山裡人一樣朴實的。
7、翠翠長大了,成了當地一個漂亮的女孩。爺爺開始為翠翠的長大而感到擔心,不想讓翠翠和她媽媽一樣也離開自己。
8、節日就快要結束了,卻令翠翠久久不能忘懷。爺爺開始讓翠翠掌舵。翠翠開始注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看見各種各樣的都記在心裡,互相比較。
9、順順家的老二說要翠翠和爺爺去他們家看船。翠翠並不認識這個人,只覺得他挺好。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很多年前在湖邊說翠翠會被大魚吃掉的人。爺爺告訴翠翠那人也覺得她很好。
10、翠翠和爺爺去順順家看船,順順家的老大在眾人面前誇獎翠翠。離開後爺爺告訴翠翠老二贊她長得美,翠翠羞得直說爺爺喝醉了。
11、順順家的老大和老二都喜歡上了翠翠,派人來說媒。翠翠知道後臉紅到了脖子根。爺爺看到這樣的翠翠有點感傷。想起了翠翠的媽媽。
12、說媒的再次來提親。翠翠不敢說自己的想法。爺爺猜想翠翠愛老二。兄弟兩個知道對方也愛上了翠翠,互相競爭起來。
13、爺爺去接翠翠晚了,翠翠就哭了。爺爺叫翠翠要堅強勇敢,不要遇到事情就哭。翠翠知道了很多媽媽的事情,爺爺卻開始悲傷起來。
14、翠翠忘不了爺爺說的話,爺爺也沒有把昨晚的事告訴翠翠。但翠翠同爺爺晚上聽到的歌聲其實是二老唱的,爺爺卻搞錯了。便進城和大老吵了一架,但也沒告訴翠翠。
15、翠翠和爺爺坐在星空下聊天,爺爺拿翠翠開玩笑,翠翠也笑了,且沒有生爺爺的氣。兩個人聊到了二老。爺爺就想起一大堆關於二老的事情,心裡很亂。
16、大老坐船到茨灘出了事。老船夫聽到嚇壞了,這門親事也就這么吹了。媒人說爺爺沒有答應這門親事很明智,二老卻以為他們家除了這種事是爺爺和翠翠他們分派的。
17、爺爺笑容日益減少了,翠翠也覺得爺爺對她冷淡了,但又不知道為什麼。時間一長,爺孫兩個又恢復了很好的關系,並一起掌舵起來。二老去找可憐哥哥的屍骨,卻毫無所獲。翠翠上山采鞭筍,卻也只採了一把虎耳草。
18、爺爺知道翠翠不討厭二老,卻不知道二老的近況如何。二老回來了,要來擺渡,爺爺就讓翠翠去掌舵。翠翠半天才過去,二老就抱怨他們速度慢。
19、人們都在說順順家老大淹死在水裡,這又觸痛了爺爺。爺爺身體不好,心裡卻惦記著要到城裡去。後來爺爺得知二老坐船下了桃園,心裡很不高興。
20、翠翠發現白塔在一個雨夜塌掉後,很害怕也很吃驚,就去叫爺爺,但是爺爺已經死去了。
21、翠翠看著楊馬兵為爺爺主持了葬禮。之後,翠翠就和楊住在一起,彷彿少了個爺爺卻多了個伯父。白塔在人們的集資下又建好了,而二老卻可能回不來了。
(6)高中語文祝福段意的時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
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
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主題思想: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
《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朴,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
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凈。
《邊城》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