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擴展題六年級

擴展題六年級

發布時間:2020-12-31 06:42:07

Ⅰ 一道小學6年級拓展題,求解

分析:題目給出來了3種打字方式,源甲單干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乙單干要比規定時間多5小時才能完成任務;乙用規定時間做另加甲做4小時也可完成任務。由此可見甲4小時的工作量等於乙5小時的工作量,或者說完成同樣多的工作甲要比乙少用1/5的時間。因為完成全部任務甲比乙少用5小時所以乙單獨完成任務需要5÷(1/5)=25小時。 綜合式為5÷〔(5-4)/5〕=5×5=25小時。

Ⅱ 數學拓展創新題(六年級

1、要求容積最大
那麼使底面為正方形
那麼得出當盒子長與寬都為20厘米版時最大
所以長20厘米
寬20厘米
深5厘米
2、50×20×30=30000立方權厘米=30升
所以這個魚缸的容積是30升
[(50+1)×(20+1)-50×20]×(30+0.5)+50×20×0.5
=2165.5+500
=2665.5立方厘米
玻璃的體積是2665.5立方厘米

Ⅲ 六年級數學拓展簡便運算題

1.3/7 × 49/9 - 4/3
2.8/9 × 15/36 + 1/27
3.12× 5/6 – 2/9 ×3
4.8× 5/4 + 1/4
5.6÷ 3/8 – 3/8 ÷6
6.4/7 × 5/9 + 3/7 × 5/9
7.5/2 -( 3/2 + 4/5 )
8.7/8 + ( 1/8 + 1/9 )
9.9 × 5/6 + 5/6
10.3/4 × 8/9 - 1/3

Ⅳ 六年級數學題拓展延伸

假設圓的半徑是r,那麼高就有3-2r,而圓柱體的表面展開就是一個以底的周長為長,高為寬的長方版形。所以表面權積S=2*PI*r*(3-2r)+2*PI*r*r=2*PI*r*(3-r)
由於你沒給出圖,下面只能猜了,圖中那個陰影長方形的長應該是等於6.28的
所以有2*PI*r=6.28,所以r=1dm
所以有S=2*3.14*1*(3-1)=12.56平方分米。

Ⅳ 數學拓展創新題(六年級)

1.底20*20 高5

2.容積好求 3數相乘
玻璃體積用外體積減去內體積就好
50.5*20.5*30.5-50*20*30

Ⅵ 數學六年級下冊拓展題

觀察下的每項都是(n+1)^3-n,你可以一次試試的!
1*2*3+2*3*4+3*4*5+···+25*26*27+26*27*28
= (2³ - 2) + (3³ - 3) + …… + (27³ - 27)
= 1³ + 2³ + 3³ + …… + 27³ - (1+2+3+……+27)
套用連續立方和公式、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 (1+2+3+……+27)^2 - (1+27) * 27 / 2
= [(1+27)*27/2]^2-378
=378^2-378
=378*377
=142506

1x2+2x3+3x4+4x5+...+2002x2003
=1/3*1*2*3+1/3[2*3*4-1*2*3]+1/3[3*4*5-2*3*4]+....+1/3[2002*2003*2004-2001*2002*2003]
=1/3*2002*2003*2004
=2678684008

甲乙二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出發時他們的速度比是3:2,相遇後甲的速度提高1/5,乙的速度提高2/5,當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26KM。兩地相距多少KM?

設AB兩地相距x千米
[2/(3+2)x]/[3×(1+1/5)]=[3/(3+2)x-26]/[2×(1+2/5)]
x/9=3x/14-130/14
13x/126=130/14
x=90

1/1*3+1/2*4+1/3*5+1/4*6+1/5*7......1/98*100+1/99*101
=(1-1/3+1/2-1/4+1/3-1/5+1/4-1/6+1/5-1/7+……+1/98-1/100+1/99-1/101)÷2
=(1+1/2-1/100-1/101)÷2
=15049/10100÷2
=15049/20200
甲、乙、丙三人同去商場購物,甲花錢數的1/2等於乙花錢數的1/3,乙花錢數的3/4等於丙花錢數的3/5,結果丙比甲多花了98元錢,問他們共花了多少錢?
98÷(3/4÷3/5-1/3÷1/2)×(1+1/3÷1/2+3/4÷3/5)
=98÷(5/4-2/3)×(1+2/3+5/4)
=98÷7/12×35/12
=168×35/12
=490元

甲和乙進行100米跑步比賽(假設兩人的速度保持不變),當甲跑了75米時,乙跑了60米。那麼,當甲到達終點時,乙跑了多少米 ?
100×60/75
=100×4/5
=80米

6分之1+12分之1+24分之1+48分之1+96分之1+192分之1
=1/6×(1+1/2+1/4+1/8+1/16+1/32)
=1/6×(1-1/32)
=1/6-1/192
=31/192

因數5的個數決定末尾0的個數
2008÷5=401個(取整)
2008÷25=80個(取整)
2008÷125=16個(取整)
2008÷625=3(取整)
401+80+16+3=500個
1*2*3*4*5*6*……*2008末尾有500個0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如果車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時間提前1小時到達,如果以原速度行駛120千米後,再將速度提高25%,則可提前40分鍾到達,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40分=2/3小時
原定時間1÷【1-1/(1+20%)】=6小時
原來速度【120-120/(1+25%)】÷【6-2/3-6/(1+25%)】=24÷8/15=45千米/小時
甲乙相距45×6=270千米

四(1)班數學期末測試全班平均成績92分,男生參加測試的人數是18人,平均分是89分,女生的平均分是94分,求女生人數(用小學四年級的方法做)
(92-89)×18÷(94-92)=27人

陳明騎車旅行,平路每天走38千米,山路每天走23千米,他15天共走了450千米。問這期間他走了多少千米山路
(38*15-450)/(38-23)*23
=8*23
=184千米

Ⅶ 小學六年級數學拓展題

解:甲的效率是1/60,甲乙的效率之和是1/40
那麼乙的效率是1/40-1/60=3/120-2/120=1/120

Ⅷ 50道六年級的思維擴展題

奧賽專題 -- 盈虧問題
【專題介紹】
人們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了(盈)或者少了(虧)這樣的情況,數學來源於生活,根據分東西的這一過程編成的應用題就是盈虧問題。盈虧問題在奧數題中很常見也很重要,所佔的分值也比較大。盈虧問題以及用兩種相似的條件限制同一對象的應用題.解題的基本步驟為先恰當設定單位,然後通過比較而求出一個單位對應的具體數值。下面請看典型例題,從例題中可以更清楚地找到解答這一類題的方法。
【經典例題】
1.少先隊員去植樹,如果每人挖5個樹坑,還有3個樹坑沒人挖;如果其中兩人各挖4個樹坑,其餘每人挖6個樹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樹坑。請問,共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共挖了多少樹坑?
【分析】:解這道題的關鍵在於條件的轉換,把「如果其中兩人各挖4個樹坑,其餘每人挖6個樹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樹坑」 轉換成「每人挖6個樹坑,還差2×(6-4)個樹坑。」則本題成為「一盈一虧」的盈虧問題;對比兩個條件,因為每人多挖(6-5)一個;所以就要多挖〔3+2×(6-4)〕個,這樣就可求出人數,繼而求出樹坑數。在這里我們把兩個條件中每人挖的差(6-5)叫分差,因兩個條件中每人挖的數量不同而產生的差叫總差。
本題中:總差÷分差=人數;
推廣可得:兩次分配的差叫分差,
總差分3種:一盈一虧中:盈+虧=總差;在雙盈或雙虧中:大數-小數=總差;
總差÷分差=份數 份數在不同的題目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解:〔3+2×(6-4)〕÷(6-5)=7(人)
7×5+3=38(個)--樹坑數 答:共挖了38個樹坑。
2.鋼筆與圓珠筆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帶的錢買5支鋼筆差1元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問小明帶了多少錢?
【分析】:關鍵在於條件的轉換,要麼都轉換成鋼筆,要麼都轉換成圓珠筆,
解1:都轉換成鋼筆;買5支鋼筆差15角,買8支鋼筆差(12×8-6)90角,這是雙虧:分差是(8-5)3支,總差是(90-15)75角,就是說多買3支,就多差75角;這樣就可求出1支鋼筆多少錢;繼而求出小明帶了多少錢。
〔(12×8-6)-15〕÷(8-5)=75÷3=25(角)--鋼筆的價錢
25×5-15=125-15=110(角)=11(元)--小明帶得錢數
解2:都轉換成圓珠筆;買5支圓珠筆多(12×5-15)4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
〔(12×5-15)-6〕÷(8-5)=39÷3=13(角)--圓珠筆的價錢
13×8+6=104+6==110(角)=11(元)--小明帶得錢數
3.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如果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問這批學生可能有多少人?
【解答】:關鍵在於條件的理解,
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因沒說盈或虧,
我們只能認為至少有:(33-1)×8+1=257(人);至多有:33×8=264(人);
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也沒說盈或虧,
我們也只能認為至少有:(33+10-1)×(8-2)+1=253(人);至多有:(33+10)×(8-2)=258(人);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得到人數在257與258之間。 (至少取大數,至多取小數,)
4.有48本書分給兩組小朋友,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人。如果把書全部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如果把書全分給第二組,那麼每人3本,有剩餘;每人4本,書不夠。問第二組有多少人?
【解答】:因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
說明第一組的人數不到48÷4=12人,多於(48÷5=9…3)9個人,即10到11人;
同理,第二組不到48÷3=16人,又多與48÷4=12人,即13到15人,
因15-10=5(人);由此可知:第一組是10人,第二組是15人。
5.用繩測井深,把繩三折,井外餘2米,把繩四折,還差1米不到井口,那麼井深多少米?繩長多少米?
【分析】:繩三折,井外餘2米,說明繩子比井深的3倍多(3×2)6米;繩四折,還差1米不到井口,說明繩子比井深的4倍少(4×1)4米,總差:(因多1折,就差);(3×2)+(4×1);分差:(4-3);這樣可求出井深。
解:〔(3×2)+(4×1)〕÷(4-3)=10÷1=10(米)--井深
10×3+2×3=36(米)--繩長
6.有一個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個人。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同學?
【分析】:條件可以這樣理解,每條船坐6人,多6人;每條船坐9人,差9人。
解:(9+6)÷(9-6)=5(條);5×6+6=36(人)
7.「六一」兒童節,小明到商店買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兩盒內的球的數量相等。花球原價1元錢2個,白球原價1元錢3個。因節日商店優惠銷售,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結果小明少花了4元錢,那麼小明共買了多少個球?
【分析】:根據題意我們可知盒內的球的數量一定是2、3、5的倍數,假設1份球數是30個;原來各買一份要:
30÷2+30÷3=15+10=25(元);現在要(30+30)÷5×2=24(元);即小明每買30+30=60個球,就可以少花1元錢,那麼小明一共就買了4×60=240個球。
解:假設1份球數是30個;4÷〔(30÷2+30÷3)-(30+30)÷5×2〕=4(份)
(30+30)×4=240(個) 答:小明共買了240個球。

練 習
1、 老師拿來一批樹苗,分給一些同學去栽,每人每次分給一棵,一輪一輪往下分,當分剩下12棵時不夠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來8棵,那麼每個同學正好栽10棵。問參加栽樹的有多少名同學?原有樹苗多少棵?

2、 少先隊員去植樹,如果每人挖5個樹坑,還有3個樹坑沒人挖;如果其中兩人各挖4個樹坑,其餘每人挖6個樹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樹坑。請問,共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共挖了多少樹坑?

3、學校安排學生到會議室聽報告。如果每3人坐一條長椅,那麼剩下48人沒有坐;若每5人坐一條長椅,則剛好空出兩條長椅。問聽報告的學生有多少人?

4、鋼筆與圓珠筆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帶的錢買5支鋼筆差1元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問小明帶了多少錢?

5、幼兒園將一筐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分給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個則餘10個;如果分給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個則缺2個。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個小朋友,問這筐蘋果共有多少個?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如果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問這批學生可能有多少人?
7、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塊,還剩10塊;若每人分9塊,最後一人分不到9塊,但至少可分到一塊。那麼糖果最多有多少塊?
8、有48本書分給兩組小朋友,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人。如果把書全部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如果把書全分給第二組,那麼每人3本,有剩餘;每人4本,書不夠。問第二組有多少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數一樣多。把這些卡片分給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張,但若都分8張則還缺少5張。現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張,而且還多出4張。問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10、用繩測井深,把繩三折,井外餘2米,把繩四折,還差1米不到井口,那麼井深多少米?繩長多少米?
11、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長2米。原來每根繩子長多少米?
12、有一個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個人。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同學?
13、張宇上午7時20分從家裡出發到校上課。如果每分鍾走50步,離上課還有7分鍾;如果每分鍾走35步,就要遲到5分鍾。求學校的上課時間。
14、"六一"兒童節,小明到商店買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兩盒內的球的數量相等。花球原價1元錢2個,白球原價1元錢3個。因節日商店優惠銷售,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結果小明少花了4元錢,那麼小明共買了多少個球?
15、蘋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蘋果還多4隻,梨恰好裝完;如果7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蘋果恰好裝完,梨還多12隻。那麼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練習答案
1、老師拿來一批樹苗,分給一些同學去栽,每人每次分給一棵,一輪一輪往下分,當分剩下12棵時不夠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來8棵,那麼每個同學正好栽10棵。問參加栽樹的有多少名同學?原有樹苗多少棵?
【分析】:當分剩下12棵時不夠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來8棵,那麼每個同學正好栽10棵。通過這一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參加種樹的同學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來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樹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學12+8=20名,原有樹苗20*10-8=192棵。
2、少先隊員去植樹,如果每人挖5個樹坑,還有3個樹坑沒人挖;如果其中兩人各挖4個樹坑,其餘每人挖6個樹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樹坑。請問,共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共挖了多少樹坑?
分析:這是一個典型的盈虧問題,關鍵在於要將第二句話「如果其中兩人各挖4個樹坑,其餘每人挖6個樹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樹坑」統一一下。即:應該統一成每人挖6個樹坑,形成統一的標准。那麼它就相當於每人挖6個樹坑,就要差(6-4)*2=4個樹坑。這樣,盈虧總數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隊員7/(6-5)=7名,共挖了5*7+3=38個坑。
解答:盈虧總數等於3+(6-4)*2=7,少先隊員有7/(6-5)=7名,共挖了5*7+3=38個樹坑。
3、學校安排學生到會議室聽報告。如果每3人坐一條長椅,那麼剩下48人沒有坐;若每5人坐一條長椅,則剛好空出兩條長椅。問聽報告的學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虧問題。盈虧總數48+5*2=58,所以,長椅的數量就等於58/(5-3)=29條。那麼,聽報告的人數等於29*3+48=135人。
解答:長椅有(48+5*2)/(5-3)=29條,聽報告的學生有29*3+48=135人。
4、鋼筆與圓珠筆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帶的錢買5支鋼筆差1元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問小明帶了多少錢?
分析:在盈虧問題中,我們得到的計算公式是指同一對象的。而現在分別是圓珠筆和鋼筆兩種東西。因此,我們要利用盈虧問題的公式計算就必須將它轉化成為同一對象--鋼筆或者圓珠筆。
小明帶的錢買5支鋼筆差1元5角,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買5支圓珠筆,因為我們知道鋼筆與圓珠筆每支相差1元2角,把買5支鋼筆改買5支圓珠筆,就要省下6元錢,也就是比原來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這樣我們就將原來的問題轉化成了:小明帶的錢買5支圓珠筆多4元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問小明帶了多少錢?那麼,盈虧總數=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圓珠筆價錢=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買5支鋼筆差1元5角,相當於買5支圓珠筆多4元5角,每支圓珠筆的價錢=(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帶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兒園將一筐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分給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個則餘10個;如果分給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個則缺2個。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個小朋友,問這筐蘋果共有多少個?
分析:與上一題類似,需要轉化成兩次對同一對象。
解答:分給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個則餘10個,大班比小班多3個小朋友,相當於分給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個則餘10+3*5=25個,盈虧總數=25+2=27,小班人數=27/(8-5)=9人,蘋果有9*5+25=70個。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如果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問這批學生可能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那麼人數肯定多於32*8=256人,但不超過33*8=264人;如果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即如果每個寢室安排6個人,要用43個寢室,那麼人數肯定多於42*6=252人,但不超過43*6=258人;兩次比較,人數應該多於256人,不超過258人。所以,這批學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數超過256人;8*33=264,6*43=258,258<264,人數不超過258人。這批學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7、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塊,還剩10塊;若每人分9塊,最後一人分不到9塊,但至少可分到一塊。那麼糖果最多有多少塊?
分析:最後一人分不到9塊,那麼最多可以分到8塊,即若每人分9塊,還差1塊。根據盈虧計算公式,人數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塊;最後一人分不到9塊,但至少可分到一塊,即最少是最後一人差8塊,根據盈虧計算公式,人數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塊;所以,這批糖果最多有154塊。
解答:9-1=8,人數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8、有48本書分給兩組小朋友,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人。如果把書全部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如果把書全分給第二組,那麼每人3本,有剩餘;每人4本,書不夠。問第二組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把書全部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說明第一組人數少於48/4=12人,多於48/5=9......3,即9人;如果把書全分給第二組,那麼每人3本,有剩餘;每人4本,書不夠。說明第二組人數少於48/3=16人,多於48/4=12人;因為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人,所以,第一組只能是10人,第二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組少於12人,多於9人;第二組少於16人,多於12人。因為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人,所以,第二組有15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數一樣多。把這些卡片分給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張,但若都分8張則還缺少5張。現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張,而且還多出4張。問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分析:60/7=8......4,60/8=7......4,說明卡片的盒數是8盒,「若都分8張則還缺少5張」,即如果我們在每盒中加5張(8盒共加40張),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張,現在實際每人得到60張,即每人需要退出4張,其中要有4張是每人60張後多下來的,還有40張是我們一開始借來的要還出去,即要退出44張,4/4==11,說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數有(4+5*8)/4=11人。
10、用繩測井深,把繩三折,井外餘2米,把繩四折,還差1米不到井口,那麼井深多少米?繩長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虧問題。盈虧總數=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繩長=(10+2)*3=36米。
11、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長2米。原來每根繩子長多少米?
分析: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長2米。那麼,如果同樣是5段的話,第二種就要比第一種少5*2=10米,現在第二種7段和第一種5段一樣長,說明第二種的兩段長是10米,也就是說每一段為10/2=5米。所以,繩子長為5*7=35米。
解答:原來每根繩子長為7*(2*5/2)=35米。
12、有一個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1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個人。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同學?
分析:增加一條和減少一條,前後相差2條,也就是說,每條船坐6人正好,每條船坐9人則空出兩條船。這樣就是一個盈虧問題的標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條船後的船數=9*2/(9-6)=6條,這個班共有6*6=36名同學。
13、張宇上午7時20分從家裡出發到校上課。如果每分鍾走50步,離上課還有7分鍾;如果每分鍾走35步,就要遲到5分鍾。求學校的上課時間。
分析:這種盈虧問題的另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在計算盈虧總數時必須注意量的單位的統一。這里,盈虧總數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點到校用時為525/(50-35)=35分鍾。所以,上課時間是7點55分。
解答:准點到校的用時=(7*50+5*35)/(50-35)=35分鍾,學校上課時間為7點55分。
14、"六一"兒童節,小明到商店買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兩盒內的球的數量相等。花球原價1元錢2個,白球原價1元錢3個。因節日商店優惠銷售,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結果小明少花了4元錢,那麼小明共買了多少個球?
分析:花球原價1元錢2個,白球原價1元錢3個。即花球原價10元錢20個,白球原價10元錢30個。那麼,同樣買花球和白球各30個,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現在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花球和白球各買30個需要(30/5)*2*2=24元,說明花球和白球各買30個能省下25-24=1元。現在共省了4元,說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個,共買了120*2=240個。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買30個時,可比原來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買30*4=120個。所以,小明共買了240個球。
15、蘋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蘋果還多4隻,梨恰好裝完;如果7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蘋果恰好裝完,梨還多12隻。那麼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比5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多了2隻蘋果,梨從剛好到多12隻,相當於把原來裝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蘋果(4*5=20隻)和原來剩下的4隻(共20+4=24隻)蘋果,添加到其餘原來裝好的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隻,添加了24/2=12袋剛好裝完。所以,原來裝了12+4=16袋,蘋果有16*5+4=84隻,梨有16*3=48隻,合起來有84+48=132隻。
解答:(12/3)*5+4=24,5隻蘋果和3隻梨裝一袋,共裝了24/2+4=16袋,所以,蘋果和梨共有=16*(3+5)=4=132隻。

參考資料:小數專業網

Ⅸ 要30道小學生六年級拓展題

有甲乙兩盒黑白棋子,甲盒中有2700枚棋子,其中黑子佔30%;乙盒中有版1200枚棋子,其中黑子佔90%。現在從權乙盒中取出若干棋子放入甲盒中,此時甲盒中黑子佔40%,乙盒中黑子仍佔90%,問從乙盒中拿了多少枚棋子放入甲盒?

分析由於乙盒的黑子所佔的百分比不變,所以取出的黑子數是乙盒棋子總數的90%。甲盒原來有黑子2700×30%=810(枚)
解:設從乙盒拿了X枚棋子放入甲盒。其中黑子數為90%X枚。
(2700+X)×40%=810+90%X
解得:X=540

已知A/2,B/4,C/6是三個最簡分數,如果每個分數的分子加上A,分母保持不變,所得3個新分數之和是2又1/6,那麼C等於多少?

每個分數的分子都給加上A之後就是2A/2,(A+B)/4,(A+C)/6,其之和為2A/2+(A+B)/4+(A+C)/6=(12A+3A+3B+2C+2A)/12=(17A+3B+2C)/12=26/12。
也就是17A+3B+2C=26,可知A只能為1,B只能為1、2、3,若為1,則C為3,可矣!若為2,則C沒有正整數解,是以不行;若為3,則C只能為0,也不可行也;所以C只能為3。

閱讀全文

與擴展題六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