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生必讀課外書籍
初中生必讀書目
一、文學作品:
初一:
1.《西遊記》吳承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5月第2版
2.《駱駝祥子》老舍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1月第1版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梅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0月5版
4.《繁星•春水》冰心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5.《唐詩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出版社;
6.《泰戈爾詩選》冰心鄭振鐸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5月第2版
7.*《男生賈里全傳》秦文君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8.*《花季•雨季》郁秀海天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華夏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0.*《哈利•波特》(英)J•K•羅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初二:
11.《論語譯注》李申編中華書局2000年8月第1版
12.《三國演義》羅貫中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13.《水滸傳》施耐庵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2版
14.《家》巴金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9月第3版
15.《宋詞選》胡雲翼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1版
16.《普希金詩選》盧永選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17.《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8.《老人與海》(美)海明威趙少偉譯灕江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19.*《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林少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簡愛》(英)夏綠蒂•勃朗特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21.*《巴黎聖母院》(法)雨果陳敬榮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6月1版
22.*《射鵰英雄傳》金庸三聯書店1999年4月第1版
23.*《歐也妮•葛朗台》(法)巴爾扎克張冠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24.*《匹克威克外傳》(英)狄更斯蔣天佐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
25.*《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施咸榮譯譯林出版1998年9月1版
26.*《圍城》錢鍾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
27.*《中華散文百年精華》叢培香等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8.*《外國名家散文經典》於文心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初三:
29.《紅樓夢》曹雪芹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30.《魯迅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1.《子夜》茅盾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4月第3版
32.《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王永年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3.《元曲三百首譯析》李淼編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34.《莫泊桑短篇小說選》趙少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5.*《唐吉訶德》(西班牙)塞萬提斯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36.*《紅與黑》(法)司湯達郝運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8月1版
37.*《復活》(俄)托爾斯泰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38.*《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葉冬心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9.*《莎士比亞悲劇四種》卞之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40.*《中國古代四大名劇》俞為民校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二、人生修養:
初一:
41.《寫給中學生》(自編)
42.《致加西亞的信》(美)阿爾伯特·哈伯特趙立光艾柯譯哈爾濱出版2000年5月1版
43.*《中華傳統美德格言》(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44.*《希臘的神話和傳說》斯威布著楚土南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5月第2版
45.*《人類征服的故事》(美)房龍常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46.*《音樂的故事》(德)保羅.貝克馬立張雪燕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11版
47.*《新編世界五千年》夏國梁夏冰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1版
48.*《***心有多高》趙定軍北京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9.*《成功之路》(美)拿坡侖·希爾海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0.*《聖經故事》劉小江編外國文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初二:
51.《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日本)德田虎雄
52.《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美)肖恩·柯維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11月1版
53.*《知識改變命運》潘燕劉縣書三聯書店2000年1月第1版
54.*《英文名篇誦讀本》顧佩婭蘇曉軍編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55.*《孫子兵法》郭化若
56.*《史記選》司馬遷著王伯祥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57.*《中國大歷史》黃仁宇三聯書店1997年5月第1版
58.*《傅雷家書》三聯書店1998年10月第5版
59.*《法律的故事》(美)約翰。麥。贊恩劉昕胡凝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60.*《人文知識讀本》陳思和海南出版社
初三:
61.《蘇菲的世界》(挪威)喬德坦·賈德蕭寶森譯作家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62.《學習的革命》(新)戈登·德萊頓(美)珍妮特·沃斯顧瑞榮譯
63.*《推心置腹——心理學知識趣談》解春玲龔平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201年11月1版
64.*《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65.*《中外影視經典》
66.*《中外美術經典》
67.*《東方哲學的故事》(錫蘭)L·A·貝克傅永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8.*《文明的溪流》(美)H·G·威爾士袁杜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9.*《本領恐慌》王小平海南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第1版
70.*《培根人生論》(英)培根何新譯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三、名人傳記:
初一:
7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海倫·凱勒 李漢昭譯 華文出版社 2002年1月1版
72.*《居里夫人傳》(法)艾夫·居里 左明徹譯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版
73.*《我的父親鄧小平》
74.*《楊振寧傳》徐勝藍 孟東明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
75.*《名人的中學時代》(自編)
初二:
76.《毛澤東傳》 金沖及 中央文獻出版社
77.*《永遠的喬丹》 章宜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9年版
78.*《拿破崙傳》(德)艾密爾·魯特維克 陽若迅譯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7月第1版
79.*《林肯傳》 (美)戴爾。卡耐基 葉維明譯 哈爾濱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80.*《經營之神王永慶》 趙賢明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初三:
81.《名人傳》 (法)羅曼·羅蘭 傅雷譯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
82.*《梵高傳》(美)歐文·斯通 常濤譯 北京出版社 2001年2月第3版
83.*《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 約翰·拜恩著 曹彥博等譯 中信出版社2001年
84.*《微軟的崛起》(美)丹尼爾·伊克比亞 新華出版社 1996年版
85.*《鄧肯自傳》(美國)伊沙朵拉·鄧肯 著 張敏 譯 國際文化出版社
四、科學技術:
初一:
86.《科學發現縱橫談》 王梓坤 中華書局 1998年3月第1版
87.*《基因的故事》陳章良 王莉江
88.*《魔鬼出沒的世界》(美)卡爾·薩根著 李大光譯 吉林出版社 1998年
89.*《時間簡史》(英)史蒂芬·霍金 許明賢 吳忠超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10月
90.*《過去2000年最偉大的發明》 約翰·布羅克曼 袁麗琴譯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 版
初二:
91.《科學是美麗的》 沈致遠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92.*《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美)羅伯特·K·G坦普爾 陳養正等譯 21世紀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93.*《科技創造未來》,徐冠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94.*《數理化通俗演義》 梁衡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8月1版
95.*《暗淡藍點:展望人類的太空家園》(美)卡爾·薩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初三:
96.《發明啟示錄》 龔鎮雄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97.*《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100個問題》(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科學普及出版社
98.*《古代建築二十講》樓慶西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年1月第1版
99.*《科技英語閱讀》 金煥榮主編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版
100.*《寂靜的春天》 (美)蕾切爾·卡遜 呂瑞蘭 李長生譯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
《紅樓夢》《三國演義》《吶喊》《邊城》《哈姆雷特》《女神》《人間喜劇》
2. 怎樣做好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關於閱讀教學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新課標進一步明確強調了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並且積極倡導「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如何為促進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閱讀提供優質服務研究?本課題想通過積極構建新的課外教學模式,探索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優化,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開學初,結合學生的閱讀現狀及課標為中年段學生提供的閱讀推薦,我們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制定學期閱讀計劃,推薦課外讀物。對這些文章,我們平時是採用 「讀-記-說-寫」的模式進行引導。升華讀書,亦可嘗試進行創作。具體為:
精選誦讀語段,在閱讀時間上,堅持做到時間落實。每天安排20分鍾語文課讀書,每月一次集中盤點大誦讀。在選擇興趣閱讀中,我們精心選擇了多部兒童文學名著推薦給學生。使每個孩子每天讀半小時以上的書報,此項工作積極尋求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每個假期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假期前舉行假期大量閱讀總動員,也通過各種途徑取得家長們的支持,使學生在假期里能與書好好交往。
課外閱讀指導課不能上成課內閱讀課,應該著眼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習得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做好四個結合:1、讀與思結合。開卷有益,但並非多多益善。只有邊讀邊思,讀思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讀與寫結合。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寫作範例,從讀到寫,由仿到創,是指導寫作的有效途徑。3、讀與使用工具書相結全。掃清閱讀障礙,培養自讀能力,養成良好習貫。4、讀書與衛生習貫的培養相結合。教育學生要保持書本清潔,注意翻書和用眼衛生。
課外閱讀指導要與學生寫讀書筆記有機結合,積極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及時進行閱讀信息反潰。通過閱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積極意義。讀書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去觀察、去閱讀,到書的海洋里去積累語文,到廣闊的生活中去運用語文。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眾多優秀的作品中,同學們與書中的人一起經歷成功的快樂、經歷失敗的痛苦;一起體會親情的珍貴、體會人間的美好;一起嘗試生活的滋味、嘗試人生的挫折……這些都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經歷,讓他們從中受到了無形的教育,提高了審美能力。
3.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麼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並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對學生「作為人的清醒的意識造成遮蔽」,「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健康成長」。這種閱讀就成了一種有害的閱讀。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圍。
在實踐總,筆者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准備以後,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後,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後,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准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只需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資訊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認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課外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並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實施多元、動態的評價標准
因為漢字思維呢喊的多層次性,漢語言內容的豐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學生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最能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同時,來自文本、他人的信息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所吸收,並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識、經驗,這樣就有可能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經驗、發現、創造和感悟。因此,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標准必須實現多元化、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原則。我們可以採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更重視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使認真參加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少數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注重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並通過閱讀情況的縱向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
4.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目
1.《西遊記》: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不恥於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既寄託了他濟世匡時的願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其藝術性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2.《水滸傳》:施耐庵(約1269—約1370)原名耳,後名子安,字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3.《朝花夕拾》: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段篇小說《狂人日記》,隨後連續發表《孔乙己》《葯》《故鄉》等著名小說。1921年,發表代表作《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說集《吶喊》,為革命現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後又發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殺後,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先後主編刊物和寫作雜文《紀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4.《駱駝祥子》: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解放前創作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建國後創作的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因話劇《龍須溝》的創作,在1950年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5.《繁星·春水》: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早在「五四」時期她就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加入「文學研究會」。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詩集有《繁星》《春水》;兒童作品有《寄小讀者》。解放後,她又寫了《再寄小讀者》和《歸國以後》《櫻花贊》《我們把春天吵醒了》等散文集。
6.《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1719年51歲時,發表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另有《辛格爾頓船長》《大疫年日記》《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羅克薩斯》。
7.《格列佛游記》: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英國啟蒙主義者激進民主派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作品有《書的戰爭》《木桶的故事》。1726年出版代表作《格列佛游記》,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也在世界文學史上開創了新的篇章。
8.《名人傳》: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著名作家,十九世紀末開始文學創作,有劇本《丹東》《愛與死的搏鬥》等。十月革命後,思想受到鼓舞,與高爾基並肩戰斗。代表作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文學創作中最偉大的收獲之一。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名人傳》寫於1903—1911年間,包含三個人物的傳記:音樂家貝多芬、美術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文學家托爾斯泰。
9.《童年》: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稱他為「世界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是他的代表作。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阿力克謝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作家。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後受到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1935年榮獲列寧勛章。另有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卷。
5. 周計劃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訓練(7年級·上)答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它的興趣,然後學習,你會覺得更有效的...
①學習計劃,主內要是計劃在利用業容余時間。這一次的兩件事情的一般規定:化妝和完善。
②列出了具體的任務,然後分配給具體的學習任務,每個星期,每天都去,然後計算,如何每天多少學習時間為每個內容大致是多少花費的時間。計劃必須嚴格安排,有足夠數量的基本訓練,謹防雄心勃勃。
③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每個程序執行一階段或實施結束後,你應該檢查它是如何工作的。如果效果不好,他們會找一個理由來進行必要的調整。檢查的內容:是基本的計劃嗎?計劃任務完成?如何學習成果?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麼程序?什麼地方安排太緊?安排,很容易鏈接?等等。檢查通過後,再修訂計劃,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
④不要貪心,要注意留出空閑時間。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規劃的時候,還要考慮吃飯,睡覺,休息,娛樂,運動時間和其他活動。
⑤靈活調整學習計劃:在確定的程序,就應嚴格執行,但在研究中,根據靈活的安排的實際情況不能太拘泥。重視和同學的學習經驗,學習請教老師,及時補充,調整學習計劃85
6.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目有哪些
現代文課外閱讀:《西遊記》《水滸傳》《伊索寓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內《繁星》、《春水》容《芙蓉鎮》《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魯濱孫飄流記》《格列佛游記》《名人傳》《愛的教育》《童年》高爾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初中生必背古詩文50篇》《文學名著導讀》(小學初中版)文言文課外閱讀:《課外文言文擴展閱讀》《聊齋志異》《史記》《論語》、《孟子》、《莊子》
7.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步驟,什麼三原則三步驟
讀第一遍時理解文章內容
讀第二遍時理解中心
讀第三遍時要帶著問題去讀
8. 初中生3年語文應達到多少字的閱讀量
《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分解到各學段,其中回: 第一學段(答1、2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第四學段(7-9年級)要求---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9.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
1.問文章體裁?
答:此文是一篇 。
備選答案有: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6.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7.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A內容上B主題上C線索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示
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
常用具體如下:(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答:
一、內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標志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預示性作用。
17.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①時間推移法②空間變換法③穩步換景法④分門別類法
19.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藉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了解描寫的幾種形式(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
(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
種類:一是人物描寫:A、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語言(對話)(6)描寫(7)心理描寫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作品主題。B、側面描寫作用是:襯託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二是環境描寫:分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a.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
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b.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1.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2.小說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環境、情節。其中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23.運用正副標題相結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強表達效果。
24.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答: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