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課本劇劇本、、、要九年級以前人教版的課文改編的、、、、好的分多給
《一面》劇本
時間:1932年秋天;
地點:內山書店;
人物:阿累、內山書店老闆、魯迅先生。
[幕啟:舞檯布景上顯示舊上海的街道,舞台上擺著幾排書架。書架旁邊有一櫃台。櫃台旁邊有兩個人,一個矮小而結實的日本人——書店老闆內山先生,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魯迅先生。兩個人一邊抽煙,一邊談笑。]
阿累 (從舞台左側上。身背一個破舊的書包,用一張舊報紙遮著頭做避雨狀)老天爺真是的,早不下,晚不下,偏偏這時候下起了雨。(從懷里掏出懷表,看了看)離接班還有半個鍾頭。乾脆到內山書店躲一會兒雨,順便看看有什麼新書。
[阿累站在書架前,開始翻書。忽然,他的眼睛一亮,好像發現了什麼。]
阿累(自言自語地)《毀滅》?這本書就是《毀滅》?(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仔細一看)魯迅譯。(像發現了寶貝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我記得一本什麼雜志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沒想到在這兒遇到了。(翻開後記,匆匆瀏覽了一遍;然後看第一頁。)咦,這本書怎麼翻不開呀?噢,原來沒有切邊。
內山老闆(緩緩站起來,慢慢地踱著步子走過來,態度溫和地)年輕人,看上什麼書了?
阿累 (欣喜地把書的封面向老闆晃了晃,帶著敬意)先生,這本書多少錢?
內山老闆 (笑著點點頭,接過書翻了翻底頁)一塊四。很便宜的。阿累(摸摸里衫上的衣袋,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紅著臉,低低地)太貴了。
內山老闆 (用手指捻著書的封面)哪裡貴?你看這紙,多厚實啊!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跡,拿在手裡,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你買一本吧,這書是很好的。
阿累 (愛不釋手地摩挲著那本書,捨不得丟開)是啊,買一本放在床頭,交班回來,帶著那種軟綿綿的疲倦躺著看幾十頁,那該多好啊!可是……可是……
內山老闆 (笑著回頭對裡面說)先生,請您來一下。
魯迅 (咬著煙嘴從櫃台旁邊走過來)內山先生,有什麼事嗎?
內山老闆 (笑著指了指阿累)這個年輕人要買你的書。
魯迅(慈祥地看了阿累一眼)你要買這本書么?
阿累(低低地)是的。
魯迅(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遞給阿累)年輕人,你買這本書吧——這本《鐵流》比那本《毀滅》還要好。
阿累 (眼前又一亮)《鐵流》?我早就聽說過,這確實是一本好書。可是……(接過書翻開底頁)噢,一元八角!先生,這本書也太貴了,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
魯迅 (低下頭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抬起頭)一塊錢你有沒有?一塊錢!
阿累 (抬起頭,充滿自信地)有!一塊錢我有!
魯迅 (笑著點點頭)好。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
阿累 (驚異地)什麼?兩本書才一塊錢?我不是在做夢吧?(抬起頭仔細打量魯迅,面對觀眾)這位先生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手裡捏著一枝黃色煙嘴。我好像在哪本雜志上的一段訪問記上見過他。(過了一會兒,好像想起了什麼,神情一下子激動起來,結結巴巴地)哦!您,您就是——
魯迅 (微笑著,默認地點了點頭,用手指著《鐵流》)這本《鐵流》本來可以不要錢的,但這是曹先生譯的書,現在只收你一塊錢的本錢;至於我的那一本,是送你的。
阿累 (驚訝地面對觀眾)果然是魯迅先生。這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費力地從里衫的袋裡掏出一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在魯迅先生手裡)謝謝先生。(然後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來走出書店的門。)
話外音: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裡,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但我始終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每當這時候,我總是昂著頭,自己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幕徐徐降落
文章出自呂東坡小學語文教學網
㈡ 《屈原》這部劇本的主要內容
第一集 橘頌制
屈原對高潔人格的完美追求。屈原誕生於湖北秭歸樂平里寅年寅月寅日的的神奇時辰。屈氏家族是楚王室最古老的宗族。在秭歸,屈原接受了完整的貴族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楚國特有的物產橘樹為題,吟詩自喻。屈原希望自己像橘樹一樣:「深固難徙,蘇世獨立,秉德無私,參天地兮」。自少年時代起,屈原這一獨立不遷的人格已在故鄉《橘頌》的吟唱中養成,並在以後的人生歲月里堅守如初。
第二集 九歌
屈原對美政理想不懈奮斗的歷程。屈原行成人禮後,來到楚國郢都開始他的從政生涯。屈原的核心政治主張是「美政」,在外交上主張聯合齊國對抗西方的強秦,在內政上主張改革腐朽的楚國貴族制度,舉賢任能,嚴明法制。他輔佐楚懷王積極踐行這一政治理想,但在楚國保守貴族和秦國聯手夾擊下,楚懷王罷免了屈原的左徒職位,屈原的改革大業遭受到嚴重的挫折。
㈢ 急求一份《屈原》話劇的劇本!
太長了 不讓發表 http://..com/question/23958140.html中間有專一段屬
㈣ 初中語文課前五分鍾演講ppt
語文,就形式而言,「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是為語文」;就其本質看,語文首先是生活,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就其學習過程來說,語文學習應該成為學生的心靈活動,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求知的過程。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我認為這個目標具有「三維」結構: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感情,態度和價值觀。只有這三個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才能逐步形成學生的結構合理的語文素養。
在語文教改實驗中,許多教師都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而我於近幾年,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切入點,堅持在教學中安排了課前五分鍾演講實踐活動。我採取的是讓兩位同學依次登台 「說」,其他同學「聽」的訓練方式。都說些什麼呢?演講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名人軼事、名言警句感悟、時事信息,讀書一得,精彩句段,影視品評,現實人生萬象等。演講要求思想內容健康,或給人教育啟迪,或熱情洋溢催人奮進,或揭露反面明辨是非,或追隨時代信息人才傳遞等等。演講過後,老師用三言兩語加以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有時也指名學生談聽後感悟,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採取的第一輪是學生們自我簡介,一節課叫兩個同學上台來說,每個同學規定只能講一二分鍾,作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但得把自己最突出的性格特徵介紹出來;第二輪是談自己最喜歡的人或物;第三輪是朗讀自己欣賞的一篇文章並說出理由;第四輪是介紹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一位名人;第五輪是推薦一部名著給同學們看,略說說推薦的理由……可以找各種話題無數次地輪換演講下去。在實施過程中,雖然經歷了一些坎坷,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感到欣喜的。學生由開始時的不敢上講台到現在的爭著要上講台,由開始的無話可說到現在的滔滔不絕,由開始的忸怩拘謹到現在的聲情並茂,由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瀟灑自如。教學實踐證明,這項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較好的成效。我也由此對課前演講實踐活動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學生剛剛入學時,一般都顯得比較靦腆,帶有較明顯的對同學和學校的生疏感,這種狀況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課堂學習。消除這種狀況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語文課前的演講。開始的時候,有的同學非常膽小,不敢上台來,或者一上台來就緊張,甚至哆嗦以至於滿臉緋紅,手腳無措,摸鼻子、摳手指等等。好不容易開口了,可是說得語無倫次、結結巴巴。
記得班中一男生,初一時的第一次演講,竟然緊張地僅說清了自己的名字,就語無倫次起來,聲音小的連坐第一排的學生都沒有聽清。眼睛也一直無措地看著地面。此時,我一方面反復地做示範,鼓勵學生放開膽量說,只要開口說了,一切都會好起來。另一方面也要求全班同學給予寬容理解,更給予鼓勵的掌聲。並明確地告訴同學們,開頭時,我們只要求練膽量,不必顧及其他的方面,甚至不必考慮說得對錯。放開思想的包袱,只要說了,大膽地說了就是好樣的。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同學們慢慢地說出口了,說順口了,也說上口了。一段時間以後,再逐步提高要求,比如態勢語言的運用,言談舉止要落落大方等。有些學生家長後來驚喜地告訴我,孩子進入中學以後變化非常大,不僅待人接物時說話的膽量大了,而且也會說話了。
二、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上,心智處於壓抑的狀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調動起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其實,學生都有很強的參與意識,他們都希望把自己的觀點、看法表達出來,都希望贏得同學們的贊賞和老師的肯定、鼓勵。課前五分鍾的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平台。雖然每次演講只有兩個同學,但所有同學都在聽,甚至比聽老師的講課精力還集中。為了獲得演講成功,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准備。有學生在周記里說:「在台上說不出來時真尷尬,真想找一個地縫鑽進去」,為了台上那幾分鍾,課後學生會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特別是靠後面演講的學生,他們及早就准備了,有時花了很多時間准備的材料,突然有一天哪一個學生講了,他們又得重新准備,一個學期下來,幾個循環,學生積累的材料比原來搞的摘抄還要多。學生普遍感到,演講開闊了大家的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所以我認為這是語文學習的最好時機,學生學得主動、投入,我們老師就要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哪怕是一點點優點、一點點可取之處,都毫不吝嗇地加以表揚、肯定,甚至誇大一點地對他們的優點表示我們老師的欣賞。演講活動的開展,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學習中感到知識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極大地調動起來了。
㈤ 郭沫若的劇本《屈原》
《屈原》(一)
人物表
屈 原--執著理想、寧折不屈、人格輝煌的詩人
靈 秀--感情忠貞、智慧沉靜的少女
南 後--柔媚驕橫的貴婦、私重情濃的母親
張 儀--執著目的、不擇手段、多謀善辯的政治家
誠 實--雖有誠實卻無堅貞的人
楚懷王--志大胸狹、喜怒無常的君王
靳 尚--追逐權力的奴隸,身居高位的小丑
靈 慧--殉葬的生靈
漁 夫--一個世俗的老者
群 眾--若干
第一集
[渾天濁地的長江上,背負拖舟重荷的纖夫們艱難的前行。他們從喉里、從心裡發出悲涼高亢的呼號聲……
旁 白:歷史上竟有這樣的奇跡,一個人的存在與死亡溶入了永恆的宇宙,結合於大自然的輪回,兩千多年來成為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創造這個奇跡的是一位詩人--屈原。讓我們回到兩千二百年前,聽一聽他的心聲……
[公元前約二八六年,楚國的都城郢都城裡,左徒府前大街
[眾生哭嚎聲越來越大
誠 實:靈秀姐,你看,那邊來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咦,那邊怎麼又來一支送親的隊伍?靈秀姐,你怎麼哭了?
靈 秀:誠實,你難道看不出來?這是殉葬啊!
誠 實:這就是用活人殉葬?
禮 官:(高呼)行禮!一拜、二拜、三拜,起靈!
誠 實:等一等,你們等一等……
屈 原:停止這種慘無人道的殉葬! [眾聲音急停
屈 原:起來,孩子,難道你是自願把青春奉獻給曾侯?
殉葬女:……不……
屈 原:難道你迷戀那豪華的墳丘?
殉葬女:(不知所措,驚恐地搖頭)不……
屈 原:那好,起來,跟我走。 [眾嘩然。
靈 秀:先生,不能,不能啊!
屈 原:與其為這無辜的生靈痛惜流淚,不如立即制止這種慘無人道的陋習常規!
禮 官:左徒大人,你這是干什麼?!
屈 原:禮官,我要帶走這個姑娘。
禮 官:……那怎麼行,她是曾侯的殉葬品!
屈 原:她是個有靈性的人。
權貴甲:用生靈殉葬是神聖的祖制!
權貴乙:它早已鐫刻在不容侵犯的鍾鼎!
權貴丙:用生靈殉葬是天經地義的!
屈 原:有這么多的金銀珠寶,難道還填不滿一個王侯的虛榮心,非要讓擁擠的墓穴,再去吞噬一個無辜的生命!
靳 尚:對,對,左徒大人說得有理,用生靈殉葬確實是慘無人道的陋習……可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呀!
眾 人:(喧嘩)對呀。
靳 尚:左徒大人,不讓曾侯用生靈殉葬,他們龐大的家族恐怕不會答應。
眾 人:(怒潮般地吼起)不答應,我們不答應!
老夫人:左徒大人,曾侯是兩朝元老,功蓋千秋。這個女子是他生前最喜歡的舞姬,就讓她跟曾侯一同去吧。
屈 原:老夫人,左徒多有冒犯。曾侯大人,國家元老,功蓋兩朝,理應厚葬。可是,老夫人,您看看,這個孩子尚且年幼,倘若她也是曾侯的家族,您也捨得把她活活地埋葬嗎?
老夫人:左徒大人,我求求你了…… [曾侯家族紛紛、哀求。
靳 尚:左徒大人.這樣下去恐怕要出事呀!起靈,起靈!
禮 官:起靈!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於我制定《憲令》,我已把廢除殉葬寫入……
靈 秀:(急忙制止)先生,記住您和大王的約定。為了千秋大業,何妨有一兩次小小的進退!
屈 原:如果連眼下一個美好的生靈都任其侮毀,還妄談什麼天下百姓的安危!禮官,你們想要用這個姑娘殉葬,必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
權貴乙:屈原!不要以為你贏得大王的恩寵,就可以肆意橫行,我這把寶劍早就想在你身上捅個千瘡百孔!
屈 原:好!
屈 原:孩子,走!
眾 人:左徒大人……不可以呀???饈竊?畹腦嶗瘛???
屈 原:此事在大王那裡我定有交待。曾侯的家族,我願以重金將此女贖買。否則我等著你們來血洗我的家宅。走,孩子!
[眾人議論著散去,只留下張儀、靳尚
張 儀:一場好戲啊,可惜結局令你心中不快!
靳 尚:張儀大人,剛才為什麼你一言不發?
張 儀:我是秦國的使節,這是你們楚國的內政,我能說什麼呢?不過你可曾留意上剛才屈原說的大王授命於他制定《憲令》……
靳 尚:《憲令》?
張 儀:對,《憲令》!它才是這盤死棋中的活眼。
靳 尚:可恨屈原這狂徒,他和大王有莫逆之交,滿朝文武也拿他無可奈何。
張 儀:因為你們的滿朝文武,不過是些目光短淺的庸碌之輩,只知在方寸之間爭長奪短。
㈥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
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公輸18《孟子》兩章19魚我所欲也20《莊子》故事兩則21曹劌論戰22鄒忌諷齊王納諫23愚公移山24《詩經》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現我於王?」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綉,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編輯本段1、譯文公輸盤替楚國製造雲梯這種器械,製成後,准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後,從魯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麼見教嗎?」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公輸盤很不高興。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你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製造了雲梯,要用它攻打宋國。請問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有多餘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動戰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餘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瞭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你遵守道義不殺少數人卻殺多數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公輸盤被說服了。(理屈辭窮,心裡不服。)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停止攻宋呢?」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把造雲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墨子說:「為什麼不向王引進我呢?」公輸盤說:「好吧。」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綉衣裳不穿,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大王認為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雲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裡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餘的木材都沒有。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一樣。」楚王說:「你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製造雲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於是,召見公輸盤。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牆,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一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禦他。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方法還有綽綽有餘。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你了,但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什麼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楚王問他原因。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於是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牆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翻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內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麵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採用四麵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呀。城牆並不是不高啊,護城河並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所以說,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舜從田野中發跡,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裡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資財缺乏,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被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來自敵國的憂患,這個國家往往會滅亡。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ěr)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舍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就舍棄生命而選擇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能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令人討厭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法,有什麼不能採用呢?因此就生存下來,然而有人不用,因此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有人不採納。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不僅是賢明的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品德)使他不喪失罷了。一碗飯,一碗湯,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飢餓的路人不肯接受;踢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高官厚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樣豐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肯接受(因得好處而喪義),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肯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妻妾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肯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本性。《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曹劌(3張)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庄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廷去見庄公。曹劌問庄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庄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庄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是(對人民)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庄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庄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以後,魯庄公詢問取勝的原因。魯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經消失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鄒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一些,並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鏡子(里自己的形象),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及不上您的美麗啊。」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觀察他,自認為(自己的樣貌)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思考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因為)畏懼我;客認為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鄒忌)於是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畏懼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於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王後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在國家中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太厲害了。」齊威王說:「好!」於是發布命令:「能夠當面指責我過錯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獎賞;上書勸誡我的,授予中等的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我並能使我的耳朵聽聞的,授予下等的獎賞。」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有時候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要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這件事,都來齊國朝拜。這就是所說的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贊同他。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成年的兒子孫子,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兒子,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了。憑你殘余的歲月剩餘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對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高地了。《詩經兩首》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譯文】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鍾擊鼓取悅她。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的沙洲。
㈦ 屈原課本劇劇本
《屈原》(一)<br>
人物表<br>
屈 原--執著理想、寧折不屈、人格輝煌的詩人 <br>
靈 秀--感情忠貞、智慧沉靜的少女 <br>
南 後--柔媚驕橫的貴婦、私重情濃的母親 <br>
張 儀--執著目的、不擇手段、多謀善辯的政治家 <br>
誠 實--雖有誠實卻無堅貞的人 <br>
楚懷王--志大胸狹、喜怒無常的君王 <br>
靳 尚--追逐權力的奴隸,身居高位的小丑 <br>
靈 慧--殉葬的生靈 <br>
漁 夫--一個世俗的老者<br>
群 眾--若干 <br>
<br>
第一集 <br>
[渾天濁地的長江上,背負拖舟重荷的纖夫們艱難的前行。他們從喉里、從心裡發出悲涼高亢的呼號聲…… <br>
旁 白:歷史上竟有這樣的奇跡,一個人的存在與死亡溶入了永恆的宇宙,結合於大自然的輪回,兩千多年來成為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創造這個奇跡的是一位詩人--屈原。讓我們回到兩千二百年前,聽一聽他的心聲…… <br>
[公元前約二八六年,楚國的都城郢都城裡,左徒府前大街 <br>
[眾生哭嚎聲越來越大 <br>
誠 實:靈秀姐,你看,那邊來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咦,那邊怎麼又來一支送親的隊伍?靈秀姐,你怎麼哭了? <br>
靈 秀:誠實,你難道看不出來?這是殉葬啊! <br>
誠 實:這就是用活人殉葬? <br>
禮 官:(高呼)行禮!一拜、二拜、三拜,起靈! <br>
誠 實:等一等,你們等一等…… <br>
屈 原:停止這種慘無人道的殉葬! [眾聲音急停 <br>
屈 原:起來,孩子,難道你是自願把青春奉獻給曾侯? <br>
殉葬女:……不…… <br>
屈 原:難道你迷戀那豪華的墳丘? <br>
殉葬女:(不知所措,驚恐地搖頭)不…… <br>
屈 原:那好,起來,跟我走。 [眾嘩然。 <br>
靈 秀:先生,不能,不能啊! <br>
屈 原:與其為這無辜的生靈痛惜流淚,不如立即制止這種慘無人道的陋習常規!<br>
禮 官:左徒大人,你這是干什麼?! <br>
屈 原:禮官,我要帶走這個姑娘。 <br>
禮 官:……那怎麼行,她是曾侯的殉葬品! <br>
屈 原:她是個有靈性的人。 <br>
權貴甲:用生靈殉葬是神聖的祖制! <br>
權貴乙:它早已鐫刻在不容侵犯的鍾鼎! <br>
權貴丙:用生靈殉葬是天經地義的! <br>
屈 原:有這么多的金銀珠寶,難道還填不滿一個王侯的虛榮心,非要讓擁擠的墓穴,再去吞噬一個無辜的生命! <br>
靳 尚:對,對,左徒大人說得有理,用生靈殉葬確實是慘無人道的陋習……可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呀! <br>
眾 人:(喧嘩)對呀。 <br>
靳 尚:左徒大人,不讓曾侯用生靈殉葬,他們龐大的家族恐怕不會答應。 <br>
眾 人:(怒潮般地吼起)不答應,我們不答應! <br>
老夫人:左徒大人,曾侯是兩朝元老,功蓋千秋。這個女子是他生前最喜歡的舞姬,就讓她跟曾侯一同去吧。 <br>
屈 原:老夫人,左徒多有冒犯。曾侯大人,國家元老,功蓋兩朝,理應厚葬。可是,老夫人,您看看,這個孩子尚且年幼,倘若她也是曾侯的家族,您也捨得把她活活地埋葬嗎? <br>
老夫人:左徒大人,我求求你了…… [曾侯家族紛紛、哀求。 <br>
靳 尚:左徒大人.這樣下去恐怕要出事呀!起靈,起靈! <br>
禮 官:起靈!<br>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於我制定《憲令》,我已把廢除殉葬寫入…… <br>
靈 秀:(急忙制止)先生,記住您和大王的約定。為了千秋大業,何妨有一兩次小小的進退!<br>
屈 原:如果連眼下一個美好的生靈都任其侮毀,還妄談什麼天下百姓的安危!禮官,你們想要用這個姑娘殉葬,必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 <br>
權貴乙:屈原!不要以為你贏得大王的恩寵,就可以肆意橫行,我這把寶劍早就想在你身上捅個千瘡百孔! <br>
屈 原:好! <br>
屈 原:孩子,走! <br>
眾 人:左徒大人……不可以呀!……這是曾侯的葬禮……! <br>
屈 原:此事在大王那裡我定有交待。曾侯的家族,我願以重金將此女贖買。否則我等著你們來血洗我的家宅。走,孩子! <br>
[眾人議論著散去,只留下張儀、靳尚 <br>
張 儀:一場好戲啊,可惜結局令你心中不快! <br>
靳 尚:張儀大人,剛才為什麼你一言不發? <br>
張 儀:我是秦國的使節,這是你們楚國的內政,我能說什麼呢?不過你可曾留意上剛才屈原說的大王授命於他制定《憲令》…… <br>
靳 尚:《憲令》? <br>
張 儀:對,《憲令》!它才是這盤死棋中的活眼。
靳 尚:可恨屈原這狂徒,他和大王有莫逆之交,滿朝文武也拿他無可奈何。
張 儀:因為你們的滿朝文武,不過是些目光短淺的庸碌之輩,只知在方寸之間爭長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