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五、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匯總
科學五下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回憶:課上蘋果切成不同大小塊,沉浮狀態不變的實驗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物質世界中,有的物體沉,有的物體浮;兩個(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在,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憶: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壓載艙里就注滿水,潛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潛。排出水,重量減輕就上升。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回憶: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們會發現,改變形狀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實心)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較多。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回憶:馬鈴薯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浮起來了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而是衣服能阻擋我們身體熱量的散失。
2.冷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會變化)。
3.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回憶幫助:我們經歷過的實驗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回憶:各小組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表演
5.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6.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這就是(熱傳遞)。
7.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幫助理解:你能分別舉幾個熱傳導、對流、熱輻射的例子嗎?
8.(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9.(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比如看太陽等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5、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6、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8、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9、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0、(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1、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4、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5、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16、(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它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6、(天體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7、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8、(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9、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幫助回憶:地球上怎樣的線分別是經線和緯線。
10、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1、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2、(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3、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4、(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5、(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6、(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7、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1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0、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1、(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六年級下冊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就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最大的;
隨著放大鏡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自然界中許多物體都是晶體結構,晶體具有一致的幾何形狀;
兩個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
Ⅱ 誰有六年級-科學-下冊-雲南省科教版六年級下冊同步指導訓練與檢測科學-教科版的答案
答案在這,特別全,不專謝!屬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Ⅲ 六年級下冊科學鐵生銹了實驗答案
我這里有一個表格。
研究的問題: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嗎?
我們的假設:鐵生銹與空氣版有關。因為我們發權現鐵釘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已經生銹,釘在木板中的部分沒有生銹。
實驗材料:3個盤子、3枚鐵釘、水、菜油。
實驗方法:1、用同樣大小的盤子,其中兩個分別裝上水、菜油。
2、把一枚鐵釘放在空盤子中與空氣接觸,另一枚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還有一枚
鐵釘一半放在水裡。
3、每天觀察記錄一次。
實驗現象: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盤子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有點生銹
水盤子
水變色
生銹
銹多了
銹更多了
菜油盤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實驗結論:鐵生銹不僅與空氣有關,還和水有關。
希望給你提供幫助!
Ⅳ 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質量檢測卷答案
一、填空題1.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觀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點是中間 ,邊緣 。2.像 .白糖這樣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叫做 。3.物質會發生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狀.形態等,沒有產生新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 ,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將之稱為 。4.我們將米飯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飯上出現了 ,說明米飯和碘酒發生了 。5.月球是地球的 ,它本身不能 ,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 ,它變化的周期大約是 。6.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看到鐵釘上附著有 的物質,我們知道這種物質是 。7.日食和月食的發生,一定要讓三者在一條 上,所以日食發生農歷的,月食發生在農歷的 。8.為了便於辨認,我們把星空劃分成不同的區域,稱為 ,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 ,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9.絕大多數的水污染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農業污水、 、 。10. 和 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二、選擇題1.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學家發明的…………( )A.達爾文 B.列文虎克 C.羅伯特·胡克 D.培根2.下面是不同放大鏡的側面圖,其中(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最大。……( )A. B. C. D.3.用蠟燭火焰加熱白糖5分鍾,白糖……………………………………( )A.只變成液態的糖B.先變成液態的糖,然後變成黑色的物質C.先變成水,然後變成黑色的物質4.如圖所示的標志是………………………………………………( )A.回收標志 B.交通標志 C.綠色食品標志5.1969年美國的( )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 )A.「阿波羅」11號 B.「月球」號 C.「神舟」六號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徵就是分布著許多……………………………………( )A.火山 B.環形山 C.海洋7.月食不會出現的是…………………………………………………………(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環食 D.以上的都不會出現8.下列垃圾中不可以自然分解的是…………………………………………( )A.雜草和菜葉 B.蛋殼和紙屑 C.塑料袋和可樂瓶 D.電池.空罐頭9.影響鐵生銹的因素是………………………………………………………( )A.只有空氣 B.只有水分 C.是空氣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結果10.星空隨著地球四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有一顆恆星的位置常年不變,這顆恆星是………( )A.天狼星 B.大角星 C.北極星 D.織女星三、判斷題1.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手上的細菌。…………………………………………( )2.蠟燭完全燃燒後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生成氣體的變化可能是化學變化。…………………………………………( )4.填埋場在填滿垃圾後,可以在上面建公園.種莊稼。………………………( )5.水星是自轉周期最短的一顆行星…………………………………………( )6.日食和月食有時會出現在同一天。………………………………………( )7.我們吃飯的時候覺得飯有點甜是因為裡面有糖。…………………………( )8.銀河實際上是由無數顆星星組成的一條閃亮的光帶。……………………( )9.我們喝的礦泉水裡面沒有微生物。…………………………………………( )10.月球的體積是地球的46/1。…………………………………………( )四、連線題1.下列材料或動作在月相變化的模擬實驗中分別代表什麼?一半被塗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東繞著地球公轉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終背對著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們舉著皮球的同學逆時針走動一圈 被陽光照亮的月球小圓里的幾個同學 太陽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著太陽2.把下列實驗器材與它在實驗中的作用用線連起來鑷子 盛放剩餘洋蔥培養皿 放置切片標本滴管 染色載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體碘酒 夾取實驗材料3.把簡單挖垃圾坑填埋垃圾存在的危害與代清潔填埋場的相應設計用直線相連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 襯墊垃圾發酵產生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 過濾液收集.過濾液處理池受污染的水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氣體排放管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 監測井五.綜合能力題1.請將下列相應的時間畫出月相。農歷十五 農歷二十二 農歷二十七 農歷初三 農歷初八2.請你解釋一下月食形成的原因並畫出示意圖。3.請你說說塑料袋五種重新使用的方法。4.鐵生綉與什麼因素有關呢?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因素,設計一個實驗。研究的問題:我們的假設:實驗的材料:實驗的方法5.填表物質的變化伴隨的現象特點屬於什麼變化水結成冰蠟燭燃燒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木條折斷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鐵生銹削鉛筆6.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成四大類: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請在下面方框的橫線上填空)請你將下面的垃圾,按以上的類別分類填到下面的方框中。(只填序號)A.玻璃 B.餐巾紙 C.菜葉 D.廢舊電池 E.果皮F.塑料袋 G.冰淇淋 H.小木棍 I.日光燈管 J.渣土K.花生殼 L.紙板 M.牛奶盒 N.一次性筷子 O.破陶罐P.衣服 Q.碎磚頭 R.空酒瓶 S.爛蘋果 T.注射器U.銹鐵絲 V.破瓷碗 W.舊輪胎答案一.填空題1.凸透鏡 厚 薄2.食鹽 晶體3.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4.藍紫色 化學變化5.衛星 發光 月相 一個月6.紅色 銅7.直線 初一 十五8.星座 北斗七星 北極星9.工業污水 生活污水10.減少丟棄 重新使用二.選擇題1.B 2.B 3.C 4.C 5.A6.B 7.C 8.D 9.C 10.C三.判斷題1.X 2.√ 3.√ 4.X 5.X6.X 7.X 8.√ 9.X 10.X四.連線題五.綜合能力題1.略2.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時,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就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上的光,於是就發生了月食。太陽 地球 月球3. 防塵 鞋套 放置雜物 當垃圾袋 購物袋4.見書本P385.物質的變化伴隨的現象特點屬於什麼變化水結成冰形態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光 發熱產生了新物質化學變化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產生氣體產生了新物質化學變化木條折斷形狀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物理變化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顏色改變產生沉澱產生了新物質化學變化鐵生銹顏色改變產生了新物質化學變化削鉛筆形狀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物理變化6.廚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C E G K S A B F H L M D I T J O Q VN P R U W
Ⅳ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經驗之談
作為本學期的第一課,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有利於促進一學期的學習。如何激發學習興趣?即然教學的是「使用工具」,那就讓學生親身經歷使用多種工具的過程,在使用中培養興趣,在使用中掌握技能。切不可一二種工具走個過場,更不可看看插圖說一說來「畫梅止渴」。
1、工具的准備。要准備多種工具,對教師而言是增加了不少負擔,很多老師會通知學生自帶些工具,雖然減輕了教師准備的負擔,但是學生要麼忘記帶了,要麼帶的不多,就那麼幾種常見工具。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自帶」+「就地取材」來解決這個材料問題。學校的勞技器材中有榔頭、螺絲刀、剪刀、鋸子、鑷子、木工刨、捲尺、尖嘴鉗等十多種工具,而且數量較多,完全能滿足四人小組的使用。有了那麼多可以動手操作把玩的工具,學生的上課興趣自然就高漲了。
2、「選用什麼工具好」的活動安排。此項活動,要求學生選用合適的工具將鐵釘、螺絲釘、圖釘從木頭里取出來。螺絲釘應分一字和十字螺絲釘,而給學生小組提供的螺絲刀只有一字螺絲刀或十字螺絲刀,故意製造些麻煩,讓他們更深入了解「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幹活」的重要性,並在活動中,通過不同小組間的借調工具,來加強組與組之間的合作配合。對於這個活動材料的准備,平行班的第一班教學,需要老師辛苦一下,准備好各組的材料,而後續的班級,一則為了避免准備上時間緊張,二則也可以減輕教師負擔,我在讓學生選擇合適工具取出各類釘子後,又安排了一個「選擇合適工具快速而保質地將這些釘子再釘回木頭里去」的活動。這樣,即再一次讓學生選擇工具使用工具,又完成了下一個平行班的准備工作,一舉兩得。不過,在進行這兩項活動中,有部分小組的同學為了偷懶,用榔頭將螺絲釘拔出或敲入木頭,教師應強調一下這種操作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有其缺點,會減少該枚螺絲釘的承重能力,在生活中實際操作應用時不可取。
總體而言,本學期的第一課還是能夠較好地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技能,並為後續教學活動作好鋪墊等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
Ⅵ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檢測食物是否含有澱粉實驗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過程與方法:
用細心體驗、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的方法獲得結論。
通過實驗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米飯與澱粉與碘酒的化學變化實驗。
【教學難點】米飯甜味的原因。
【教學准備】米飯、澱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帶常見食物
【教學過程】
一、談生活經驗:
我們每天都吃的米飯,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學生談,激起課堂與生活的聯系。
二、品味米飯:
1、要求每位同學都品嘗,馬上請同學邊品邊答味道。2~3分鍾時間後,請同學說說。
2、思考:米飯是甜的么?說明了什麼?剛吃的時候怎麼不是,後來怎麼又甜的呢?
3、試嘗饅頭或麵包1~2分鍾,什麼味道?你覺得它們的甜味與什麼原因有關。(一部分同學有這方面的知識)
4、閱讀課本30頁資料。認可澱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澱粉實驗:
1、出示澱粉,觀察感受澱粉。
2、實驗感受澱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觀察。一定提醒學生滴管頭不能碰到實驗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飯上,觀察,說明了什麼?驗證了我們的資料。
4、思考:藍色的物質還 我們的米飯和澱粉么?是一種新物質么?這是一種化學變化。
四、食物澱粉鑒別:
活動:我們有了碘酒可以鑒別澱粉的法寶,我們就可以鑒別許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澱粉的存在了。推測並驗證你們的食物吧,記錄在31頁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動:在革命時期,需要要寫一封無字密信傳遞信息,(出示事先准備好的密信),誰能幫我們解讀?
課外活動:製作神秘無字信件
Ⅶ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的內容
科教版內容:微小世界:放大鏡、顯微鏡;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宇宙:太陽系、銀河系;環境和我們:垃圾、污水處理。
Ⅷ 六年級科學下冊期中試卷分析
小學六年級科學試卷分析
一.總體情況:
本次檢測從分析的數據來看,成績是可喜的。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臨場發揮水平是不錯的,他們自身具有的知識結構合理,能夠掌握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命題者匠心獨運,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加靈活性,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整體成績統計與分析:
本年級參加考試人數77人,,平均分數97分,及格人數77人,及格率100%,優秀人數75人,優秀率97.4%。基本達到本次考試的預期目標。
三、具體情況分析:
(1)我會填空:全年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填空,僅有極少數學生有失分現象,錯誤原因是這些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該掌握的知識不理解、不背誦,導致失分。
(2)我會判斷:多數學生均能夠准確判斷,部分學生審題不清,沒有真正理解題意,就匆忙作答,導致失分。
(3)我會選擇:多數學生能准確作答,少數學生在做(2)小題四選二的答案時,只選了一個,造成失分。
(4)我會回答:在回答第1題關於防止鐵生銹的問題時,盡管平時進行了多次訓練,但仍然有極少數學生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造成失分。第(2)題細胞的作用有哪些,由於考試前一天剛剛做了輔導訓練,基本上沒有失分。
四、問題歸類總結:
教師在平時沒有注意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再則是只是讓學生掌握了理論性的知識,沒有注意舉一反三,用事實去說話。
五、改進措施:
1、教師要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和實驗材料,有效的指導學生「動手做」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親歷、體驗學習探究過程。
2、教師要加強《課標》的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學習。
3、科學課教學在抓好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方式、科學精神、科學行為、生活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