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思維導圖怎麼畫 六年級 語文 上冊第四課《花之歌》
《花之歌》這首散文詩運抄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② 語文六年級下冊配套答案第四課百度文庫
一略(書上有)
二3 5 6 1 4 3
三1葉聖陶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2窄、矮、險 (1)兩個人......小船內
(2)船兩頭......就出來 (3)仰卧著容,身體每一處都緊貼船底 (4)眼前......擦傷鼻子 3黑、大、奇 奇 4泉水流經的路線,是文章的線索,可見作者構思的嚴謹和巧妙。起了聯繫上下文的作用。
四1秀 俊 尊 貴 2山野 水野 遊人野 3第二小節用了一連串排比句,寫出了山野;第三小節用了許多比喻句和擬人句,寫出了水野。 4略
禁止抄襲
③ 六年級下冊語文讀本第4課內容
仍抄立志鑽研晦澀難懂的易經,是兼濟天下的使命感讓孔子拖著疲憊的身體周遊列國。
責任,讓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永遠熠熠閃光。責任,讓孔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而不辭勞苦。
敵人圍困萬千重,鄭國危在旦夕,雖有一身本領,辯才天下無敵,但是從沒有得到國君重用的燭之武,被國君緊急召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這一句就說明了鄭國對待他的不公正。燭之武沒有計較這一點,雖然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但是燭之武還是「夜縋而出」,勇入秦營,是責任使他知難而上、義無反顧
責任,讓燭之武不計前嫌;
④ 人教版6年級上冊美術第4課是什麼
《會動的剪影 》
⑤ 六年級上冊第4課
課文都沒有!怎麼回答!
⑥ 六年級下冊第四課[為人民服務]
1.《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內容?
提示:通讀全文,逐段歸納大意,然後總結一下,全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寫這些內容是圍 繞什麼中心來講的?
答案要點:在這篇課文中毛澤東通過贊揚張思德那種為人民而生、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產主義精神,闡述了為什麼要為人民服務和怎樣為人民服務的問題。
圍繞這個中心,課文主要寫了五方面內容:(1)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2)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3)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4)正確對待困難,對待同志,為人民的利益團結互助;(5)悼念為人民而死的人.
2.結合《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理解加點詞語以及整個句子的意思。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3)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4)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
提示:先結合課文內容,並藉助字詞典解釋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後說說這句話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脫離上下文。
答案要點:(1)「完全」就是全心全意、真心實意。「徹底」就是經常地、永遠地、自覺地。這句話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指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宗旨。
(2)固:本來。或:有的。於:比……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都會死,但死的意義和價值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
(3)五湖四海:指全國各地。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所從事的是相同的事業,奮斗目標是一致的。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價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犧牲,那麼這種犧牲就是最有價值的。
3.說一說《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把下面的道理講清楚的?
(1)張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
(2)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提示:重點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每段中各有幾句話,每句話之間是什麼關系。
答案要點:(1)作者是分四步講清這個道理的:先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作為前提;接著引用司馬遷的一句話作為說理的論據;然後就根據現實情況,指出什麼樣的死重於泰山,什麼樣的死輕於鴻毛;最後得出結論;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2)作者也是分四步講清這個道理的:首先指出我們不怕別人批評,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接著進一步指出,無論是什麼人,只要你的批評是正確的,是對人民有好處的,我們就接受,就改正;然後具體舉了「我們」接受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精兵簡政」意見的例子,證明「我們是不怕別人批評的」;最後,強調指出:只要我們堅持為人民服務,只要我們能堅持好的,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⑦ 小學語文六年級第四課的預習資料
1.課文簡說。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著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著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松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像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布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採用同樣的方法。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著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寫遊人,先概括地指出遊人漸漸地變「野」了,然後通過寫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於石塊間,許多遊人光著腳踏水三方面具體寫出了遊人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進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里只剩下了一個字:野。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話,寫作者游覽索溪峪,總的感受是一個字──「野」。其實作者體會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天然的美。扣住這個「野」字,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這句話起到點題的作用,同時,又統領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圍繞這句話展開。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這句話採用聯想的方法,描寫出山具有「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點。那裡有「斜山」,那山峰似從山的一邊飄逸而出。「旁逸」寫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麼隨意。「巍巍」則寫出了山峰的高。作者還由山形相對、山勢相依的山,聯想到「熱戀情人」,他們似在凝望,似在細語,別具一格。由山體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聯想到少女,她們婷婷玉立,姿態萬千。
③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想像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十分調皮、可愛。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④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
「返璞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朴狀態。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這山水」是充滿野性的。在這樣的山水中暢游,人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不經意間,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非常純真、質朴,作者為大家呈現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麗和諧的畫面。這句話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2)對詞語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張家界著名景點的名稱。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脈、河流、道路彎彎曲曲地延伸。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樣就怎樣。隨:依從。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年過花甲:年齡已超過了六十歲。花甲:指人六十歲。
資料鏈接:索溪峪,是土家語音譯;索溪峪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東北部,總面積25,400公頃,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軍地坪在此景區中心。景區於1982年2月設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面積3640公頃)。有公路分別與張家界市城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通,並與慈利至長沙公路連接。景區內以軍地坪為中心,已開通至各小景區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多條車行游道,全程54.3公里。興修了綠喁山莊—天子山、十里畫廊—卧龍嶺—西海、天台寶峰橋、鷹窩寨—寶峰湖遊船碼頭等高標准步行游道,總長9.4公里。景區呈盆地狀,四周高,中間低,山、丘、川並存,峰洞、湖俱備。峰秀、谷幽、水碧、洞奧為其景觀的主要特徵。現已開發小景區8個,即:西海、十里畫廊、水繞四門、百丈峽、寶峰湖、黃龍洞等。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位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4.5%。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