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語文
上課認真聽老師是如何分析課文的,課後把應會的詞弄會,再多做幾篇現代文閱讀,如果作文不好就多背兩篇作文,例如有關母愛的,書籍的,童年的回憶
B. 怎麼樣學英語最快最好
學英語方法:一、設置專門的學習時間;二、全力專研現有學習資料;三、背誦+默寫;四內、盡可能將容久攻不克的知識點或單詞,試著講給別人聽。C. 怎樣上好高中語文早自習
早讀課,顧名思義,早上進行的朗讀課。語文是一門需要記憶的學科,而早上由於休息後前攝抑制少,記憶效果好,而「讀」又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早讀課引起了學校的關注。現在,絕大多數高中學校都安排了早讀課,每周2-3節,時間大約為30分鍾。在實際的操作中,早讀課的開發和利用還不盡人意,迫切需要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下面就這些方面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早讀現狀
1、缺乏管理。從學校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缺乏直接管理早讀的領導或領導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遲到,中途退場,對學生違規行為視而不見,借早讀處理班務等;從學生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自製能力差,過位,取水,隨便講話,上廁所,做其它學科作業等。總之,缺乏管理,更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2、目標模糊。很多老師對高中三年的早讀課的目標缺乏整體的架構,也沒有對本學年或學期的早讀課目標進行深入的思考,甚至對於近期的早讀課目標也缺乏明確的認識。對於學生而言,隨心所欲朗讀就更成為常態,究竟讀什麼,達到什麼目的都不很清楚。
3、形式單一。大家都明白早讀在於「讀」,但怎樣讀,卻是許多老師沒有認真研究的。一節早讀課下來,不是課代表帶讀,就是學生獨自朗讀。長時間用同一方式做某一事情,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產生厭倦情緒,自然,早讀課堂也會顯得沉悶。久而久之,早讀課的聲音越來越低小,同學們越來越不喜歡早讀。
4、內容枯燥。早讀課究竟讀什麼,老師沒有指引,學生自己也不很清楚。於是,造成了學生早讀課讀的內容幾乎千篇一律,那就是凡是要求背誦的就先重點朗讀,不要求背誦的課文適當朗讀。讀來讀去,都是課內的幾篇課文。
5、效率低下。由於有上述情況存在,加上缺乏學法的指導,早讀課陷入了無序、重復的境地,從而造成效率低下。我們看到,盡管一個學期有幾十節早讀課,但到頭來,考試時候,要求背誦默寫的書上的4分的內容好多學生還是不能寫出或不能全部寫出。
二、早讀作用
語文早讀課在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情操的陶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對於教學的順利推進,師生情感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1、積累知識。早晨是記憶的高峰期,雖然時間不長,但筆者認為此時早讀對積累知識很有幫助。利用早讀課可以系統完成字音、字形、字義的積累,詞語的積累,成語的積累,寫作素材等等的積累。
2、提高能力。培養朗讀能力。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讀」在四種能力中價值獨特,「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早讀課倡導學生大聲朗讀,是提高學生上述四種能力,特別是「讀」的能力的途徑。
培養語言感知能力。早讀課是專門用來「讀」的課,眼、腦、口、耳協同活動,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與耳朵聽到的音義符號同時到達人的中樞神經,增加了傳入大腦皮層的刺激渠道,有刻入骨髓,直擊靈魂的效果,大大強化了對語言的感知力。
3、培養閱讀習慣。早讀課是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絕佳時間。有效的朗讀可以激發興趣,燃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渴望和熱情,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
4、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漢語言文字的整齊美、回環美、抑揚美、節奏美和旋律美,需「讀」來細細玩味。漢語言作品,尤其需要通過出聲地讀方能領悟其曼妙,才能品嘗它的原汁原味。利用好早讀課可以形成至美境界,可以愉悅身心。新課程標准重視提高人文素養,主張靠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達到目的。語文開設早讀課,正是實踐陶冶情操提高人物素養的有效途徑。
5、完善教學環節。信息反饋與糾正功能。教師早讀課到班級中進行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上存在的問題,或者發現自己教學中遺漏掉的知識點,從而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及時給予糾正,示範和指導,有針對性地制定以後的課堂教學計劃。
6、復習、預習功能。「重復是學習之母」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語文早讀課,它是學生及時鞏固舊知、產生新知的寶貴時機。當然,也可以利用早讀課預習新課,為新授課文奠定基礎。
7、增進師生感情。早讀課相對於正課,氣氛更加輕松,老師參與其中,或領讀,或指導,或巡視,有助於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而這種情感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早讀課的開發與利用
1、保證時間。學校可以每周安排至少三次早讀課,每次最好不少於三十分鍾。時間太短,學生還來不及熱身,起不到早讀的效果;時間太長,學生疲倦,厭煩,影響學習情緒。我堅持早讀提前到位,讓學生提前5分鍾早讀。老師早讀課不能隨意佔用學生時間。學生早讀課不能挪作它用。總之,盡量不要讓學生的早讀因受到外界的干擾而中斷,盡量保證早讀的連貫性和朗讀的時間。
2、強化管理。學校、級組和班級安排專門領導或人員管理師生早讀。教務處、年級組將會同學生對早讀課進行長期或每周不定期檢查,詳細記錄課前5分鍾,上課時,課堂末的人數和早讀狀況,並公布結果,獎優罰劣。檢查結果納入級班考核。值班教師必須在預備鈴響之前到達教室,提倡教師提前5分鍾進入教室組織學生進入早讀狀態。早讀教師不得坐著上課;不得利用早讀批改作業、備課、看其它書籍或發手機信息等;不得利用早讀進行講課、考試活動;正式上早讀課時,教師要在教室內巡視輔導,指導學生高效率地進行早讀,杜絕學生不出聲、做作業、做小動作、睡覺、隨便講話等不良現象;班主任或學習委員負責組織檢查監督,保證早讀課的出勤人數和秩序。
3、明確目標。早讀安排要有鮮明的目標意識。早讀課最主要的任務是朗讀與背誦,那麼讀什麼,背什麼,完成多少任務,都要在讀之前先確立。沒有明確的早讀任務,學生就沒有壓力,早讀的實際效用就不會很大。這就要求作為引導者的老師,制定長、中、短期計劃。長期計劃,是高中三年的朗讀計劃;中期計劃是一學年或一學期的朗讀計劃;短期計劃是一個星期或每一天的計劃。特別是將早讀課內容分解到各周早讀課上,各節早讀課既獨立又有聯系。構成一個完整的閱讀系統。早讀任務(內容)有硬性規定人人都得落實的集體朗讀計劃,也要有自由選擇的個人計劃。集體計劃最好有課代表提前寫在小黑板上或老師以列印出來張貼在顯眼的位置,以提醒學生早讀須完成的目標。還要有早讀的要求,根據不同的早讀內容,教師要講明早讀的要求。早讀的要求要切合學生實際,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那種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成功的喜悅感。
4、加強檢查。安排了早讀的任務還需要檢查。如不檢查效果,學生朗讀就少壓力,缺少壓力就沒有了動力,自然早讀的效果就不會很好。因此一定要做好早讀效果的檢查工作。檢查時間一般選在早讀課的最後或安排某個專門的時間,檢查時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檢查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老師組織考試,也可以是同學間口頭檢查,老師抽查。沒有完成早讀任務的同學則「窮追不舍」,約定時間再次檢查,直到完成任務為止。只有這樣,才不會使朗誦流於形式。
5、豐富內容。突破常規的朗讀范圍,給朗讀注入新鮮的內容,比如可以朗讀包括字音,字形,字義,詞義,成語等在內的語言基礎知識。不必每天面面俱到,可以把各個內容分配到不同的朗讀時間單元里。比如星期一早上2分鍾朗讀拼音,3分鍾朗讀成語,星期三2分鍾朗讀詞語或語句等。
可以朗讀課內背誦篇目,課外詩歌、文言文、現代文和範文。學生搜集資料有困難,老師就幫助搜集整理。之後列印發放,讓學生早讀課時朗讀。然後回家給每篇都寫上評語,尤其要寫出自己的心得。經過這樣的引領後,學生的思路會逐步打開。
可以朗讀自己的文章。重點讀文章內容,對於其它內容,一般不要過多關注。因為,早讀課的目的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發現、修正、提升。此外,同學之間也可以互讀、提建議。
6、創新形式。
領讀。領讀是早讀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統一行為,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還能活躍氣氛。因此,教師在早讀課上要培養課代表進行領讀,或培養一些朗讀能力強、發音準確的學生做「小老師」進行領讀。
范讀。特別是對於課文中的難點、重點,要親自指導領讀。這對老師新課的開展,也清除了一定的障礙,到上新課時,許多學生對於新課內容已經有一定印象了,這樣便於知識的接受和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站讀。也就是站著朗讀。早讀課時,總有部分同學坐著的時候,精力不集中,開小差,時而吃東西,時而喝水,時而拿拿這,時而摸摸那。如果站著,雙手捧書,那再去做其它事情的機會就少了。
立體式朗讀。朗讀讓多種器官互相協作,它所獲得的信息比聽更廣泛、更主動、更活潑,更深刻,也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更能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對語言美的感悟與理解。
分段式朗讀。把早讀課一般分成幾段:如一段時間為了復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預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課文拓展而朗讀。當然,最後一段時間也可以留白,不朗讀,用幾分鍾時間檢查早讀效果。
還可以採用比賽式朗讀、背誦式朗讀、集體朗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朗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朗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等各種形式朗讀以活躍早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