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中的二十個虛詞和實詞
【通假字】
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高興
使工以葯淬之 「淬」通「焠」
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決」通「訣」
燕王誠振怖 「振」通「震」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
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
卒起不意 「卒」通「猝」
卒惶急不知所為 「卒」通「猝」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通「刺」
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詞類活用】
【北】
進兵北略地:名詞作狀語,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詞作狀語,早晚
【邑】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名詞作動詞,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詞用作名詞,私心
【前】
樊齡期乃前曰: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又前而為歌曰: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詞用作狀語,用匣子
【遠】
其人居遠未來: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詞用作動詞,出行前祭路神
【白】
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詞作動詞,白衣冠,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淚涕泣:名詞用作動詞,哭
【上】
發盡上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遲】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厚】
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名詞用作狀語,用厚禮
【朝】
(秦王)乃朝服:名詞用作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使】
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用作名詞,使者.
【聞】
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稟告
【前】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怪】
群臣怪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認為奇怪
【絕】
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動詞使動用法,使……斷了
【上】
非有詔不得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
【斷】
斷其左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斷
【箕】
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生】
乃欲以生劫之:動詞作狀語,活生生地
望採納喲
❷ 從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中荊軻刺秦失敗原因得到的啟示
我們應該怎樣復認識荊制軻刺秦王的行為?
提示: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動。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人的願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荊軻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學這篇文章時,不但要認識荊軻這一人物形象,討論分析刺秦這一行動的對錯,還要通過深入分析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懂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須具備一種品質———隱忍。荊軻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
❸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中的賓語前置與定語後置的句子。詳細!!!要全!!!
狀語後置
常痛於骨髓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
定語後置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
籍何以至此
❹ 高一語文必修一需要背《荊軻刺秦王》嗎
《荊軻刺秦王》不是必背篇目吧。
❺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翻譯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佔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佔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麼即使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顱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於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有德行的人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宮為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買將軍的頭顱,您將怎麼辦?」樊將軍仰面朝天,長長地嘆息,流著眼淚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麼計策啊!」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麼樣?」樊於期於是上前問道:「怎麼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頭顱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為之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現在才能聽聞到您的教誨!」於是自刎。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大哭,非常悲傷。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頭顱,用匣子封好它。 在這時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用毒葯水淬過它。用人做實驗,血沾濕衣縷。沒有一個不立刻死的人。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燕國有個勇士秦舞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對視,於是叫秦舞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日子已經不多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人!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停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告別吧!」於是出發了。 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瞪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後,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里(意為:燕國願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保存祖先留下的國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於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台階下,秦舞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舞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舞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很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群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並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台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ū)用他手裡捧著的葯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麼辦。侍臣們就說:「大王的背上背著劍!大王的背上背著劍!」秦王於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下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後,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❻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
是蓋聶,但是後來沒等到,只好和秦舞陽一起去了。結果秦舞陽在殿前露出破綻,臉色刷白,後來不敢進殿,連累了荊軻一個人進去,連幫手都沒有。
荊軻說:「我有個好朋友(蓋聶——《東周列國志》),有膽有識,可做我的幫手。我已派人去請他了。」太子丹擔心夜長夢多,就說:「我手下有位勇士,叫秦武陽,就讓他當你的助手吧。」荊軻見太子這樣心急就同意了。
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秦隸太原郡。北魏、北齊兩度易名中都縣。公元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置並州於榆次,越三年,復遷唐明鎮,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1958年設榆次市。
榆次人的獨特風采,在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就有過描述:「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榆次人蓋聶是戰國時聞名諸侯的劍客。連那位慷慨悲歌之士荊軻都不遠千里來向他求教。蓋聶為人耿直嚴肅,對劍術不精者常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偶爾流露出蔑視神情。那位大俠客荊軻心高自傲,受不了這種冷遇,一氣之下,劍術尚未精進就不辭而別。結果在後來最關鍵的刺案行動中,終因技不如人,命喪黃泉。荊軻之死,慷慨悲壯,為後人所稱道,但其不虛心學習,既耽誤了自己,也耽誤了太子丹的興國大業。榆次人蓋聶在史記中的表現,是不畏盛名、不畏強權、精益求精、嚴肅認真、一身傲骨的宗師典範。
❼ 高中必修1語文荊軻刺秦王研討與練習
❽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翻譯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原文翻譯成譯文如下: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秦國將軍王翦打敗了趙國,不僅把趙國的大王給俘虜了,還把大部分趙國的領土佔領了,並且繼續進軍向北侵佔其它土地,已經到達了燕國南部的邊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燕國的太子丹覺得很恐懼,就請來荊軻對他說:「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可是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這種情況之下我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
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荊軻說:「就算是太子不說,我也是打算請求行動的。但如果現在空手而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當懸賞來換取他的人頭。如果能夠拿到樊將軍的人頭和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
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太子說:「樊將軍是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才來歸順於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私仇而傷害了長者的心,希望您另作其他計劃吧!」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去見樊於期。
對他說:「秦國對待你,可以說是惡毒透頂了。你的父親、母親和族人都被殺死或者沒入宮為奴。現在又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換取您的首級,您怎麼辦?」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樊將軍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地說:「我每每想起起這一點,就恨得入骨髓,只是我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
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說:「現在我有一個辦法,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還能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您覺得如何?」
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於期於是上前問道:「什麼辦法?」
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荊軻說:「希望可以得到樊將軍的人頭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召見我。「
」那時我就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可以去除。將軍是否有這個意願呢?」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樊於期脫下一隻衣袖露出一隻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終於得到了您的指教!」於是就自殺了。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太子聽說後,趕著馬車跑去,倒在樊於期的屍體上非常悲傷地大聲哭泣。但是事已至此,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安放好樊於期的人頭,並用盒子裝好。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 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於是太子提前就開始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從而得到了趙國徐夫人的一把匕首,並用一百兩金子買了下來,又叫工匠在淬火時把毒葯浸到了匕首上。
還用人來做實驗,血沾濕衣褸後都立即死亡了。於是便整理行裝,派遣荊軻出發了。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正眼看著他,於是叫秦武陽做助手。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荊軻等著另外一個人跟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還沒有來,所以停下來等他。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過了一會還沒動身,太子覺得荊軻晚了,懷疑他有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都下山了,您還沒有出發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
荊軻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大秦國,我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在等我的客人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棄我走晚了,那就請允許我告別吧!」於是出發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
到易水上,祭拜過路的神仙,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敲著築,荊軻便和著築的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所有的人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軻又上前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
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到達秦國後,拿著千金的禮物,送給了秦王的寵臣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蒙嘉便提前為他向秦王進言。
說:「燕王確實是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的,所有不敢出兵來打仗,燕國願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繳納賦稅,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廟。「
」因為他們誠惶誠恐,所以不敢自己來陳述,還砍下樊於期的頭顱拿來了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來獻給大王,燕王現在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秦王聽了蒙嘉的話,很是高興。於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了隆重的九賓大禮,在咸陽宮接見使者。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人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了地圖的盒子,按次進了宮,到達殿前的台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蠻夷的粗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
」希望大王見諒,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武陽拿的地圖拿過來!」
軻既取圖奉之, 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便拿了地圖奉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
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向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衣袖。秦王拔劍,劍太長了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拔不出來。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追著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秦國的君臣都失去了常態。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按照秦國的律法,臣子們上殿不能佩戴兵器;那些握著武器的侍衛,都排列在宮殿的台階下面,沒有命令不能上殿。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外面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只能徒手和荊軻搏鬥。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用他手裡捧著的葯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麼辦。
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侍臣們說:「大王背著劍!大王背著劍!」
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秦王於是拔出劍來還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下,舉起他的匕首攻擊秦王,刺在了柱子上,沒有擊中。秦王又還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癱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生擒你,拿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後,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8)高中語文必須一荊軻刺秦王擴展閱讀:
《荊軻刺秦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
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衛人稱他為慶卿,而到燕,燕人稱他為荊卿。荊軻喜歡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曾游說衛元君,不為所用。後游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