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文言文倒裝句

初中語文文言文倒裝句

發布時間:2020-12-29 10:09:25

① 七年級文言文倒裝句,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

我一共發了兩個 這是第一個 、判斷句

古漢語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等判斷詞表示。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者,……也」。例:李將軍廣者者,隴西成紀人也。

(5)「……,……者也」。例: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6)「……,……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勇氣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7)「……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8)無標志詞語。

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

二、省略句

(1)省略主語: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此)忠之屬也。(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謂語或動詞: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投(之)以骨。便要(漁人)還家。

(4)省略介詞:林盡(於)水源。急湍甚(於)箭。

(5)省略量詞:孔子東游,見兩(個)小兒辯斗

三、倒裝句

1.主謂倒裝:甚矣,汝之不惠

2.賓語前置:何陋之有?吾誰與歸?

3.定語後置

例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例3: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短語後置: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戰於長勺

告之於帝

四、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於」「為」「為……所」字表被動。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管夷吾舉於士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五、固定格式

(1)「不亦……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

(3)「得無……乎」: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第二個
一、 判斷句

古代漢語中的判斷句有以下幾種方式。

1、 用「者」(錶停頓)「也」(表判斷)表示。又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者,……也」

例如: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者,……」

例如:粟者,民之所種。

(3)「……,……也」

例如: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4)「……,……」

例如:劉備,天下梟雄。

(5)「……者也」

例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2、 用動詞「為」表示。

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3、 用副詞「乃」「則」「即」「皆」「非」等表示。

例如: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山下皆石穴罅。《石鍾山記》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4、 用判斷詞「是」表示。此種表示形式出現較晚。

例如:翩翩兩騎來是誰?《賣炭翁》

二、 被動句

古代漢語中的被動句有如下幾種表示方式。

1、 用「於」表示:「……於……」。

例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2、 用「為」表示:「為……」「為……所……」「為所……」。如:

例如: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為巡船所物色。

若屬皆且為所虜。

3、 用「見」(受)表示:「見……」「見……於……」「受……於……」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4、 用「被」表示:「被……」

例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5、 無被動標志,意念上的被動。

例如:戍卒叫,函谷舉。

余羈縻不得還。

三、 省略句

1、 省略主語。有四種情況。

(1) 承前省。

(2) 蒙後省。

(3) 自稱時省。

(4) 對話中省。

2、 省略謂語動詞。

3、 省略賓語。

(1) 省略動詞的賓語。

(2) 省略介詞的賓語。

4、 省略介詞。省略介詞「於」或「以」。

四、 倒裝句

常見的倒裝句有四種:

1、 賓語前置。有六種情況。

(1)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2)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前置。

(3) 用「之」「是」將賓語前置。

(4) 為強調賓語而無條件前置。

(5) 介詞「以」的賓語,有時前置。

(6) 代詞「自」作賓語,常常前置。

2、 定語後置。

有以下三種情況。

(1) 用「之……者」或「者」表示。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 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後置。

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3) 數量詞作定語常常後置。

例如: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

3、 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而把謂語置於主語之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 介賓短語後置。

(1)「於」(乎)賓短語常常後置。

例如: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2)「以」賓短語也有時後置。

例如:皆不可拘以時月。《采草葯》

又試之(以)雞。《促織》 這兩個你看看能看懂哪個?
我摘了很長時間哦!
望採納(*^__^*)

② 文言文中的主謂倒裝句初中

主謂倒裝 初中文言文例句

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版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權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調"就是調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

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③ 初中文言文中倒裝句的類型是什麼

初中文言文中倒復裝句只需制要掌握4種即可。

分別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

④ 文言文倒裝句 用法及例句

一、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句有三種情況:語氣強烈的疑問句;語氣強烈的感嘆句;舊詩詞為了韻律相合。
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 (室美哉!)
④大哉,堯之為君也! (堯之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華。 (其華灼灼)
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賓語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國! (我少年中國,美哉!)
以上例子分別體現了謂語前的三種情況:①⑦疑問句; ②③④⑧感嘆句;⑤⑥舊詩詞合韻律。

二、定語後置
定語後置有下面四種情況:
1.中心語+定語+者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求可使報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遂率荷擔者子孫三夫)
④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賓客)
⑤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燒溺死者人馬甚眾)
⑥亦雁盪具體而微者。 (亦具體而微者雁盪)
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簫者客)
⑧人馬凍死者相望。 (凍死者人馬相望)
⑨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 (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好者女)
⑩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語+之+定語 ,「之」是定語後置的標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蚓無利爪牙,強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大四海,有幾人歟?)
④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帶陸離長鋏,冠崔嵬切雲——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切雲帽)

3.中心語+之(而)+定語+者,「之」是定語後置的標志 。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鏗然有聲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窮民而無告者)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千里馬)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群臣吏民,受上賞)
⑤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附操者荊州之民)
⑥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 而能不易其志者縉紳)
⑦國之孺子之游者。 (國之游者孺子)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數量詞作定語時,數量詞大多數放在中心詞的後面。例如 :
①吏二縛一人詣王。 (二吏二縛一人詣王)
②嘗貽余核舟一。 (嘗貽餘一核舟)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遂率荷擔者三夫子孫)
④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一雙白璧 一雙玉斗)
⑤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比至陳,六七百乘車,千餘騎,數萬卒)
⑥一食或盡粟一石。 (一食或盡一石粟)

三、賓語前置(重點)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特定條件下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賓語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肯顧我)
③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我無詐爾,爾無虞我)
④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時人莫許之)
⑤先生……肩舉驢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⑥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①大王來何操? (大王來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與誰歸)
④夫晉,何厭之有? (夫晉,有何厭)
⑤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⑥孔子雲:「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賓語前置標志)

3.用「之」「之為」或「是」將賓語前置,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唯(惟)」,構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諸,下土是冒。 (日居月諸,冒下土——日月曾經照臨,陽光離去後露出了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憂群臣)
③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唯求敵)
④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余唯視利)
⑤父母唯其疾之憂。 (唯其疾之憂唯其疾之憂)
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⑦惟弈秋之為聽。 (惟聽弈秋)
⑧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惟輔德)
⑨唯利是圖。 (唯圖利)
⑩唯吾馬首是瞻。 (唯瞻吾馬首)
⑾孜孜焉唯進修是急。 (唯急進修——只急迫地進德修業)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為底。 (以全石為底)
③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長安君以何自托於趙)
④夜以繼日。 (以夜繼日)
⑤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長安君以何自托於趙)

四、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一般作狀語。介賓短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①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請奉命於孫將軍求救)
②貧者語於富者曰…… (貧者於富者語曰)
③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於長勺戰)
④以勇氣聞於諸侯。 (以勇氣於諸侯聞)
⑤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⑥故燕王欲結於君。 (故燕王欲於君結)
⑦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臣頭今與璧俱於柱碎矣)
⑧設九賓於廷 (於廷設九賓)
⑨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 (趙豈敢留璧而於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於藍取之,而於藍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於時,學於余。( 不於時拘,於余學。)
⑿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 (魏惠王兵數於齊秦破,國內空。)
⒀且立石於其墓之門 (且於其墓之門立石)
⒁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至於負者於途歌,行者於樹休。)

第二種:用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也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在今譯時,一般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①形似酒樽,飾以山龜鳥獸之形。 (以山龜鳥獸之形飾)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③何不試之以足。 (何不以足試之)
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以桑樹之)
⑤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當世之事。 (以當世之事咨臣)
⑨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種:用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乎」通「於」。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乎」字結構或作狀語,或作補語。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後世。 (乎後世名垂)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

⑤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比較多,有定中倒裝句、動賓倒裝句、介詞短語倒裝句、主謂倒裝句等。

(一) 定中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中心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如: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3)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1)的"一片"是定語,處在中心詞"孤帆"的後面,(2)的"好事者"是定語,修飾的是中心詞"少年"。 "少年"前頭還有定語"村中"。(3)的"還者" 是修飾中心詞"戰士"的。(4)的"師"是中心詞,前面定語?quot;彼童子",後面定語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的前後都有定語。

(二) 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賓語提前

這樣的句子必須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條件,賓語就可以提到動詞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

(2)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3) 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詞是"不、莫、未"。(1)是"古人沒有欺騙我";動詞是"欺",賓語是"余"。(2)是"這個世界真渾濁,不能理解我";"知"是動詞,"余"是賓語。(3)是"當時的人並不認可他"; 動詞是"許" ,賓語是"之"。(4)是"但是這樣還不能做王,沒有這樣的事";動詞是"有",賓語是"之"。

2、 疑問句賓語提前

這種倒裝句式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是個疑問句,而且是疑問代詞做賓語。有了這個先決條件,疑問代詞賓語就得提到動詞前面去。

(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2)沛公安在?(《鴻門宴》)

(3)客何為者?(《鴻門宴》)

(4)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5)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這些句子都是疑問句,疑問代詞都是"何",這個"何"就提到了動詞前面。(1)是"操何"(帶來了什麼),(2)是"在安"(在哪兒),(3)是"為何"(做什麼),(4)是"有何"(有什麼),(5)是"至何"(到哪兒)。

3、 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

這種句式,也必須是疑問句,

(1)宋何罪之有?(《公輸》)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銘》)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動詞"有"在賓語後面,賓語在前面,動詞和賓語之間有"之"。"何"是定語。(1)是"宋國有什麼罪?"(2)是"有什麼功勞?"(3)是"有什麼簡陋呢?"

動賓倒裝句主要有否定句賓語提前、疑問句賓語提前、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這么三種情況。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輔佐自己"。"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浪淘沙》)""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賓語"多情"也提到了賓語的前面。

此外,還有其他的辦法組成倒裝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傳》?quot;這里不是用"之"幫忙,而是用"一"幫助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去。

(三) 介詞短語倒裝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有兩種情況。

1、介詞短語後置句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1)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采草葯》)

(4)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崤之戰》)

?(1)是"故臨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時月限",(4)是"鄭商人弦高將於周市"( 鄭商人弦高將在周這個地方做買賣)。

2 、介詞賓語前置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還包括介詞短語本身倒裝。在一般情況下,介詞總是在前面,介詞賓語總是在後面。可是有時候,介詞在後,介詞賓語在前,跟動賓倒裝句的情況很相似。這就是介詞賓語前置句。

(1)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

(2)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

(3) 問:"何以戰?"(《曹劌》)

⑥ 初中文言文倒裝句是什麼意思

倒裝句有下面幾抄種情況:
一、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
二、定語後置(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三、賓語前置(賓語置於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復習重點)
四、介賓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狀語處在動詞謂語之後)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 (室美哉!)
④大哉,堯之為君也! (堯之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華。 (其華灼灼)
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賓語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國! (我少年中國,美哉!)

⑦ 文言文中的主謂倒裝句初中

倒裝句
1.主謂倒裝


1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為了強調謂語,加強語氣內


2
)悲哉容,世也《公之僑獻琴》

2.
賓語前置

a.
否定句中賓語為代詞時,其賓語可以提到謂語前面

(1)
古之人不余欺也。

(2)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
忌不自信。

b.
疑問句中賓語為代詞時,其賓語可以提到謂語前面

(1)
吾誰與歸

(2)
子何恃而往
?
(3)
何以戰
?
c.

用助詞「之」「是」幫助賓語提前

(1)
何陋之有

(2)
宋何罪之有?

(3)
唯利是圖

(4)
唯你是問

3.
定語後置


1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
介賓短語後置

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1
)投以骨


2
)戰於長勺


3
)祭以尉首

(4)
咨臣以當世之事

初中語文全部文言文倒裝句,要做作業拜託

1: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2,微斯人,吾誰與專歸 是「吾與誰歸」的倒屬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3,孔子雲:「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4,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6,是以謂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7,何有於我哉?全句為「於我有何哉」的倒裝句.8.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9,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尉首」後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⑨ 文言文主謂倒裝句

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往往是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句回子中才出現倒裝現象,答這類句子一般是感嘆句或疑問句。
例1:「甚矣,汝之不惠。」正確語序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聰明了。」
例2「美哉,我少年中國。」 正確語序為「我少年中國,美哉!」意思是:「我的少年中國,美麗啊。」
例3「如鳴佩環」 正確語序為「如佩環鳴」,意思是:「像玉佩玉環相碰時發出的清脆聲音。」
例4「豐年留客足雞豚」中的「足雞豚」, 正確語序為「雞豚足」,意思是:「雞、豬豐足。」
例5「卷石底以出」 正確語序為「石底卷」,意思是:「石底翻卷過來。」
如果為了某種目的,把謂語放在主語的前面,並且能夠恢復「主•謂」次序而意思不變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謂倒裝。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文言文倒裝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