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教版初中語文所有文言文
七年級抄(上)
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幼時記趣,水調歌頭,三峽,以蟲治蟲,梵天寺木塔,狼.
七年級下
趙普,黃鶴樓,於圓,水調歌頭,三峽,,兩小兒辯日,愛蓮說.
八年級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治水必躬親.
八年級下
馬說,陋室銘,活板,核舟記,口技,送東陽馬生序,山市.
九年級上
陳涉世家,桃花源記,與朱元思書,捕蛇者說,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江城子密州出獵.
九年級下
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孟子二章(魚我所欲也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愚公移山,出師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 蘇教版七上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次北固山下》
《赤壁》
《浣溪沙》
《十五夜望月》
《水調歌頭》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秋詞》
《迢迢牽牛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③ 蘇教版初中語文 古文
《愛蓮說》
資料整理人: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朱蘇蘭 06/6/14
詞語解釋
可愛者:值得人喜歡的花甚藩:很多獨愛菊:唯獨李唐:唐朝
蓮之出淤泥∶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淤泥:污泥濯:洗滌清漣:清水
漣:水波妖:妖媚蔓:牽牽連連枝:枝枝節節
益清:更加清香亭亭:聳立的樣子凈:潔凈植:樹立
褻玩: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焉:句末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里的「啊」。隱逸者:隱居的花鮮有聞:很少聽說
同予者:和我一樣的人菊之愛:對菊花的愛好宜乎眾矣:應該宜乎眾矣:很多
翻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藩。 ——水中、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人喜愛的花有很多。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自從唐朝以來,世界上的人很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出自污泥卻不沾染,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妖媚。
中通外直。——中間貫通,外桿筆直。
不蔓不枝。——不前牽連蓮,不枝枝節節。
香遠益清。——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香。
亭亭凈植。——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裡。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遠遠地欣賞卻不可以玩弄啊。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我認為菊花是花中隱居的花。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
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對菊花的愛好, 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說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蓮花的愛好,和我一樣的人還有誰?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牡丹的愛好,人應該是很多的了。
文意理解:
1. 作品寫蓮的同時,還寫了菊與牡丹,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 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贊頌蓮是多麼美好,多麼高潔,自己是對它是多麼喜愛,文章就顯得單調,意思不容易表達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蓮來比較著寫,就更能突出蓮花的可貴。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襯托蓮的潔身自好,用牡丹的絢麗濃艷從反面來襯托蓮的質朴、自然。通過這不同角度的襯托,從而突出蓮花的高潔,烘託了文章的主題。這種寫法叫正反襯托。描寫蓮時,濃墨重彩,工筆細刻,卓然超群的「蓮」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襯下,在畫面上凸現出來,使人心馳神往。另外,本文還用隱逸者、富貴者映襯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映襯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與眾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 如何看待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里,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他因為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種孤芳自賞、自視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3. 學習本文後你有什麼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沒有寫到的蓮的其他品質嗎?
從「蓮渾身都是寶,可觀賞可食用可入葯」,可以歸納為蓮的「無私奉獻精神」;從「蓮莖隨著水面的上升而增長,葉總浮在水面上」總結出蓮的「樂觀向上,頑強拚搏」精神。
④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中的重點句子。
這個問抄題太復雜了。需要長篇襲大論。
首先,文言文中沒有重點句子,有的只是重要的文言現象和語言點。也就是考試用得著的特殊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還有虛詞(高考計18個)。這些才是高考文言文翻譯得分所需要的。
另外,對於課文,不必太鑽,以掌握「點」為主。因為,畢竟課文只是一些「例子」(葉聖陶語)。高考,只是考查學生這些「點」的遷移能力而已。
⑤ 蘇教版初中文言文理解性默寫大全
1、《次北固山下》表現作者無限鄉思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次北固山下》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富有哲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見於言外】,留傳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赤壁》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評價古戰爭)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4、蘇軾的《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一詞中,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5、《十五夜望月》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底上霜」有異曲同工之妙,描繪月光皎潔的詩句是【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6、作者悵然於家人離散,表達了入骨相思的詩句是【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7、宋朝蘇軾《水調歌頭》感嘆人生的無奈與世事無常的詩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表達了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願的詩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秋詞》里寫人若有志氣,便會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寞的句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9、《西江月》描寫山鄉夜晚驟雨將至的詩句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西江月》以動寫靜,描寫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圖的句子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西江月》里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西江月〉中寫急忙避雨迷路,焦急迷惑之後欣喜的句子是「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10、《秋詞》里寫人若有志氣,便會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寞的句子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1、《迢迢牽牛星》中表現相思,而落淚的句子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最能表達人間痴情男女的離恨與相思之情的詩句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友人的關心的兩句詩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借物以抒發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詩句是:【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14、
問:《《論語》八則》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哪句?
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問:《論語》八則》中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什麼?
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問:《《論語》八則》中與「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一點東西,必須從不日滿開始」意思相近的成語是什麼?
答: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問: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論語》中的哪句話來表示?
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八則中強調只要善於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什麼?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成語「擇善而從」的出處是什麼?【擇其善者而從之。】
16、《論語八則》中孔子強調學習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不要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7、孔子論述認真思考和努力讀書的相互依存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8、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上古詩文歸類默寫】
1、有關四季的古詩詞帶「春」字表現春天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不帶「春」字表現春天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蘇軾《浣溪沙》)
3、帶有「夏」字表現夏天的詩句:【力盡不知熱,便惜夏日長。】
4、不帶有「夏」字表現夏天的詩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5、帶有「秋」字表現秋天的詩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今夜月明入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
6、不帶有「秋」字表現秋天的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十五夜望月帶有》
7、「冬」字表現秋天的詩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不帶有「冬」字表現秋天的詩句: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默寫出古詩詞中寫「花」的詩句: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運算元 詠梅>(陸游)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卜運算元 詠梅>(毛澤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 詠梅>(毛澤東)
10、默寫出古詩詞中含「山」的句子: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題破山寺後禪院》)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武判官歸京》)
11、默寫出古詩詞中含「月」的句子: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2、思鄉、念友人、思親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13、詩中鄉情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14、詩中豁達對待離別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5、默寫古代詩詞中寫「蓮」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頭。
③唯有綠荷紅菡萏(hán dàn),舒展開合任天真。
④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6、古代送別詩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句、,雖隻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的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請寫出中學學過的唐詩中這樣的詩句:
①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②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⑥ 急求:蘇教版初中語文所有必背古詩文
http://wenku..com/view/0eaf3ef90242a8956bece486.html
http://wenku..com/view/9747af4cf7ec4afe04a1df86.html
雖說多了幾篇,但至少該有的都有。。。
另外有個疑問......您都17了,您版說要它幹嘛?權
⑦ 急求蘇教版初中語文要求背誦的文言文篇目和內容
初中語文古詩文保留篇目
六年級上冊:
《論語》十則 《世說新版語》兩則 《古代寓言兩則》
六年權級下冊:
《為學》 《傷仲永》 《狼》
七年級上冊:
《桃花源記》 《杜甫詩三首》 《短文兩篇》 《口技》 《孫權勸學》
七年級下冊:
《三峽》 《詩四首》 《記承天寺夜遊》 《答謝中書書》
八年級上冊:
《與朱元思書》 《送東陽馬生序》 《小石潭記》 《詩詞曲五首》 《醉翁亭記》 《詩五首》
八年級下冊:
《詞五首》 《扁鵲見蔡桓公》 《唐雎不辱使命》 《魚,我所欲也》《公輸》 《出師表》
九年級上冊:
《晏子使楚》 《誡子書》 《墨池記》
九年級下冊:
《曹劌論戰》 《黃生借書說》 《鄒忌諷齊王納諫》 《愚公移山》《觸龍說趙太後》 《捕蛇者說》
必讀名著:
《魯濱孫漂流記》 《海底兩萬里》 《傅雷家書》 《繁星·春水》 《西遊記》 《名人傳》 《水滸》 《童年》
⑧ 蘇教版初三語文上冊重點古詩古文 不想全背了,求重點的,易考的.急用!
每年的考試篇目都不一樣 建議都會背
古詩 涼州詞 惠崇《春江晚景》 龜雖壽 飲酒 觀滄海 相見歡 行路難
古文 與朱元思書 岳陽樓記 出師表 孟子二章
⑨ 蘇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重點翻譯句子
《勸學》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並且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但是可以到達千里之外。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會游泳,但是可以橫渡江河。
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麼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外;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塵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為心志專一啊。
《師說》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2、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有了疑惑卻不跟隨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我學習道理,哪裡要了解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
4、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來比我早。
5、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 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因此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6、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7、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讀書來幫助他們斷句的,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8、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