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北京精華學校初中語文(林彥雙、趙瑩、侯倩)、高中語文(馬昕、胡正偉、王丹寧)視頻講義。
自行車V型才v
⑵ 急求《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中)的復習資料或者講義,電子版。郵箱[email protected]。謝啦~
說明文閱讀知識要點
一、什麼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客觀事物進行解說或闡明抽象事理的一種文體。幫助人們科學地認識客觀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能、特徵、製作方法、發展過程及科學原理等,向讀者傳授科學文化知識。
其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如《中國石拱橋》——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如《大自然的語言》,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
二、說明文的特點
說明文的特點是知識性和科學性,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三、說明文的三要素
內容的科學性、說明的條理性和語言的准確性。
四、說明對象
說明對象就是說明文中被說明介紹的事物。
通常根據說明的對象和說明的目的,可將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和事理說明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1、事物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具體事物,目的是說明其特徵和本質。一般從文章的標題可判斷。
2、事理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某種抽象事理,目的是說明其變化過程、規律。一般要根據文章的內容來確定。
五、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成長過程,說明物品的生產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紹人物傳略常常採用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物等靜物一般按空間方位的順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確定觀察點,或俯視、或仰視,或遠眺、或近觀,按一定方位,從前後左右,上下四方,內外中心來說明事物。如:《核舟記》按「頭—艙—尾—背」的順序來說明;《故宮博物院》按「前—中—後」的順序來說明。
3、邏輯順序
常按邏輯推理過程來說明事物的內在聯系。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主要到次要、從淺到深、從一般到特殊、從特點到用途等(即因果關系、層遞關系、總分關系、並列關系、相關關系)。如:《看雲識天氣》按從現象到本質來說明「雲與天氣的關系」——總分關系;《中國石拱橋》的趙州橋部分——並列關系、相關關系;《大自然的語言》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 ;《蘇州園林》——總分關系;《生物入侵者》 《被壓扁的沙子》。
六、常見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義:用下定義的方法,對某種事物或者某個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說明,對內涵和外延要做到准確簡要的說明。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
2、作詮釋:對事物事理的某些方面作概括的解釋,或者用詞語釋義的方法來說明事物事理的特徵。
3、分類別:按一定標准,把被說明事物分門別類逐一說明。一定要注意分類標準的統一,不能把不同分類標準的結果混淆在一起說。作用:能夠完整、有條理地說明事物、事理,使說明對象清楚明了。
4、作比較:把兩個(或以上)的相關聯的事物或同類事物中性質完全對立面放在一起,通過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如《蘇州園林》(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5、舉例子:先介紹一種現象或說明一種道理,再用較為典型有代表性的具體例子做例證,這樣有點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通俗易懂,清楚明了。如《中國石拱橋》。
6、列數字:採用列數字的方法,讀者可以通過確定的數字獲得對說明對象的准確了解。要注意確數和約數的正確應用。作用:既能准確地反映客觀事實,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如《中國石拱橋》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
7、打比方:打比方也就是記敘文中的比喻手法,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變得通俗易懂、形象可感。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8、摹狀貌:對說明對象的形象、情狀、特性等進行具體描述,使生動、真切。如《看雲識天氣》說明雲的形狀,《中國石拱橋》說明盧溝橋的獅子千態萬狀。
9、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詩詞文獻、成語典故、諺語俗語、歷史傳說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等來說明事物事理,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還可使說明生動。如《中國石拱橋》《說「屏」》。
10、畫圖表:用表格、示意圖、圖片、照片等作為輔助手段來說明事物或事理。
七、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一般有事物說明文用總分式(包括:總——分 分——總 總——分——總)和事理說明文用遞進式與並列式兩種。
八、說明的語言
1、准確性:在說明文中一般使用舉例子、列數據、下定義、作詮釋、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語言就具有準確性。
2、形象生動性:在說明文中一般使用摹狀貌、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就具有形象生動性。
⑶ 魯迅先生十篇回憶性散文分別是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
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
2、《狗·貓·鼠》
《狗·貓·鼠》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最終卻慘遭殺害的往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此文運用反語和曲筆,以動物喻人,以議論為線索,夾敘夾議,寓意深厚。
3、《父親的病》
文章重點回憶了魯迅兒時「名醫」為人們(包括他的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他們在乎的只有那些身外之物。
為了錢,他們竟然對已經死去的人開高達200大洋的醫葯方,還說這只是小病,馬上就會好的!就這樣,他們果然治死了很多人包括魯迅父親。
4、《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文章是講述魯迅先生與「阿長」的故事。「阿長」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
5、《 瑣記》
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人們對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認同。文章記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去求學的經過。
6、《二十四孝圖》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7、《藤野先生》
本文著力刻畫了作者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的形象。人物描寫從外貌、語言、動作人手,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
寫作順序上採用時空結合的方法。時間上,全文運用順敘,中間插敘「物以稀為貴」和「你改悔吧」一句的來歷。
8、《五猖會》
主要記敘「我」對兒時急切盼望觀看迎賽神節的急切心情及父親逼「我」背誦詩經時「我」的痛苦感受《五猖會》記敘了迎神賽會的習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摧殘。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9、《范愛農》
作者通過追敘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迫害的遭遇,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10、《無常》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⑷ 聚焦新中考大一輪復習講義答案(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與思品...
聚焦新中考大一輪復習講義參考信息:
數學:
1.主要記憶課本中的公式,定義,要熟練,做到張口就來。
2.要多做習題,目的是要從習題中掌握學習的技術和巧門,不同的題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數中的動點題是現在出題的熱點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難的題,以會為主。初中數學的學習重點是函數(包括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重點是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質,相似,全等,旋轉,平移,對稱等);四邊形(包括平行四邊形,梯形,棱形,長方形,正方形,多邊形)的性質,定義,面積;
物理:
主要記憶課本中的公式,定義(重在理解不是死記硬背),對課本上的試驗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書上的試驗都填全就行了,這是考試的重點。物理學分聲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就這幾部分。
1.聲學的重點是原理:音色,音調和響度等;
2.光學的重點是光的性質:反射,折射,平面鏡原理,透鏡成像(重點)和應用。
3.電學主要是電流,電壓,電阻的串聯和並聯的性質,電功率,電功,焦耳定律,電磁的性質,現象,試驗,單位換算(這里會出大量的題,是重點),公式要熟,變形公式用的要快。
4.熱學主要是物態變化,熱力學公式的應用;給你補充一個書上沒有但考試考的公式:Q=mq,這是固體熱量的計算公式。Q是熱量,m是質量,q是熱值
5.力學比較多:簡單機械(包括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功,功率,能量轉化等)主要把公式,導出公式,公式間的互化等掌握住,實驗方法和結論。
化學:
1.要熟練掌握1-20號元素的名稱和元素符號的書寫。要正確書寫化學式和方程式,熟記各種葯品的俗稱,顏色,氣味。要熟練質量分數的計算,這是重點,初中的化學計算只有這一個,所以必需要會。各種氣體的製取,收集都是重點,還要多做習題掌握題型。
2.常用物質的化學式
生石灰:CaO 熟石灰,石灰水,消石灰 Ca(OH)2 銅綠,孔雀石
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純鹼、蘇打:Na2CO3
雙氧水:H2O2 明礬:KAl(SO4)2•12H2O
乾冰:固態CO2 鹼石灰、氫氧化鈉、氧化鈣混合 NaOH, CaO
食鹽:NaCl 小蘇打:NaHCO3
苛性鈉、燒鹼、火鹼:NaOH 沼氣:CH4
大蘇打、海波 硫代硫酸鈉 Na2S2O3•5H2O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鈣 CaCO3 醋酸:CH3COOH
3.化學實驗中常出現的描述
NH3 17 氨氣 無色刺激性氣體 HCl 36.5 鹽酸 無色揮發性酸
CuSO4 160 硫酸銅 白色固體/藍色溶液 H2SO4 98 硫酸 無色腐蝕性酸
BaSO4 233 硫酸鋇 白色(固體)沉澱 FeSO4 152 硫酸亞鐵 淡綠色溶液(晶體)
ZnSO4 161 硫酸鋅 白色(無色)晶體 NaOH 40 氫氧化鈉 無色腐蝕性鹼溶液
KOH 56 氫氧化鉀 無色腐蝕性鹼溶液 Mg(OH)2 58 氫氧化鎂 白色(固體)沉澱
Ba(OH)2 171 氫氧化鋇 無色溶液 H2O2 34 過氧化氫 無色液體
FeO 72 氧化亞鐵 黑色固體 Fe2O3 160 氧化鐵 紅色固體粉末
MnO2 78 二氧化錳 黑色固體粉末 FeCl3 162.5 氯化鐵 淡黃色溶液
FeCl2 127 氯化亞鐵 淺綠色溶液 CuO 80 氧化銅 黑色固體粉末
CaO 56 氧化鈣 白色固體 Cu2(OH)2CO3 鹼式碳酸銅 綠色固體粉未
語文: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一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乾脆放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路,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扎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麼,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一、積累部分。
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
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
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
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
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
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
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
「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准題眼、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
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