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題

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題

發布時間:2020-12-29 06:24:11

A. 對朱光潛與馬南頓的不同見解,應該怎麼看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習題

該咬則咬,當略就略

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錙銖必較,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卻提出了相反的見解,說讀書「不要固執於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像陶淵明那樣「不求甚解」,像諸葛亮那樣「觀其大略」,就是說讀書時「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
兩位大師的見解,到底誰的見解是正確的呢?在我看來,他們都有失偏頗。讀書時是「咬文嚼字」還是「觀其大略」,是由不同的閱讀目的決定的。
閱讀根據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為鑽研學問的閱讀和增長見識的閱讀以及消閑解悶的閱讀這三大類。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鑽研學問,那麼,你在閱讀過程中就必須字斟句酌,不僅要了解字面的表層意義,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層意義;不僅要了解文句的言內之意,而且要了解文句的言外之意。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寫出鑒賞文章、做出學問來。從這個目的出發,該咬文嚼字時還得咬文嚼字。否則就會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即使是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人參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營養。
如果你是抱著增長見識的目的來閱讀的,那麼你就沒有必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仔細推敲,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標題就足夠了。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博採眾長」,才能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從這個目的出發,當觀其大略時還得觀其大略。否則,捧起一本書,對其中的某一個詞語、某一個句子揣摩上老半天,那麼你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本書看完?這樣你一年的閱讀量肯定少得可憐,吸收到的知識自然十分有限。
如果你是出於消閑解悶的目的來進行閱讀的,那麼只要能從閱讀中得到心情的放鬆,就算達到目的了。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氣讀下去,也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品著香茗。如果你對其中的某些內容不感興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過去不讀它。只有這樣,你才能從閱讀中體會到休閑與樂趣。從這個目的出發,當觀其大略時還得觀其大略。否則,一捧起書本就進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還會把讀書看成一種休閑,還能從閱讀中領悟到讀書的樂趣嗎?
其實,如果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加以考慮的話,那麼我們認為,它們各自對「咬文嚼字」和「觀其大略」的側重點是不盡相同的。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閱讀,那麼,你的側重點應放在「觀其大略」上;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寫作,那麼,你的側重點應放在「咬文嚼字」上。
總之,在閱讀或寫作中,是「咬文嚼字」還是「觀其大略」,並不像兩位大師所說的那麼簡單,而是要根據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方法。

B. 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習題

一作者舉的下列例子分別說明一個什麼道理?試分別加以概括。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3.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內容,提高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參考答案:
1.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斟酌文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減,意味就隨著變了。
3.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現不同的意境,使用什麼字眼,要由表現的意境來決定。
4.用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想意義是游離的,偏於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的妙境。
5.字的聯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應,襲用套話濫調。文學創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
二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1.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2.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3.宋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說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全班或分組討論:對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的優劣。
參考答案:
朱光潛在本文中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單就閱讀說,就是要求精讀,不放過一字一句,要細細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讀,就是古人說的,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逐步進入「字會、意會、情會、理會、神會」的境界。
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於「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像讀經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這兩種讀書方法各有長處和局限性。對於學生來說,應以精讀為主。
三作者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麼?試從自己的寫作體會或者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這個論斷。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本質和途徑。
參考答案:
文字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還沒有透徹,感情還沒有凝練,文字就會含糊。只有思想透徹、感情凝練,文字才會明確。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可舉的例子很多。例如:
1.《為了忘卻的記念》:「眼看朋輩成新鬼」改「忍看朋輩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變化。「眼看」,是眼睜睜看著的意思,說的是無力救助;「忍看」,則飽含悲憤之情。
2.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到江南岸」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既寫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3.《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句「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蹓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呢!」最後一句改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思想感情由羨慕而調整為贊美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四從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套板反應」及其危害性。
設題意圖:「套板反應」的現象在詩文中比比皆是,本題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這種現象及其危害性,為消除這種現象而努力。
參考答案:略。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