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常見病句類型
初中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重復累贅,用詞不當,語序不當,句式雜糅,指代不明,有歧義等等,這些病句可以每種記一兩個例句,這樣印象要深刻一些。
❷ 初中語文的病句類型有哪些
詞義交叉,搭配不當,成份殘缺,語序不當,句式雜揉,前後矛盾,文言文與白話文混用,有歧義
❸ 初中語文常見的病句類型及修改方法
(一)實詞使用不當
1、單音詞和雙音詞選用不當。有的地方該用雙音詞,就不應該用單音詞;有的地方該用單音詞,就不必硬把單音詞加以雙音化。例如:
這兒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長,但水量很豐,流勢很急。(「豐」 應改為「豐富」或「大」為好。)
大壩攔擋住河水,一個人工湖形成了。(「攔擋」應改為「擋」)
2.選錯近義詞:有些詞的意義相近而又有些細微的差別。很容易用錯,選詞時仔細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們的衣服濕透了。(「雨滴」改為「雨水」)
3、代詞用錯。例如:
我們明明知道先進單位的缺點,卻不認真地幫助它,反面毫無原則地掩蓋它,這是不負責作的表現,(句中第一個「它」指「先進單位」,而第二個「它」卻指「先進單位的缺點」,第一個「它」應改為「這些缺點」)
(二)虛詞使用不當
最容易用錯的虛詞介詞連詞。
1、用錯介詞(最容易用錯的介詞是「對」、「把」)例如:
穀神星這個名詞,可能對我們不太熟悉。(句中的「對」弄錯了對象,應當是「我們對穀神星這個名詞可能不太熟悉」。)
每個介詞有自己的范圍,「向」表示方向,「對」表示對象,「在"表示時間地點情況等。
2、用錯連詞。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愛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遞進關系,但是前兩句沒有遞進內容,應把後句改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詞使用小當。助詞使用不當,主要是結構助詞使用不當,例如:
他們是我們鄉第一個上名牌的大學的學生。(名中的「的」過多,「名牌」後的「的」可以刪去)
(三)成分殘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總是明確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詞語補出來。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則句子結構不完整。
1、缺主語。例如:
通過學習,使提高了認識。
由於曹雪芹所處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謂語。例如:
我們識別是非的能力。
中國人民止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 強國。
3、缺賓語。例如:
大會提出」情況變了怎麼辦」
北京市百貨大樓從市場需要出發,不斷礦人商品。
4、缺定語,這種語病較為少風,但也還是沒有,例如:
讓大學生自謀職業,讓大學生們自己去開拓生活,實在是個好辦法。
(句中的「開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間應加個定語,如「新的」、「自己的」之類,不僅「開拓……生活」是如此,類比一下,」開拓……世界」開拓……境界」、「開拓……局面」、「開拓……天地」、「開拓……領域」等無不如此。)
(四)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例如:
中學則代的那些問學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聲,至今還在我的耳邊回響。我的身體、業務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許多。
2、動賓搭配不當。例如:
清明前後,xx部隊派了800多人次,參加郊區植樹勞動。我們應該接受大家的意見,改進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
3、定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例如:
在通往機場的大街兩旁站滿了數萬名歡送的人群4、狀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會理解這個問題。
5、補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例如:
司馬文華的立場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現得很豐滿。
6、主賓搭配不當。例如:
只靠關卡壓,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給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是一種極不負責的工作態度。
7、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例如:
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8、一個成分內部的相關成分搭配不當。例如:
同時,那些水平優越,譯文精美的譯本身也成了我國文苑中珍寶。
(五)結構混亂
1、語序不當
a、成分次序不當
多項定語次序不當。多項的正確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
b、指稱或數量的短語
c、動詞或動詞短詞
d、形容詞或形容短語
e、名詞或名詞短語。另外,帶「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之前,例如:
一位優秀的有20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有20年多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籃球(名詞)練。
多項關語次序不當,復雜狀語排列大致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
b、表時間或處所的
c、表語氣(副詞)或對象的(介賓短語)
d.表情態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對象的介賓短語一般緊挨在中心語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
正常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的(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B.分句次序不當。例如: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在勇的革命烈士,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
正確次序: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復句中分句之間有先後輕重、緩急、大小、 因果等關系,要依據一定的標准排列分句。
C.詞序不當。例如:
王親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說「要當心! 」(「親切地」應移到「說」前。)
思想和語言的關系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改為「內容和形式」)
2、前後脫節。例如:
《水滸傳》,景陽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滸傳》」同後面脫節,應把逗號改為「中」)
3、格式雜糅。一句話說到半截,又變成另一種說法, 造成兩種說法的雜糅。例如:
我校同學1991年的人情消費比1988年的平均花費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兩種格式, 一種是「同.....相比」,一種是「比......增加」,可選用一種格式。)
(六)重復多餘
1、重復。重復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評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為他努力學習,熱心為集體服務而評上的。
b.玲玲用不幹凈、沒有消毒的紙擦傷口,結果傷口發炎了。
(a的主語里有「評上」,謂語里也有前後重復,後邊的「而評上的」可刪掉。b的定語「不幹凈」和「沒有」消毒在語意上重復,這里只用一個就行了。)
2、成分多餘。例如:
他舉起右手,用手從頭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裡, 吹了吹帽子上的塵土。
聽了小宋的介紹,我在心裡真是由衷地感謝李芳。
(七)詞類誤用
各類詞都有各自的語法功能、規范用法。不按照詞類的語法功能和語文習慣亂用詞類,叫詞類誤用。 詞類誤用有下面幾種:
1、名詞誤用。例如:
每次查房、會診之後, 李大夫總是耐心地指導她怎樣把病歷寫得完整、條理,清晰,告訴她怎樣診斷疑難疾病, 怎樣自理特殊病人。
我們永遠記憶周總理諄諄教誨。
2、動詞誤用。例如:
那是一個多麼感動的情景啊!
思維這個詞,可以分廣義和狹義兩種使用。 (「使用」改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詞誤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學文化水平, 我們才能相稱大好形勢的要求。
他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頓時增加了我們一種無可名狀的沉重。(改「沉重」為「沉重感」。)
(八)不合邏輯
1、更替概念。例如:
在會上,大家都談了自己對學校的看法,看來,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邊用了「看法」後邊換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當中,那就應當把「看來」改為「不過」。)
2、前後矛盾。例如:
我斷定他大概會考上大學。
夜,寂靜無聲,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響著。
3、判斷不成立。判斷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斷定, 如果斷定不了,判斷就不成立,這個判斷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從正是世界觀形成的時期。
b.紅壤是我國亞熱帶植物的主要產區。
(a的「青年人」不是「時期」,二者不能組成一個判斷。「青年人」可改為「青年」,最好改為「青年時期」b的「紅壤」是一種土壤,不是「產區」、「紅壤」要改為「紅壤區」。)
4、多次否定引起混亂。例如:
難道能否定這次討論會沒有取得很大成功嗎?
塵土太厚,這又怎能不讓衛生檢查團的人不皺眉頭呢?
市場經濟的大好形勢鼓舞著畫家和文藝工作者為人民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藝工作者」為大概念不能與小概念「畫家」並列。)
他的書籍里裝滿了書。有文藝書、歷史書、政治書、畫片、雜志等。(「文藝書」為大概念,不能與下面小概念並列。)
6、包含正反兩方面意義的詞語配搭不當。
「好壞」、「高低」、「是否」、 「多少」這一類詞兼有正反兩方面的意思, 這類詞語只能和含有正反兩方面意義的其它詞語搭配,如果只顧一方面,而忽視了加一方面,就會造成判斷不當的錯誤。例如:
能否做好教學工作, 決定於老師有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前面「能否」為兩個方面, 後面「有」只一個方面,不配搭。)
對科技人員強調專,是不是可以忽視他們的紅呢? 還要不要他們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改造世界觀呢? 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著兩個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個方面,前後不配搭。)
7、條件關系用錯,條件結果關系顛倒。
在復合判斷中,有充分條件判斷、必要條件判斷、 充要必要條件判斷、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斷。在使用這些判斷中, 要恰當運用,否則就會產生錯誤。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 「刻苦努力學習」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條件關系用錯。)
陳小宇同學今天沒來上課,一定是病了。 (沒來上課的原因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斷條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眾的勞動積極性,才能提高群眾的覺悟, 實行責任制。
(條件和結果顛倒)
8、強加因果關系
一件事的產生,總是有它的前因後果。 如果把沒有因果關系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那就是強加的。例如:
我廠今年重視了產品數量,所以產品質量下降了。 (產品質量下降的原因並不一定是「重視了產品質量」, 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在前一階段外語學習中,由於我重視了讀、寫練習, 因而忽視了聽、說能力的訓練。(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九)復句常見的語病
關聯詞語搭配不當。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像超出了實有人物的行動,使事情過於誇大,反而可能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應把「平常」改為「就」。)
缺關聯詞語。例如:
他雖然是個工人,平常喜歡音樂,作曲很在行。 (應把「平常」前加「但是」)
錯用、濫用關聯詞語。例如:
這本書初版已重印了好幾次,因此最近又經過修訂再版。(應把「因此」刪去。)
關聯詞語位置不對,例如:
盡管天氣如此變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靜。渺渺湖水, 卻清徹如鏡。(應把「卻」放在「天池」後。)
(十)歧義句
歧義就是一句話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理解,歧義一般是由下面幾種情況引起和形成的:
1、多義詞引起歧義。一個句子里有某個詞是多義的, 這個句子可能成為多義句。例如:
這本書是黃色的。(「黃色」可指顏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沒多久,他想起來了。 (「想」可指「回憶」,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詞引起歧義。句子中某個詞是多音的, 那麼在書面表達時就可能有歧義。(口頭表達不一定出現歧義。) 例如:
這個人好說話。(「好」可讀「hào」,指愛好,喜歡; 也可讀「hǎo」是「易於、便於」的意思,但書面反映不出來,故存在歧義。)
這人頭發長得怪。(「長」可讀「cháng」,指長度大;也可讀「zhǎng3」是「生長」的意思。書面也有歧義。)
3、同音詞引起歧義。漢語中有許多同音詞, 這種同音現象使一些句子在口頭表述時可能產生歧義。 (書面表達上沒歧義)例如:
這是致癌物質。這是治癌物質。(「致、治」都「zhì」聽起來有不同理解,口頭表達有歧義。)
產品全部合格。產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讀「bù」,聽起來意思正好相反。)
4、結構劃分不同形成歧義。同一個短語或同一句話, 在語法結構上劃分不同就會產生歧義。例如:
89全國高考題:「我要炒肉絲」。(「炒肉絲」, 可理解為動賓結構「炒肉絲」也可理解為是一菜名,是一個名詞。)
咬死了獵人的狗。 (此短語可理解為動賓結構「咬死了獵人的狗」,也可理解為偏正結構「(咬死了獵人)的狗。」)
5、語義不明引起歧義。說話中某些詞或短語語義不明確,也會引起歧義。例如:
北京圖書館收藏著著名學者章太炎的書。 (加點短語可指章太炎所著的書,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書。)
開刀的是他父親。(「開刀的」可指醫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現歧義。例如:
孩子們喜歡離休幹部李大伯,一來到這里就有說有笑, 十分高興。(「有說有笑,十分高興」可指孩子們,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見張原扶著一位老人走下車來, 手裡提著一個黑色提包。(「提著黑色提包」的可指「張原」,也可指「老人」。)
❹ 初中語文的病句類型有哪些,全面一點
常見的病句類型
一、語序不當【指顛倒了語言的次序】
1、定語位置不當.
如:一位優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籃球(名詞)女教練.
又如: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正確)在新聞發布中心許多記者昨天都同米盧熱情的交談.
練習: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3)首汽集團今天上午開通電子商務網站,成為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企業.
分析:「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遊」是多項定語,一般情況下,多項定語中,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詞語(如「國內」)應放在指稱或數量詞語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應與「國內」互換位置.
2、狀語位置不當.
如: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
(正常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的(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練習:
(1)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2)為了找到充足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在閱覽室里許多同學近幾天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分析:多項狀語排列,順序應是先時間後處所.故句子應調整為:為了找到充足 的資料,寫好畢業論文,許多同學近幾天(時間)在閱覽室里(處所)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3、虛詞位置不當.
(1)「不」的位置不對.
如: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 (「把」 字句,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練習: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
(兩個分句是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練習: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 (「他」應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當.
如:他的學習成績不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裡也名列前茅.
(句間關系顛倒,應改為「……不僅在班裡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邏輯順序:
如:故宮博物院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確)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自己的缺點.
(正確)我們必須隨時發現並認真克服自己的缺點.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❺ 初中語文:十大常考病句類型,你知道應該如何判斷嗎
常見的病句類型 一 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是常見語病,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幾乎每年中考都有此類語病題。句子成分的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定語、狀語、補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及關聯詞搭配不當。例如: ⒈主謂搭配不當 ① 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枝搖曳著,月光、樹影一齊晃動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響。( 「月光」不會發出聲響。) ② 我國鋼鐵的生產,過去不能自給。(不能自給是「鋼鐵」而不是「生產」。) ⒉動賓搭配不當 ①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② 紀念「三八」節的到來,大家認真准備節目。(「紀念」的只能是「三八」節而不是「到來」。) ⒊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① 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並不是意見廣泛,而是交換的范圍廣泛,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② 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⒋關聯詞搭配不當 ① 我們中學生如果缺乏創新精神,也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應將「也」改為「就」。) ② 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二 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常見的有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和必要的修飾限制語。例如: ⒈缺主語 ① 由於他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得到」的主語是什麼?改為「由於這樣好的成績,他得到了……」) ② 通過特級老師的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多用了介詞或介賓結構,使原來的主語變為狀語。應去掉「通過」或「對」。) ⒉缺謂語 ① 舊社會,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過著」) ② 他就主動參與社會災害性事故處理,化解風險,安定社會生活的責任。(在「參與」前加上「承擔」) ⒊缺賓語 ① 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國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要求有一個名詞做它的賓語,「機械化」「集體化」都是動詞,句子應是「走上……的道路」) ② 只要有勤奮、肯吃苦,什麼樣的難題都難不倒你。(在「肯吃苦」後加上「的決心」) ⒋缺必要的限制語 ① 細菌是有害的。(應加上「有些」) 三 重復多餘 句子結構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詞語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贅余。 常見的情況有:第一,語法成分重復; 第二,語意堆砌。例如: ① 籃球場上十位隊員正在激烈地打比賽。(謂語重復,應刪去「打」) ② 其實這是過慮的想法。(語意堆砌 ,"慮"就是想,應刪去"的想法"。) ③ 走近美麗的丹陽中學,我停下腳步駐足欣賞。(停下腳步和駐足意思重復,刪除一個)。 ④ 歡迎英雄凱旋歸來。(「凱旋」就包含「歸來」,應刪去「歸來」。) 四 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是多種多樣的,要結合語意、語言結構等靈活分析。常見的情況有:詞語的前後順序排列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多層修飾語語序不當;不符合語言習慣;關聯詞語位置不當。例如: ① 文件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詞語的前後順序排列不當,「深刻說明 」應照應「理論」,「詳細的規定」應照應「政策」。) ② 我國棉花的生產,現在已經自給有餘。(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應改為 「生產的棉花」) ③ 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多層狀語語序不當,表對象的介賓短語一般緊挨中心語,應改為「熱情的同他交談」) ④ 這首歌是廣大音樂愛好者倍受歡迎的。(語序不合習慣,應把「倍受」移至「廣大的」前面。) ⑤ 要是一篇作品裡的思想有問題,那麼文字即使很不錯,也是要不得的。("即使"應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變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五 句式雜糅 句式雜糅指把兩個意思或兩種句式雜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結構混亂,意思不清。例如: ① 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兩句意思湊在一塊兒,應該刪去「我們」。) ② 聽了他的報告,對我啟發教育很大。(把「他的報告對我啟發教育很大」與「聽了他的報告,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教育」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應選其中一種。) 六 句意歧義 所謂有歧義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確定性,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 局長、副局長和其他局領導出席了這次表彰會。 (其他局領導是本局領導還是別局領導,不明確。) ② 巴勒斯坦游擊隊對以色列的進攻是早有準備的。(是「巴勒斯坦游擊隊進攻以色列」還是「以色列進攻巴勒斯坦游擊隊」,不清楚) ③ 現全渠已勘測完畢144華里。(沒說全渠有多長,如果全長144華里,那麼144華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麼不能說"完畢",該說"現全渠已勘測了144華里"。) ④ 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可以解釋為"介紹一種權威著作",也可以解釋為"介紹菲律賓"。如果作者意思是後者,就應把"一種"提到句首。) 七 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違反人們的邏輯思維,或違背客觀現實情況,或前後矛盾,或顧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② 再就業工程能否順利實施,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能否」包含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只能說「再就業工程的順利實施,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而不能說「再就業工程不能順利實施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 四、中考典型題例: 例1.(2005、威海)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的作者是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淮安。 B.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 C.在酷熱的夏季,雪碧、娃哈哈、農夫山泉等礦泉水是深受考生喜愛的夏季飲品之一。 D.中國珠峰登山隊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為全體隊員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精神。 [解析]A項將「<>的作者是吳承恩」和「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淮安」兩句式雜糅,應選取其中一種表達。C項列舉的是三種飲品,與「之一」矛盾。D項濫用關聯詞,應去掉「之所以」。答:B 例2.(2004、濰紡)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使用並研製了禽流感滅活油乳劑疫苗,在實驗室檢測中,免疫有效率可達100%。 B.經過阿富汗和伊拉克兩次戰爭,美國得出無須依靠大型軍事基地也可以打贏一場戰爭。 C.今年以來,隨著國產兒童動畫圖書《哪吒傳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這部風靡全球的少兒讀物在中國少兒圖書界的霸主地位被打。 D.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種常用葯最高零售價,平均降價幅度為30%,降價金額約35億元左右。 [解析] A項語序不當,應將「使用」和「研製」交換位置。B項「得出」後缺少了賓 語中心語,可在句末加上「的結論」。D項「約」和「左右」語意重復。答:C 例3(2004、佛山)下列語句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全班同學和團員在課堂上都能積極發言。 B.一隻狗在一隻麻雀看來該是多麼大的怪物啊! C.通過這次豐富多採的活動,使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D.我國的人口佔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解析]A 同學和團員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C缺少主語。D句式扎糅 答:B 五、技巧突破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語感法 辨析句子正誤,首先得認真閱讀,仔細考慮,從整體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合理,句意間關系與關聯詞語是否一致等,憑借語感,就可以發現一些句子的毛病。 (2)緊縮法 找出句子的主幹,檢查主謂賓(中心語)是否殘缺,是否搭配得當。 (3)分解法 理清枝葉(附在主、謂、賓上的附加成分),檢查枝葉同相應的主幹是否搭配得當。 (4)聚焦法 對於句中出現的修飾性詞語、關聯詞應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對出現的詞語,先檢查有無濫用、錯用、或搭配不當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六、拓展延伸 1 、下列語句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從他的發言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B.我們要盡可能地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C.團結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關鍵。 D.大家都講究衛生,我們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2、下列語句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深秋的嶽麓山,是人們欣賞麓山紅葉、登高遠眺的好時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引導學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靈去感受世界。 C.我們要及時解決並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D.能否根治網吧「頑症」,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3、下列語句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大家看了趙本山的小品,往往會忍俊不禁地笑。 B、同學們在考場上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正常發揮水平的關鍵。 C、春節晚會上,殘節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觀音》,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D、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選出沒有語病的一句。 ( ) A、沒有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等各種工業的發展都是不可想像的。 B、這樣重復的課程當然增加了同學們很大的負擔,對於青年的健康問題是個極大的矛盾。 C、就在這時,機器忽然發生故障,鍋爐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幹部和新幹部要搞好團結。 5、下面語段中有兩個病句,請把它們找出來,並加以改正。 ①有關醫學人士與心理學家認為,一些青少年長期迷戀上網,會患上一種病——「網路成癮症」。②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有:精神依賴、茶飯不思、記憶力減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而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網。④為此,專家建議,我們在強化網路監管的同時,也要有效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見: 第二句,修改意見: 6、下面是某同學寫的一個作文片斷,仔細閱讀後,請選擇4-6處(不得超過6處),用規定的符號(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記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母親正拿著一張77分的數學責罵我:「你告訴我,你一年混下來,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沒等我開口,她又說:「進普通高中?」我恥辱地點點頭。「那要是普通高中也沒考取呢?」我想了一會兒,記得當時我信心地回答:「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 拓展延伸參考答案 :1、D 2、B 3、C 4、C 5、句③中要表達的意思是「防止上網」,結果表達為「防止不上網 」,應刪去「不」;句④語序顛倒,把「有效的」與「尋找」調換。 6、修改參考: ①「母親正拿著一張77分的數學」後應加上「試卷」一詞; ②「責罵」一詞不恰當,可改為「責問」、「責備」等詞語; ③「『你告訴我,你一年混下來,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一句,問號應在引號內;④「我恥辱地點點頭。」中「恥辱」一詞不恰當,可改為「慚愧」、「羞愧」等詞語;⑤「我想了一會兒,記得當時我信心地回答:」中「記得當時我」多餘,應刪去;⑥「信心地回答」中「信心」一詞不恰當,可改為「自信」、「信心百倍」等詞語;⑦「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一句句式雜糅,可改為「我非考取普通高中不可。」或「我一定能考取普通高中。」等,如句號改為感嘆號亦可。
❻ 初中語文病句練習及答案
初中語文病句及類型
病句及類型(一)
第一部分:單句中的病句類型舉例:
一、 成分殘缺(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一)舉例:
1、我有一個女孩,同許多年輕的媽媽一樣,願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語。造成了歧義。應該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語「我」。
2、中國人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病因:缺謂語。因為句中有一個介詞「為」,這就使「為建設……強國」成了一個狀語,狀語是來修飾或限制謂語的,後面卻缺少了這個作謂語的成分「而奮斗」或「而工作」。
3、邊維蘭曾在1983年出席了區的五好家庭先進個人。
病因:缺賓語。先進個人只是個定語,缺少了被它修飾的賓語中心語「代表大會」。
4、它使人們增強改造舊世界的信念,為打碎舊世界而斗爭的決心。
病因:缺謂語。在後一部分中,「為打碎……而斗爭」是賓語「決心」的定語,但是賓語「決心」沒有謂語,應當在「為」的前面加上動詞「堅定」做謂語。
5、楊排長滿懷悲憤,情不自禁,雙手打在懸掛著的煤油燈上,擺動著,顫動著。
病因:缺主語。應在「擺動著」前面加上「煤油燈」。
(二)練習試試看:
1、從小王明確了參軍目的以後,就主動地苦練殺敵本領。
2、看了電影《陳毅市長》,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師耐心細致地給我們進行輔導,有不明白的問題就問,學習成績進步可快了。
4、眼看著敵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們的胸中閃爍
5、我的家鄉雖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話很標准。
7、他的一生是艱苦奮斗,這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
8、人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紀的下半葉,才被人發現珊瑚是專門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動物。
10、我和一些傣族演員覺得這種色香味的飯菜非用手抓住吃不過癮。
11、縣政府嚴肅處理水泥廠擅自提價。
12、北京市百貨大樓從市場需要出發,不斷擴大商品經營。
二、搭配不當。
(一)舉例:
1、共產黨員羅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質。
病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這句話的主幹是「一生代表了品質」,可以把「代表」改為「表現」。
2、每當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誘的教導,又重新出現在我面前。
病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這句話的主語包含關兩項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謂語搭配,而「教導」只能聽見,不能看見。應作如下修改:
每當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現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誘的教導又在我耳邊回響。
3、《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共產黨員盧嘉川、江華、林紅等人的英雄事跡。
病因:動詞「塑造」和賓語不能搭配。可以說「塑造」什麼「形象」,不能說「塑造」什麼「事跡」。
4、同學們以敬佩的目光注視著和傾聽著這位老山英雄的報告。
病因:動詞「注視」和賓語不能搭配。這個句子的謂語有兩個動詞,其中「傾聽」可以和賓語「報告」搭配,「注視」的對象只能是看得見的東西,而「報告」能聽見,不能看見。
5、各種讀書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支動人的歌聲。
病因: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一支」和中心詞「歌聲」不能搭配。應將「歌聲」改為「樂曲」或「交響樂」。
6、《法門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監——「九千歲」劉瑾。此人在戲里有許多生動、深刻、性格鮮明的語言和行動。
病因: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生動、深刻、性格鮮明」不能修飾「行動」。可將「行動」刪掉。
(二)練習試試看:
1、中國人民從來就是偉大、勇敢、勤勞的民族。
2、一個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的高潮正在全國展開。
3、三年來,我戰勝了不少難題,然而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4、學習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5、解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事業。
7、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一定要刻苦地學習和戰斗。
8、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在這次戰斗中,一共擊落敵機一百架,坦克五十輛。
10、一個革命者應該具有淵博的革命知識和經驗。
11、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12、他的家鄉是黑龍江省青崗縣人。
13、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度過了自己閃光的青春。
14、這支唱不完的歌聲,一直在人們的耳際、心頭盪漾著。
15、看見了紀念碑,我彷彿看見英雄們把紅旗和勝利插上敵人陣地的主峰。
三、語序不合理。
(一)舉例:
1、全廠職工討論和聽取了廠長關於改善經營管理的報告。
病因:「聽取」和「討論」有一定的先後次序,應該是先「聽取」,然後才「討論」,把它們倒過來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這個句子的賓語中心語前的兩個定語排列次序不當,會使人誤解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應該改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個志氣的青年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
病因:這個句子中的「將來」本應用在「成為」前頭作狀語,卻用在「希望」的前頭,表達不合事理。
(二)練習試試看:
1、這次大會對工作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
2、我們普遍的學習成績提高了。
3、我校兩個初中二年級的籃球隊正在進行友誼比賽。
4、大慶石油蘊藏量是我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5、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點。
6、對於各科的習題我試題,為了學習方便,進行了系統的分類,並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那位美國老人在去機場途中才發現遺失在飯店房間三個鑽石戒指。
8、我們必須認真克服、隨時發現運輸工作中的缺點。
9、正在印度訪問的中國文化代表團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親切的氣氛中交流了經驗。
10、他多次碰到,年輕力壯的農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殘手。
四、句式雜糅。(有時想用這種句式,又想用那種句式,結果把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使意思表達不清。)
(一) 舉例: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
病因:這句話是由一個主謂句和一個動詞謂語句雜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邊兩種句式中的一種來表達。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
(2)、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之手。
2、我們的部隊一隊一隊一批一批扛著槍支火葯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病因:一個意思應該分成兩句話來說,卻並在一句話里說,思想跳躍得太快,語言表達跟不上,造成句式雜糅。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我們的部隊一隊隊都扛著槍支彈葯,這些武器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動啊!
病因:應當用兩句話說的,放在一起,使句式雜糅了。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動啊!」
(二)練習試試看:
1、這張報紙比任何特效葯都好,把夜班後的疲勞,瞌睡,都被趕到九霄雲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里邊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氯化銨等配製而成的。
3、我們學校本著節約為原則,自己動手修理課桌椅。
4、他們這種崇高的精神,給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學習究竟為了什麼?這是值得每個同學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6、我們對實現四個現代化充滿著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舊社會,剝削階級利用開當鋪進行殘酷的高利貸剝削人民。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從語法結構上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意義的表達上不合理,前後矛盾,或者前後不一致,這就是不合事理。
(一) 舉例:
1、這一期雜志還刊登了台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干淌賣無》。
病因:這句話前頭說的是兩篇「短篇小說」,後邊卻說「這部影片」,前後不一致。這個句子可以改為:這一期雜志還刊登了台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干淌賣無》。
2、過了一會,汽車忽然漸漸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漸漸」表示程度或數量隨時間緩慢地增減,「忽然」表示事情發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時用這兩個詞來作「放慢」的狀語,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刪去一個。
3、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這句說得盡管嚴厲了一些,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評價魯迅的話,前面說「盡管嚴厲了一些」,後面再用「恰如其分」,語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為「這話有人聽了可能覺得過分了,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4、通過上述事實,我懂得了課上與課下的關系——時間要安排得適當,課上充分思考,課下充分學習,這就叫科學地利用時間。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不是很多嗎?
病因:前一句講的是課上和課下時間的合理安排,後一句卻說到「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意思不連貫。後一句的意思也沒有再發揮。應當刪掉後一句。
(二)練習試試看:
1、重建黃鶴樓的工程已經開始二十個月了。
2、兩天兩夜沒停的牛毛細雨又下起來了。
3、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4、船槳忽上忽下地拍打著水面,發出紊亂的節奏聲。
5、他噤若寒蟬地告訴記者:……
六:重復贅余。(在一個句子里,用不同的詞語來重復表達同一個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無的詞語,顯得很羅嗦。
(一) 舉例:
1、學校里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空前的學習熱潮。
病因:這個句子的中心語「學習熱潮」前頭的兩個定語「從來沒有過」和「空前」意思是一樣的,只用一個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學的道路上沒畏艱險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最高的頂點。
病因:「頂點」就是山的最高處,再用「最高」去修飾「頂點」,意思就重復了。可以把「最高」改為「光輝」。
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絕倫的一句話。
病因:程度副詞「最」表示某種屬性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物,用一個就足夠了;「絕倫」表示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絕倫」,語意重復。「精妙」一詞也不準確。
4、那個青年獵人沒有一點收獲,垂頭喪氣,連精神也沒有。
病因:「垂頭喪氣」和「連精神也沒有」意思重復。
(二) 練習試試看:
1、海底錳結核,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皮球,有的呈板狀的樣子。
2、我家裡除了父母和我,還有一個年紀比我小的弟弟。
3、用不幹凈的臟手帕擦嘴,很不衛生。
4、暑假已過去,一個新的緊張而又愉快的新學期開始了。
七、虛詞運用不當。
(一)舉例:
1、為了把我國盡早地實現四個現代化,多麼需要這種勇敢精神啊!
病因:介詞「把」使用不當,應該改用「使」。
2、我看過許多對我感興趣的故事片、喜劇片,對我最感興趣的電影是《神聖的使命》。
病因:介詞「對」表示對象或者關聯,這句話把「我」和「故事片」的關系搞顛倒了,應該是「我對故事片感興趣」,不是「故事片對我感興趣」。兩個「對」都應該刪去。
3、小花負了重傷,何翠姑為了救小花,敵人就開槍打到她背後。
病因:「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換了主語,使句意不通。最後一句話應改作「不顧自己,被敵人子彈射中。」
(二):練習試試看:
1、入春以來,天氣回暖,華山雨雪稀少,乾旱程度嚴重,存在廣泛的干土層,使風沙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
2、關於這部電影的批評的意見既尖銳,又中肯。
3、地球在南北兩極的半徑要比赤道的半徑小22公里。
4、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關於多級火箭的研究。
❼ 初中語文病句整理
例20: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靜,渺渺湖水,清澈如鏡。(「仍是」改為「都是」或「總是」)
例21:只要充分發動群眾,才能解決問題。(「才」不能和「只要」搭配,應把「才」改為「就」)
(二)抓代詞
病句考題中出現代詞,往往有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22:她母親曾因為桂花拒絕與她為桂花選中的男人結婚而要對她進行報復。(根據文意,這句話中的第一、第三個「她」是指桂花,而第二個「她」則指桂
花的母親,「她」的概念不同一,違反了思維的同一律)
例23:王老師經常為李成補課,李成總是努力學習,他這樣做是為了讓家長放心。(「他」是指王老師,還是李成?指代不明)
例24:從延安路到勝利橋只有六七公里,從勝利橋到紅旗渠只有七八里,這段距離並不遠。(「這段」指代不明,是指兩段中的某一段,還是指從延安路到紅旗渠這一長段?)
(三)抓判斷詞「是」
病句考題中如出現判斷詞「是」,則應考慮主賓搭配是否恰當。
例25:今年,我校參加高考的人數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主賓搭配不當)
例26:考場是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這句話是把「考場是設在……大廳里」和「考試就在這兒舉行的」兩句拼湊雜糅在一起)
例27:張長福今年22歲,是應屆畢業生。(究竟是初中、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判斷不明確)
(四)抓一面與兩面
病句考題中如出現「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成敗」「高低」「好壞」「冷暖」等詞,則考慮可能存在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的語病。
例28:做好生產自救工作,決定於幹部是否深入群眾。(單提雙承)
例29: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雙提單承)
例30: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單提雙承)
由此可見,病句是有「征」可循的。以征尋因,依征定病,是我們正確辨析病句簡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也正如醫生給病人看病,「望聞問切」「望」在首,我們也不妨「拿來」試試!
常見病句類型例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語法是不列入考試范圍的,但從運用的角度考查則是必要的。語法考查的主要題型為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考查的是語法規律,實際還包含對考生邏輯、修辭等方面知識信息和能力的綜合考查。瀏覽中考試卷,修改病句是許多地市必考考點。現結合2004年有關中考題就常見的病句類型簡析如下:
1、搭配不當 包括主謂、動賓或主賓搭配不當,附加成分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及關聯詞搭配不當。例如:
雅安題:晚會以後,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的耳邊。(主謂搭配不當,「舞姿」不會回響,可在後加上「還浮現在我的腦中」。)
襄樊題:李校長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許多學生家長的來訪和來信。(動賓搭配不當,「接待」的只能是人,不能是「來信」。)
長沙題:深秋的嶽麓山,是人們欣賞麓山紅葉、登高遠眺的好時候。(主賓搭配不當,可將「時候」改為「地方」或將「深秋」與「嶽麓山」對調。)
溫州題:同學們對學校的教育課程改革交換了廣泛的意見。(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並不是意見廣泛,而是交換的范圍廣泛,應改為「廣泛的交換了意見」。)
佛山題:即使一直沒有試驗成功,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關聯詞搭配不當,將「即使」改為「雖然」。)
2、成分殘缺 常見的有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例如:
溫州題: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體的技術。(缺主語,應去掉「使」。此類題在中考中出現特多。)
連雲港題:無法准確判斷上網者是否未成年人。(缺謂語,在「是否」後加上「是」。)
濟南題:我們要盡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缺賓語,在句末加上「水平」。)
3、重復多餘 句子結構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詞語作句子的成分。多為語意堆砌。如肇慶題:……淪為一個毫無作為一事無成的庸人。(「毫無作為」和「一事無成」 語意重復,應刪去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