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來,反思得上完課後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來進行。
㈡ 初中語文教案教本上的後感怎麼寫
教案(教學方案)即預設的教學實施計劃.編寫教案必須以鑽研教材、充分備課為基礎.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總案是一個課題的總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預習內容和要求」等項內容;分案指每一課時的教學實施方案,主要有「教學要點、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設計」等項目.
按詳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詳案、簡案之分.詳案接近於講稿,不僅寫出問題解析的內容要點,還寫出講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語言.簡案只列明各環節、具體步驟及其內容要點,講述語言則從略.
教案的寫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實際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種種的便於施教的寫法.新教師宜按規范格式寫詳案.教案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兩種,但內容是一樣的.
按照教學規范,不論什麼課型,上課前都應編寫教案.下面主要介紹閱讀課教案的基本項目和寫法(作文課教案主要在「教學過程和內容」部分有區別).
課題(居中書寫)
——即所教課文的題目,如「社戲」.一般不須註明課文作者姓名.
教學目標:
——即通過本篇課文教學,期望學生達到的語文知識能力、語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具體結果.教學目標要具體,忌浮泛.一般說來,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有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可省略)、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如某教師擬設的《背影》閱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體會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特色.
3、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目標通常以省略主語的無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不同情況,重、難點可分述亦可合一;與教學目標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與目標有較密切的聯系.重、難點的陳述角度(隱含的主語)也因具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學方法:
——本課題教學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規范表述,如「講讀法」.運用多種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講讀法,輔以討論法」.不必展開說明.
教學時數:
——本課題教學的計劃時數.如「2課時」.
預習內容和要求: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具體要求,未安排預習則無此項目.
根據實際情況,還可在「預習內容」前增列「教具」等項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頁面可分為兩個區域:在右側留出1/3寬的縱向空間,作為「板書內容」欄,列出伴隨教學進程出現的板書內容.
第×課時
教學要點:
——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主要內容,其實質是本課時的「總案」.教學要點的表述應具體、切實、扼要.如教學僅1課時,則無須標注「第×課時」,「教學要點」也可省略.
根據需要,這里還可增列「教學設想」、「多媒體手段」等項目.
教學過程和內容:
——也稱「教學內容和步驟」.按預設的教學進程,依次列述教學各環節、步驟及其具體內容.總案所設的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預想,應在分課時教案中加以落實.分課時教學過程和內容的安排的時間長度應在45分鍾內.
各步驟中包括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選用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步驟大體有:一、檢查預習或復習舊課;二、導入新課,導入語應精心擬制,能較好起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作用;三、學習新課(或講讀新課),此部分應按實際環節實寫詳列,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全文、齊讀第×段、討論××問題、講解或分析××部分(或問題);如有討論或提問,除列出所提問題外,還應寫上執教者預設的講述內容.四、小結.五、課堂練習.六、布置作業.以上環節可有所變通.「學習新課」部分應做到綱目清楚,條理分明.尤應注意正確使用層次序號.
附:板書設計
——即關於預設的板書內容在黑板上最終形成的結構狀態.通常指主體板書,有時也包括預設的輔助板書(如語文知識要點、作家作品常識等),但不包括教學中的臨時板書.
板書內容應揭示出課文精要所在,體現教學基本思路,能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把握重點,便於記錄、利於記憶.
板書設計講究直觀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美感效果),以簡潔為上.主體板書安排在黑板中間的主要區域,左右兩端安排輔助板書或臨時板書.
一般情況下,板書按課時設計.如果有課題的統一板書設計,也可附列於最後課時的末尾.
㈢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㈣ 從幾個案例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版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權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㈤ 初中語文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板
基本上就從這幾個復方面考制慮:一,導入要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二,初讀課文要提出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三,教學過程要重點突出、難點明確,四,拓展部分要出於文本還要高於文本,五,作業設計要有具有選擇性和多樣性,少而精
㈥ 如何點評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專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屬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
㈦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幾點感悟石
1、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和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為教師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訓練上。如在教《故鄉》一課時,在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對「我」和對生活態度等方面有何變化以及變化原因的基礎上,教師投影顯示出完整的板書設計。然後讓學生模仿進行寫作訓練: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一個熟悉的人的外貌,寫出其變化。寫完後,指名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能多方面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增加了學生學習、思考的機會和訓練密度,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效率,還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創設情境,增加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通過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教《春》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精心設計了一個課前導入和朗讀環節:在講授新課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風景圖,讓學生觀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圖,口頭簡要描述畫面,並背出表現春天的詩句,然後在聲畫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讀錄像。那美不勝收的佳景和配音員絲絲入扣的朗讀,讓學生在有如親臨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花草樹木競相爭榮的景象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從而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目的,使後面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元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死海不死》一文,由於學生對死海知之甚少,無法理解死海為什麼不死。於是利用cai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地處巴勒斯坦與約旦交界處的死海畫面映入同學們眼簾。藍天、白雲、綠水及異國他鄉的遊客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大家聚精會神地聽、看,神采飛揚興、致勃勃。接下來課文賞讀、問題探究、全體討論、意見發表,大家爭先恐後,課堂教學收到始料未及的效果。